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基因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不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也是复制的基本单位
D. 基因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A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错误;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但不是复制的基本单位,C错误;基因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D正确。
2.玉米幼苗绿色(G)对白色(g)为显性。
若将杂合子自交产生的800粒种子随机分成2等组,其中400粒种子萌发后给予光照,另400粒种子始终生长在黑暗环境中,则800株幼苗中,绿色与白色的比例为
A. 3∶1
B. 5∶3
C. 3∶5
D.
1∶2∶1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始终生长在黑暗环境中的400株玉米幼苗由于缺少光照而不能合成叶绿素,所以全部白色。
在光照环境中的400株玉米幼苗,由于其是玉米杂合子自交产生的,产生的性状分离比是3:1,所以得到的幼苗中绿色与白色的比例为3:1。
因此,在800株幼苗中,绿色与白化的比例为3:(1+4)=3:5,故选C。
3.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 一对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属于易位
C. 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D. 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生物性状不一定改变,A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而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B错误;21三体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意义能产生新的基因,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4.如图表示人体一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数(有阴影)和DNA分子数(无阴影)在
A、B、C、D四个时期的统计数据。
则可能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时期是()
A. 只有A
B. A和B
C. A和D
D. A和B
和C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在D时期只有A时期的一半,所以该人体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A是性原细胞DNA分子未复制的时期,B是减数第一次分裂,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只有1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的配子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只有1个染色体组;所以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时期是DNA分子未复制的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A和B时期,B 正确,ACD错误。
5.下图为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图解,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
A. 复制、转录、翻译
B. 转录、复制、翻译
C. 转录、翻译、复制
D. 翻译、复制、转录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分别表示的过程是DNA复制、转录、翻译,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人类目前所食用的香蕉均来自三倍体香蕉植株,如图是三倍体香蕉的培育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子香蕉的培育过程主要运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
B. 图中染色体加倍的主要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不能形成
C. 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 若图中有子香蕉的基因型为AAaa,则无子香蕉的基因型均为Aaa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香蕉,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有子香蕉。
二倍体有子香蕉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有子香蕉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二个染色体组,所以杂交后形成的个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种子,为无子香蕉。
【详解】A、该“无子香蕉”培育的方法为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
B、图中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受阻,B正确;
C、二倍体与四倍体虽然杂交能产生三倍体,但三倍体不育,所以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若图中有子香蕉的基因型为AAaa,则相应的野生芭蕉的基因型为Aa,四倍体的AAaa与二倍体的Aa杂交,后代无子香蕉的基因型为Aaa、AAA、AAa、aaa四种情况,D错误。
故选B。
7.在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正常情况下比值不是
..恒定的是
A. A/T
B. G/C
C. A+T/G+C
D.
A+G/T+C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是双螺旋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碱基对在内测,碱基之间按A-T、 C-G互补配对。
【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子中A=T、C=G,所以不同的DNA分子中A/T、G/C、(A+G)/(T+C)都恒等于1,(A+T)/(G+C)具有特异性,C正确,A、B、D正确。
故选C。
【点睛】在双链分子的计算中,基础是A=T、C=G,然后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进行计算。
8.下图为植物根尖某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 、b 、c 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中碱基对缺失,会导致基因缺失
B. a 、b 、c基因表达时,模板链可能不同
C. a基因变为A基因,该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表达、基因的内涵、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依据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a中碱基对缺失,会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位于同一个DNA分子中的基因a、b、c,它们转录的模板链可能不在同一条DNA链上,即a、b、c基因表达时,模板链可能不同,B正确;具有分裂能力的植物根尖细胞是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不能进行减数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a基因变为A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启动子,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忽略了题意信息“下图为植物根尖某细胞……”而导致对C 选项的误判。
9.下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
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 ①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构成
B. ①与③细胞的基因型一定不同
C. ④过程的初期需要②结构提供营养
D. 图中幼苗与母体性状一定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结构为胚状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A错误;①是受精卵发育而来的,③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两者细胞的基因型不一定不同,B错误;④过程是种子萌发,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由结构②胚乳提供,C正确;图中幼苗与母体性状不一定不同,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双链先全部解链,再进行复制
B. DNA解旋需要解旋酶,并消耗能量
C. DNA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也有氢键的形成
D. 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答案】A
【解析】
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A错误;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B正确;解旋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当新合成的子链与其模板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时有氢键的形成,C 正确;将单个脱氧核苷酸添加到脱氧核苷酸链上,是通过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来完成的,D正确。
11.人体正常细胞有46条染色体,配子中有23条染色体,某正常女性可以得到祖父的染色体数目应为()
A. 22条
B. 23条
C. 0~22条
D. 0~23
