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翻译是语言交流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常被用于跨语言、跨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在我国,藏汉翻译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

随着藏汉两族之间文化、经济和政治交流的愈加频繁,翻译工作逐渐成为两族之间的桥梁。

但是,由于藏汉两族之间语言文化的不同,藏汉翻译中常常存在很多表达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双方的交流效果,更会导致一系列文化误解和沟通障碍,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一、语义失真语义失真是藏汉翻译中常见的表达问题之一。

在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差异会导致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失真。

例如,“暴雨”在汉语中有特定的含义,但在藏语中却可能描述为“大雨”,如果将其简单地翻译为“暴雨”可能会造成误解。

因此,翻译人员必须亲身了解被翻译的语言和文化,并且针对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思考和调整。

二、口语化和书面化的转换在口语和书面语之间进行转换时,往往会出现表达问题。

在藏语中,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是有区别的。

翻译人员在将口语翻译为书面语或将书面语翻译为口语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例如,在口语中“藏獒”可能被称为“藏大獒”,但在书面语中则应该称为“藏獒”。

这种表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困惑和误解。

三、文化差异在藏汉翻译中,文化差异也是一个常见的表达问题。

由于藏汉两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所以在翻译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例如,在藏语中,“白”的颜色代表吉祥和纯洁,而在汉语文化中,“白”的象征意义可能又是不同的。

翻译人员在处理这类表达问题时,必须了解被翻译的语言文化中的特定含义,避免出现误解和歧义。

四、语气和情感的表达语气和情感的表达在藏汉翻译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表达问题。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语气和情感的表达方式都存在差异。

例如,在汉语中,“一定可以”可能表达一种强烈的肯定感,但在藏语中,这样的表达方式可能有些过于积极。

因此,翻译人员在进行藏汉翻译时,必须保持精确和准确的语气和情感的表达,避免影响双方的交流效果。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藏语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它是从梵文、巴利文和回鹘文等多种语言发展而来。

从原始意义上讲,藏汉语言并无根本区别,只不过是由于某些词语、句子在用法和含义上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那些在翻译过程中已经不太适合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句子,可以采用古今比较的方法,找出其中古今不同之处,通过反复斟酌、推敲,保留某些可行性高的或更能表达原文意思的部分,舍弃另外一些古汉语用词或生僻、难懂的部分。

总之,对原文要忠实于原意,遵循“信、达、雅”的准则。

藏汉翻译一直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现在虽然早已有了现代科技的帮助,但藏汉翻译毕竟有着自己的特点,必须针对这些特点灵活运用,否则就会导致理解错误,甚至给藏语文献的保存带来麻烦。

因为藏文在书写方式上与汉字有着很大差异,对于没有学过藏语文的人来说,很难想象怎样才能把它们的差别充分表达出来。

不过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第一、多接触藏语文,了解其基本常识,如标点符号、数字及量词等。

其次,熟悉一些常用术语,如格言、谚语、传说等。

最后,还应该关注藏语中的方言俗语,对于一些典故,也应弄清来龙去脉。

第二、有条件时,最好请教藏族同胞或请专家来校对藏文。

尽管很多大藏经都是依靠专家或学者进行勘订,但他们大都具有深厚的汉语功底,因此,很容易将译文与原文结合起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第三、对于无法正确理解原文含义的翻译,一定要查阅藏文原文。

若是全译本,则应尽量参照藏文原本;若是节译本,则要先做简单的“拟补”。

若是意译本,则要按原文意思进行翻译。

另外从语言学方面来说,应该加强对比研究。

一般而言,同一语言在不同时期、地区、国家里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因此,在对藏文进行翻译时,应该时刻关注时代、地域的发展,切忌机械地照搬汉语的字面意思。

从音韵学角度来看,在翻译时应该多加注意。

虽然音韵学相当复杂,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多,但只要理解了基本原理,翻译时可以轻松自如,顺畅无阻。

此外,在翻译时,尤其是一些藏文与汉文不相近的文言句子时,更要注意平仄、对仗等各种问题。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随着中藏交流的不断加深,汉藏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中汉两种语言的
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藏翻译中难免存在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和思维差异。

语言差异
汉藏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语言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中文和藏文的语法
结构不同。

汉语注重主谓宾的句式,而藏语则注重修饰词的堆积,句子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结构的差异,不能简单地按照中文的语法来翻译。

其次,中文和藏文的词汇选择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中常用的词汇大多是汉字衍生而来,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和文化内涵。

