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测试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专题练习试题(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专题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笔在手指中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力计、一个长方体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只要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就等于拉力大小
B.乙实验中加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会变大
C.甲、乙、丙三次实验中,丙实验中拉力做功的功率最大
D.利用这些器材还能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接触面积有关
3、小熊猫能轻松地倒挂在竹子上,当它倒挂在竹子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熊猫对竹子的作用力和小熊猫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熊猫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可以在空中静止
C.小熊猫对竹子的作用力和竹子对小熊猫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竹子对小熊猫的作用力和小熊猫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4、电动车骑得太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这是由于()
A.运动快惯性大,因此车难停下来
B.刹车时来不及克服惯性,所以难停下来
C.刹车时产生的惯性不够大,所以难停下来
D.由于电动车有惯性,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5、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⑴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2)篮球撞击在蓝板上被弹回
⑶用力握小皮球,皮球变瘪 (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的满天飞舞
A.⑴⑵B.⑵⑶C.⑶⑷D.⑵⑷
6、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击打下面的棋子,下面的棋子飞出,上面的棋子却没有飞出,而是落了下来.对这个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面的棋子没有飞出,是因为有惯性
B.上面的棋子落了下来,是因为惯性
C.下面的棋子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有惯性
D.下面的棋子由于受到惯性作用由静止变为运动
7、如图所示,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
A.大小是否相等B.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方向是否相反
8、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为( )
A.一定等于8N B.一定小于8N
C.一定大于8N D.以上情况部有可能
9、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A.只有甲B.只有乙、丙
C.只有甲、丙D.甲乙丙均有可能
10、正在水平飞行的炮弹,如果所受的力都同时消失,则炮弹将()
A.沿原来的方向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落回地面
C.沿抛物线落回地面D.绕着地球飞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小刚用50N的力向上提桌面上的重为200N的米袋,提不动,这时米袋受到的合力是N,若小刚要把这袋米提起至少要用N的力。

2、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闻的摩擦是(选填“静”、“滑动”或“滚动”)摩擦;用10N的水平推力使重力为5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N;如图所示,小红喝水时手握杯子,有时会因为手上有水造咸杯子滑落掉在地上,杯子会落地是因为它受到的作用。

3、“死飞自行车”结构简单,只有一个车架、两个轮子、一个车把和座子。

当死飞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向前踩脚踏板,后轮就由静止向前走,这说明力能改变。

脚停止踩踏时自行车仍然能够前进,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

4、冬季运动会上“冰壶”项目中,一运动员将冰壶推出之后,冰壶由于继续向前运动,而另有运动员在冰壶前进途中不断地刷冰,是为了(填“减小”或“增大”)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
5、A、B两物体的重力之比是3:1,则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若m A=60千克.m B=
千克.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一袋质量是20kg的大米,它重是多少?如果要将它提起来,至少要用多大的力?(g=10N•Kg﹣1)
2、质量是4.5kg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该物体重多少N?(g=10N/kg)
3、一辆汽车最多运2.9×104N的货物,现要将29t的砂子运完,要运多少趟?
4、体积为20cm3 的空心铜球的质量为89g,往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225g,已知ρ铜=8.9×103kg /m3。

(g=10N/Kg)求:
(1)铜球的重力?
(2)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注入的液体密度是多少?
5、探测月壤力学性质是月球车登月的科研任务之一.月球上某月壤样品的体积为90cm3,测得其密度为0.8g/cm3.已知物体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吸引力的大小是其在地面受到重力的1/6,求:
(1)该月壤样品的质量;
(2)该月壤样品受到月球的吸引力.g=10N/kg.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因为这个结论在地球上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直到一千多年后,才有伽利略等人对他的结论表示怀疑,并用实验来间接说明。

这个实验如图所示,他是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
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越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以下哪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此相同(____)
A.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B.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D.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4)同学们进行实验时,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运动时每次都滑出表面,无法探究出物体运动的距离,在器材不变的情况下,请你为他们改进一下实验,你的做法
是:。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该实验表明:平衡的两个力需要。

(3)当小明把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后放手,发现小车(填“平衡”或“不平衡”)。

