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卷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F为NH3,与过量Cl2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有白烟生成,故B正确;
C.B(HNO3)和F(NH3)能发化合反应生成盐,故C正确;
D.F(NH3)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与Y(O2)催化氧化反应生成D(NO)和水,故D正确;
答案选A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海水提溴工艺中用 还原
B.往 溶液中通入少量
C.某单烯烃和氢气加成后得到饱和烃 ,则该烯烃有3种结构
D 丙烷六氯代物有4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呈现轴对称,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有4种,故A正确;
B.苯环中所有原子共面,乙烯中所有原子共面,乙烯和苯环之间的碳碳单键可以旋转,两个面可能共面,即2苯基丙烯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I单项选择题(共48分)
1.化学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华为Mate60pro系列“争气机”的芯片材料主要为晶体硅
B.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的石墨烯能导电,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国产飞机C919用到的氨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芳砜纶纤维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合成纤维,D项错误;
答案选D。.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CHCl3中含原子数目为2.5NA
B.足量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22.4 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28 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4NA
A.反应I和反应II相比,反应I更容易发生
B.1molCH3OH(g)和1molH2O(g)的总能量小于1molCO2(g)和3molH2(g)的总能量
C.CO(g)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CO(g)可认为是催化剂
D.铜基催化剂不参与反应,所以不影响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右图可知,反应I的活化能大于反应II,所以反应II更容易发生,故A错误;
A.检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B.证明活泼性强的金属单质不一定作负极
C.利用装置制备O2
D.制备NH3并测量其体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漂白褪色,则题给装置不能达到检验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实验目的,A错误;
B.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铜却能与浓硝酸反应,故铜作为负极,铁作为正极,证明活泼性强的金属单质不一定作负极,B正确;
B.反应过程中,始终满足Y(g)、Z(g)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关系,所以第40秒时,Z的体积分数为 ×100%≈66.7%,故B正确;
C.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无法判断平衡时消耗X的物质的量,因此不能计算其转化率,故C错误;
D.反应过程中,始终满足Y(g)、Z(g)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关系,所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定值,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0~60
0.05
A.第 时,Y的浓度等于
B.第 时,Y的体积分数为33.3%
C.X的平衡转化率一定为75%
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达到化学反应的限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随着反应的进行,平均反应速率不断减小,第20秒时,Z的平均生成速率为0.10 ,则第10秒时,Z的平均生成速率大于0.10 ,Z的浓度大于0.10 ×10s=1mol/L,此时Y的浓度大于0.50mol/L,故A错误;
【解析】
【详解】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相互之间能共存;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2O3,发生反应S2O +2H+=S↓+H2O+SO2↑,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沉淀为BaSO4,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O4,不能确定是否有Na2SO3和Na2CO3,Na2S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Na2C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这些现象可以被Na2S2O3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现象覆盖掉;
D.FeBr2溶液与相同物质的量的Cl2反应,氯气先氧化还原性更强的亚铁离子,剩余的氯气再与溴离子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① ②
③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④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 中的OH被Br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C.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D.Y的消耗速率与Z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3
【答案】B
【解析】
【详解】A.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未达到平衡时,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改变,则气体的密度是变量,当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Y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和是否平衡无关,不能根据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判断反应是否到达平衡,B符合题意;
D.乙烯的结构简式: ,D错误;
答案选C。
3.下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G为正盐,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溶液,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可能是硫酸,也可能是硝酸
B.F与过量Cl2反应有白烟生成
C.B和F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盐
D.F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与Y反应生成D
C.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压强为变量,当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Y的消耗速率与Z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3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7.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时(各物质均为气态),甲醇与水在铜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故选B。
13.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 、 、 和 ,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 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D.氯水含盐酸、次氯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次氯酸可氧化KI生成碘,由实验操作和.某温度下,在1L恒容真空密闭容器中充入 ,发生反应: ,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 是
时间段/s
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 )
0~20
0.10
0~40
0.075
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乙醇分子间脱水成醚,属于取代反应;
④CH3CH2CN中的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综上所述,属于取代反应的有3个,答案选C。
6.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X(s)+2Y(g) 3Z(g)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11.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取久置的 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没有完全变质
B
向 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出现蓝色
氧化性:
C
将稀硝酸与 反应产生的气体先通入饱和 溶液中,再通入 溶液中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验证非金属性:N>C>Si
D
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 溶液和
C. 溶于氢碘酸:
D. 溶液与相同物质的量的 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水提溴工艺中用SO2还原Br2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A错误;
B.往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由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
C.Fe(OH)3溶于氢碘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故C错误;