而藏文则主要源于梵文,蒙古文等语言,具有独特的
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两种语言词汇用法和含义的差异,才能进
行准确的翻译工作。

思维差异
中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也导致了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注重总结概括,强调整体思维。

而藏语则注重详细描述,强调局部思维。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避免因思维习惯不同而导致的翻译错误。

总之,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十分显著,需要翻译人员对两种语言和文化有深刻的了
解才能准确地进行翻译工作。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翻译是一门复杂而艰难的艺术,藏汉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形式,涉及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体系,因此在实践中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以及翻译技巧等方面,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首先,藏汉翻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语言差异。

藏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语法结构、词汇用法和表达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藏语中的动词形式比汉语更为复杂,名词的格变化也较多。

这种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对两种语言的深入了解。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藏汉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藏汉两种文化背景迥然不同,蕴含着不同的价值观、习俗和思维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要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例如,藏语中有很多与宗教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汉语中对这些概念的表达可能完全不同,这就需要译者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转换。

另外,翻译技巧也是藏汉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在处理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同时,译者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翻译技巧来确保翻译的质量。

例如,译者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原文的意思用与之相近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目标语言。

此外,译者还可以运用调整语序、增减修饰成分等手段,使译文更加通顺和自然。

同时,译者还需要注重语言的美感和修辞效果,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

此外,翻译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藏汉两种语言的书写方式不同,藏语是从左到右书写,而汉语是从上到下书写。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书写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可读性。

此外,译者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藏语中的语气助词和词尾变化等,以避免翻译错误。

综上所述,藏汉翻译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以及翻译技巧等方面都需要译者充分考虑和应对。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译者才能在藏汉翻译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藏汉翻译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藏汉翻译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THE FORUM论坛藏汉翻译中存在的几点问题道吉才让(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广播电视台)摘 要:藏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的长河中藏族先民在认识世界及进行语言表述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

世界上的语言都有着各自的语系归属,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因此,其与汉语,尤其是古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藏汉互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符合藏语习惯和语法特点的现象。

本文就目前藏汉翻译过程中常见的几点问题加以阐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藏汉文;互译;问题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的先祖最终脱离动物界,开始了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的历史性过渡,慢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内容。

对于语言的定义,学术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我们比较熟悉的有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列宁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斯大林的“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又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

随着我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文化的进步,语言的认识也一步步走向全面和系统,比如:著名的语言学家许国璋的定义“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

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识事物的工具;当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1]。

然而,早期的语言交流词汇主要表现在肢体语言和生活语言方面,随着人类由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过渡,以及生活空间的拓展,语言词汇变得越来越丰富,文字便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应运而生,人们通过文字记述的方式记载昨天、今天、未来之事。

根据现有资料研究,藏文距今有1 300多年的历史,藏文的创始人是贤哲吞弥·桑布扎。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字最原始的作用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工具,那么不同族群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相互交流时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译者,他在丰富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外部世界和加深对外的影响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藏族先辈把译者唤作“世界的眼”[2],且“公元八世纪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桑德赞时期编著的梵藏对照辞典《翻译名义集》[3]是藏族翻译历史上出现的比较权威的双语对照大辞典”[4],还有公元九世纪第四十一代藏王赤热巴坚时期,为规范翻译专门撰写了翻译理论《声明要领二卷》,由此可见,藏族先民十分重视翻译这项事业。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它涉及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体系。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例如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深入探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语言差异藏汉语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语言差异,这是翻译中最基本的挑战之一。

在藏语中,词汇的使用、语法结构、语音语调等方面都与汉语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词汇的使用上,藏语的词汇量相对较小,而且词汇的地域差异也非常大,同一概念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词汇来表达。

这就给译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他们需要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符合汉语语境的词汇。

语法结构的不同也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藏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的变化是通过后缀的形式来体现的,而在汉语中这种变化是通过词序和助词来表达的。

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功底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语法结构的差异。

二、文化差异除了语言上的差异外,藏汉文化差异也是翻译中需要克服的障碍之一。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进行藏汉语言文学翻译时,译者不仅需要掌握两种语言的语言特点,还需要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和情感。

在藏族文化中,信仰、婚姻、礼仪等方面的习俗和观念都与汉族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就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理解和表达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意思。

三、表达方式的差异在进行藏汉文学翻译时,译者还需要克服表达方式的差异。

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地把握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藏语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寓意深远、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这与汉语的表达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

