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中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一、教学前反思:明确教学目标,关注重难点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过程上。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两部分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其核心是离子反应。

电解质的概念是离子反应的基础,离子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目的: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和利用这些反应。

再次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掌握教科书内容的深广度。

例如,不要把电解质的分类扩大,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仅限于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不作要求。

2.研究学生,关注重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化学就学过复分解反应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而在这节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仅限于复分解反应。

通过复分解反应反应条件进一步拓展离子反应的条件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和难电离物。

二、教学中反思:注重学生反馈,控制教学进程
课堂教学中反思看起来有点为时过〃早〃,其实是我们调控教学过程的最佳时
机。

课前备课了、准备了,课前想好了你要问学生的问题,但学生是〃一问三不知〃。

这说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你就得该,就得变。

1.营造学习氛围
离子反应的教学中,把握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通过[实验2—1]探究: 什么是化学变化?在很平坦的台阶上使学生明确了〃酸碱盐在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这时就有学生在下面议论:①离子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吗?②只有三种条件下才能发生离子反应吗?我很高兴地捕捉到了学生的疑惑,并由此使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的动向,重视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情趣。

要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要让学生动起来。

2.优化学习过程
离子反应中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教学,通过离子反应的条件学生很快地写出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CuS0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②KOH溶液和H2SO4 溶液③Na2cC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④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随之让学生讨论:
①比较反应②和④离子方程式,并由此举例说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差异。

②尝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由此讨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规律和方法(步骤X学生在讨论中说出了很多想法和〃高招〃,虽然不一定有代表性,但是他们能理解的,在一定时候去用也是有效的;可能也说不出什么道理,但经过教师的点拨他们会豁然开朗,你想这样的教学比说教不更有用吗?在〃情景导学式〃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强调〃实践与讨论〃,使归纳和总结赋予了活力。

3.发展自学能力
本来是准备将哪些物质拆哪些物质不拆作为一个难点让学生讨论,不过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讲,结果做练习时发现学生对微溶物的处理不清楚,所以放在讲解练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另外离子共存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讲也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三、教学后反思:明确教学得失,注重过程效果
在课堂教学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设计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通过旧知建立新知,多数学生明确了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接纳了书写离子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在尝试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取得了实效,学生对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学习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有欠帐。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能不太现实,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方法的探索上有一个循序渐进,边练习边发现,边发现边积累的过程,因而需要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渐熟练。

2、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给学生更多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尝试书写硫酸与氢氧化钢的离子方程式〃这一环节中,这个离子方程式书写难度较大,因而教师留给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不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板演、发言等方式来展示自已的成果。

3、注重学生心理需求,营造积极兴奋的学习氛围不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变教学方式,用丰富多彩的
方式来展现不同的问题,若不适应学生这一心理,课堂就会平淡而缺乏生气。


而,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应用练习等环节上,创设更富有鼓动性和竞争性的情景,如竞赛等方式,这样课堂就会出现勃勃生机。

总之,在新课标下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