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鮶鱼——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鮶鱼
⿊鲪鱼(Gymnocorymbus ternetzi))属鲈形⽬、杜⽗鱼亚⽬、鲪科,⼜名⿊寨、⿊鱼、⿊头、⿊⽯鲈、⿊⽼婆,是我国沿海分布⾮常⼴泛的⽯斑类鱼种,⽆论是在港⼝的防波堤、沿海的岸边、海中的明暗礁周围,只要是有礁⽯缝隙的地⽅都是它们的藏⾝之所。
基本信息
中⽂学名
⿊鮶鱼
拉丁学名
Gymnocorymbus ternetzi
别称
⿊寨、⿊鱼、⿊头、⿊⽯鲈、⿊⽼婆
界
动物界
⽬
鲈形⽬
亚⽬
杜⽗鱼亚⽬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征
⿊鲪鱼分布⿊鲪鱼体长⽽侧扁,吻较尖,下颌长于上颌,⼝⼤、⽛细⼩。
头部背棱较低,其后端具尖棘。
眼⼤,位⾼,间距宽平,眼眶⾻下缘有3个钝棘,前鳃盖⾻下⽅有5个棘,主鳃盖⾻上有2个棘。
背鳍连续,中间有缺刻,前部有13根鳍棘;胸鳍较⼤;尾鳍近圆形;臀鳍、腹鳍发达,具3棘。
全⾝除两颌、眼前⾻和鳃盖⽆鳞外,均被细圆鳞。
体背侧呈⿊褐⾊,腹部灰⽩⾊。
侧线明显,由头部延伸⾄尾部前端。
⿊鲪鱼⼀般在200-600克,个体⼤者可达1000克以上。
分布和⽣活习性
分布范围
⿊鲪鱼属温⽔性底层鱼类,在我国东海、黄海、渤海暖温地带均有分布。
通常⽣活在海底有⽯砾、岩礁、⼈⼯填⽯、沉船海藻等区域,多数栖息于礁⽯缝隙和洞⽳中。
⽣活习性
⿊鲪鱼有不进⾏远距离游动、常年⽳居附近的"坐地鱼"和迁徙距离较远的"⾛流鱼"两种,前者个体较⼩。
除冬季外,⿊鲪鱼常年可钓。
秋末冬初是垂钓的黄⾦季节,特别是11⽉下旬⼩雪期间鱼⼉集群向深⽔区移动时,应适时出钓。
⿊鲪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性杂,主要⾷物有鱼类、虾类、沙蚕类、甲壳类、管蛸类等。
⾷性
⿊鲪属凶猛⾁⾷性,主要摄⾷杂鱼和虾,对头⾜类和贝类的摄⾷量也较⼤。
养殖技术
繁殖习性
⼀般情况下雄性亲鱼2龄-3龄、雌性亲鱼3龄-4龄性成熟,常在10⽉交配,翌年4⽉底-5⽉初产仔,产仔⽔温⼤约在12℃,属卵胎⽣。
⼈⼯育苗选⽤的亲鱼⼤多在每年的4⽉中下旬采捕于⾃然海区捕获的即将产仔的雌性亲鱼,要求体表⽆伤、腹部膨⼤、⼿摸有颗粒状感觉,体重1.5kg/尾-3.0kg/尾为宜,个体过⼤则所产仔鱼的畸形率⾼,初产仔鱼的死亡率也⾼。
⼀般全长1000px 的4龄雌性亲鱼可产仔鱼10万尾左右。
亲鱼育苗管理
利⽤海⽔养殖育苗室,亲鱼培养池⽔深在1.0-1.2⽶左右,育苗⽔体500m3,育苗池50个,⽔深在1⽶左右,平均⽔体为10m3,动物饵料培育⽔体200m3,植物饵料培育⽔体140m3。
在每个动物饵料培育池中配备6⼀8kw加热器控温,充⽓采⽤11.5kw罗茨⿎风机充⽓。
1 亲鱼来源我们采⽤从青岛收购并在室内⼈⼯养殖⼀年的四龄以上的⿊鲪100条作为亲鱼,雌雄⽐⼤约为2⽐1。
亲鱼培养期间,进⾏流⽔培育,⽇换⽔量4⼀5个量程。