译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才能够较好地处理原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贴近原文的艺术魅力。

四、应对策略针对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译者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增强语言功底。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藏语族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语言族群,其中最突出的两个代表性语言分别是汉语和藏语。

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不同,汉藏语族中的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

在汉藏中文翻译过程中,这些文化差异对于翻译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在词汇的选择上,汉藏语族中的不同语言往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汉语中有很多成语和俗语,其中的意思往往不能直接翻译成藏语。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文化差异的特点,选择与目标语言文化相符合的表达方式,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其次,在句法结构上,汉藏语族中的不同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汉语的句子结构较为简洁,主谓宾的组合相对较少。

而在藏语中,句子结构相对复杂,有着多种不同的动词形式和词序。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注意将原文的句子结构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句子结构,保持翻译的逻辑准确性和语言通顺性。

此外,在文化背景的理解上,汉藏语族中的不同语言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

例如,汉语中讲究尊重长辈、注重礼仪等,而藏语中则更加重视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源语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熟悉,以便将其中的文化内涵传达到目标语言中,确保翻译的准确反映源语文化特点。

总的来说,汉藏中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在翻译中,译者需要全面了解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确保翻译质量和效果。

随着人们对汉藏语族的研究不断深入,翻译工作也将不断完善和提高,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汉藏翻译是指将汉语和藏语相互转换的翻译工作。

汉藏两族文化差距较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常常涉及到文化差异的处理。

本文将从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对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浅析。

第一,语言表达。

汉语和藏语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是发音,汉语和藏语的音节结构不同,所使用的音素也不尽相同。

其次是词汇,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汉藏两族所使用的词汇大部分都不相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等价或接近的词汇进行替换。

最后是语法结构,汉语和藏语的语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需要根据语言特点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文化的语言习惯。

第二,思维方式。

汉藏两族的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汉族思维较为直观,强调逻辑性和实用性;而藏族思维较为细腻、静态,更注重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这就导致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进行恰当的调整,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认知习惯。

宗教信仰。

汉藏两族的宗教信仰差异非常明显。

汉族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而藏族则主要信仰藏传佛教。

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人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解读和转换宗教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传达准确的宗教含义和文化内涵。

汉藏翻译涉及到的文化差异较大,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当灵活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充分考虑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以确保译文准确、通顺、符合目标文化的接受习惯。

也需要深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和特点,以增强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藏汉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措施探究

藏汉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措施探究

藏汉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措施探究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而所处不同地域,其地域语言同样存在明显差异,语言文化是联系各族各区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当前交流密切的藏汉民族之间,随着愈发频繁的商业贸易交流,藏汉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随之紧密。

因此,藏汉翻译工作对于两族文化的交流尤为重要,解决当前藏汉翻译上的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语言文化;藏汉文化;藏汉翻译一、藏汉翻译的原则语言翻译是一种基于语文应用,并且由技术性和创造性两者相结合的脑力劳动,也是一种关于社会文化交流的活动。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输入或输出一种新的文化,包括新的思想、新的技术等。

各民族或各国之间采取输入亦或是输出的交流模式,即文化交流,不但对社会的发展,而且对语言的发展,也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藏汉翻译的过程中,联系翻译理论,对藏汉翻译提出对应要求是必然的。

关于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我国近代史上提出翻译标准而且影响最大的是严复。

他在译察《天演论》时所写的《译例言》中说:“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虽然并未被列为具体的翻译标准,但长期以来,其已成为公认的翻译标准。

而当前人们在提到“信、达、雅”时,除了“信”的含义和严复提出的相同,即翻译内容“忠实”外,“达”和“雅”的含义往往已经改变或者作出了其他新的解释。

藏汉翻译应保持原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变,针对译文阐述的中心思想,保证完整地将其运用另一语言进行翻译,这是藏汉翻译的第一个原则“内容忠实”。

在确保译文表现得思想内容并未改变得情况下,翻译工作者在藏汉翻译过程中,应认真分析观察译文得结构、语言风格以及行文笔调,译文工作的进行需要保证译文与原作品在风格、笔调上的统一性质,这是藏汉翻译的第二个原则“语言通顺”。

最后,在译文与原作平保持一致的思想、写作风格、用语笔调的同时,译文应对照原作品的表述,进行流畅地翻译表达,保证译文流畅自然地表述藏汉翻译的第三个原则“风格相当”。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汉藏翻译的文化差异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由于中文和藏语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结构、编码方式、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习俗等方面对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浅析。

