《考案》2019届高三地理中图版总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第2讲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国家 : 大部分进入了城市化的⑦ ⑧
阶段 , 具有起步
、城市化水平⑨ 、出现⑩ 现象的特点。 (2) 发展中国家 :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 阶段, 具有 起步 、发展 、城市化水平较 、城 市发展不合理的特点。 三、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含义及特点: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 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其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阶段 具有相对的 。
第1题 该题考查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世界各 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 第2题 该题考查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阶段通常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 和后期阶段。 第3题 该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 市的地域范围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受到了影响,使地 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2.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
【解析】本题以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 进程的相关知识。图中信息显示,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为 35%~45%,且城市化速度较快,据此可判断出安徽省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 【答案】B
1.(2015 年广东卷)下表为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 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 ,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进程。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图示表达
续表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起步 早晚 时间 原因 快慢 目前 速度 原因 城市 大小 人口 原因 比重 所处阶段 城市 表现 化表 现及 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早(英国最早,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 工业化早 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大(70%以上)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后期成熟阶段 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晚(20 世纪中叶以来)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 民族经济发展 , 人口增长迅 速 小(不到 40%)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城市发展不合理
(2015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桑基、 蔗基、 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 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 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 3.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一、城市化 1.内涵:①
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②
转化;城市
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2. 标 志 : 城 市 人 口 ③ ④ 、城市用地规模⑤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
的指标是⑥ 。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从 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推力和拉力。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宏观表现:影响广泛,包括城市建筑、 交通工具以及道路、 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2)具体表现 空间布局 :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 ,欧洲高层建筑大多建在城 市中心区外围 , 中国古代突出 地位 , 西方国家教堂占中心地 位。 建筑形式: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中国地域文 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以 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 台、 殿、 阁,民居有 著称。 。
【解析】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 的大城市人口数比印度多;再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 选项表述错 误;该表只能反映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 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及城市化水平。 【答案】D
(2013 年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 口比重变化。完成下题。
第 2 讲 城市化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考点 内容 命题星级 趋势研判 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的本质 ; 城市化的进 以区域图、模式图及相关的文字 ☆☆ 和特点 程和特点 材料为背景 , 考查城市化进程和 城市化对地理 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 ; 特点;联系实际生活热点,考查城 ☆☆☆ 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问题的具体表现 市化带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进 程示意图
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特点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人 口 和 产 业 向 城 市 迅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 城市化水平较 速聚集 , 城市化推进很口的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 低、发展较慢 快 滞
续表 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 问题 问 题 较 少 , 处 交 通 拥 挤 、 住 房 紧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于城市化低水 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平时期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 发展新趋势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象 分布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发达国家或地区
【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 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从题干中可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 变为建设用地, 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 ,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 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近地面风速的变 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地表粗糙程度变大,风 速减小;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 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 【答案】D
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花园、洋房、草地特征明显。
【答案】①农村人口 ②城市地域 ③增加 ④上升 ⑤扩大 ⑥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⑦后期成熟 ⑧早 ⑨高 ⑩逆城市化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 晚 快 低 稳定性 城市建筑 皇权 外向开放 四合院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 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阶段 , 具有起步
、城市化水平⑨ 、出现⑩ 现象的特点。 (2) 发展中国家 :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 阶段, 具有 起步 、发展 、城市化水平较 、城 市发展不合理的特点。 三、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含义及特点: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 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其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阶段 具有相对的 。
第1题 该题考查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世界各 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 第2题 该题考查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阶段通常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 和后期阶段。 第3题 该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 市的地域范围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受到了影响,使地 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2.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
【解析】本题以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 进程的相关知识。图中信息显示,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为 35%~45%,且城市化速度较快,据此可判断出安徽省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 【答案】B
1.(2015 年广东卷)下表为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 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 ,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进程。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图示表达
续表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起步 早晚 时间 原因 快慢 目前 速度 原因 城市 大小 人口 原因 比重 所处阶段 城市 表现 化表 现及 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早(英国最早,从 18 世纪中叶开始) 工业化早 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大(70%以上)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后期成熟阶段 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晚(20 世纪中叶以来)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 民族经济发展 , 人口增长迅 速 小(不到 40%)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城市发展不合理
(2015 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桑基、 蔗基、 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 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 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 3.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一、城市化 1.内涵:①
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②
转化;城市
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2. 标 志 : 城 市 人 口 ③ ④ 、城市用地规模⑤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
的指标是⑥ 。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从 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推力和拉力。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宏观表现:影响广泛,包括城市建筑、 交通工具以及道路、 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2)具体表现 空间布局 :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 ,欧洲高层建筑大多建在城 市中心区外围 , 中国古代突出 地位 , 西方国家教堂占中心地 位。 建筑形式: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中国地域文 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以 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 台、 殿、 阁,民居有 著称。 。
【解析】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 的大城市人口数比印度多;再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 选项表述错 误;该表只能反映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 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及城市化水平。 【答案】D
(2013 年安徽卷)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 口比重变化。完成下题。
第 2 讲 城市化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考点 内容 命题星级 趋势研判 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的本质 ; 城市化的进 以区域图、模式图及相关的文字 ☆☆ 和特点 程和特点 材料为背景 , 考查城市化进程和 城市化对地理 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 ; 特点;联系实际生活热点,考查城 ☆☆☆ 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问题的具体表现 市化带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进 程示意图
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特点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人 口 和 产 业 向 城 市 迅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 城市化水平较 速聚集 , 城市化推进很口的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 低、发展较慢 快 滞
续表 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 问题 问 题 较 少 , 处 交 通 拥 挤 、 住 房 紧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于城市化低水 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平时期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 发展新趋势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象 分布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发达国家或地区
【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 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从题干中可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 变为建设用地, 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 ,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 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近地面风速的变 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地表粗糙程度变大,风 速减小;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 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 【答案】D
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花园、洋房、草地特征明显。
【答案】①农村人口 ②城市地域 ③增加 ④上升 ⑤扩大 ⑥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⑦后期成熟 ⑧早 ⑨高 ⑩逆城市化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 晚 快 低 稳定性 城市建筑 皇权 外向开放 四合院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 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