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硅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含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高考化学硅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含详细答案
一、硅及其化合物
1.A、B、C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①②③均为有单质参与的反应。
(1)若A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黄绿色气体参与反应,B溶液遇KSCN显血红色,且②为化合反应,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上述C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
C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_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Fe3+=3Fe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Fe2+ SiCl4①③ 2C+SiO2Si+2CO↑
【解析】
【分析】
(1)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变价金属,则A应为Fe,B为氯化铁,C为氯化亚铁,②为Fe与氯化铁的反应;
(3)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B为Si,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则C为SiCl4,③中SiCl4与氢气反应,提纯Si,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A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参与反应,且②为化合反应,则该非金属气体为Cl2,B为氯化铁,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2)由分析知C为氯化亚铁,检验Fe2+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Fe2+;
(3)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B为Si,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则C为SiCl4,其中②为Si和Cl2化合生成SiCl4,③中SiCl4与氢气反应,提纯Si,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CO↑,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①③。
2.如图为一定量饱和Ca(OH)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后,产生CaCO3白色沉淀的质量与通入的CO2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
请回答:
①OA段曲线所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A点处已参加反应的CO2与Ca(OH)2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②B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较大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离子符号),将B处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见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答案】Ca(OH)2+CO2=CaCO3↓+H2O 1∶1 Ca2+ HCO3—溶液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反应与二氧化碳的量有关,少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过量二氧化碳与氢氧
化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Ca(OH)2=Ca(HCO3)2,由图可知OA段随着CO2通入CaCO3的量逐渐增大,A点达到沉淀最大值,AB段随CO2的通入,生成的CaCO3不断溶解转化为Ca(HCO3)2,B点CaCO3全溶解,溶液又变得澄清。
【详解】
①由图可知OA段随着CO2通入CaCO3的量逐渐增大,A点达到沉淀最大值,则OA段发
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由方程式可知A点处已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物质的量比为1:1,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1:1;
②由图可知AB段随CO2的通入,生成的CaCO3不断溶解,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碳酸
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则溶液中存在的浓度较大的两种离子是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将碳酸氢钙溶液煮沸,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难溶的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则可见到的现象是澄清溶液变浑浊,故答案为:Ca2+;HCO3—;溶液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点睛】
明确碳酸的正盐与过量的CO2反应时生成碳酸氢盐、碳酸氢盐与碱反应时生成碳酸的正盐和水、碳酸氢盐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正盐、水和CO2是解答关键。
3.有一种矿石,经测定含有镁、硅、氧三种元素且它们的质量比为12∶7∶16。
(1)用盐的组成表示其化学式: ___________。
(2)用氧化物的组成表示其化学式: _______。
(3)该矿石的成分属于________(填物质的分类)。
(4)写出该矿石(氧化物形式)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答案】Mg2SiO4 2MgO·SiO2硅酸盐 2MgO·SiO2+4HCl=2MgCl2+2H2O+SiO2
【解析】
【分析】
根据n=m
M
及原子个数比=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计算,得出正确结论;由金属离子和酸
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详解】
镁、硅、氧的质量比为12:7:16,则镁、硅、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
24
:
7
28
:
16
16
=2:1:4
(1)该矿石用盐的组成可表示为:Mg2SiO4;
(2)该矿石用氧化物的组成可表示为:2MgO•SiO2
(3)Mg2SiO4属于盐类,且属于硅酸盐;
(4)Mg2SiO4溶于与稀盐酸生成MgCl2和Si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SiO2+
4HCl=2MgCl2+2H2O+SiO2。
【点睛】