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详解】男性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Y是来自祖父的,女性细胞中至少有一条染色体X 是来自祖母的,常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来自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是0到23条不等,故某正常女性和正常男性可分别得到祖父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0-22条,1-23条,综上所述,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华南虎和东北虎属于两个亚种,这两个亚种的形成是
A. 生殖隔离的结果
B. 地理隔离的结果
C. 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结果
D. 突变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华南虎和东北虎是分布于不同自然区域的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形成为两个不同的虎亚种,但目前这两个亚种之间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
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13.如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AA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的直接模板是DNA
B. 该过程合成的产物一定是酶或激素
C. 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反密码子与之对应
D. 每一个氨基酸都有与之对应的转运RNA来运输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示是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翻译过程,其模板是mRNA,A错误;该过程合成的是多肽,经过加工成为蛋白质,而蛋白质不一定是酶或激素,B错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与之对应的反密码子,C错误;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编码,因此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转运RNA将它带到核糖体上输,D正确。
14.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32%、64%和4%。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 3∶3∶1
B. 4∶4∶1
C. 1∶2∶0
D.
1∶2∶1
【答案】B
【解析】
【详解】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25%/(25%+50%)=1/3,Aa占2/3,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1/3+2/3×1/2=2/3,a=1/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2/3×2/3=4/9,Aa=2×1/3×2/3=4/9,aa=1/3×1/3=1/9。
因此下一代AA:Aa:aa=4:4: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能扣住题干中关键信息“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和关键词““随机交配”答题。
15.已知某果蝇种群中现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A. 1/2
B. 25/64
C. 15/64
D. 3/8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该果蝇种群中仅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Aabb和AABb,两者比例为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则雌性个体中有1/2Aabb和1/2AABb,雄性个体中有1/2Aabb 和1/2AABb,雌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雌性个体中有1/2Aabb和1/2AABb,由于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2:1:1;雄性个体中有1/2Aabb和1/2AABb,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也为Ab:AB:ab=2:1:1,只有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才会产生纯合子,即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以子代纯合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2/4×2/4=4/16,AABB=1/4×1/4=1/16,aabb=1/4×1/4=1/16,纯合子所占比例为6/16,即3/8,故选D。
【点睛】本题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自由交配的题目都可以用棋盘法或配子法来解决,如若使用分离定律概率相乘的方法来解题时,需特别注意本题中不会出现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这也是本题的易错点。
16.下列是人类有关遗传病的四个系谱图,与甲、乙、丙、丁四个系谱图相关说法正确的
A. 甲、乙、丙、丁都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的系谱图
B. 甲、乙、丙、丁都可能是苯丙酮尿症的遗传系谱图
C. 乙系谱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 丁系谱中的夫妻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8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图中,患病女儿的父母均正常,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图中,患病儿子的父母均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图中,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但患病母亲有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丁图中,父母均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图可能是该病的系谱图,A错误;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丁图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可能是该病的系谱图,B错误;乙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患病男孩的父亲不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错误;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父母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4×1/2=1/8,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熟练运用口诀判断各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具体判断方式如下:
(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如图所示:
.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
③特点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
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余女性;
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17.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DNA转录和翻译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B. mRNA穿过核孔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
C. 复制和转录都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D. 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依次参与转录和翻译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复制过程是以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DNA。
2、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DNA解旋酶、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3、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DNA 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正确;
B 、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 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和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B 正确;
C 、DNA 复制以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 为模板,C 错误;
D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 正确。
故选C 。
18.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基因型为Dd 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数量比为1:1
