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宾逊漂流记》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了解《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并能从鲁宾逊的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他的顽强与乐观精神。
2、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确立正确的阅读思想,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精读和泛读等读书方法
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说话导入
师:同学们,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的确,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依靠学校教育、环境影响、家庭熏陶等诸多因素外,还必须从阅读中吸纳精神营养。
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老师在与你们聊天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有部分同学却只喜爱读图而排斥阅读文字,有些同学虽然喜爱读书,却在鱼目混珠的书海中迷失了方向;还有些同学虽然读了不少书,却因为读书方法不当而收效甚微。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收获。
二、好书推荐
师:在我校的书香节里,给同学们推荐的一些课外阅读的书目。
(课件出示)
《爱的教育》、《唐诗三百首》、《东周列国故事》、《资治通鉴故事》、《岳飞传》、《杨家将演义》、《聊斋志异》、《格列佛游记》、《匹克威克外传》、《鲁滨逊漂流记》、《童年》、《希腊神话故事》、《爱丽斯漫游奇境记》、《十万个为什么》、《简爱》、《智慧背囊》、《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五(3)班的“坏小子”》、《夏洛的网》、《哈利波特》、《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爱心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柳林风声》、《读者》杂志、《世界名人传记》(少年版)……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经典的好书,很适合我们阅读,我们可以从这些书中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写作的方法。
所以在玲琅满目的书店或者图书馆,我们就可以挑选这些书来阅读,而不要去选择那些充斥着暴力和黄色的书。
(板书:读书有选择)在这些推荐的书目中,几乎都是小说,而且篇幅都不短,我们把它们叫做长篇小说。
据我所知,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是男孩子都迷上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
我们今天就选《鲁滨逊漂流记》来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如何阅读长篇小说。
三、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指导读书方法
1、同学们,老师手上有几个版本的《鲁滨逊漂流记》这些都能在书店或者图书馆找到,那究竟我们要选择哪种版本呢?(简单说)
2、大家拿起这本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书的什么?(生答:封面)对了,一本书,我们首先接触的就是封面,那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3、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从作者入手,了解作者,对理解故事是有帮助的。
有同学去了解过作者吗?(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你们已经读完了书,结合这个介绍说说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故事内容有什么关系吗?
3、读了书名,你想知道什么?
师:这是一部近十七万字的大部头的书,读完整本书再回答这些问题,同学们肯定等不及。
现在,就有一个初步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就是读“译者前言”或者说“导读”和“目录”
4、(拿书示意)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前言和目录,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读完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5、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说都了解了什么?
6、对了,通过读前言和目录,我们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那谁来说说呢?(生说)
7、这就告诉我们阅读一本长篇小说前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帮助自己对故事有个大致了解。
下面我们共同走近这本书,跟随鲁滨逊去漂流,去探险,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板书:读)
8、在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阅读了这本书,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完的呢?我看到有些同学还在书上做了批注。
一些喜欢的句段还用不同的符号划下来了。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些同学已经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很不错!我们要向这些同学学习,读书时要边读边做批注,摘抄好词佳句,做笔记。
(板书:记)下面,我们就选择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
(课件出示问题)
你认为主人公鲁滨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笛福在这部小说里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的?
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部分,为什么?哪些部分你认为值得积累,可以是好词好句,可以是刻画人物的方法。
这些都可以用专门的摘录本记下来。
9、讨论之后,我们对这本书就有了深入的理解。
读有所感,读有所悟,我们就可以写写读后感。
老师这里有一份我们最喜欢的杨红樱写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看看这篇读后感是怎么写的。
(学生看)(师: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接着说说自己对书中某部分最有感触部分写写体会,可以是对书中人物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可以说说自己受到的教育)
四、总结阅读方法,激励广泛阅读
1. 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点,一是作者的表达方法。
我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的阅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对照这节课的阅读,回忆以前的阅读方法,你认为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应该运用哪些阅读方法呢?请用这些方法阅读其他关于探险的书籍:(课件出示)
《汤姆索亚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绿野仙踪》
3. 结束语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希望同学们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特别是文学名著,充实自己。
《飞翔的教室》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飞翔的教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凯斯特纳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2、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1、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
(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走进凯斯特纳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德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脚本和广播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一同去阅读这位20世纪最出名的德国儿童小说家的作品《飞翔的教室》。
2.你都读过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哪些作品呢?生自由发言。
3.简介作者。
四、感受《飞翔的教室》
1.认识文中的主要人物。
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名称对号入座。
(题略)
2.生交流故事情节。
3.说出喜欢的人物、故事情节及喜欢的理由。
五、我心中的故事
1.师生共同探讨“你怎样看待完全中学和实德中学学生间的那场大战?对那场战争中每个人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2.“乌利为什么要从体操梯上跳下来?乌利的一跳获得了什么?如果你是乌利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3.伯克博士是怎样对待以上两件事的,对博士的态度你有什么评价?