硅酸盐由盐的书写改写为氧化物的形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的顺序书写;注意:①氧化物之间以“•”隔开;②系数配置出现的分数应化为整数;③金属氧化物在前(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在后。
4.绿矾(FeSO4•7H2O)可用做净水剂、除草剂等。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硫酸矿焙烧后的烧渣中主要成分(Fe2O3、Al2O3和SiO2,不考虑其它杂质)的含量并制备了绿矾,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有AlO2-、SiO32-和______。
(2)试剂C是______。
(3)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4)烧渣中Fe2O3、Al2O3和Si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答案】OH-稀硫酸 Fe+2Fe3+=3Fe2+ Fe+2H+=Fe2++H2↑ 5:5:1
【解析】
【分析】
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Al2O3和SiO2,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Al2O3和SiO2反应产生NaAlO2、Na2SiO3进入溶液A中,Fe2O3不能反应进入滤渣,然后过滤得到的固体B为Fe2O3为8.0g,溶液A中含有Na+、AlO2-、SiO32-和OH-,加入过量盐酸,AlO2-转化为Al3+,SiO32-反应形成H2SiO3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OH-+H+=H2O、AlO2-+4H+=Al3++2H2O、SiO32-+2H+=H2SiO3↓,然后过滤得到的固体F为H2SiO3沉淀,灼烧H2SiO3脱水分解得SiO2为0.6g;固体B为Fe2O3,向其中加过量试剂C溶解,因为要制备FeSO4•7H2O,所以试剂C 为稀硫酸,发生反应Fe2O3+6H+=2Fe3++3H2O,所得溶液D为硫酸铁和过量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再加试剂E将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则试剂E为Fe单质,最后将硫酸亚铁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绿矾,据此分析。
【详解】
(1)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A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有AlO2-、SiO32-和OH-;
(2)固体B为Fe2O3,向其中加入H2SO4反应产生Fe2(SO4)3,再向该溶液中加入Fe粉,还原得到FeSO4溶液,因此试剂C是稀硫酸;
(3)③是Fe单质与Fe2(SO4)3反应产生FeSO4溶液,及与过量的H2SO4反应产生FeSO4和H2,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Fe3+=3Fe2+、Fe+2H+=Fe2++H2↑;
(4)通过以上分析知Fe2O3为8.0g,,固体G是SiO2,由于在反应过程中Si元素没有损失,所以根据Si元素守恒,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SiO2为0.6g,则原混合物中Al2O3质量为
m(Al2O3)=13.7g-8.0g-0.6g=5.1g,则烧渣中Fe2O3、Al2O3和SiO2的物质的量之比n(Fe2O3):
n(Al2O3):n(SiO2)=8.0
160
:
5.1
102
:
0.6
60
=0.05:0.05:0.01=5:5:1。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明确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及物质分离提纯方法是解答本题关键,掌握元素的Al、Fe、Si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基础,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及综合应用能力。
5.下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相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其中B是一种单质,其余物质也都是含有B元素的化合物。
C是一种钠盐,E是C对应的酸,B的结构类似金刚石,D为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B的互相转化在工业上有什么实际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SiCl4SiO2H2SiO3粗硅提纯SiO2+2NaOH=Na2SiO3+H2O H2SiO3SiO2+H2O 【解析】
【分析】
B是一种单质,其余物质都是含有B元素的化合物,B的结构类似金刚石,则B属于原子晶体,结合转化关系可以知道B为Si元素,而D为B的氧化物,则D是SiO2,A为 SiCl4,C是一种钠盐,则C是Na2SiO3,E是C对应的酸,则E是H2SiO3,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解答该题。
【详解】
B是一种单质,其余物质都是含有B元素的化合物,B的结构类似金刚石,则B属于原子晶体,结合转化关系可以知道B为Si元素,而D为B的氧化物,则D是SiO2,A为 SiCl4,C是一种钠盐,则C是Na2SiO3,E是C对应的酸,则E是H2SiO3,
(1)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A为SiCl4,D为SiO2,E为H2SiO3;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SiCl4,SiO2,H2SiO3。
(2)四氯化硅与氢气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因此A和B的互变实际意义是粗硅提纯;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粗硅提纯;
(3)二氧化硅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SiO2+2NaOH=Na2SiO3+H2O。
(4) H2SiO3不稳定,加热分解可生成SiO2,方程式为H2SiO3SiO2+H2O;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H2SiO3SiO2+H2O。
【点睛】
硅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硅酸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不能用二氧化硅与水直接反应制备硅酸,因此要制备硅酸,可以先把二氧化硅溶于强碱溶液中,然后加入强酸,可以得到白色胶状沉淀硅酸。
6.已知A、B、C、D、E是中学常见的五种化合物。
且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可用于呼吸面具中的氧气来源,B是制备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D在常温下是一种常见液体,E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F是一种非金属单质。
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A+D→C+F,C+E→盐+D。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D_____、F_______