语言结构方面,中文和藏语的语法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述习惯存在差异。

譬如,在汉藏翻译中,中文喜欢使用被动语态,而藏语则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

同时,中文表达方式直接、简洁,喜欢归纳概述,而藏语表达方式则经常使用丰富的修饰词汇和形容词。

在翻译过程中,这种不同的语言结构会导致翻译不当。

编码方式方面,中文和藏语的文字编码方式也存在差异。

汉字是象形文字,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而藏文则借助于符号和纹样来表述逻辑和概念。

这种编码方式差异在翻译中会导致词义和语义上的差异,甚至会造成译文误解。

思维方式方面,中文和藏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中文文化强调现实生活和实用性,看重功利,而藏文文化则更重视人的内在,注重精神上的满足。

在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评价之间的差异。

宗教信仰方面,汉藏文化的宗教信仰差异会对翻译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藏族人信奉藏传佛教,而汉族人信奉众多的宗教和信仰体系。

因此,翻译中与佛教有关的词汇,如“法师”、“佛教”等,在汉语和藏语之间也存在差异。

习俗方面,汉藏文化的生活习俗、历史人文和民俗信仰也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在翻译中,需符合各自习俗的用词、风格、形式、礼仪等。

例如,藏族婚礼形式较为庄重,而婚庆活动也比汉族人更加讲究,因此,在翻译藏族婚礼相关的专业文体中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

在进行汉藏翻译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有目的的、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译文歧义、用词不当、缺乏语境等问题。

同时,加强汉藏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不同文化间互相学习、包容、融合,提高汉藏翻译的质量。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汉藏语族是世界上少数民族语言种类最繁多的语言族群之一,这种语言族群中包含了汉语、藏语、维吾尔语、蒙古语等数十种语言。

汉藏语族的翻译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因为汉藏语族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大,这对翻译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大而复杂的课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浅析。

一、语言差异导致的文化障碍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主要源自汉藏语族的语言差异。

对于不同的语言而言,其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就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会存在很多文化障碍。

以词汇为例,不同的语言中对同一个事物的称呼可能大不相同,甚至会有不同的概念。

藏语中的“嘎拉”对应汉语中的“西瓜”,但在藏语中还有“夏瓜”、“长瓜”等多种不同的瓜类,而这些瓜类在汉语中都只有一个统一的称呼。

这就需要翻译者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具体指代的是哪一种瓜。

语法和句式的差异也会导致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藏语族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时要对原文的语法结构进行转换,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语法特点。

如果翻译不当,就会导致译文的表达和意思产生偏差,甚至产生歧义。

二、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的影响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差异导致了翻译难度的增加。

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翻译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对原文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

这对翻译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审美效果产生了影响。

每种语言和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因此翻译时要根据目标语言的审美习惯来进行改写。

如果翻译者在翻译时不能根据目标语言的审美取向进行调整,就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译文,这就影响了译文的接受度和传播效果。

三、如何解决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针对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要加强翻译人员的培训。

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应当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接受系统的翻译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中文与藏语交流的不断加深,汉藏翻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进行汉藏翻译时,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探讨汉藏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语言的文化差异1. 固定搭配词语很多汉语的固定搭配词语在藏语中并不存在类似的表达。

例如,汉语中的“一丝不苟”、“五彩缤纷”等表达在藏语中是无法直译的。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藏语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意译。

2. 成语和谚语汉语的成语和谚语多是根据中国文化的习俗和历史事件演变而来,而藏语并没有类似的表达。

因此,在汉藏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对汉语成语和谚语进行解释,或者用藏语语境和文化背景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3. 文化隐喻和象征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的差异1. 佛教文化作为中国民族的主要宗教之一,佛教文化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色。

而在藏语文化中,佛教文化更是占据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进行汉藏翻译时,翻译者需要了解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根据文化背景将它们进行恰当的翻译。

2. 藏传佛教的特殊性藏传佛教在文化习俗和信仰等方面有其独特性。

例如,藏传佛教有很多特殊的礼仪和习俗,如转经、吐司、插嘎等,这些在汉语中可能没有相应的表达。

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根据此类习俗和信仰进行恰当的翻译。

三、解决方案对于汉藏翻译,提升文化学习能力是必须的。

翻译者需要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以便更好的进入藏语语境和文化背景。

2. 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翻译不仅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反映了翻译者的语言能力。

