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初一《生物圈中的人》中考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初一《生物圈中的人》中考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肺B.气管C.鼻D.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A
【点睛】
知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解题的关键。

2.人体某血液循环路线为:右心室→a→b→c→左心房,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a代表肺静脉
B.c中的血压比a中高
C.这是体循环的路线
D.从a到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答案】D
【解析】
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因此,血液由右心室→a→b→c→左心房,属于肺循环。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中,而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从a到c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a代表肺动脉;b代表肺部毛细血管,c代表肺静脉;动脉血压大于静脉血液,因此c中的血压比a中低。

故选D。

3.若把一个人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这是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表现.小肠的下列特点与其消化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小肠绒毛壁较薄B.有肌肉层能蠕动C.肠腔中有消化酶D.小肠粘膜突起形成皱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

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中有很多消化液,这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
A.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符合题意。

B、小肠能通过肌肉层的蠕动来促进消化。

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不符合题意。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

4.如图表示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当肺容积由a变化到b时,肋间外肌和膈肌的舒缩状态分别是()
A.收缩、舒张B.收缩、收缩C.舒张、舒张D.舒张、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是吸气过程,肋间外肌和膈肌都收缩;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表示呼气。

【详解】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故选:B。

明确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5.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
【答案】A
【解析】
【分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

【详解】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心脏各腔与血管的连接。

6.四位同学在体育测试前,各准备一些食物,甲准备一些葡萄糖,乙准备一些牛肉干,丙准备一些水果,丁准备一些蛋糕,这四位同学准备的食物能最快地补充能量的是()A.甲B.乙C.丙D.丁
【答案】A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牛肉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需要消化后才能吸收;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蛋糕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要先经过消化,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提供能量。

因此能快速提高能量的是甲准备的糖。

A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了各类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是重要的考点,注意掌握。

7.为了促进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D
【解析】
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组织细胞,也不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重要的物质。

【详解】
A.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正常视觉;
B.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C.维生素C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伤口的愈合,增强抵抗力;
D.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缺乏就会引起软骨症和佝偻病。

故选D。

【点睛】
考查维生素的作用。

8.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A.瞳孔B.角膜
C.晶状体D.玻璃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瞳孔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光线强弱变化和瞳孔的变化方面来切入。

【详解】
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

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

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

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

9.人体内无机盐含量主要通过泌尿系统调节,此外汗液也可以排出部分无机盐。

盛夏高温环境中,为及时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应注意补充一些()
A.可乐B.盐开水
C.糖开水D.牛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淡盐水含有含钠的无机盐,能补充因大量出汗而过多排出的无机盐。

考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10.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的是牙齿和舌的作用
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消化食物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可直接被胃壁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详解】
A.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为麦芽糖主要依靠唾液淀粉酶,并配合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A错误。

B.小肠绒毛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小肠的吸收,B错误。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促进脂肪的分解,C正确。

D.蛋白质经胃液消化后的产物,进入小肠,进行彻底消化才能被吸收,D错误。

故选C。

【点睛】
脂肪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在小肠内,在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甘油和脂肪酸。

11.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鼻腔中有鼻毛
②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③鼻黏膜中有毛细血管
④有会厌软骨
⑤气管壁的腺细胞能分泌黏液
⑥气管内有纤毛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从各结构的功能考虑。

【详解】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

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故选A。

【点睛】
掌握呼吸道中鼻腔、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12.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从手背“青筋”处注射,这种“青筋”是()
A.动脉B.肌肉C.静脉D.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据此解答。

【详解】
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故A错误;肌肉最外面的膜属于结缔组织膜,肌腹主要是由长纺锤状的肌肉细胞构成的,属于肌肉组织,内外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故B错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所以,当绑扎人体上臂后,由于静脉血管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而前臂被绑住了,血液无法从手臂运回心脏,于是就在手臂上出现了一条条的“青筋”,这些“青筋”实际上是鼓起的静脉血管,故C正确;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据此解答。

13.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
A.肾小体B.肾小囊C.肾小球D.肾小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肾小管主要是对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进行重吸收,则红细胞、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将还留着尿液中,因此尿液出现了红细胞、蛋白质等,故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

【点睛】
一般出现蛋白尿,血尿时,说明病变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14.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

这是因为吸气时,在水压作用下肋间肌和膈肌()
A.收缩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B.舒张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C.舒张时阻力减小,胸廓容积难以减小,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D.收缩时阻力增加,胸廓容积难以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答案】D
【解析】在游泳时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压迫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15.抽取少量甲、乙、丙、丁四人的血液,分别与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混合,观察其血液凝集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凝集,“表示不凝集)
则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是()
A.AB、A、O、B 型B.AB、B、O 、A 型
C.O、A、AB、B 型D.O、B、AB、A 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红细胞所含A. 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叫做A型血;只含有B凝集原的,叫做B型血;A. 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血;A. 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血。

同时,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因此,A型血的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的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的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血的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都有。

【详解】
从表中可看出,甲与A型、B型标准血清都凝集,故甲为AB型血;乙与A型标准血清发
生凝集,与B血型不凝集,故乙为B型血;丙与A、B型标准血清都不发生凝集,故为O 型血;丁与A型不凝集,与B型标准血清凝集,故丁为A型血。

故选B。

16.人体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A.小肠的长度为5-6米B.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肠腔里有多种消化液D.小肠绒毛壁非常薄
【答案】C
【解析】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有利于吸收,故A不符合题意;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有利于吸收,故B不符合题意;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有利于消化,与吸收无关,故C符合题意;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

17.下列几种营养物质中,既是建造和修复细胞的重要原料,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水B.无机盐C.蛋白质D.维生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据此答题。

【详解】
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物既是构成细胞的成分,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也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都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但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正确。

【点睛】
掌握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8.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D.PM2.5直接危害人的消化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
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A正确;
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质量越差,B错误;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肺泡里的PM2.5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中的需要经过2层细胞,C错误;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诱发呼吸系统疾病,D错误。

【点睛】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19.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B型血的人,可以给乙输血,则乙的血型一定是B型
B.正常人的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C.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D.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红细胞运输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

(2)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B型血的人可以输个B型血的人或者是少量输给AB型血的人,A 错误;
正常人的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B正确;
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大量增加,而不是血小板,C错误;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血浆运输的,红细胞的作用是主要是运输氧气,D错误。

【点睛】
掌握输血的原则和血液成分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保护好眼睛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以配带凹透镜加以矫正B.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C.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D.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度过大,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
近视眼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去度过大,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A不符合题意;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故B不符合题意;人眼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大小就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C不符合题意;人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视网膜是视觉形成的感受器所在的部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眼球的结构和耳的结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