C.该装置的原理为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而过氧化钠为粉末状固体,不适用于该装置,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则题给装置不能用达到用排水法测量氨气体积的实验目的,D错误;
故选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芳香烃的结构为 ,它的一氯代物有4种
B.2苯基丙烯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G(正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气体F,确定F为NH3,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确定Y为O2,F与氧气反应生成E(N2),E与氧气反应生成D(NO),D与氧气反应生成C(NO2),NO2与Z(H2O)反应生成B(HNO3),B与强碱X反应生成硝酸盐;
【详解】A.根据分析B不可能是硫酸,只能是硝酸,若为硫酸则C为二氧化硫,无法再分析得出前面的物质了,故A不正确;
淀粉KI溶液
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
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O2粉末及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不能说明是否完全变质,故A错误;
B.H+与NO 组合也具有强氧化性,也能将I氧化为I2,不能得出 ,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稀硝酸与CaCO3反应产生的气体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挥发的硝酸,再通入Na2SiO3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大于硅酸,能验证非金属性:N>C>Si,故C正确;
D.乙烯的结构简式可写成CH2CH2,1mol乙烯含有4NA极性共价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CHCl3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错误;
B.未指明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
C.乙烯和环丁烷最简式均为 ,28 g 物质的量为2mol,含氢原子数为 ,C正确;
C.某种单烯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相邻的两个不饱和C原子上各结合1个H原子,形成饱和C原子,所以根据烯烃加成规律可知经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是 ,该烯烃双键的位置可能为 ,因此可能的结构有2种,故C错误;
D.丙烷有8个H原子,其中2个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形成丙烷 二氯代物。六氯代物可以看作C3Cl8中的8个氯原子,其中2个氯原子被2个氢原子代替形成,两者是等效的,氯代物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可得到六氯代物也有四种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为吸热反应,1molCH3OH(g)和1molH2O(g)的总能量小于1molCO2(g)和3molH2(g)的总能量,故B正确;
C.CO(g)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则该物质为中间产物,不可认为是催化剂,故C错误;
D.催化剂会参与反应过程,能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
答案选B。
8.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亳州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期中检测卷·化学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案选C。
10.丁腈橡胶 具有优良的耐油、耐高温性能,合成丁腈橡胶的原料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③⑥B.②③C.①③D.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高聚物链节主链不含杂原子,属于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链节主链上存在碳碳双键结构,有6个碳原子,其单体必定不止1种,按如图所示从虚线处断开 得到两个链节原料,然后“单双互变”——单键变双键、双键变单键,可得:①CH2=CHCH=CH2、③CH2=CHCN,故选:C。
综上分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Na2SO4、Na2S2O3;
故选B。
14.①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 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②1mol该氯代烷能和8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烃.该链烃可能是()
D.“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晶体硅是华为Mate60pro系列“争气机” 芯片主要材,A项正确;
B.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的石墨烯能导电,石墨烯与金刚石均为碳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B项正确:
C.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则国产飞机C919用到的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正确;
C.B(HNO3)和F(NH3)能发化合反应生成盐,故C正确;
D.F(NH3)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与Y(O2)催化氧化反应生成D(NO)和水,故D正确;
答案选A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海水提溴工艺中用 还原
B.往 溶液中通入少量
C.某单烯烃和氢气加成后得到饱和烃 ,则该烯烃有3种结构
D 丙烷六氯代物有4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呈现轴对称,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有4种,故A正确;
B.苯环中所有原子共面,乙烯中所有原子共面,乙烯和苯环之间的碳碳单键可以旋转,两个面可能共面,即2苯基丙烯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I单项选择题(共48分)
1.化学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华为Mate60pro系列“争气机”的芯片材料主要为晶体硅
B.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的石墨烯能导电,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国产飞机C919用到的氨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芳砜纶纤维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合成纤维,D项错误;
答案选D。.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CHCl3中含原子数目为2.5NA
B.足量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22.4 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28 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4NA
A.反应I和反应II相比,反应I更容易发生
B.1molCH3OH(g)和1molH2O(g)的总能量小于1molCO2(g)和3molH2(g)的总能量
C.CO(g)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CO(g)可认为是催化剂
D.铜基催化剂不参与反应,所以不影响反应速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右图可知,反应I的活化能大于反应II,所以反应II更容易发生,故A错误;
A.检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B.证明活泼性强的金属单质不一定作负极
C.利用装置制备O2
D.制备NH3并测量其体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漂白褪色,则题给装置不能达到检验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实验目的,A错误;
B.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铜却能与浓硝酸反应,故铜作为负极,铁作为正极,证明活泼性强的金属单质不一定作负极,B正确;
B.反应过程中,始终满足Y(g)、Z(g)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关系,所以第40秒时,Z的体积分数为 ×100%≈66.7%,故B正确;
C.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无法判断平衡时消耗X的物质的量,因此不能计算其转化率,故C错误;
D.反应过程中,始终满足Y(g)、Z(g)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关系,所以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定值,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0~60
0.05
A.第 时,Y的浓度等于
B.第 时,Y的体积分数为33.3%
C.X的平衡转化率一定为75%
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达到化学反应的限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随着反应的进行,平均反应速率不断减小,第20秒时,Z的平均生成速率为0.10 ,则第10秒时,Z的平均生成速率大于0.10 ,Z的浓度大于0.10 ×10s=1mol/L,此时Y的浓度大于0.50mol/L,故A错误;
【解析】
【详解】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相互之间能共存;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2O3,发生反应S2O +2H+=S↓+H2O+SO2↑,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沉淀为BaSO4,说明固体中存在Na2SO4,不能确定是否有Na2SO3和Na2CO3,Na2S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Na2CO3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这些现象可以被Na2S2O3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现象覆盖掉;