因此,翻译者需要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包括语言运用、听说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以便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3. 使用文化适应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使用文化适应性,即将当地的文化习俗与翻译内容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同时,翻译者需要根据藏语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意译,以便使翻译内容更准确和完整。

总之,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翻译者具备足够的文化学习能力和语言基础,并使用文化适应性,才能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汉藏语族是亚洲主要的语言家族之一,包括汉语、藏语、门巴语、珞巴语等语种。

由于历史和地理背景的差异,汉藏语族中的文化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翻译汉藏语族中的文本时,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差异,避免产生文化误解和翻译错误。

一、宗教信仰汉藏语族中的宗教信仰是文化差异最为明显的方面。

汉族主要信仰道教、儒教、佛教、基督教等,而藏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

在翻译中,不同宗教信仰所对应的概念、术语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汉语中的“道士”和“僧人”在藏语中分别对应“嘎呢”和“拉马”,而藏语中的“喇嘛”则对应汉语中的“喇嘛”。

二、生活方式汉藏语族中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如,藏族人民生活在高海拔的环境中,饮食习惯、服饰和居住方式都与汉族人民有所不同。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在传达语言信息的同时,传递相应的文化信息。

例如,汉语中的“火锅”在藏语中一般称为“隆江烙”或“藏式火锅”,与汉语中的“涮羊肉”有所不同。

三、礼仪文化汉藏语族中的礼仪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汉族文化中,礼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礼仪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在藏族文化中,礼仪习俗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亲密和信任。

因此,在翻译中,需要特别注意词语的用法和语言的表达方式。

例如,藏语中的“卓玛”是“亲爱的”之意,在翻译中不能简单地把它译为“dear”。

四、文学艺术汉藏语族中的文学艺术也各有特色。

汉族有诗、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而藏族则以“吐格拉康”(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多杰”(相当于史诗)较为著名。

在翻译这些文学作品时,不仅要传达文字信息,更要传达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藏语中的“邦达”是描述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大致相当于汉语中的“激动”,但其中蕴含的情绪氛围则有所不同。

总之,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背景、风俗和习惯,才能更好地传递文字信息,并避免因文化因素引起的误解和翻译错误。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跨文化翻译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汉藏翻译作为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翻译形式,其文化差异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在进行汉藏翻译时,必须认真分析文化差异,尽可能避免出现误译,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和情感。

一、语言风格的差异语言风格的不同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对于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

在汉藏翻译中,汉语通常使用简练、明确和直观的语言,而藏语则更注重形象化,比喻和修饰性语言的使用。

例如,汉语中经常使用“俩”、“你我他”等简短的代词,而在藏语中该类代词相对较少使用,而更多的是通过形容词或修饰词来表达。

二、宗教信仰的差异汉藏两族人民信仰的宗教不同,其语言和思维方式也就不同。

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土教和萨满教等宗教,其信仰中常常涉及到超自然的存在,比如善神和妖魔等,这些对于汉族人民来说,很难理解和接受。

这时,汉藏翻译人员必须了解和了解藏族人的文化背景和信仰,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

例如,藏语中有很多旨在表示祈求健康和幸福的短语,比如“达拉”、“祖儿拉”等等,但这些短语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如果不了解这些短语的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将很容易出现问题。

三、社会习惯和礼仪的差异汉藏两族人民的社会习惯和礼仪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例如,藏族人民非常重视礼仪和仪式,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包含许多的仪式和仪式。

在翻译中,因为语境和环境不同,这些习惯和礼仪可能会给翻译人员带来困难。

例如,在藏语和汉语中存在很大的差异,用于表示“问候”的语言非常特别,因此,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能发现某些表达方式并不符合对方的语言习惯。

四、历史和传统背景的差异受历史和传统背景的影响,汉藏两族人民的价值观、哲学观、意识形态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汉语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简洁、清晰和直接表达,而藏语则更注重隐喻、修饰和象征性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不同起源和文化背景。

例如,在藏语中,“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等词汇在藏语中非常常见,但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通过注释和说明来使汉语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的沟通桥梁,但由于文化、语言等因素的不同,翻译中存在着一系列表达问题。

本文将从语义、语法、文化等方面出发,探讨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

语义方面,藏汉两种语言在语义分布和搭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涵义的不同。

比如,“tsap ma”在藏语中既可以表示“美丽的女人”,也可以表示“倾听”。

但在汉语中这种表达方式不常见,一般是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示。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判断该单词的具体含义,以免造成误解。

此外,藏语中的词缀、连词等表示语义的方法也与汉语不同,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透彻地理解原文的语义。