2 亲鱼的暂养及管理亲鱼暂养于容积为15m3-20m3的⽅形或圆形⽔泥池中,池⽔⽔深1.0m-1.2m。
⾃然⽔温且⽔温较稳定,⽇换⽔量1个全量-2个全量,长流⽔,充⽓,光线控制在
1000Lux以下。
3 亲鱼的前期管理在长流⽔的情况下,每天早晚全量换⽔各⼀次。
定时投喂新鲜的饵料,⼀般以鲅鱼块为主。
为了防⽌疾病的发⽣,每10天左右药浴1-2次,还可以每隔⼀段时间拌药饵投喂1-3次。
为了保证池底的清洁⼲净,每7天左右⽤软⽑刷推池底⼀次。
4 亲鱼的后期管理⿊鲪的⽣殖腺在腹腔靠近椎⾻的背部,鳔的两侧各⼀个,未发育时为两条细线状的结构,⿊鲪常在10⽉交配,交配时雄鱼通过交接器将精液输送到雌鱼的纳精囊(输卵管)内,从⽽完成受精过程。
在发育过程中,⿊鲪卵巢逐渐变⼤,呈椭圆形的结构,同时颜⾊也在发⽣变化,其变化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见表2-1。
表2-1阶段分期
阶段分期第⼀阶段第⼆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
主要特征刚完成受精作
⽤,细线(囊)状结
构长约1.5-
45px。
为⽩⾊椭圆状
状,可明显看到
卵粒。
卵粒颜⾊
为⽩⾊。
为淡黄⾊椭圆状
结构,卵粒较第
⼆阶段更⼤,卵
粒内有若⼲⼤⼩
不等的油球,油
球为淡黄⾊,此
时卵巢呈现出淡
黄⾊可能与油球
的颜⾊有关。
为青灰⾊椭圆状
的结构,卵膜内
⼩鱼已成形,解
剖镜下可明显看
到眼、胸鳍、尾
鳍等结构。
亲鱼发育到后期⼀定要保证新鲜充⾜的饵料,同时饵料拌以维⽣素c和维⽣素e,以供亲鱼发育的需要。
同时保证⾜够⼤换⽔量,使亲鱼⽣活在⽔质较好的环境中。
在后期管理过程中,要慎重⽤药,因为⽤药可能会影响到卵的发育,从⽽使亲鱼产出崎形的鱼苗,⽤药还影响亲鱼的摄⾷,后期是亲鱼卵巢发育的主要阶段,⼀定要保证充⾜的饵料,充⾜的营养,故要慎重⽤药。
此期的亲鱼喜欢在池中来回游动,并且警觉性⽐较⾼。
当亲鱼摄⾷量减少或不再摄⾷时,说明就要产仔鱼了,要对池内不时的进⾏观察,同时做好准备。
我们统计了5⽉1号到10号的产仔鱼时间,⽔温情况,见表2-2
表2-2时间与⽔温
⽇期5⽉1号5⽉2号5⽉3号5⽉4号5⽉5号5⽉6号5⽉7号5⽉8号5⽉9号
时间3点1点0点502点1点3012点3011点401点309点30
⽔温11.6℃12.4℃12℃12.6℃12.8℃13℃13.4℃13.6℃13.6℃
从表2-2我们可以看出当⾃然⽔温达到12℃时⿊鲪开始产仔鱼,⿊鲪⼀般在半夜之后产,所以当发现池中有仔鱼产出时要有专⼈值夜班。
苗种培育
1 仔鱼布池
⿊鲪刚产出的仔鱼⼤约在0.4-0.8cm之间,亲鱼产仔后采⽤2种⽅法收集布池:⼀种是溢⽔法,将健康仔鱼收集于80⽬⽹箱内,⽹箱置于池外集仔槽内,仔鱼随流⽔从亲鱼培育池的集仔⼝流⼊⽹箱。
收集的仔鱼计数后不断移⼊预先备好的培育池;另⼀种为原池产仔、布池,然后将亲鱼移⼊另池产仔。
仔鱼布池密度控制在0.5-0.8万尾/m3左右。
2 ⽔质管理