该实验表明:平衡的两个力需要。

(4)当左右两边的盘中砝码一样重后,小车静止,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小车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5)小明后面又利用纸片进行了该实验,实验如图所示,若想要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A.笔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B符合题意;
C.笔在手指中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是因为笔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体继续转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地面上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维持物体运动;
(4)惯性不是力,惯性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答案】D
【解析】【解答】A. 实验中要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就等于拉力大小。

选项中没有说水平,A不符合题意;
B. 乙实验中加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和木块和长木板的接触面粗糙度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

B不符合题意;
C. 由功率的公式
W
P
t
,由于题目中没有说做功大小和时间。

所以功率的大小无法比较。

C不符
合题意;
D. 可将木块竖放或者侧放,使之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所以这些器材还能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接触面积有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时,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保持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可以探究摩擦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答案】D
【解析】【解答】A.小熊猫对竹子的作用力作用在竹子上,小熊猫的重力作用在熊猫上,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
B.小熊猫再轻也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不平衡就不会保持平衡状态,静止就是一种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小熊猫对竹子的作用力和竹子对小熊猫的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竹子对小熊猫的作用力和小熊猫的重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小熊猫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当二力平衡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也不存在“刹车时产生惯性大小”的说法,故ABC错误;
电动车骑得太快,由于电动车有惯性,紧急刹车时会保持较大的速度继续运动,速度越大,刹车后向前运动的距离越长,不容易停下来,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至于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都不影响惯性.
5、【答案】D
【解析】【解答】(1)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体因受力而改变物体形状,故(1)不符合题意;(2)篮球撞击在蓝板上被弹回改变了篮球的运动方向,属于物体因受力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2)符合题意;(3)用力握小皮球,皮球变瘪是物体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体因受力而改变物体形状,故(3)不符合题意;(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的满天飞舞是改变了灰尘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属于物体因受力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4)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没有飞出,故A正确.
B、迅速击打下面的棋子,下面的棋子飞出,上面的棋子由于受重力作用落了下来,故B错.
CD、下面的棋子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尺子施加的力的作用,不是因为惯性,更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CD错.
故选A.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上面的棋子落了下来,是因为受重力作用;(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答案】B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所以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二力平衡的实验。

8、【答案】B
【解析】【解答】当将弹簧测力计倒置过来后,把物体挂在提环上,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力,挂钩显示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所以此时物体的重力要小于测力计示数
8N.
故答案为:B.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甲图拉力向左,如果此时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右,并且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F;因此甲图的物体可能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图拉力向右,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只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其拉力F和摩擦力大小相等;
丙图拉力向上,当拉力F和物重相同时,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若水平方向受平衡力的作用,则物体可能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C.
【分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个图中,如果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使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该选项即符合题意;
需要注意,已知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即确立了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10、【答案】A
【解析】【分析】若水平飞行的炮弹所受的作用力都同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炮弹会沿原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惯性定律,它所反映的是力与运动的关系,根据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
1、【答案】0;200
【解析】【解答】由题知,米袋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200N,竖直向上的拉力F=50N,还受到竖直
向上的地面支持力F N作用;米袋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则米袋受到的合力F合=0N;
若小刚要把这袋米刚好提起,米袋受平衡力,即米袋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米袋的重力为200N,则拉力也应为200N。

故答案为:0;200。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为0.
2、【答案】滑动;10;重力
【解析】【解答】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力,因为钢笔的笔尖在纸上滑动。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摩擦力和推力,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摩擦力和推力是平衡力,故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为10N。

杯子会落地,说明受到了竖直向下的力,即重力。

【分析】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与地面没有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当物体与地面发生相对运动,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结合物体受到的外力求解大小即可。

3、【答案】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
【解析】【解答】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

向前踩脚踏板,后轮就由静止向前走,在力的作用下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脚停止踩踏时自行车仍然能够前进,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
【分析】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因为自行车具有惯性,脚停止踩踏时自行车仍然能够前进.
4、【答案】惯性;减小
【解析】【解答】运动员将冰壶推出之后,冰壶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运动员在冰壶前进途中,不断地刷冰,冰面熔化,形成一层水面,使冰壶与冰面分开,从而减小了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

