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教学设计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全册教学设计3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持续和谐发展》
课时计划生育是国策教学设计
张河初中何在利
【课表原文】
5知道我国的人口现状,了解计划生育国策。
【教学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口意识,支持和拥护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懂得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出示漫画“地球在呻吟”,并配音。
教师设问: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作为人类中的一员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表感言
学生回答后,教师做积极、肯定的评价,并指出:由世
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XX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尽。
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国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今天就要探讨的主题是——计划生育是国策。
教师:刚才我们谈到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话题,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内容是关于春运期间火车站、汽车站拥挤的人流图。
教师提问:看了这组图片你有和感想?有何发现?
学生交流
教师:刚才同学们一起观看并回忆了自己亲身体验的车站、码头人口众多的情景,大家共同的感受是中国人口众多。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吗?
数一数,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相关内容,并指导学生计算填写好相关的内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引导: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中国这么多人中接受过大学教育和高
中教育的情况又如何呢?
看一看,议一议
学生观看小品《超生游击队》。
学生交流感受:略。
教师引导: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现在已经负载了近13亿人口。
而今后几十年,我国人口问题不仅难以缓解,还将日趋严重。
严峻的人口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实行计划生育,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它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教师指导观察教材第二◎中的四幅漫画,完成、第二和第三相关内容。
教师引导: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问题更加突出,人口形势更为严峻。
人口众多和新增人口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接近我们生活来说,就影响到我们每个同学的学习、生活。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
与社会进步,XX年12月,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教师提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哪些好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计划生育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从国家来说,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从公民个人来讲,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有利于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有利于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后代的健康成长。
教师简要小结本节
同学们,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我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用题】
下面是一位记者与农村放羊娃的一段对话:“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娃干什么----放羊”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记者与放羊娃的对话中反映出什么问题?
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何建议?
每掀过一张日历,就有五万个中国娃降生在已经十分拥
挤的国土上;地球没绕太阳一周,我国净增1184万人口。
目前我国十五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现仅有8.5年,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更少,4.9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
农村15岁至60岁劳动年龄人口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发的人数仅为545人。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那些国情?陕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持续和谐发展》
课时计划生育是国策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计划生育是国策
课标原文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依据
课标
原
要求
确定
的三
维教
学目
标1、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途径。
了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了解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内容、具体要求及重大意义。
通过探究式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收集整理大量的图文、音频、视频资料,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特点和基本国策的具体要求。
通过对大量事实资料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冷静分析,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根据
课标
原
和三
维目
标设
定的
主要
课堂
教学
用题1、阅读课本60页到61页及62页“指点迷津”,74页“知识采撷”,找出:①我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是什么。
②人口素质的概念。
观察课本62页情景图和63页“指点迷津”,思考:①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③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哪些好处?
对所用
课本内
容的取
舍情况补充正文:
相关法律法规:
从法律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
计划生育国策实行的时间:
实行计划生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
人类自身再生产应该相适应的原理,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
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的概念:
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要求
计划生育国策的其他要求:
针对我国的国情,计划生育不仅是对人口数量上的控制,而且是为提高人口素质把关。
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实体的各种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等,是计划生育的更高层次上的要求。
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应采取如下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积极提倡优生;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扩大集体福利,保障妇幼健康,同时对青年加强优生、卫生、婚姻生育观和性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教学
重点1、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特点。
我国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
难点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以及它的重大意义。
主要教
法学法学生阅读自学和教师讲述相结合;情景交流法;查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对比法。
教学
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计划生育的视频、图片、数据资料等信息。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用漫画“地球在呻吟”设问,再通过学生阅读“导语”,师导入。
正课:
学生阅读“导语”→交流理解→得出‘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的认识→师肯定。
生阅读目◎◆相关内容→交流感受→阅读目◎第二◆、第三◆、第四◆内容→小组交流理解→指名与全班交流→师指导阅读“指点迷津”。
生观察第二◎情境图→交流◆、第二◆、第三◆、第四◆内容→指名全班交流→师指导阅读“指点迷津”→师补充内容,统一答题思路
小结全课:
拓展:计划生育和中学生有关系吗?
作
业
设
计简答:我国人口特点及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大意义。
第十三课持续和谐发展
第二课时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教学设计
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课标原
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依据
课标
原
要求
确定
的三
维教
学目
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提高学生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认识;
了解我国保护环境的政策,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增强保护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搜集我国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点,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通过图片欣赏,了解我国资源环境状况;
通过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国家和公民共同努力,守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通过一些环保图片和环保小故事,说明环保的重要性以及环保活动取得的成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增强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
根据
课标
原
和三
维目
标设
定的
主要
课堂
用题1、学生辩论:正方:我国是地大物博;反方:我国并不是地大物博。
2、用一句话概括我国资源状况。
面对我国人口和自然资源的状况,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做法是:A、节约自然资源B、保护自然资
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D、完全满足当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你还知道哪些循环用水小窍门?
用一句话概括我国资源状况.
面对自然界敲响的警钟,我国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蜀河镇存在最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有哪些?