育苗⽤⽔为砂滤海⽔,要求⽆污染,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6,盐度25‰-32‰。
初产仔鱼⼀般10⽇内静⽔培育,微充⽓,⽇换⽔1-2次,⽇换⽔率10%-50%。
换⽔时⽤200⽬-260⽬筛绢⽹做成的⽹箱换⽔,以防⽌投喂的轮⾍流失。
每次换⽔后向池中添加⼩球藻,使⼩球藻密度保持在50万细胞/mL-60万细胞/mL。
10⽇后开始流⽔培育,使⽤40⽬-20⽬筛绢⽹换⽔,⽇流⽔量1个全量-3个全量,⾄稚鱼、幼鱼阶段流⽔量加⼤,⽇流⽔量3个全量-5个全量,并随仔鱼的⽣长⽽适当加⼤充⽓量。
从仔鱼⼊池的第3⽇开始对池底进⾏吸污,1⽇-2⽇投喂活饵1次。
投喂⼈⼯饵料后每⽇吸污1次,⾄完全投喂⼈⼯饵料后每⽇吸污2次。
吸污前停⽌充⽓20分钟-30分钟,待粪便、残饵及其它污物下沉后再开始吸污。
仔鱼全长10mm以后,每5⽇-6⽇倒池1次,⼀直到幼鱼出池为⽌。
3 饵料投喂
⿊鳍初孵仔鱼⼝裂较⼤,产出后1-3天即可开⼝摄⾷,即需投喂活饵,开⼝饵料为轮⾍。
轮⾍须⽤⼩球藻饲喂24⼩时以上⽅可收集投喂,⽔体中轮⾍密度保持在5个/mL-6个/mL;7⽇-8⽇后,仔鱼全长8mm以上时,逐渐减少轮⾍投喂的数量,增加投喂⽤乳化鱼油营养强化6⼩时-12⼩时的卤⾍⽆节幼体,保持⽔体中卤⾍⽆节幼体密度在0.5个/mL-1.0个/mL;12⽇-13⽇后,仔鱼全长达到10mm以后,以上述卤⾍⽆节幼体为主,并保持⽔体中卤⾍⽆节幼体密度2个/mL-3个/mL,同时增加投喂⼩型桡⾜类、端⾜类;经20⽇-25⽇的培育,稚鱼全长可达18mm以上,开始投喂死亡的成体卤⾍、糠虾、鱼糜、配合饲料等进⾏驯化,直到完全摄⾷配合饲料为⽌。
在⾃然条件下,从仔鱼产出⾄培育到全长25mm以上的幼鱼约需30⽇-40⽇。
4 适时分池、筛选及出池
为促进鱼苗快速⽣长,减少互残机会,应及时分池、筛选、出池。
鱼苗全长10mm后,进⾏第⼀次分池;稚鱼全长18mm后,进⾏第⼆次分池;幼鱼全长25mm后可完全摄⾷配合饲料,进⾏第三次分池,此时最好结束室内培育,出池到室外⽤⽹箱或⼟池培育,以加快苗种的⽣长速度,提⾼成活率。
⼀般稚鱼全长15mm-22mm时,进⾏第⼀次筛选,使⽤4mm⽹⽬的⾦属⽹箱筛出⼤规格及⼩规格的稚鱼,分池培育,以后根据稚鱼⽣长情况选⽤相应的⽹⽬反复筛选,以减少个体间的差异,减少互残现象,加快苗种⽣长,提⾼成活率。
5 疾病防治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坚持以疾病预防为主的原则,勤观察,勤检查,严格⽇常管理操作,并做好如下⼯作:
创造良好的⽔环境。
定时换⽔,定期清除池内残饵、粪便及池底其它污物,确保⽔质清新、池底清洁、⽔体溶解氧充⾜,以促进苗种的⽣长,减少疾病发⽣。
保证投喂饵料的数量和质量,保证苗种培育密度适宜。
投喂饵料的数量要充⾜,且投喂的轮⾍、卤⾍⽆节幼体在投喂前须进⾏营养强化并达到⼀定的时间,以提⾼饵料质量。
适时分池以减少培育种苗的密度,可增强苗种体质,促进⽣长,增强苗种⾃⾝抵抗疾病的能⼒。
定期全池泼洒消毒剂、微⽣态制剂、抗⽣素类药物,以避免疾病的发⽣。
