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
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学生分析】
这篇文章重点写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的情景,洋溢着童真童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感受到“我”童年生活的有趣、快乐。

但文章字里行间祖父的爱,景物描写清新隽永的意境,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欢乐的文字背后淡淡的哀愁,是学生较难理解与感悟的。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像体验,平等对话,从而触摸文字的温度,体会文字的意蕴,感悟文字的新鲜、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和“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读准字词,书写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受园子里景物的自由和“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
1、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看老师板书课题,坐在底下的你们也不要闲着,可以用手比划比划,也可以和老师一起书空。

“我”字要写紧凑一点,和字做部首时,第四笔捺要变成点,要学会谦让。

父字的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一点才好看,子字是三笔写成,第二笔竖钩,钩要出。

)
指导读题
好请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事情发生在哪里?生:发生在园子里。

师:在园子下面加点,请同学们读出事情发生的地点,齐读——(手指课题)还知道了是写谁和谁的故事?生:我知道了是“我和祖父”的故事。

师:我和祖父下加横线,请同学们读出事情中的人物,齐读——(手指课题)
2、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板书:萧红。

你们在预习中知道有关萧红的哪些资料呢?(生读课后作家卡片上的内容)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关于萧红的资料,请同学们默读。

按照你们的默读速度要求每分钟300字,这里有220字,大约需要50秒,开始!
3、读完你知道了什么?
《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

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萦的园子吧。

(请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再读之前,请看自读要求)
二、自读,走进园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①、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有不懂的词语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一想意思。

②、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发现大家都读完了,放下书本,身体坐正)
2、检查自读:
⑴读准字音,联系课文或经验理解:
蜂子蝴蝶蚂蚱蜻蜓
倭瓜韭菜谷穗谎花
瞎闹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2)读一读,注意读音: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注意“种”、“杆”读音)
指导“种”的读音和“杆”的读音。

指名读句子。

好的这两个多音字大家都读准了。

杆这个字在字典里有两种读音当它读gān时,表示较长的棍或类似的东西,读gǎn的时候表示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的部分,或者表示量词,现在你来联系上下文想想,这里应该读锄头gǎn,老师这儿准备了一组词(投影出示:旗杆笔杆电
线杆枪杆锄头杆),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生:旗gān 笔gǎn 电线gān 枪gǎn 锄头杆gǎn
(3)指导写字。

(这是本课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想挑战一下?推荐一位字写得最漂亮的同学上来板书,师评:很多时候,做好一件事,无非两个字,坚持!学贵有恒,)
(穗 )
(4) 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师:你发现三组词有什么规律吗?(动物、植物、做什么事)
师:这些规律也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分别是第2、13节和第3至12节。

(板书:景象趣事。

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一些方言土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点拨。

)
三、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师导入: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在书上写批注。

预设(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等)
2.师生交流,指名说,相机指导朗读,生相机板书。

(预设:)
▲动物多:样样都有蜂子蜻蜓蚂蚱蝴蝶
▲颜色美:蝴蝶——黄、白、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圆圆、小球似的、不动了
3.总结: 萧红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到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生齐读板书的内容:生机勃勃、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

同学们平时在描写景物时也要学习作者这样多方位的写法,让我们齐读第二小节,共同来感受这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生齐读。

过渡:文中还有一段对园子的描写,自由朗读,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有一个词会扑面而来。

(二)学习第十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3小节。

(读一遍再读一遍)
2.学生找出中心句,是的,读着读着,我们就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出示中心句“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教师引读、齐读。

3.是呀,一切都活了,你看,出示:“花开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4. 再次出示中心句“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仔细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都是自由的。

预设:“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也没有人管。


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5.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
(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 我们也来学着这样的写法说两句,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人物。

“___愿意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____。


6.是啊!反反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

萧红反反复复地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地读。

读出自由的感觉。

7.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景物上,借助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板书)。

7.配乐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
祖父的园子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她为什么觉得这么自由呢?是谁给了她这份自由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萧红漫步园中,继续了解。

五、作业设计
1、熟练地书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板书设计: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
景象 (借景抒情) 生机勃勃
趣事多姿多彩穗
自由自在
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