语法方面,藏汉两种语言有着明显的语法差异,比如主谓宾语的顺序、动词形式等都不一样。

这就导致了许多在汉语中常用的语法结构在藏语中不存在或者不适用。

举个例子,汉语中有“XX是一个XX”这种常见句式,但在藏语中不存在这种表达方式,因为藏语中代替“是”的动词不具备描述性质或特点的能力。

此外,汉语中的多音字、口语化词汇等也会给翻译带来不少问题。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语法结构的转化,并且注重语法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文化方面,藏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藏语是西藏地区的主要语言,因此涵盖了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如藏传佛教、苯教、谚语、传统节日等。

这就要求翻译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因文化背景的误解导致翻译出现偏差。

总之,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涉及语义、语法和文化等方面,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和文化素养,才能做到准确、通顺、自然的表达。

对于翻译学者来说,要不断学习、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基于新闻报道中藏汉翻译的文化流失现象分析

基于新闻报道中藏汉翻译的文化流失现象分析

基于新闻报道中藏汉翻译的文化流失现象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而在这种文化交流中,语言的翻译作为重要的传播手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藏汉翻译出现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更是涉及到了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传递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思考,藏汉翻译中的文化流失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加以解决?一、藏汉翻译中的文化流失现象1.语言能力不足在藏汉翻译中,一些翻译人员由于语言能力不足,导致他们无法将藏文中的精髓和特色准确地转换成汉语,导致文化价值的流失。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语言的不准确往往会导致文化信息的遗漏,从而导致文化的流失。

2.文化背景不同藏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这就导致了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翻译人员不能充分理解藏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就难以做到准确地翻译,这就会使得文化的特色和价值在翻译中流失。

3.缺乏专业知识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藏汉翻译中出现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由于一些翻译人员缺乏对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在翻译时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难以准确传达其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从而使文化价值无法得到有效的传递。

以上种种问题导致了藏汉翻译中的文化流失现象,这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1.提高翻译人员的语言能力为了减少藏汉翻译中的文化流失现象,我们首先要提高翻译人员的语言能力。

只有通过加强语言学习和提高翻译人员的藏文水平和汉语水平,才能够更准确地翻译出文化内涵,减少文化价值的流失。

2.加强文化交流和学习为了更好地解决藏汉翻译中的文化流失现象,我们应该加强藏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

通过增加各种文化活动和学习机会,让藏族和汉族彼此更加了解,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做到更准确地翻译。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以上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藏汉翻译中的文化流失现象,但是要做到这些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的术语不统一问题和解决办法

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的术语不统一问题和解决办法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14 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的术语不统一问题和解决办法三智( 共和县广播电视台,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813000 )摘 要:汉藏新闻是藏族和内地联系的重要桥梁,汉藏友好相处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繁荣。

由于藏族人民身居内陆,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着术语不统一等问题,导致汉藏人民正常交流困难。

本文从汉藏人民友好相处为出发点,针对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的术语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汉藏新闻;文化差异;新闻翻译各民族人民由于生活环境和所处地区不同,接受教育的水平、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文化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和谐出发,各民族人民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新闻是进行文化沟通与交流,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方式。

新闻报道、时事评论和副刊体裁都属于不同形式的新闻。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等问题,新闻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难以统一,或者很难使大家理解,这样不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

所以,探讨汉藏新闻翻译中存在的术语不统一问题和解决方法十分重要。

一、汉藏友好相处的重要性民族交往是指各民族互相交流与互动,是各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式。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应该相互团结,勤于交往。

自古以来,民族交往的例子数不胜数。

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可以促进经济的传播,比如,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少数民族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则是由是中原传送过去的。

经济上相互交流,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民族繁荣。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可以促进科学文化技术的进步。

普通话是融会贯通了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之后而形成的。

吸收了不同民族语言文字,这样促使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发展。

同时各民族之间互相交往还可以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各族之间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等都在互相借鉴,互相吸收。

生活上融会贯通,共同发展。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汉藏语族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之一,包括汉语、藏语、壮侗语、苗瑶语和彝语等语言。

由于语言的不同,汉藏翻译中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文字、思维观念和习惯习俗等方面,对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浅析。

一、语言文字差异1. 汉藏语系的语言文字系统不同汉藏语系中的语言文字系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汉语采用汉字作为书写系统,而藏语则采用藏文、汉文和拉丁文等不同的文字系统。