发现疾病应尽快诊断,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连续治疗,直⾄治愈为⽌。
育苗问题解决⽅法
1 亲鱼后期的管理
⿊鲪亲鱼培养后期要做好疾病的防治⼯作,这时候若发现有个别鱼发病要及时将其隔离,并对原池进⾏药浴,此时⼀定要减少药浴时间,慎重⽤药,以免对仔鱼造成影响。
在亲鱼培养的后期,由于发育的需要,⼀定要在所投喂的饵料中拌以维⽣素c和维⽣素e,以保证卵巢发育的需要。
2 仔鱼要及时接出
采⽤溢⽔法收集仔鱼时,产出的仔鱼要及时接出,因为在亲鱼池时间长了由于⽔质差,⽔中溶氧少可造成所产仔鱼的⼤量死亡。
溢⽔法收集仔鱼时不可避免的会有⼀部分鱼苗死掉在亲鱼池内,所以当将仔鱼收集后,要对亲鱼池进⾏彻底换⽔,换⽔的同时⽤软⽑刷推池底。
3 及时分池
⿊鲪具有互相残⾷的习性,仔稚鱼培育过程中,⼀定要注意及时分池,使池内鱼苗规格相当,以免互残造成死亡。
5 成活率问题
种鱼的年龄、⽔温、光照、⽔质、饵料等都会影响苗种的成活率。
实验证明,⼤龄种鱼所产仔鱼数量⼤,但是最终成活率很低,故⼈⼯育苗时要选择4-7龄,体格健壮的亲鱼做种鱼。
育苗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温的相对稳定。
⿊鲪喜欢较暗的环境,所以不需要太强的光照。
育苗⽤⽔要进⾏过滤,尽量保持⽔体的鲜活⼲净。
⿊鲪开⼝饵料为轮⾍,以后逐渐过渡到卤⾍和⼈⼯配合饲料,在投喂轮⾍和卤⾍前,⼀定要对他们进⾏营养强化,以保证营养的全⾯,在饵料驯化过程中,要延长驯化时间。
6 加强研究
进⾏⿊鲪⼈⼯育苗加强对⿊鲪繁殖⽣物学研究⼗分重要,因为对繁殖?群体⽣物学及早期发育⽣物学研究的相对薄弱,对⿊鲪⾼龄亲鱼产仔成活率低,育苗过程中出现的死亡⾼峰以及幼苗驯化摄⾷配合饲料困难等的发⽣机制尚未清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育苗的成功率。
⿊鲪⼈⼯育苗是⽣物学技术与⾮⽣物学技术结合的⼀项专有技术。
对⾮⽣物学技术的掌握和认识,对⼈⼯育苗有重要意义,如育苗池池底、⽔⾯⾼效清污技术,⼤规格苗种的安全分选技术,不饱和脂肪酸乳化技术,微粒饲料的制作⽔平等对⿊鲪的⼈⼯育苗都产⽣较⼤的影响。
酱烧⿊鲪鱼
⿊鲪鱼⼜名⿊寨、⿊鱼、⿊头、⿊⽯鲈。
味道鲜美,适合红烧。
原料:⿊鲪鱼、⾯酱、盐、⽩酒、葱姜蒜等。
做法:
1、鱼要提前腌制,放⼊⼏⼤勺⾯酱,再加⼊适量盐(腌半⼩时);
2、锅⾥放⼀⼤勺油烧热,再把蒜粒先放锅⾥炸⼀下,油⾥就会有蒜⾹,⽤这个油做鱼味道特别好,把鱼放进去两⾯煎⼀下,淋⼊少许醋和⽼烧去腥;
3、加⼊半锅开⽔炖鱼,⼤⽕烧开转⼩⽕炖的过程中,要时不时铲⼀下底,防⽌糊锅,直到汤汁收⼲,即可撒适量⾲菜和⾹油出锅。
注意:
1、鱼要提前腌制才能充分⼊味;
2、炖新鲜的海鱼时切忌别加太多调料,什么⼤料之类都不能放,会影响鱼本⾝鲜味;
3、⽼烧必不可少,最好是⾼度⽼⽩⼲,试试你就知道,海鱼的腥味变鲜味;
4、⼀定要⼩⽕炖鱼,炖的时间长点才好吃;
5、要时不时铲⼀下底,防⽌糊锅。
简单易学的酱烧⿊鲪鱼,不知你学会了吗!
