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防患未然——学前儿童坠楼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管齐下防患未然——学前儿童坠楼案
例分析
摘要:坠楼事件时有发生,每年都会有几百余起坠楼事件,其中儿童失足坠
楼又占多数,看到天真可爱的一条条生命因为坠楼而离我们远去,不禁让人惋惜,本文就一八年一九年的四起案例分析儿童坠楼事件,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环境、家庭、幼儿自身这三个因素,针对这些原因我提出了儿童、幼儿园以及社会
对应可以做出的组织策略,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防患未然。
〖关键词〗
学前儿童;坠楼;组织策略
一、案例呈现
据《泉州晚报》的消息,2019年5月24日,中国泉州市一六岁女孩因从高
楼跌落而不幸身亡。
民警称,当天午后女孩母亲去上班时,把她单独留在家里。
案发后,经通过现场勘察,女孩家门窗高度远高于她高度,在门窗旁还发现有一
张桌子。
2019年3月23日上午9:40左右,浙江萧山金浦园小区一名四岁的男孩子突
然从十九楼掉了下去。
据了解,当时儿童家中有一个保姆,据小区物业人员描述,出事的这个家庭,在阳台和卧室房间飘窗均没安装防范措施。
2018年5月22日,浙江杭州一小区,3岁男童从6楼坠落至4楼,所幸被
众人接住。
2018年4月30日,福建福州鹤林新城一名6岁小男孩从8楼阳台坠落身亡。
二、案例分析
在21世纪这个关注人权的新时代里,学前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
的新理念就是要确立以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本的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这说明了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四例案例均为学前儿童的爬窗台坠楼案例,学前儿童身体还处于发育时期,心智并不成熟,对危险的认识还很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弱,加之学前儿童具
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学前儿童爬窗坠落身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结合以上案例,
不难看出,2019年5月的事件中6岁女童被妈妈独自留在家中最终导致了悲剧的
发生,2019年3月的事件中4岁男孩家的阳台和卧室飘窗都没有加装防护措施,
这是导致悲剧的一大重要原因,为了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我将讨论发生该类学
前儿童生活安全事件的原因以及对应策略。
(一)原因
1.环境因素
环境中存在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窗户本身或周围的安全措施不够。
发生
坠楼落伤的儿童,大多是从窗户或阳台掉下来的。
窗户铰链有锈蚀、无安全护栏、落地窗未使用安全玻璃都是环境中的不安全。
另外,飘窗并不适合有儿童的家庭。
2.家庭因素
上述案例中,孩子坠落时父母通常都外出空留孩童在家中。
父母常会把熟睡
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认为孩子睡着一时不会醒来,往往意外就会发生在这种时候,儿童在醒来后寻找父母,爬上窗台最终导致悲剧的产生。
据了解,在美国等
发达国家,法律规定如果12岁以下的儿童单独留在家中,就是父母失职,严重
的话,警察会上门干预,甚至剥夺父母的监护资格。
3.幼儿自身因素
学前儿童对危险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还不足。
儿童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想要
了解外面的世界,而窗户无疑是独自在家的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之一。
在坠
楼事件中,超过一般的坠落者为4-6周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学龄前,好奇好动,活动能力强,对安全防范意识比较弱。
吉布森和沃克(Gibson & Wolk,1960)首创的视觉悬崖(visual cliff,
简称视崖)是测量婴儿距离(深度)知觉最常用的工具。
该实验装置的中央有一个能容纳会爬儿童的平台,平台两边覆盖着厚玻璃。
平台两边厚玻璃上铺着黑白相间的格子布料,一边布料与玻璃贴紧,形成“浅滩”,而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
实验时
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深”、“浅”两侧招呼孩子,诱导其爬向母亲身边。
结
果发现,年纪越小的孩子,越不害怕爬过看起来更深的“悬崖”,越难感知到
高度。
学前儿童并不能察觉到高度带来的危险。
(二)组织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目标指出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因此,为了达成纲要提出的目标,社会、幼儿园和家长三方面
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学前儿童的安全,提高其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防
患未然。
1.社会监督管控
完善相关法律,明确监护人将学前儿童独自留在家中的错误性,以确保监护
人能落实监护职责;明确规定政府和社区需对每户家庭的防护措施进行管理,使
政府和社区共同为儿童安全提供保障。
比如定期邀请专家通过各种媒体与实地培