在汉藏翻译中,这种文字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语音和语调的差异汉藏语系中的语音和语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汉语中,“四声”是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在藏语中则没有这种特点。

在翻译中,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就会造成语音和语调的不当运用,从而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二、思维观念差异1. 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差异汉藏语系中存在着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在汉语中,时间是线性的,注重效率和计划性;而在藏语中,时间是循环的,注重自然和宇宙的规律。

在汉藏翻译中,如果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差异有所了解,就会影响译文的表达和理解。

2. 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差异三、习惯习俗差异1. 饮食习惯和节庆习俗的差异汉藏语系中存在着明显的饮食习惯和节庆习俗的差异。

在汉语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吃饺子、年糕等传统食物;而在藏语中,藏历新年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舞经幡、敬奶酒等传统习俗。

在汉藏翻译中,如果没有了解这种差异,就会造成节庆习俗的误解和翻译的不当运用。

2. 社会礼仪和职业习惯的差异汉藏语系中存在着社会礼仪和职业习惯的差异。

在汉语中,人们在社交场合会讲究礼貌和尊重;而在藏语中,人们注重信仰和宗教习俗的尊重。

在汉藏翻译中,如果没有理解这种差异,就会导致社会礼仪的不当使用和职业习惯的误解。

汉藏翻译中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文字、思维观念和习惯习俗等方面。

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深入了解汉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准确、流畅地翻译汉藏语系中的文本,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探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在这种大背景下,语言文化的交流也变得愈发紧密。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藏族同胞的语言文学也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汉藏两大语系之一,藏汉语言文学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种种表达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藏汉语言文学翻译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表达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法结构差异、词汇语义差异、文化背景差异以及修辞手法表达问题。

下面分别进行具体探讨。

语法结构差异是藏汉语言文学翻译中的难点之一。

汉藏语系的语法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就为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藏语中的主谓宾语语序与汉语截然不同,这就会导致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调整语序,否则就会使译文难以理解。

藏语的名词、动词等词类变化也与汉语不尽相同,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对藏语的语法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通顺度。

词汇语义差异是另一个需要克服的难题。

由于藏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因词义不准确而导致的表达问题。

举一个简单例子,藏语中有许多词汇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在翻译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比如意译、加注等,以弥补词汇上的差距。

藏语中还有许多词汇具有多义性,而汉语对这种多义词的表达是以上下文语境为依托的,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适当选择词汇的含义,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文化背景差异也是翻译中的一大难点。

藏族同胞的生活习俗、信仰观念、社会制度等与汉族有着很大差异,这就为翻译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翻译人员要想准确表达出藏族文学作品的精髓,就需要对藏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只有深入了解了藏族的文化背景,才能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做到“信达雅”,使译文不仅准确传达原著的意思,而且在情感上更加贴近读者的心灵。

修辞手法表达问题也是需要引起翻译人员重视的问题。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藏翻译是指汉语和藏语之间的互译工作。

由于汉藏两种语言存在着较大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因此在进行汉藏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结构、词汇用法和文化含义等方面,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首先是语言结构上的差异。

汉语属于孤立语言,具有严格的语序和句子结构,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词序来表达;而藏语属于拼接语言,句子结构复杂,成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词缀来表达。

在翻译中,需要将汉语的语序转换为藏语的语法结构,保证译文的流畅和准确。

其次是词汇用法上的差异。

汉藏两种语言的词汇系统有很大不同,包括词法、词义和词性等方面的差异。

在汉藏翻译中,需要熟悉并正确运用目标语言的词汇用法,选用与源语言相对应的词汇,以便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文化含义也是汉藏翻译中的重要问题。

由于汉藏两种文化的差异,同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在进行汉藏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内涵,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文化误解和歧义。

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词汇用法和文化含义等方面的差异,才能更准确地进行汉藏翻译,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 q’
茂 习1 … ’ ’ 1 习 q ’ 习 ’ ”

可 1亏J ’ ’ 11 5 q 豆’
1 1
髻 )
’ ’ ’ ’ 豆 q ’ 西 q ’ 1 ’ ’ q豆 ’ ’磊
. 1 酉 ’ { 1 q
维普资讯
司 誉 1 吾 。 q 日 誓 硝 日 罚 1 1 萄 习 茂 1
2 8 0. 01
雹 日 I ‘ 日