海钓⽅法
海钓
钓具:钓⿊鲪鱼多数乘船、筏垂钓。
以船钓为例,钓竿通常选⽤2-3.6⽶中硬调海钓竿,竿不宜太长,太长使⽤不⽅便,也不宜太短,太短则抛投和中鱼的敏感性较差。
绕线轮可根据个⼈使⽤习惯,选⽤旋压式绕线轮或叉齿型绕线轮均可。
⼭东青岛、烟台⼀带许多钓友进⾏海钓,仍习惯使⽤叉齿型绕线轮,因其抛远的熟练程度和抛准的准确率不亚于旋压式绕线轮,且操作⽅
便,有鱼动轮动的灵活性和被拉曳不丢竿的好处。
主线使⽤单丝尼龙线,贮线100⽶以上,直径0.50-0.60毫⽶(8-12号);脑线直径0.35-0.40毫⽶(4.5-6号),长度30-50厘⽶,在容易挂钩的区域则短些,钓点在较平坦海底可长些,具体应根据实地和个⼈垂钓经验选取。
渔钩通常使⽤钩柄有倒棘的长柄钩,其好处是摘钩⽅便、挂饵抛远时不易脱落,宜选择15-18号钩(钩门宽度0.95-1.1厘⽶)。
铅坠多数使⽤廉价的舍弃坠,坠的重量视钓场⽔流和深度⽽定,以下阻⽔、能较快沉⼊为原则,底层复杂的钓点应备⾜⽤坠。
另外要备有⼏幅⼿线钓具,在抛钓的闲暇垂直施放,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有⼈戏称为"副业收⼊",垂钓应根据具体情况,需要时,专⽤⼿线垂钓也不失为好⽅法。
钓饵:⿊鲪鱼的钓饵⾮常⼴泛,凡是鱼类能使⽤的饵料都可以⽤来垂钓,如沙蚕类的红⾍、青⾍、草管⾍,贝类的飞蛤、⼦、紫贝,虾类额对虾、⼩⽩虾、虾⾁,鱼类的叫姑鱼、六线
鱼、鲅鱼,蛸类的管蛸、乌贼、⼩鱿鱼等,以及家禽的内脏、⾁都可以成为钓饵。
由此可见,钓⿊鲪鱼不必花太多的精⼒去准备饵料,出钓时只要带少量的⾍类或虾⾁,先钓上⼏尾叫姑鱼或其他容易钓取的鱼类,⽽后将这些鱼类去⾻切成长条状,⽤渔钩随意钩牢鱼⾁条的前端、露出钩尖,就可以进⾏抛投垂钓。
⿊鲪鱼摄⾷上鱼时,多数是渔钩在嘴⾥、鱼饵还露在外⾯,摘鱼后钓饵还可以再次使⽤。
倘若中途钓饵短缺,还可将⿊鲪鱼切成⾁条做钓饵,效果也相当不错
钓点:⿊鲪鱼通常栖息于海底的岩⽳、岩底、岩洞缝隙、沉船、沉积物和岛屿周边乱礁及碎礁群。
这些区域是⿊鲪鱼⽐较稳定的⽣活栖息地,当然也是垂钓的理想钓点。
在岛屿周边找钓点⽐较容易,但容易找的钓点常有⼈光顾,粥少僧多。
为此,应该不断寻找、发现新的⿊鲪鱼钓点。
要在平常看起来不起眼的地⽅,少有⼈知晓的沉积地,鲜为⼈知的沉船,隐匿不显的深处礁⽯、硬质地等处,寻觅垂钓地点。