4.马丁在谁的帮助下终于和家人团聚了?如果你是马丁,你会怎样感谢帮助你的人?
师:这是一本写我们同学自己的故事的书,书中那份份珍贵的友谊,让我们感到成长的快乐;这是一本为我们引路的书,我们和书中的人一样会和同学发生争执,会受到别人的嘲笑,遇到许多麻烦,当我们读着他们的故事时,这些困惑会慢慢地消失;这是一本深受同学们喜欢的一本书,因为书中的人物和我们一样有不会听写的单词,有极强的自尊。
同学们,你们说是吗?
5.这本书为我们讲述的主题有:友情、勇气、自信。
你能说说你是从哪些人之间读懂了友情?从哪些人身上读懂了勇气和自信呢?
6.结合文中人物说说你对“友情、勇气、自信”的理解。
7.读P8两段话(略)。
生谈感受。
六、圣诞之夜
师:同学们还记得在那个飘洒着雪花,散发着芬芳,闪烁着霓虹,回荡着歌声的圣诞之夜,马丁一家是多么的幸福吧!那个孤身一人的约尼,躺在床上的乌利,还有正直的博克,不抽烟的人,他们是怎样过的圣诞节呢,请根据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做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故事。
七、总结
埃里希·凯斯特纳曾经说过:“很多很多人像对待一顶旧帽子一样把自己的童年丢在一边,把它们像一个不用了的电话号码那样忘得一干二净。
以前他们都曾经是孩子,后来他们都长大了,可他们现在又如何呢?只有那些已经长大,但却仍然保持了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让我们像作者所写的那样始终保持着一颗真诚的心。
《安徒生童话》
【阅读目的】
1.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能扩展小学生的文学及历史知识,还能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提高了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让学生们自己读喜欢的书籍,到书中去体验快乐,拥有快乐的童年。
【阅读准备】《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阅读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美人鱼》、《丑小鸭》、《拇指姑娘》、《豌豆上的公主》这些童话故事吗?那你们知道这些美妙的故事是谁写的吗?(简介作者)他还写了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优美的童话,他就是安徒生,伟大的童话作家。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话世界吧。
(二)指导读书方法
1.阅读时能基本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
2.边读边勾画你最喜欢的,认为最好的地方。
3.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吗?自己能试着说一些。
【阅读交流】
(一)小组内交流
你读了《安徒生童话》的哪一篇,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
学生只要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以及其中的段落,并且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就可以了。
(二)全班交流
1.组内选代表发言
2.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做补充。
3.说说你是怎么去读课文的。
(三)拓展延伸
把你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中华上下五千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内容梗概及作者,并知道同一种书有不同的版本。
2、通过自读,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3、指导学生归纳“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4、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激发阅读历史故事书的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书?(在学生发言时与学生交流,从而感受读书是要经过选择的)(师板书:阅读要有选择)
2、同学们的阅读面可真广,正是这些书籍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智慧,今天老师就为大家推荐一本经典书籍《中华上下五千年》。
二、初步了解书籍。
1、这样一本好书,相信有不少同学已对它有了一些了解,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介绍自己对书籍的了解时,教师穿插讲解本书的作者、书中记录的朝代、版本、目录)
2、小结: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我们看到祖国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祖国的文化是多么的灿烂。
三、指导读好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一)同读一个故事,分享读书方法。
1、这么多的历史故事,串成了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还有更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都汇聚在这本书里。
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来打开书一看究竟了。
2、正如卖考莱说的:“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
”
推荐一个故事《屈原沉江》,(板书:读书要讲方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读这个故事呢?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方法。
(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方法。
)
3、教师总结读好一个故事的读书方法:
4、现在我们就来运用这些读书方法来阅读这个故事吧,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读书心得,看看从中能有哪些收获。
5、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读懂这篇文章:
(1)文章讲了谁?讲了什么事?(2)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
(3)你掌握了那些历史知识?(4)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启发?