蓉 ,1
[气 ’ ’ ’ 马 专 ] 习 蔼萝 1 ’ 习’q 羞 1 萝 ‘ 1; 萝 q j 主 < 邑 ‘ 8 主 目 习 目 j ; < 琴 1 封 ’q q < 习 ’ 蠹 q ‘ …… 1 币 … ’ ‘ 习 习J< < 萝 ‘ ’ 7 习 j 1 1 J 1 ’ 习 ‘1 日 [ 信] 1 萝 1 肖 1 ’ 习 1
’5 1J ’
茂 q 亏 ’ q
1 5 1 J嵩 ’ 髻 J ’ 5 习 q
习 茂 q ’ 1 茂1 习 习 1
q … ’ ・
习 1 ’
’ … q
’ ’J ’ 弓 1 髫 习 q’ ” q’ 1 1 51 习 习 习 1 1 日1 ’ 茂 ’ ’ 琴
’’ ’ q ’ ’茂q J ’1 q 。 譬 5 一


髻 q ’’
一 一 一 .



q ’
q豆 q ’ 1
习 ’ ’ ’ ’ 习 1习 习 1 1 1
’ 岳 ’ ’1 磊 习
气。 1 q q
芦 习 1 1 习



’蔷 习 1
5 J

q 磊~ ’
( …. .
《J 5
亩》 1

职 ’ q
’ 1 ’ q 1

’q ’ ’
’ 1 q ’ q 茂 1 q
’ q 菩 日 <
雹 {
’ ’’ z ’ z j
‘ ’ ‘习 1 1 。习1 ‘ … 1 ‘ 习 1 ‘ 习 雷
‘ 。 ‘ ‘ ‘
审 茸 ‘1习l 京 ‘ 1 习‘a f ” ‘ 。 ‘ ‘ ‘ ‘ 茂 茂 一 q q ‘ ‘ ‘ 。 。 茂 ‘ 蔷 萄
’ ’
’ ’’习 ’ ’ q 仅 q 1 ’
’ q’

’ q
习 ’ ’ 习 1 豆 1’ ’ … 1 1 1 习 封 q ’ 茂 习 ’ ’1 r 芦 1 ’ 岳 习 ’ 1 ’ 习 习 1 1 q

’ ’ q
’ ’


1 1
司 写 ’ q ’’ 1 ’’ q ’ q q 1 ’ ’ 罚 司
’氧 ’ 1 ’ ’5 ’ ’ “ ’q q ’’ 1 薯 J 。 q ’ ’q ’ 蜀 ’ 1 ’ ’ 7 ① 5 ’
葺 _ ’ 黉 日 n 1 誉 r 研 曾 冈 c 日 金 a , l  ̄
7 5
维普资讯
。1 1
’ ’季 目

’q 。 写 ‘ l
^ ’‘
1 q 姜。
习 1
‘。 。‘ 。t苗 。 ‘ … q 。 q
1 ’ ’暑 ’ ’ ’ ’ ’ ” 气 ’ ” ’蔷J 罨E ” ' 郦 ' ’ ’ 气 蔷 ’ 5

’ 蜀 ’ 磊… 5 ’ ’ ・ J 因 q
镯 ’q … ’ q

1 习 1


’ 1

诅 ’习 。习 】 1 1 习 … 1 ” 封

蔷 ‘ ‘ ‘ 。 ‘f ‘ … a 吾 l
考 ‘
。 ‘ 薯
‘。 q ‘ 百 ‘茂
‘ 。 ‘
日 。 。 。 ‘1 1 。 ‘‘‘。 1 q 1 ‘ ‘ 毒 薯 。日q q ‘
。。 。 目 ‘
’‘ q
1 ‘1 ‘ ‘。 q习 1
譬1 ’ ’ j 阀 _源自 ^ ^ ^ ^ ’固 譬 雹 ’ ” j ” 1
习a ‘ ‘a ‘‘ 。习 ‘ 1l 习 l 1 f 1 q f ‘ q q ‘ ‘习习 ‘ 。‘ 。。 击 蔷 11 ‘ 。
’’ ’’ q 茂
’’ 司
1 1 q
< ’ 日
’ ’ 鼍’习 ’姜 司 q 1 司 ’
习 1
。… q・

q 习 习 ’1 1
’ ’
习 1
’ 罨
磊 习 q q 1 1 q
’ q ’ q 1
。 。 ‘
‘ ‘ ‘ “ 。 。 q ‘ 弩 1 ‘ q
. l… .




‘ ‘富 ‘qq q 。 。。‘ 芦 ‘ 。茂 1 。 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