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 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t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④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因此一般来讲,雄配子的数量要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①错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 1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错误;遗传学上把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③错误;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④正确。
因此正确的说法只有④,故选C 。
19.如图是生物体内的中心法则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分裂时能发生解旋的过程是①②
B. 一个DNA 可转录出多个不同类型的RNA
C. 劳氏肉瘤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发生②③④⑤
D. T 2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只能发生①②③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其中①为DNA 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 的复制过程。
【详解】A 、大肠杆菌分裂时能发生解旋的过程是①DNA 的复制过程和②转录过程,A 正确;
B 、一个DNA 上含有多个基因,因此可转录出多个不同类型的RNA ,B 正确;
C 、劳氏肉瘤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能在宿主细胞中发生①②③④,C 错误;
D 、T 2噬菌体是DNA 病毒,其在宿主细胞中只能发生①②③过程,D 正确。
故选C 。
【点睛】正常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逆转录和RNA 的复制,只有在被某些RNA 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内才可以发生,且二者不能同时发生。
20.下列为细胞分裂的几种模式图及其每条染色体的DNA 含量在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DNA 含量对应丁图的DE 段
B. 乙为有丝分裂中期,丙图可能是甲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C. 丙可能是雌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丁图的CD 段
D. 丙图可能是某二倍体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三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DNA 含量对应丁图的BC 段,A 错误;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所在的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丙图可能是甲图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B 正确;丙图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可能是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上有染色单体,有两个DNA 分子,对应BC 段,C 错误;丙图的3条性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可以代表是单倍体,那么丙图可能是该物种单倍体个体的体细胞,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孟德尔的成功与豌豆杂交实验密不可分。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孟德尔选用豌豆的原因之一是豌豆花大,易进行人工杂交操作
B. 进行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须在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C. 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对其推理过程及结果所进行的检验
D. 孟德尔做出了“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设
【答案】D
【解析】
【详解】孟德尔选用豌豆的原因之一是豌豆花大,易进行人工杂交操作,A正确;进行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须在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B正确;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对其推理过程及结果所进行的检验,C正确;在孟德所处的时代,孟德尔做出了“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设,没有提出染色体这一结构,D错误。
【点睛】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规律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即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检验推理(测交)→得出结论。
22.现有一杂合的黑色雌鼠,其卵巢内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
A. 5个
B. 10个
C. 20个
D. 40个【答案】B
【解析】
【详解】杂合的黑色雌鼠的初级卵母细胞已经复制,根据题干信息已知初级卵母细胞总共有20个黑色基因,说明原来有10个黑色基因,则原来有10个卵原细胞。
由于黑色雌鼠是杂合体,所以每个杂合的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又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10个杂合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有10个,当然最多能形成含黑色基因的卵细胞也是10个,故选B。
23.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由③到⑦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获得④和⑧植株的原理不同
C.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 图中各种筛选过程均不改变基因频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③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③⑤⑩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③⑤、③⑥、⑤⑥⑧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⑦⑨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详解】A、由③到⑦过程,涉及到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正确;
B、获得④植株的原理为基因突变,获得⑧植株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B正确;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是⑤自交而来的,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C正确;
D、图中各种筛选过程涉及到人工选择,均改变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D。
2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B. 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条
C.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
D.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又分为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和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详解】染色体变异也会引起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症不携带遗传病基因但也患遗传病,A 错误;猫叫综合征的病因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一部分,B错误;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C正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抽样调查,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与理解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易错点:家族性疾病、遗传病、先天性疾病的区别与联系。
25.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 )
A. 50% 100%
B. 25% 50%
C. 25% 100%
D. 50% 50%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规律及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以判断出:精原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得到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有一条15N和一条14N的单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只有一半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15N标记,而所有的DNA分子都含有14N,所以最终的8个精细胞中有一半含有15N标记,均含14N标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6.关于下列坐标曲线图的叙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