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1.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①《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

②《登飞来峰》: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③《使至塞上》:______,长河落日圆。

④《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

⑤《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

⑥《醉翁亭记》: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⑦《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______,______。

⑧《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篇段积累
默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片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3.语言运用--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艺术有两个来源______一是理想______理想产生欧洲艺术______一是幻想______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4.语言运用--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

被誉为“天然氧吧”的天池,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山民热情好客,农家饭菜可口,这是重庆游客理想的休闲避暑旅游区。

三、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5.字词积累--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漫步黔北花海,看到山路蜿(yán)______,景色(qǐ)______丽,听到鸟儿(wǎn)______转的叫声,心中十分(qiè)______意。

6.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文明旅游”的主题阅读
【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9000多万人次。

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

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

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

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

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他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城市快报》)【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
出境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观点碰撞】
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

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

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

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

(新华网)观点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

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

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

(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

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

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

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

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

(网友评论)(1)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

(2)根据文本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______
A.被称为“暴发户”的有中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

B.2012年中国居民出境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居民出境共9000万人次。

C.出国旅游的人都在感慨中国人真多,因为一到假日,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都是中国人了。

D.对于中国人来说,旅游就是到此一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

(3)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

(4)对中国游客被贴“标签”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7.桐梓县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简称“双创”)活动全面启动。


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指出校园内的一种不文明现象。

(2)针对以上不文明现象,提出整改措施。

(3)为了发挥班级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班委会决定开展一次“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

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话作为开场白。

(不少于30字)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

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

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已,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

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

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

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

(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其作者是______(人名);文段中
“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名字叫______。

(2)这部名著中有不少“知恩图报”的情节,请你简要概述其中一个。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什么样的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0.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文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十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父异.焉异:______
②并自为.其名为:______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就:______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______
(2)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______
②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______
(3)你从方仲永的变化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11.远去的乡村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
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

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

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
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

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

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

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

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
低,也决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④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

稻与荷,
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

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

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

秋收后,
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⑤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
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

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

⑥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
的炸裂声。

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

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值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
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

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⑦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
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

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白: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
..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固执”的理解。

(3)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4)请简要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2.人体的独特性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
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

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

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DNA,即脱氧核糖核酸。

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
备份。

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

对熟悉的人
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

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

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
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

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

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
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
不相同。

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
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

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

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
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原文有改动)(1)阅读选文,写出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
①______;②长相;③______;
④步态;⑤______;⑥______。

(2)选文第①段有哪些作用?
(3)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第⑤段加点词语“至少”能否删掉?为什么?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3.按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汪曾祺的《端午的鸡蛋》里,小小的鸡蛋背后,生活的滋味令人回想:小思的《蝉》中,小小的躯体里,生命的执着让人感叹。

生活中,“小”无处不在:小人物、小细节、小感受…对于这些“小”,有人忽略,有人在意;有人觉得平淡,有人看见深刻;有人认为应舍“小”求“大”,有人坚持安于“小”,做好“小”…
请以“小小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畏浮云遮望眼;大漠孤烟直;化作春泥更护花;似曾相识燕归来;醉翁之意不在酒;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
答案: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济)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重点字:遮)
③大漠孤烟直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⑤似曾相识燕归来(重点字:燕)
⑥醉翁之意不在酒
⑦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重点字:荡漾)
⑧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重点字:涯)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

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

做好本题要保证不出现错别字还要理解句意恰当使用。

2.【答案】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解析】
答案: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宇“易写成错别字“雨”,“胜”易写成别字“生”)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3.【答案】:;,;;;,
【解析】
第一个空“艺术有两个来源”后面是解释这两个来源的,起提示作用,用冒号;然后介绍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关系,之间用分号,第三个空用分号;第二个和第四个空稍微停顿,用逗号。

答案:
:,;,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情况,注意结合标点用法和语境判断。

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
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4.【答案】结合句子理解,可辨析“天池”是中心词;中心词后的句意是对天池的具体描述,意在表现天池是理想的休闲避暑旅游区,不是句子的主干成分。

答案:天池是理想的休闲避暑旅游区。

【解析】
此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能力。

提取主干是理解句子意思的重要方法,句子主
干是指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一般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几个部分,解答要通
读全段掌握段意,弄清句子结构。