训对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和幼儿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宣传指导,通过媒体与
面对面的宣传教育、辅导,提高家长的防护意识;又如可以在每个社区内设立临
时托管所,建立一套临时托管在管理机制,使特殊情况、特殊需要的家长可以有
地方托付没人监管的孩子。
再比如对于高层建筑,超过一定的层高需要加一层防
护栏,每家每户的阳台窗户都必须达到坠楼安全指标才能出售。
出售后不得改装。
2.幼儿园指导训练
2.1组织相关活动训练儿童的空间感
根据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实验可以发现,孩子年龄越小,越难感知到高度,
尤其是学前儿童并不能察觉到高度带来的危险。
所以组织相应的活动来训练儿童
的空间感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可以从儿童的感官知觉来训练儿童的空间感,让儿童从听觉、视觉、触
觉甚至是嗅觉来感受空间感。
在一次实习期间,我接触到一个孩子嘟嘟,嘟嘟总
是不能准确的拿到眼前的物品,要不就是手伸得太远,要不就是手拿得太近,作
为一个大班的孩子,我认为拿不到眼前的物品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应该有的特征,
于是我专门安排了一次空间感的活动,我拿来一辆玩具汽车,请幼儿坐成一排,
我演示玩具汽车从远及近驶向他们,一直到触碰他们,重复多次操作,这个时候
空间感强的幼儿就会在玩具汽车触碰到他们之前有一个躲闪的动作,表示他们能
根据玩具汽车的大小、形状等判断它的远近,是空间感强的表现。
而嘟嘟则相对
反应比较迟缓,需要我进行更多次的重复才能表现出躲闪的动作,不过嘟嘟在出
现过一次躲闪动作之后,每当我将玩具汽车驶向他时,他都能精确的躲闪开,表
示嘟嘟的空间感知能力有了提高。
在这一次活动结束后,据我观察,嘟嘟拿不到物品的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改善,空间感知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无论是嘟嘟对物品远近的判断还是案例中的
儿童对深度的判断,都需要运用到儿童空间感知能力,空间感的增强,可以帮助
儿童意识到楼层的高度,可以避免一些由于儿童的无知导致的坠楼事件。
2.2多种形式反复告知注意事项,强化儿童安全意识
许多悲剧的发生并不是监管者没有防范意识,而是没有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
有的时候我们无法意识到这对孩子们来讲是危险的。
有的时候是我们已经多次跟
孩子们讲了危险,自己以为他们不会去触碰这些危险了。
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
反复研究幼儿心理状况,能够准确的判断对于幼儿来讲是危险的隐患,并且在平
时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的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口头教育的方式,也可以通过
播放视频;可以改编故事,绘声绘色的讲给孩子听,也可以通过实验。
在一次的实习期间,我有幸接触了这样一位孩子。
老想着站在高处往下跳,
多次口头教育不听,吵闹着要站上去。
于是,在一次活动中,我拿来了一个鸡蛋、
一个奥特曼的玩具。
我把鸡蛋从孩子喜欢跳的地方摔下,鸡蛋碎了,打了一地。
随后,我又拿出一个奥特曼的玩具,从高处往下掉,结果,奥特曼的一只胳膊摔
断了。
随后,我就告诉孩子们,从高处往下跳,是危险的。
轻一点,会有摔断手
腿的危险;严重的会失去生命。
就在那次实验后,那个孩子再也没有提过要爬上
去往下跳了。
我们要在生活中宣传教育,在活动中找机会,在机会中多实验。
让幼儿形成
从高处掉下去很危险的概念,以防患于未然。
2.3动员家长
通过开展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报,征集家长征文等活动,就坠楼危险性与
家长沟通指导,提醒家长防范家中窗户、阳台等有坠楼风险的地方。
让他们自查
家中的危险,并能够及时做出整改,增强家长对儿童坠楼安全的意识。
3.家庭生活防范,家长语言指导
3.1装防护栏、防护网
很多父母为了美观,安装大飘窗,不愿意在窗户上安装防护措施。
比起美观,孩子的安全才是第一位!还有很多家庭,一般只会在卧室和阳台装防护栏,厕
所和厨房却不装,觉得孩子肯定不会进去玩。
但孩子随时会在没注意的时候,钻
进家里的任何地方。
如果家里有室内楼梯,为了防止宝宝摔下去,也最好装一个
防护栏。
3.2窗台边、窗户旁不要放置杂物
对生活在高楼大厦的孩子来说,阳台、窗户是他们最好的“观景台”,如果
窗户旁边放了一些杂物或者椅子、床具等,都会成为孩子的垫脚石,一不小心就
会栽下去。
3.3不要把孩子单独反锁在家里
很多家长一个人带孩子,经常会趁着孩子熟睡后出门办事,其实这是非常危
险的行为。
小一点的孩子如果发现家里没人,就会哭喊着出门找爸爸妈妈,对那
些还没有安全意识的小宝宝来说,一失足就会从窗户跌落。
如果一定有事需要出
门处理,最好把孩子带着,实在是不方便,一定要托人照顾,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非常不安全小孩一定要有大人在身边照看。
3.4对儿童的危险行为及时采取正确的态度
在幼儿有试图爬上高地的行为发生时及时严厉地制止,让幼儿知道这不同于
一般的“不可以”,而是“绝对不可以”。
在制止后,需要对幼儿解释原因,使
幼儿理解这种行为的危险性,避免幼儿在大人不在的时候尝试。
儿童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更是我们未来的栋梁,我们应尽我们所能,把一切
意外伤害降到最低,坠楼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能做的事有很多,无论是家长、幼儿园还是社会,都可以为减少儿童坠楼事件尽一份力,三管齐下,必能防患未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1.
[2]王金霞.视崖实验中的情绪参照效应[J].大众心理学,2012(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