(2)写出C+E→盐+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中某元素的单质可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2O2 Na2CO3 H2O O2 Al(OH)3 + OH-= AlO2- +2H2O 2Al+Fe2O3Al2O3+2Fe 【解析】
【分析】
A、B、C、D、E是中学常见的五种化合物。
且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可用于呼吸面具中的氧气来源,A为过氧化钠;B是制备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且含有钠元素,为碳酸钠;D在常温下是一种常见液体,D为水;E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E为氢氧化铝;F是一种非金属单质,A+D→C+F,则C为氢氧化钠,F为氧气;氢氧化钠能够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满足C+E→盐+D,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A为过氧化钠,B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钠,D为水;E为氢氧化铝;F 为氧气,故答案为Na2O2;Na2CO3;H2O;O2;
(2)C+E→盐+D为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氢氧化铝难溶于水,应该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 + OH-= AlO2- +2H2O,故答案为Al(OH)3 + OH-= AlO2- +2H2O;
(3)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Al2O3+2Fe,故答案为
2Al+Fe2O3Al2O3+2Fe。
7.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
其中 B 常被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其对应的单质的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是相似的。
(1)试推测:A___________,F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试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在反应①中,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当生成 1molA 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___________。
【答案】 Si H2SiO3 SiO2+20H―=SiO32―+H2O SiO2+2C Si+2CO↑还原剂 2.408×l024
【解析】本题考查无机框图推断题,B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即B为SiO2,反应①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反应,发生2C+SiO2Si+2CO,A为Si,D为CO,反应④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即SiO2+2OH-=SiO32-+H2O,反应⑤是CO与O2反应生成CO2,利用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即反应⑥是SiO32-+CO2+H2O=H2SiO3↓+CO32-,(1)根据上述分析,A为Si,F为H2SiO3;(2)反应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3)反应①的方程式为:2C+SiO2Si+2CO;(4)根据反应方程式,C的化合价由0价→+2价,化合价升高,C作还原剂,Si的化合价由+4价→0价,化合价降低4价,因此生成1molSi,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4mol,转移电子的数目是4N A。
点睛:本题相对比较简单,熟记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工业上制取硅,注意生成的是CO,不是CO2,同时注意(4),问题是转移电子的数目,不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8.A、B、C、D、E、F 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副产物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1)若 A、D、F 都是非金属单质,且 A、D 所含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列,A、F 所含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 A 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 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 B 、C 、F 都是气态单质,且 B 有毒,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 、D 相遇有白烟生成,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若 A 、D 为单质,且 A 原子核内所含质子数是 D 的 2 倍,B 是参与大气循环的一种物质,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SiO 2+2C
Si +2CO↑ 2Fe 2++Cl 2=2Fe 3++2Cl - 4NH 3+5O 2
4NO +6H 2O C +4HNO 3CO 2↑+4NO 2↑+4H 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若A 、D 、F 都是非金属单质,反应①是置换反应,A 、D 同主族,根据框图可知,A 与F 生成E ,C 与F 也能生成E ,因此只能是SiO 2与C 反应,则A 是C 、B 是SiO 2、C 是CO 、D 是Si ,E 是CO 2、F 是O 2。
反应①的方程式为SiO 2+2C 高温 Si +2CO↑。
(2)若A 是常见的金属单质,反应①是置换反应,D 、F 是气态单质,根据框图可知,A 与F 生成E ,C 与F 也能生成E ,因此A 只能为Fe ,D 为H 2,F 为Cl 2,B 为HCl ,C 为FeCl 2,E 为FeCl 3。
反应②的方程式为2Fe 2++Cl 2=2Fe 3++2Cl -。
(3)若 B 、C 、F 都是气态单质,且 B 有毒,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 、D 相遇有白烟生成,所以A 是氨气,B 是氯气,C 是氮气,D 是氯化氢,F 是氧气,E 是NO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4NH 3+5O 2 催化剂 4NO +6H 2O 。
(4)若A 、D 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 是D 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 是A 的2倍,B 是参与大气循环的一种物质,反应①是置换反应,根据框图可知,A 为Mg ,D 为C ,B 为CO 2,C 为MgO ,又知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F 为HNO 3。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C +4HNO 3
