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爱情的微风》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的微风》选自莫扎特三部经典喜歌剧之gravis)、“普通装饰风格”(Stylus luxurians communis)莫扎特歌剧咏叹调
《爱情的微风》中的三种音乐修辞风格
文 / 许诺言
〔摘 要〕本文采用伯恩哈德的修辞格对于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爱情的微风》进行分析,将旋律中出现的音乐修辞按照“朴素风格”(Stylus gravis)、“普通装饰风格”(Stylus luxurians communis)与“戏剧性装饰风格”(Stylus luxurians theatralis)三类进行归类,进一步地剖析作曲家的创作构思,以及音乐修辞如何为旋律增加层次性与色彩性,以为声乐歌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咏叹调;伯恩哈德;音乐修辞
|
音乐世界
|
Y I N Y U E S H I J I E
谱例1 莫扎特咏叹调《爱情的微风》第1-5小节和声简化谱谱例1是呈示部第1-5小节的和声简化谱,歌词为“从宝贝那送来这爱情的微风”。
在该乐句中低声部一直为A大调的主持续音,在高声部的旋律
中使用了朴素风格(见表1)中的“弱拍上的经过音”(transitus)以及“强拍上的重复音”(quasi-syncopatio)。
该曲以A大调的中音弱起,下一小节以中音向上小跳三度开始,但是下行回到中音是采用了级进的方式,经过了一个外音后回到了和弦谱例2 莫扎特咏叹调《爱情的微风》第50-53小节和声简化谱谱例2是再现部第50-53小节的和声简化谱,该段出现了 “普通装饰风格”(见表2)中的音乐修辞中的“(变化)半音下降的回升”(passus duriusculus)的修辞手法。
本段为再现段B1段,为呈示段B段的基本再现,但在段落中增加了少量的不协和音以及休止符,使得旋律更富色彩。
本段以四度大跳后属音下行半音进行,高音区的升d后又还原,间隔一小节后又再次回升,使用了“普通装饰风格”中“(变化)半音下降的回升”的辞格。
旋律在极端的不协和之后迅速解决,但之后又再次出现,是一种硬经过的处理手法,变化音的加入在使得和声色彩更为丰富的同时也为旋律的继续发展增添了动力,且在此场景中的费兰多和吉列尔莫已
(三)采用“戏剧性装饰风格”的音乐修辞
表3 Stylus luxurians theatralis(戏剧性装饰风格)
谱例3 莫扎特咏叹调《爱情的微风》第58-63小节和声简化谱谱例3是尾声第58-63小节的和声简化谱,歌词为“这甜蜜的安慰啊充满心胸”。
该句为尾声部分的第一句,在该句中,最富色彩的修辞是采用了“戏剧性装饰风格”(见表3)的修辞手法,即“对一个正常需要的协和音的压制”(ellipsis),戏剧性的装饰风格使得旋律更富张力。
该句包含有两个休止符,但第一个休止符的出现采用了戏剧性装饰风格的修辞,它出现在本句的第四小节,前一小节的属和弦进入该小节转为六级和弦,成为一个阻碍终止的进行,但休止符突然出现使得阻碍终止的感觉被压制,而休止后本应出现的属和弦改为二级和弦,本句在承接结束句完满终止之后,继续延续结束感。
该曲的尾声规模较大,本句作为尾声部分的首句,需要为之后的乐思作铺垫,因而在此加入该修辞,休止符的出现使得终止的感觉被切断,旋律得以继续进行。
二、结 语
《爱情的微风》是歌剧《女人心》中费兰多表达对爱人的爱慕与思恋的歌曲,是一首经典的男高音咏叹调。
本文使用伯恩哈德的修辞格对该咏叹调进行分析,通过音乐修辞手法对音乐旋律的修饰,进一步展现了人物的形象与情感。
朴素风格中的4种修辞格即是现在极为常见的两种和弦外音“经过音”和“延留音”在弱拍和强拍上的使用,和弦外音的加入使得旋律用跳进和级
进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微风,在本曲中运用了弱拍上的经过音和强拍上的延留音,两种修辞连用来实现和声上的不稳定感,旋律更为丰富的同时也充盈了和声色彩,在更好地连接旋律的同时更能生动地表现作曲家的乐思。
本曲的普通装饰风格中使用了“(变化)半音下降的回升”的辞格,是一种硬经过的处理手法,在本曲中变化音的硬经过使得和声色彩在更为丰富的同时也为旋律的继续发展增添动力,更符合异国情境。
戏剧性装饰风格中使得旋律更富张力,“对一个正常需要的协和音的压制”(ellipsis)该辞格的运用于该曲的尾声部分,用不同旋律诠释相同歌词是莫扎特歌剧的特点之一,戏剧性装饰风格的加入使这段歌词相同的尾声以富有张力的旋律开始。
“随着巴洛克音乐风格和美学思想的式微,音乐修辞学在‘布局谋篇’等方面对音乐创作的规范作用逐渐被作曲法所‘取代’后,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意义的揭示上。
”“集合理论发展至今已近五十年,随着现代作曲技法的多元化发展,对于同一个音级集合的不同排列形式也具有了探讨和研究的意义。
”伯恩哈德的贡献就是在作曲教学中加入了音乐修辞格,而通过上述以音乐修辞手法分析咏叹调旋律并对其进行修辞分类,可以更为深入和细腻地了解作品及其中的人物情感。
参考文献
①张弦、徐国弼、申文凯、安绍石:《西洋歌剧名作解说》(上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②任达敏:《论巴洛克音乐修辞及其在音乐分析理论中的地位》,《音乐研究》,2020年,第3期。
③刘禹君:《音乐修辞:分析与批评——以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为例》,《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④魏扬:《五正声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和弦体系》,《音乐研究》,2014年,第1期。
作者简介
许诺言,上海师范大学歌剧分析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歌剧分析。
责任编辑 任丽姝
|
音
乐
世
界
|
Y
I
N
Y
U
E
S
H
I
J
I
E
46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