小组讨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
能力拓展:一封给小鸟的回信
对所用
课本内
容的取
舍情况增:直接反映资源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料。
哥本哈根世界气象大会及“低碳”资料。
删:课文66页沙尘暴和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教学
重点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难点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主要教
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合作探究,点拔释疑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
准备多媒体
教学进程设计
板块内容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板块
学生倾听:“一封小鸟的来信”相互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导入:小鸟的来信让我们也反映出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第二板块
图片展示:山川、河流、树木等各种资源,边展示边解说。
学生辩论:正方:我国是地大物博;反方:我国并不是地大物博。
资料展示:我国各类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比较。
学生小结:我国资源状况。
当堂检测:怎样使用自然资源?
0、正文拓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你还知道哪些节水小窍门?
第三板块
漫画赏析:小河水变黑了
图片展示: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荒漠化、、、学生交流:我国环境状况:
新闻链接:中国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资料及图片。
师生交流:面对自然界敲响的警钟,我国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0、教师补充:我国专门制定《环境保护法》《水法》《森林法》我国环境问题初步得到遏制,但还是不容乐观。
1、正文拓展:今天你低碳了吗?
第四板块
学生发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资源状况是“总量大,人均量少”,我们一定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同时,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我们还应积极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五板块
链接生活:蜀河镇存在最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有哪些?
小组讨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
老师寄语:保护资源我有责任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能力拓展:听歌曲《大家来环保》,写一封给小鸟的回信。
作
业
设
计
实践作业: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事并记录下来。
板
书
设
计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资源状况: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环境状况: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基本国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后
反
思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持续和谐发展》
第三课时: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提高持续和谐发展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认识。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阅读教材74页知识采撷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思考: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材70页的材料,讨论:
⑴“我要为地球上濒于灭绝的动物说话,因为他们已没葬身之地……”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请设想:“如果将用于战争的钱解决环境问题”,世界将会是什么局面?
⑶“我们没有什么神秘的使命,只是要为我们的未来抗争。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愿望?
阅读教材71页有关内容,找一找:
⑴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⑵国家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阅读教材71页有关内容,辩论:
正方观点:应当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
反方观点:应当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伞’破难遮‘阳’”、“雨中垂钓”、“乞力马扎罗雪山旅游团”、“明天,我们去哪里?”、“女娲难补天”、“千疮百孔”。
出示课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生自学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学生自学作答全班抽查统一答案。
讨论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2”,进行自学自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集体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自学讲述解决“教学用题3”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3”,进行自学自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同桌交流答案全班抽查统一答题思路教师补充。
辩论总结解决“教学用题4”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4”正反方学生辩论教师总结点评。
六补充内容:
提倡5种生活方式: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重复利用,多次利用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支持的5用生活原则:
弃用:放弃使用一次性产品;
代用:自备购物袋,代替使用塑料袋;
节用:节省利用能源资源;
慎用:珍惜木材,慎用纸张;
重用:把废物重新使用。
七板书设计:
可持续发展内涵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互相制约
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互相促进
八、作业设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行动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让我们积极投身到创建绿色环保学校的行动中来吧!
创建绿色环保学校有什么意义?
我们校园内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请为学校的环境保护工作设计几块言简意赅的标语牌。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十三课《持续和谐发展》
第三课时:《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知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提高持续和谐发展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2怎样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学生阅读课本70页内容,学生讨论。
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备?
认真阅读课本71页内容,思考: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仔细阅读课本71页内容第三o内容思考:应当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还是该当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读一段有关玛雅人的故事。
教师提问:玛雅人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教师提问:那么,对于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师导入: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多媒体显示课题。
教师可设计四个板块的活动:“读一读”、“议一议”、
“找一找”和“辩一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读一读
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昵?我们就来读读“知识采撷”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解释。
学生朗读。
教师归纳、小结。
★议一议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目◎下的材料,在读完后让学生讨论下边的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小结、指导。
★找一找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三目第二◎的相关内容。
学生发言,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弄懂我国制定《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的必要性。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三◎的相关内容,组织课堂辩论。
分组进行辩论吧,看究竟是应该先发展经济,还是应该先保护环境。
★辩一辩
学生辩论,教师总结。
★教师简要小结本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懂得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
源、环境的关系,青年学生要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逐步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作业:
练习册:1.2.3.
课后小记:
六、补充课文正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自觉地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靠你我他。
国家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应当先保护环境,还是应当先发展经济,谈谈你的理解?
最好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他们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不管是先污染后治理,还是是先保护后发展,是“零增长”,那么人类是无法生存的。
因为没有生产我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无法得到满足。
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靠你我他
坚持基本国策。
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
加强法制、知识教育。
提高人民可持续发展意识。
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自觉遵纪守法,从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青少年要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爱护山林绿地和有益、珍贵动物。
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十四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课时:《好大一个家》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懂得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为国家统一作出重要贡献。
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学难点: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欣赏歌曲,谈感受:歌曲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这句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
民族知识抢答
⑴你认为哪个字最能概括我国的民族状况?
⑵我国56个民族中哪个民族人口最多?他们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多少?
⑶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⑷我国各民族的总称是?
⑸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哪个?
⑥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
⑺我国有哪五个民族自治区?
⑻我们学校有哪些少数民族的同学?
认真阅读课本81页内容,思考:
○1历史上,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时期分别是哪几个朝代?
○2祖国达到空前的统一又是何时?
○3请列举对中国统一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
○4讨论:统一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你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什么样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