D.FeBr2溶液与相同物质的量的Cl2反应,氯气先氧化还原性更强的亚铁离子,剩余的氯气再与溴离子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① ②
③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④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 中的OH被Br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C.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D.Y的消耗速率与Z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3
【答案】B
【解析】
【详解】A.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未达到平衡时,气体的质量不断发生改变,则气体的密度是变量,当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Y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和是否平衡无关,不能根据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判断反应是否到达平衡,B符合题意;
D.乙烯的结构简式: ,D错误;
答案选C。
3.下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G为正盐,通常条件下Z是无色溶液,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可能是硫酸,也可能是硝酸
B.F与过量Cl2反应有白烟生成
C.B和F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盐
D.F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与Y反应生成D
C.该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压强为变量,当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Y的消耗速率与Z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3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7.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我国学者发现T℃时(各物质均为气态),甲醇与水在铜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故选B。
13.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 、 、 和 ,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 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D.氯水含盐酸、次氯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次氯酸可氧化KI生成碘,由实验操作和.某温度下,在1L恒容真空密闭容器中充入 ,发生反应: ,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 是
时间段/s
产物Z的平均生成速率/( )
0~20
0.10
0~40
0.075
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乙醇分子间脱水成醚,属于取代反应;
④CH3CH2CN中的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综上所述,属于取代反应的有3个,答案选C。
6.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X(s)+2Y(g) 3Z(g)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Y与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11.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取久置的 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没有完全变质
B
向 溶液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出现蓝色
氧化性:
C
将稀硝酸与 反应产生的气体先通入饱和 溶液中,再通入 溶液中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验证非金属性:N>C>Si
D
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 溶液和
C. 溶于氢碘酸:
D. 溶液与相同物质的量的 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水提溴工艺中用SO2还原Br2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A错误;
B.往CaCl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由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
C.Fe(OH)3溶于氢碘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故C错误;
C.该装置的原理为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而过氧化钠为粉末状固体,不适用于该装置,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则题给装置不能用达到用排水法测量氨气体积的实验目的,D错误;
故选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芳香烃的结构为 ,它的一氯代物有4种
B.2苯基丙烯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G(正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气体F,确定F为NH3,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确定Y为O2,F与氧气反应生成E(N2),E与氧气反应生成D(NO),D与氧气反应生成C(NO2),NO2与Z(H2O)反应生成B(HNO3),B与强碱X反应生成硝酸盐;
【详解】A.根据分析B不可能是硫酸,只能是硝酸,若为硫酸则C为二氧化硫,无法再分析得出前面的物质了,故A不正确;
淀粉KI溶液
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
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限度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O2粉末及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不能说明是否完全变质,故A错误;
B.H+与NO 组合也具有强氧化性,也能将I氧化为I2,不能得出 ,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稀硝酸与CaCO3反应产生的气体先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挥发的硝酸,再通入Na2SiO3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说明酸性硝酸大于碳酸大于硅酸,能验证非金属性:N>C>Si,故C正确;
D.乙烯的结构简式可写成CH2CH2,1mol乙烯含有4NA极性共价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CHCl3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错误;
B.未指明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
C.乙烯和环丁烷最简式均为 ,28 g 物质的量为2mol,含氢原子数为 ,C正确;
C.某种单烯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相邻的两个不饱和C原子上各结合1个H原子,形成饱和C原子,所以根据烯烃加成规律可知经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是 ,该烯烃双键的位置可能为 ,因此可能的结构有2种,故C错误;
D.丙烷有8个H原子,其中2个H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形成丙烷 二氯代物。六氯代物可以看作C3Cl8中的8个氯原子,其中2个氯原子被2个氢原子代替形成,两者是等效的,氯代物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可得到六氯代物也有四种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为吸热反应,1molCH3OH(g)和1molH2O(g)的总能量小于1molCO2(g)和3molH2(g)的总能量,故B正确;
C.CO(g)在反应中生成又消耗,则该物质为中间产物,不可认为是催化剂,故C错误;
D.催化剂会参与反应过程,能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
答案选B。
8.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亳州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期中检测卷·化学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案选C。
10.丁腈橡胶 具有优良的耐油、耐高温性能,合成丁腈橡胶的原料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③⑥B.②③C.①③D.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高聚物链节主链不含杂原子,属于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链节主链上存在碳碳双键结构,有6个碳原子,其单体必定不止1种,按如图所示从虚线处断开 得到两个链节原料,然后“单双互变”——单键变双键、双键变单键,可得:①CH2=CHCH=CH2、③CH2=CHCN,故选:C。
综上分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Na2SO4、Na2S2O3;
故选B。
14.①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 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氯代烷;②1mol该氯代烷能和8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只含碳元素和氯元素的氯代烃.该链烃可能是()
D.“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晶体硅是华为Mate60pro系列“争气机” 芯片主要材,A项正确;
B.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的石墨烯能导电,石墨烯与金刚石均为碳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B项正确:
C.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则国产飞机C919用到的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