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精推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第【1】篇〗
本节课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重点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的写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和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三个原则:计算教学的情境化原则、算理理解的直观性原则、算法抽象的科学性原则,然后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设计。
1、情境化教学
相对于其他教学来说,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怎样才能使计算生动而不枯燥?我决定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以“学校发口罩”为元素的情境。
每一个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产生计算的需要,形成探究学习的'内部动机。
因此,我的情境图是12个口罩为一份,其中10个装一袋,旁边还有2个。
这样摆放口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让学生自然而然想到拆数乘。
2、直观操作,加强算理理解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在教学算法时,我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课堂上在学生拆数口算后,请同学上台进行小棒操作,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板书讲解竖式后,再次利用小棒让学生上台说清每一步在小棒图里具体表示什么,多次通过数形结合沟通乘法竖式的算理算法。
3、算法抽象的科学性
重视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虽然教材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但在课堂中要求孩子亲身体验竖式的生成过程,自己尝试说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学习新知。
学生通过回忆拆数乘的口算方法,自主尝试列出竖式,师生共议,发现口算和笔算的算理是一样的。
课前复习导入用数字“3”所在的数位变化,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为同学们利用位值生成算法做了很好的铺垫。
总之,这节课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学生通过回忆拆数乘口算、操作小棒演示口算方法都为后边竖式的算理算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学生在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时基本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2.从学生练习反馈来看,知识技能目标已经达成。
3.对话之中学数学。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
”课堂上我提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他们认真思考,主动发言,不断产
生思维碰撞,让孩子之间展开有效对话,课堂氛围活跃良好。
当然,一节课下来也有觉得遗憾的地方:
1.第一个遗憾就是可能因为学生提前预习过,预习时掌握了简写竖式的基本方法,课堂上没有生成我预设的其它算法。
学生自主尝试笔算方法时,我巡视发现全班所有孩子都只有用简写的乘法竖式做了出来,缺乏经验的我就没有很好的生成可以展开理解算理的资源。
2.第二个遗憾就是面对陌生的班级,我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有很多孩子积极举手但没有来得及与之交流。
总之,对我而言,这是一次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历练,每次历练都是成长的蜕变。
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会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迎接每一天的工作。
成长永远在路上!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第【2】篇〗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个起始内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属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既是对以前知识的梳理回顾,也是对笔算这个新知识的铺垫。
口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
教材从儿童游乐园的情境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
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成功之处:
依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旧知,探讨算法→迁移类推,发现规律→巩固练习,总结得失。
首先我创设了带学生去游乐场交流图中给我们呈现的数学信息,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观察不会计算的算式,进而引入新课。
让学生计算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接着,我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掌握10乘几的口算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模仿类推出几十乘几的口算方法。
然后我呈现了两组有规律的乘法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第二组发现规律主要是要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搞清楚积的末尾到底有几个0。
最后,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先再次回到游乐场去边玩边算,后再拓展延伸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练习的坡度,把握了练习的难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
不足之处:
在合作学习、探讨算法和迁移类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要真正让学生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要开放学生的脑子和嘴巴,让学生多想多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第【3】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的重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让学生经历竖式形成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掌握算法。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例1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口算12╳3的方法,有这样两种方法:
(1)12+12+12=36
(2)10╳3=302╳3=630+6=36;
然后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进行计算,出现以下两种方法:学生对于第一种方法只是凭感觉,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是第二种方法学生却可以依据口算的方法说出算理。
这两种方法实际上第二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算理依据,第一种是第二种方法的简便书写形式。
在计算教学
中,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也就是为什么这样计算。
算理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
计算的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它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
在下面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已经是什么。
为了让竖式变得更加简洁,简便可以写成第一种竖式的形式。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说明在第一种方法中,个位2表示2个一,2╳3=6,6表示6个一,十位1╳3=3,1表示1个十乘3是3个十,表示的是30,所以写在十位上。
在这样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明确算法。
(1)12(2)12╳3╳33663036
由此可见,数学上的算理是为算法提供理论指导,而算法是使算理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