CO 2↑+4NO 2↑+4H 2O 。
【点晴】
解框图题的方法的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9.云母是一种重要的硅酸盐,它具有韧度、弹性、透明度、高介电强度、化学惰性和热稳定性。
白云母可看作叶腊石中1/4的Si Ⅳ被Al Ⅲ所取代,再由K Ⅰ平衡其电荷后形成的。
而叶腊石可以看作SiO 2中有1/3的Si Ⅳ被Al Ⅲ取代,再由K Ⅰ平衡其电荷形成的。
(1)白云母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在硅酸盐中,Al Ⅲ很容易取代Si Ⅳ,取代后不会引起原硅酸盐结构大的变化。
从立体几何的知识看,Al Ⅲ与Si Ⅳ最直接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黑云母的化学式为KMg 3AlSi 3O 10(OH)2,在水与二氧化碳的同时作用下,风化为高岭土[AI 2Si 2O 5(OH)4]。
①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_______________
③风化后Al为什么不能以Al3+形式被地下水溶解_______________
【答案】K2O·3Al2O3·6SiO2·2H2O AlⅢ与SiⅣ的半径相近,插入后不会引起结构改变
2KMg3AlSi3O10(OH)2+14H2CO3+H2O=2K++6Mg2++14HCO3-+4H4SiO4+Al2Si2O5(OH)4碳酸较硅酸酸性强,强酸可取代弱酸中性条件下Al3+完全水解,主要以沉淀形式存在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复杂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的一般原则是先写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并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较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写在前面,再写SiO2,含有氢元素的H2O最后写,氧化物之间加黑点隔开,各氧化物的系数均为整数,并写在相应氧化物前面,写成氧化物后,原化学式中的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应保持不变,因此白云母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化学式为
K2O·3Al2O3·6SiO2·2H2O,故答案为:K2O·3Al2O3·6SiO2·2H2O;
(2)从立体几何的知识来看,由于AlⅢ与SiⅣ的半径相近,在硅酸盐中,AlⅢ插入后很容易取代SiⅣ,不会引起原硅酸盐结构大的变化,故答案为:AlⅢ与SiⅣ的半径相近,插入后不会引起结构改变;
(3)①由题干信息可知,黑云母在水与二氧化碳的同时作用下,风化为高岭土
[AI2Si2O5(OH)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KMg3AlSi3O10(OH)2+14H2CO3+H2O=2K++6Mg2++14HCO3-+4H4SiO4+Al2Si2O5(OH)4,故答案为:2KMg3AlSi3O10(OH)2+14H2CO3+H2O=2K++6Mg2++14HCO3-+4H4SiO4+Al2Si2O5(OH)4;
②上述反应中碳酸与黑云母反应生成了硅酸,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可以强酸制弱酸,所以上述反应可以发生,故答案为:碳酸较硅酸酸性强,强酸可取代弱酸;
③由于中性条件下Al3+完全水解,主要以Al(OH)3的沉淀形式存在,因此风化后Al为什么不能以Al3+形式被地下水溶解,故答案为:中性条件下Al3+完全水解,主要以沉淀形式存在。
10.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大量古代化学的研究成果。
回答下面问题:
(1)我国最原始的陶瓷约出现在距今12000年前,制作瓷器所用的原料是高岭士,其晶体化学式是Al4[Si4O10](OH)8,用氧化物表示其组成为______________。
(2)《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 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
”反应原理为:S+2KNO3+3C K2S+N2↑+3C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 ,反应转移4mol电子时,被S氧化的C有____________mol。
(3)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新修本草》记载的药物有844种,其中有关“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
”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适-金石类》记载有加热青矾时的景象:“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
”青矾就是绿矾( FeSO4·7H2O)。
根据以上信息,写出“青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l2O3·2SiO2·2H2O S,KNO3 1/6或0.17或0.167
2FeSO 4·7H 2O
Fe 2O 3+SO 3↑+SO 2↑+14H 2O
【解析】
【分析】 (1)化学式改写成相应的氧化物的形式,按照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 2•H 2O 的顺序来书写,并要遵守原子守恒来分析解答;
(2)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失电子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中得电子数等于失电子数来分析计算;
(3)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
”青矾就是绿矾( FeSO 4•7H 2O),说明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铁和水。
【详解】
(1)铝的氧化物为Al 2O 3,硅的氧化物为SiO 2,氢的氧化物为H 2O ,则根据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SiO 2•H 2O 得顺序可知Al 4[Si 4O 10](OH)8可改成:2Al 2O 3•4SiO 2•4H 2O ;
(2)S+2KNO 3+3C K 2S+N 2↑+3CO 2↑,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0价降低为-2价,氮元素化合价+5价降低为0价,反应中做氧化剂的是S 、KNO 3,电子守恒计算,碳元素化合价0价升高为+4价,电子守恒分析电子转移总数12e -,其中硫得到电子2e -,氮元素得到电子10e -,电子转移总数12e -时,被硫氧化的碳0.5mol ,反应转移4mol 电子时,被S 氧化的C 有40.512 mol=16
mol ; (3)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瑁璃…烧之赤色,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
”青矾就是绿矾( FeSO 4•7H 2O),说明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铁和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FeSO 4•7H 2O Fe 2O 3+SO 3↑+SO 2↑+14H 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