绎山赋原文概述赏析第六部分【清代】牛运震骈体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君山之金奏,挹琅琊之爽暉。悼纪城之离黍,怅秦門之石碑。捡孔洞之 遗書,窺孟里之芳徽。為曼聲而長歌,心慷慨以忘歸。歌曰:绎山之青青 到天,青光斷處飛泉路。尺五曾无一缐跡,悵望神仙從此渡。石仄苔徑滑, 一步三迴顧下山。莫拂袖袖得,白雲山下去。
………………………………………………………
………………………………………………………
• 古称邹山、邹峄山、邾峄山。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区东南。主峰五华峰,海拔555米,方圆10余 千米。由古老花岗岩、片麻岩构成。怪石嶙峋,洞穴深邃,相互通达,且多松柏清泉。《禹贡》 有“峄阳孤桐”,《诗·鲁颂·閟宫》有“保有凫峄”,皆即此。春秋时邾国国君文公曾迁都于 峄山之阳,遗迹犹存。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东巡时曾登此山,命丞相李斯刻石颂 秦德(《史记·秦始皇本纪》)。原碑已佚,元代仿刻碑存市文物管理所。五华峰和妖精洞有北齐 摩崖刻经《文殊般若经》。后人建寺观,筑亭台,刻石纪胜,素有“邹鲁秀灵”之誉。
正文 ▍text
• 仿君山之金奏,挹琅琊之爽暉。悼纪城之离黍,怅秦門之 石碑。捡孔洞之遗書,窺孟里之芳徽。為曼聲而長歌,心 慷慨以忘歸。歌曰:绎山之青青到天,青光斷處飛泉路。 尺五曾无一缐跡,悵望神仙從此渡。石仄苔徑滑,一步三 迴顧下山。莫拂袖袖得,白雲山下去。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牛运震(1706~1758年)字阶平,人称空山先生,山东滋 阳县马青(今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牛楼村)人。生于清圣 祖康熙四十五年,卒于高宗乾隆二十三年,年五十三岁。 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十三年,举博学鸿词,报罢。 历官平番县,值固原兵变,大掠,运震为画策平定。上官 咸异其才,为忌者所中,免归。运震开敏有断,居官不延 幕友,凡事均自理。性好金石,精经术,工文章。著有 《空山堂文集》十二卷,《史论》二十卷,《塞山堂易解》 四卷,《春秋传》十二卷,《金石图》二卷,均《清史列 传》传于世。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绎山赋
第六部分
清代 牛运震
概述 ▍summary
• 峄山又名邹山、邹峄山或绎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尚书·禹贡》: “峄阳孤桐。” 《诗经·鲁颂·閟宫》: “保有凫、峄” 的峄,皆指此。《左传》: 哀公七年 (前488年),鲁师 入邾,“邾众保绎”。杜注: “绎,邾山也。在邹县 (按指今市东南邹县旧治) 北。” 又 《晋 书·郗鉴传》: 郗鉴 “避难于鲁பைடு நூலகம்峄山”。据 《史记·夏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峄山 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邹山记》 云,‘邹山,古之峄山,言络绎相连属也。”
………………………………………………………
………………………………………………………
• 古称邹山、邹峄山、邾峄山。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区东南。主峰五华峰,海拔555米,方圆10余 千米。由古老花岗岩、片麻岩构成。怪石嶙峋,洞穴深邃,相互通达,且多松柏清泉。《禹贡》 有“峄阳孤桐”,《诗·鲁颂·閟宫》有“保有凫峄”,皆即此。春秋时邾国国君文公曾迁都于 峄山之阳,遗迹犹存。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东巡时曾登此山,命丞相李斯刻石颂 秦德(《史记·秦始皇本纪》)。原碑已佚,元代仿刻碑存市文物管理所。五华峰和妖精洞有北齐 摩崖刻经《文殊般若经》。后人建寺观,筑亭台,刻石纪胜,素有“邹鲁秀灵”之誉。
正文 ▍text
• 仿君山之金奏,挹琅琊之爽暉。悼纪城之离黍,怅秦門之 石碑。捡孔洞之遗書,窺孟里之芳徽。為曼聲而長歌,心 慷慨以忘歸。歌曰:绎山之青青到天,青光斷處飛泉路。 尺五曾无一缐跡,悵望神仙從此渡。石仄苔徑滑,一步三 迴顧下山。莫拂袖袖得,白雲山下去。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牛运震(1706~1758年)字阶平,人称空山先生,山东滋 阳县马青(今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牛楼村)人。生于清圣 祖康熙四十五年,卒于高宗乾隆二十三年,年五十三岁。 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十三年,举博学鸿词,报罢。 历官平番县,值固原兵变,大掠,运震为画策平定。上官 咸异其才,为忌者所中,免归。运震开敏有断,居官不延 幕友,凡事均自理。性好金石,精经术,工文章。著有 《空山堂文集》十二卷,《史论》二十卷,《塞山堂易解》 四卷,《春秋传》十二卷,《金石图》二卷,均《清史列 传》传于世。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绎山赋
第六部分
清代 牛运震
概述 ▍summary
• 峄山又名邹山、邹峄山或绎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尚书·禹贡》: “峄阳孤桐。” 《诗经·鲁颂·閟宫》: “保有凫、峄” 的峄,皆指此。《左传》: 哀公七年 (前488年),鲁师 入邾,“邾众保绎”。杜注: “绎,邾山也。在邹县 (按指今市东南邹县旧治) 北。” 又 《晋 书·郗鉴传》: 郗鉴 “避难于鲁பைடு நூலகம்峄山”。据 《史记·夏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峄山 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邹山记》 云,‘邹山,古之峄山,言络绎相连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