虽然寻找新钓点多花了些时间,有时甚⾄是空⼿⽽归,但这种追寻也是垂钓的乐趣之⼀,终究会有苦尽⽢来的时候。
钓法:抛投沉底钓和⼿线垂直钓时常⽤的垂钓⽅法。
抛投钓适⽤于礁岸和船钓,将钓组抛向远处钓点,落底后将钓竿搁置于船板上或岸礁平坦处,即可等鱼上钩。
使⽤这⼀钓法时,通常不轻易拉动钓点上的钓饵,要等到鱼讯出现,钓线被拉直或竿梢下弯时,急速提竿,将鱼提离底层再收线上鱼,以避免挂底断线。
整个过程应⼀⽓呵成。
另⼀种⽅法是跳跃式钓法,所谓跳跃式就是将钓组抛向钓点后,⼀落底提⼀下,再落底再提⼀下,形成跳跃式回收,引鱼上钩。
跳跃中常会有中途卡坠的情况出现,此时不可死拉硬拽,如鱼已上钩则⼲脆置竿等鱼朝反⽅向拉动时再⼀⿎作⽓收线。
⼿线垂钓可⽤单钩或多钩、坠下钩或坠上钩,应根据具体情况选⽤。
其主要⽅式是垂直从船沿放⼊⽔中,垂钓深度从底层到中上层均可,变换⾮常灵活,钓法⼈⼈熟知。
垂钓中如遇到鱼类个体超⼤、⽔深流急时,钓竿⼏乎⽆法得以很好使⽤,此时运⽤⼿线垂钓是⾸选之举。
⿊鲪鱼的棘、鳍有毒,⼀旦被刺应⽴即将伤⼝的毒⾎挤出,并⽤海⽔清洗⼲净,再将被刺处在鱼体的黏液上来回摩擦数次,⽤⼿慢慢揉捻伤⼝处,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路亚
最好⽤铅头钩加卷尾蛆钓组,可使⽤抛、荡等⽅法投饵进⼊礁⽯缝和海草丛中。
最简单的⽅法就是抛出后匀速回收,由于标点的环境⽐较复杂,多会发⽣钓组挂底的情况,故需要靠控制回收的速度避免钓组落底。
路亚钓⿊鲪的标点不⼀定要在很远的地⽅,很多很好的标点就在脚下。
⿊鲪鱼的攻击⽐较凶猛,即使是⼩个体的鱼有时候也会把吞不下去的软饵咬下去⼀截。
它对饵攻击常常发⽣得⽐较突然,咬住假饵会转⾝向栖⾝的⽯缝⾥拖,所以⼀当发现有鱼中钩后就要果断抬竿将鱼提到⽔中层并快速回收将鱼提出⽔⾯。
出⽔的⿊鲪鱼⽐较⽼实在钩上不怎么扑腾,但是放到地上后也会折腾得⽐较厉害。
摘钩时要⾮常⼩⼼不要被鱼鳍或者鱼鳃盖上的尖刺刺伤,很多海鱼的尖刺都有毒性,会是伤⼝剧痛红肿,要⼏个⼩时才能消退。
正确的摘钩⽅法是使⽤控鱼器钳住鱼的下颌后⽤路亚钳或者以⽤⽌⾎钳摘钩。
有经验的钓⼿,也可以拇指和⾷指捏住鱼的下颌后摘钩。
⾷⽤⽅法
⿊鲪鱼⾁质鲜嫩洁⽩,脂肪含量少,⽆杂刺。
家庭⾷⽤多以清蒸为主,也可加姜⽚熬汤,汤⽩味鲜,特别适合⽼年⼈和⼉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