故答案为:惯性;减小。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分离、变滑动为滚动。

5、【答案】3:1;20
【解析】【解答】解: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 B m m = A B G G = 31 ;所以m B = 3A m = 603
kg =20kg .
故答案为:3:1;20.
【分析】已知物体的重力之比,根据公式G=mg 可求物体的质量之比,进一步求出物体B 的质量.
三、计算题
1、【答案】解:大米的重力G=mg=20kg×10N/kg=200N;要将它提起来,至少施加的力为200N .
【解析】【分析】已知大米的质量,根据公式G=mg 可求大米的重力;要把大米提起来最少需要施加的力等于大米的重力.
2、【答案】解:木块的重力G=mg=4.5kg×10N/kg=45N.
答:该物体重45N .
【解析】【分析】已知木块的质量,根据G=mg 可求的其重力.
3、【答案】解:砂子的质量:m=29t=2.9×104kg
砂子的总重力:G=mg=2.9×104kg×10N/kg=2.9×105N
每车运送的货物重力:G 车=2.9×104N
运送的趟数: 542.9102.910N N
⨯⨯ =10(趟) 【解析】【分析】由砂子的质量利用G=mg 求出砂子的总重力,结合一辆汽车运送货物的重力就能求出答案.
4、【答案】(1)解:铜球的质量 89g=0.089kg m =
铜球的重力 0.089kg 10N/kg=0.89N G mg ==⨯
答:铜球的重力0.89N
(2)解:根据 m V
ρ= 可得铜球中铜的体积 3389g 10cm 8.9g/cm m V ρ===铜铜 空心部分的体积V 空心=V 球−V 铜=20cm 3−10cm 3=10cm 3
答: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0cm 3
(3)解:液体的质量m 液=m 总−m=225g −89g=136g
液体的体积V 液=V 空心=10cm 3
所注的液体密度 3333
136g 13.6g/cm 13.610kg/m 10cm m V ρ====⨯液液液 答:注入的液体密度是13.6×103kg/m 3
【解析】【分析】(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指向地心,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为G=mg ;
(2)已知铜球的质量和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解铜的体积,结合铜球的总体积做差求解空心部分;
(3)结合铜球空心的体积求解液体的体积,结合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液体密度即可。

5、【答案】(1)解:月壤样品的质量 330.8/9072m V g cm cm g ρ==⨯=
(2)解:月壤样品受到的重力 =0.07210/0.72G mg kg N kg N =⨯=地 ,
月壤样品受到月球的吸引力 1
1==0.72=0.1266
G G N N ⨯月地 。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求ρ=m V
出该月壤样品的质量; (2)根据G=mg 求出该月壤样品受到月球的吸引力.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速度
(2)阻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B
(4)降低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
【解析】【解答】(1)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应该控制小车每次到达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2)运动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对小车产生的阻力是不同的。

通过前三次实验现象可以做出如下推理:运动表面越光滑,对运动物体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得越远。

当阻力为0时,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四个实验中,A、B、C都是根据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

而探究声音是否能在真空中传播时,实验是这样的:真空罩中的空气较多时,传出的声音比较大;真空罩中的空气较少时,传出的声音比较小。

依此推理得出:当真空罩中没有空气,即为真空时,声音不能传出。

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比较长,是因为小车到达平面时的动能较大造成的。

在不改变器材的情况下减小小车到达平面时的动能,可以减小小车到达平面时的速度。

降低小车在斜面上开始下滑的高度,可以减小小车到达平面时的速度。

【分析】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

实验探究过程涉及了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推理法(有不少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实现,在大量可靠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称理想实验法)。

2、【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
(2)大小相等
(3)不平衡;在同一条直线上
(4)小车受到了桌面对其的摩擦力,且摩擦力比较大
(5)用剪刀将纸片剪断
【解析】【解答】(1)当物体处于平衡的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而平衡状态是指静止和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

(2)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此时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3)当小明把小车在桌面上旋转一个角度后放手,发现小车不平衡,因为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平衡的两个力需要在同一条直线上。

(4)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小车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说明水平面上存在摩擦力,且摩擦力还比较大。

(5)证明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我们需要将这个物体一分为二,故直接用剪刀剪断。

【分析】
(1)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为平衡状态;
(2)改变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加减砝码实现,当两边的砝码数量相同时,物体才会静止,说明二力平衡的的条件之一为两个力大小相等;
(3)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该实验是探究的二力平衡,研究对象是中间的小车的运动状态,需要排除摩擦力的影响;
(5)要探究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把中间的物体剪为两部分进行观察是否平衡,以此判断二力平衡条件之一为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