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与资源共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章阐述了图书馆的自动化、信息化与资源共享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了图书馆的自动化、信息化与资源共享将给图书馆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打破了地区和单位的界限,真正实现各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得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资源共享Automation,Informationiz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of the Library//Wang Hongbo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mation,informationiz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of the libr-ary,and explores their role in improving library work.They may break down the limitation of region and unit,and realize resource sharing among units,so as to mak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library resource higher.
Key words library automation;informationization;resources sh-aring
Author's address Xinjiang Aletai District Library,836500, Aletai,Xinjiang,China
1引言
尽管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其还未走向成熟。

在新时期,图书馆要争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信息资源总藏和集散地的图书馆,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对图书馆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图书馆自动化的根本目标。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的内涵也不断扩大和更新。

早期的图书馆自动化,解决的是出纳台至书库之间的借阅单和图书的传送装置,一般为电气设备,免去管理人员的往返奔波。

20世纪60年代,图书馆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图书目录的电子化问题,用计算机对图书馆藏书进行编目、加工,印成卡片,或存于磁带、磁盘中,供读者用计算机进行检索,代替用手工翻阅目录卡片之劳。

70年代网络技术得到发展,计算机联网以后,读者可以不进入图书馆,却通过网络找到图书馆和与它联网的图书馆的目录,然后再去该馆阅览或复印。

80年代出现的光盘技术,使人们可以用光盘这一轻便的媒介传递大量的数据。

进入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大容量的储存和高速度的传送成为可能,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将书目存贮在计算机中,而要求将图书或期刊的摘要乃至全文转换成电子载体,成为所谓“电子图书”,它具有可以移动画面,供许多用户同时使用,并可选择多种检索功能等优点,成了目前的热门出版物。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及网络技术的应用,TERNET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当今社会正快速向信息化社会前进,信息自动化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现今的图书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靠人力区分图书的种类,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想借哪本文献,借阅者的相关信息、还书期限等一系列信息都通过图书管理员电脑操作完成。

而在读者借阅图书的整个过程中,室内设置的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便会将借阅信息清晰地反映出来,使服务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2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
2.1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初具规模
随着科学技术的信息数量迅猛增加,图书管理人员要应对各种类型、不同载体的科技信息,不仅要收集、整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并且要面对不断增长的数字化资源,使读者既能获取传统的图书与期刊,也能利用电子出版物、全文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借助网络可以很从容、很有余地选择信息机构。

网络使图书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它已由“文献中心”演变成“用户中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逐步边缘化,图书馆的“中介”地位和“专业”作用也受到挑战。

2.2加强网络建设,是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是建立一个全国性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统一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

二是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尽快完成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三是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中心,建立公共查询系统,以集体契约方式购买全国联合编目中心的MARC数据和国外的文摘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通过成员馆的分工协作,建立全国的馆藏联合目录和公共查询系统。

四是建立规范化的电子交换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此来查看、登录、催缺、加工预订目录和新书报道。

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采购机构,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

五是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

2.3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

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对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管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

横向上,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的功能,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

纵向上,各系统加强领导,科学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

2.4普及使用新技术
图书馆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区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区域的限制,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

这就迫切需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06-0187-02
187
(上接第149页)
化,同时融入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包括哲学思想、人文理念、养生之道和健身方法,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全球化,内容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远。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继承和传播人类优秀的体育文化遗产的重任,将会促进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奥林匹克在中国的扎根。

2.2.2有利于南京模式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的形成“青奥会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在新加坡举办过一届,但新加坡毕竟是个小国家,但这次不能算是典型。

青奥会与奥运会相比更强调的是文化和教育,它的很多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落实,也没有很好地体现,还需要实践。

”[3]因此举办方希望把南京青奥会办成“南京模式”。

奥林匹克价值教育计划(OVEP),是有严格的实施方案和数据标准的,主要在学校内推行。

在举办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已积累了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经验,已形成北京模式的奥林匹克教育。

如奥林匹克示范学校、同心结交流、模拟奥运会、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等。

南京青奥会将借鉴北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全面地推行、落实、创新奥林匹克教育,使其与学校体育互动交融发展,使其惠及4亿青年,特别是南京的147万学生,从而有利于形成南京模式的青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为青奥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树立一个典型。

2.2.3有利于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将再次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渗入奥林匹克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古老中华民族具有现代文明的东方文化,实现了东方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代表,注重养生,讲究“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修身养性”,与奥林匹克所宣传的反对过度训练,反对兴奋剂的理念不谋而合,鼓励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主要是在学校推行,那么学校体育会以奥运项目为教学载体,推行和落实奥林匹克文化和教育计划,奥林匹克文化将借助学校体育教育融合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包括哲学思想、人文理念、养生之道和健身方法,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全球化,内容更加丰富化,文化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国际皮埃尔·德·顾拜旦委员会.奥林匹克主义——
—顾拜旦文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47.
[2]王成,田雨普.论青奥会的创新、使命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0(2):12-15.
[3]张建华,高嵘,等.奥林匹克教育效果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9(7):119-124.
编辑胡俊龙
3网络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图书馆应担负起基于信息网的知识服务的重要使命人类对信息特别是饱含知识含量的知识的追求日益增多,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型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用户可以方便地从中进行选择从而得到自己满意的产品或者服务,这就使图书馆的“专业”地位受到挑战。

如何开发已有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和服务质量,成为图书馆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在知识经济网络信息环境下,“用户关注的已不再是简单地获取文献,而是如何从繁杂的信息环境中捕获和析取解决其所面临的信息内容,并将这些信息融化和重组为相应的知识或解决方案”,“用户需要更加直接融入解决问题全过程,更加针对具体问题和个性化环境,更加直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服务”。

4资源共享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文献激增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为能更有效地运转而对情报的日益依赖,资料价格的飞涨和越来越多地利用新技术,使资源共享不仅从经济上考虑是绝对必要的,而且对合理使用图书馆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资源共享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①馆际互借。

这是最早和最普通的资源共享活动。

它可使一馆的藏书变成社会的藏书,使馆藏资料由在一馆发挥作用变为在本地区、全国甚至在国际上发挥作用。

②合作采采集,以及合作清理图书、合作存贮、合作保管的基础,也是反映某一地区文献资源概貌的依据。

④建立资源共享网络。

资源共享网络是一种公共合作设施,可更多、更快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对各成员馆的要求能从其他成员馆得到满足;可与用户进行对话交流;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可用目录卡片、打印输出等形式传递信息。

一般分为均衡分布式网络、星状网络、等级网络和混合式网络。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必将逐步摆脱封闭状态,克服各馆“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满足做法,而最终走向资源共享的道路。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图书馆的馆藏不再仅仅局限于书刊,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也纷纷作为一种馆藏入住图书馆,因而图书馆赖以服务的基础不断扩大,不断丰富,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人们查找自己所需资料的时间,人们渴望从图书馆获得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服务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便由传统文献服务转变为现代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舞乐.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文化资源共享工程[J].图书馆服务与资源共享,2011(1).
[2]刘平方,李江梅,李朝晖,赵兵.谈专业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J].西域图书馆论坛,2009(2).
编辑杨呈祥
!!!!!!!!!!!!!!!!!!!!!!!!!!!!!!!!!!!!!!!!!!!!!1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