此题可结合句意理解找中心词,概括句意重点后作答。

5.【答案】蜒;绮;婉;惬
【解析】
答案:
蜒;绮;婉;惬。

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考查对字形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写,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重练习。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多读,多练,对于易错的形近字,多音字要重练习。

6.【答案】A
【解析】
(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归纳能力。

【事件回放】中表述“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9000多万人次”,可见中国人旅游爱扎堆出游;“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
照片”可见中国人旅游爱拍照;“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
购物能力”又可见中国人旅游爱疯狂购物。

据此整理出答案。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比对。

A.正确。

B.错误;材料中表述:“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9000多万人次”,可见这两组数据表述的都是“中国内地居民”,与选项中的“中国居民”不同。

C.错误;材料表述“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这里指出是“十有八九”并不代表全部,与选项描述的“都”不相符。

D.错误;材料表述“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并
不代表所有的中国人都如此。

故选A。

(3)本题考查图表内容的探究能力。

解答时注意表格的名称与题目的要求,去分析相关的数据,总结结论。

由图表数据可知,中国人出境游时最不文明的
行为是“乱丢垃圾”,占了调查数据的72%。

(4)本题考查学生观点的表达能力。

表达观点类的题一般比较灵活,即根据材料或题目要求针对某一现象、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是
一道开放题,根据结合生活实际来写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独特看法即可。


注意语句流畅,有理有据。

答案:
(1)扎堆出游,注重形式(热衷拍照),疯狂购物,行为不文明。

(答出其中三点
即可得3分)
(2)A(3分)
(3)“乱丢垃圾”获得72%的投票,是国人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2分)(4)表明观点1分,围绕观点谈看法2分。

例1:我觉得不文明行为不能总打中国标签。

(1分)国人的不文明的现象只是
少数游客的个人行为,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实在不必专门针
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

(2分)
例2:我们没有办法禁止他人戴“有色眼镜”看中国人。

(1分)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如果每一个中国游客都能遵守当地的行为准则,尊重当地的
风俗习惯,约束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标签”终将消失。

(2分)
例3:外国人的看法并不是我们行为的标尺,外国人的不文明行为也不是我们仿效的对象。

(1分)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

我们要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
的自信。

(2分)
本题是一组关于“文明旅游”的主题阅读,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归纳能力,信息的筛选与比对能力,阅读调查表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针对某种
现象发表观点的能力。

图表探究题答题方法:
①读表格的标题(表格名称).表格的标题反映了表格的主题,把握住表格的标题,联系表格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②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

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

对表格内容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从比较中找思路、观点,特别要注意内容的内在联系,从定量到定性,从现象到本质,从材料到观点。

7.【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此类题目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作答本题时,列举校园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即可。

(2)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

针对某种情况提出建议,所提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有针对性。

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创作的开场白一定要围绕班会的主题,语言通顺,说理有据。

可先介绍一下中国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然后从个人说起,最后提出号召即可。

答案:
(1)示例: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出口成脏、起绰号、搞恶作剧等。

(2)示例: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加强班级管理、设立文明礼仪宣传牌等。

(3)示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虚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一个人
的气质与素养。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解析】
本题中第一小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小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

第三小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

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8.【答案】笛福;星期五
【解析】
(1)根据书名和对名著的积累,明确作者是笛福,根据材料和故事情节的积累明确第二空填星期五。

(2)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积累。

从能“知恩图报”的情节中,像始终忠实地跟随着我、为“我”代管财产近30年等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写出来
即可。

答案:
(1)笛福星期五。

(2)示例一:星期五为了报答“我”的救命之恩,始终忠实地跟随着我。

示例二:一位英国妇人为“我”代管财产近30年,后来“我”酬谢了她,并长期接济她。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常识、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识记文学常识。

本题要结合《鲁滨逊漂流记》来理解。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常识、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9.【答案】(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

做此题首先要熟悉诗歌内容,通过想象、联想感受诗歌所提供的意境;抓住一些明显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做一些品析和表述。

做此题通过关键词“蒸”“撼”来概括,“蒸”,蒸腾;“撼”,摇动。

“气蒸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