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开始裸奔了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开始裸奔了吗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6年第8期
崔传刚
全球的失衡,文明的冲突,对技术的恐惧,对发展的排斥这些可能会在更根本的层面动摇我们的全球体系。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式仍然是发展,而发展就需要全球更加紧密的连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过去30多年,虽然全球化一直在不同的时期遭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的抵抗,但对全球化的担忧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整个世界为之焦虑。

不久之前,英国通过公投正式决定脱离欧盟,令欧洲一体化之路遭遇前所未有的倒退。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奉行孤立主义的特朗普一路披荆斩棘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令以全球化为己任的建制精英们惊恐不已。

在整个世界,贸易保护,移民趋严,地缘政治风险也在不断加剧。

在如此的舆论与现实之下读到帕拉格·康纳的《超级版图》,未免会觉得这本大书的作者有些过于乐观。

因为康纳不仅相信全球化在过去带给了全世界无尽的益处,也相信全球化在未来的关键作用。

在英文原版中,他甚至还用一个自造的词Connectography(英文“连接”和“地理”的组合)来给自己的这本旨在强调全球化的新书命名。

在他看来,传统的国界线已经变得不如以前重要,相反,人力、资本、资源以及技术的自由流动重塑了世界版图,以供应链为代表的互联互通方式已经以全新的模式改写世界。

康纳从过去这一模式的实际表现进而推论,通过进一步的互联互通,全世界的新型连接将更为紧密,这个世界相信可以在此基础上变得更加美好,而与此同时,全球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力也会因此被重新塑造。

这样的乐观令该书在刚刚出版不久就引发了全球热议。

《纽约时报》对这位作者的表述不屑一顾,《经济学人》也对这本书表示出冷嘲热讽。

在后者看来,相比于赤裸裸的现实,康纳的这些不合时宜的判断实在是错误得离谱,而且也似乎没有什么可行性。

对基础设施的歌颂似乎又是犯了政治不正确的错误,因为在全世界,中国的基础设施进步最快,而且逐渐开始领先世界,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基础建设输出行为更是让这些发达国家的媒体感觉到隐隐的压力。

作为这本书的译者之一,我对这些书评的看法保持中立。

首先,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目前以全球化为代表的旧有发展模式的确是在遭到前所未有的抵触;其次,康纳这部厚厚的作品以纵横捭阖之势对各种影响全球的事务概括讨论,的确有力不从心之处。

毕竟,当一个作者的野心太大时,他在某些方面的论述会有若干配不上这种野心的笼统甚至值得推敲之处。

不过,我对该书的判断仍偏于正面,仍然赞同作者的主要观点,即全球化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发展,而且也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发展选择。

我有如下几个理由:
首先,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发展是一种经得起推敲的现实。

过去30多年,全球化的发展的的确确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中国以及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全球化等机会,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仅中印两国的人口就超过了20亿,几乎要占到全球人口的1/3。

让全球如此多的人口生活改善显然与全球化密不可分,中国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充分融入全球化的一种策略与表现。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民众似乎对全球化的益处感知不足,甚至还会抱怨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却忽略了,正是中国这些国家以低廉价格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日常商品。

如果说全球化在过去改变了世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全球化会继续改变世界,尤其是对于那些仍然需要全球化摆脱贫困的国家而言,倘若没有全球化,他们的生活改善显然将变得更为困难。

其次,全球化并非贫富分化的根源,相反,它是缩小贫富分化的方法。

在过去几十年间,贫富差距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并且在近几年终于成为动荡与愤怒的导火索。

将贫富分化归罪于全球化就是一种由此而生的情绪,由此而导致了在政治上的孤立主义,贸易上的保护主义,移民政策上的歧视策略,以及宗教民族的极端原教旨主义。

然而,将全球化视为贫富分化的根源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一个最显然的例证仍然是中印两个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缩小。

但在欧美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

这一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在鼓励贸易的同时没有做好社会福利,在施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没有以税收等方式做好收入分配,更不用提,很多国家的政府没有把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看似浪费财力物力,却极度有益于社会公平的工作上。

政府作用的缺失是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而全球化本身,充其量是会让全球财富的天平发生一些倾斜。

最后,全球的一体化并未受到根本性的打击。

表面上看,孤立主义似乎正在占据上风,但根本原因是原有的一体化并不稳固。

以欧盟为例,一个连货币本身以及财政政策都不能统一,经济与政治都存在巨大差距的表面联合体,显然就注定会出现英国脱欧这样的对错误的修正。

但全球的主要国家并没有拒绝世界的互联互通,也无法拒绝。

因为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像英国这种脱欧行为,只不过是隔绝了邻居,但并不意味着隔绝了全世界。

我们和邻居的隔绝不过是因为我们不喜欢他们占便宜或者侵犯隐私或者仅仅是因为生活习性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每天要出门和自己喜欢的人交流,聚会。

更不用说我们还有互联网。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到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可以迅速进行交易与交流,而这根本不需要我们迈出家门。

这种意境深入的全球化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结束,而且还在继续深化。

将国内问题归结于全球化显然是不明智的,放缓全球化进程不仅不会有助于目前问题的解决,相反可能会继续恶化目前的全球形势。

正如康纳在书中所言:如今的世界中,“与贸易不公平相比,贸易不足问题更严重。

与数字分化相比,网络接入不足更严重。

与高度贫富分化相比,财富创造不足问题更严重。

与大企业农业相比,转基因作物太少的问题更严重。

” 这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单靠一个国家独自闷头苦干显然是不可能的,全球化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选择。

全世界目前面临着比英国脱欧、特朗普可能上台更为严重的问题,全球的失衡,文明的冲突,对技术的恐惧,对发展的排斥,这些可能会在更根本的层面动摇我们的全球体系。

这些问题不是一日积累起来的,也不是一日能解决的,但却是必须要解决的。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式仍然是发展,而发展就需要全球更加紧密的连接,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当然我们知道,现有矛盾导致出现过激反应的可能总是存在的,而如何安然度过这一段动荡时期,扭转几十年来的错误策略,继续寻求共赢发展,是目前全球各国政府必须更多加以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