(二)学生自主阅读。
1、古人云“读史可以明志”,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天空,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里,了解历史,拓展见识。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
(生自读,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读书活动,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2、汇报交流,学生结合所做的积累卡汇报读书所得。
四、拓展全书阅读
1、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读好一个故事的阅读方法,但要想读好整本书,这些方法还是有些欠缺的,针对整本书的阅读,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2进一步引导归纳总结读好整本书的读书方法:
五、小结延伸:
1、老师希望同学们让读书成为习惯,(板书:读书要成习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潜心阅读《上下五千年》,让我们一起把书里蕴含的故事读得更深,更精,更细。
2、今天的课外阅读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启迪呢?
3、我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在读中悟理,读中增知。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板书)
4、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希望同学们爱上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让学生会运用阅读的方法读,读《中华上下五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3、让学好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中体会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仔细阅读《上下五千年》并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读书标语,读一读。
(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这是诗人写给他孙辈们的一首诗中的诗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
赠外孙(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少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师:这首诗就是鼓励他的孙辈们要(多读书),对,多读书,爱学习,长大成为学富五车的有用人才,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条标语。
(齐读)
师:我们班的读书口号是……(我读书,我快乐)
师:在这条标语的引领下,我们读了很多书。
《中上下五千年》大家已读了一段时间,都读完了吗?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指名说)
二、精彩回放——我来描述你来猜
1、(要求)你可以概括一个人的形象特征或概括一个故事的大概内容,猜人名或故事名。
2、学生出题,学生猜。
3、教师根据回答总结进入第二环节:
三、畅所欲言——点击人物论英雄
1、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他们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请欣赏一组人物图片(出示图片)
2、在这组图片中,一定有你印象深刻的人物,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并适当评价一下。
3、2分钟作准备。
4、汇报交流:
(孔子)请介绍孔子,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诸葛亮)对他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一位重要人物,你了解它的哪些故事?
你来评价一下,指名说。
(郑和)还记得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郑和的课文,谁来介绍有关郑和的事,他对我国有哪些贡献?
(郑成功)他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收复了台湾,假如你是台湾的老百姓,你们会说些什么?
(文成公主)谁来简单介绍她。
(林则徐)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无能,鸦片开始入侵,你知道鸦片的危害吗?道光帝为了维持统治,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从这段历史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说)
经你们介绍,这些人物就变得栩栩如生,在老师头脑中越发清晰,还有自己崇拜的人吗?(指名说)
师:你们表现很好,为了鼓励大家,我送大家一首歌《向天在借五百年》,边看边思考,你知道这首歌出自哪部电视剧?(欣赏歌曲)
教师小结后进入第三环节:
四、童言无忌——功过是非我评说
1、在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多少个朝代,就有多少个帝王,你比较欣赏谁?
2、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皇帝。
出示:我知道皇帝是(什么样的皇帝),因
为,我想对他说。
3、学生准备。
4、针对交流,教师作适当点评。
小结后进入第四环节:
五、反思回味——三言两语说收获
1、拿出自己的读书卡。
2、填写读书收获(简单些,真实些)
3、汇报交流,分享收获。
六、总结
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挫折和坎坷,更创造无数的辉煌成就。
五千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最后老师送你们两句话,出示两句话: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人类智慧的结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皆留存于书中。
时光无法消磨它们,它们能够得以再现,并给人以新的感觉。
——弗.培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朴素、真挚的语言。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教学方法】自读——点拨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步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示《二泉映月》的画面及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
)
教师语: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板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整体感知
1、从文题来看,这是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读课文,这三天光明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
2、眼睛是心灵的门窗。
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
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
提问: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天美妙的时光,(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
第一天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
(亲人,友人)
第二天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艺术)
第三天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剧。
(平常生活)
小结: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是作者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写照。
三、透视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对比阅读)
(课前印发阅读材料,引发学生比较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布置学生对《盲人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仔细阅读,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的感受较深的地方勾画出来,供上课讨论研读用。
)
材料:略
1、海伦·凯勒三天光明的日子里,她最急切看到的是安排在第一天的内容,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对麦西夫人打量这段,体会其情感之真。
)
(提示: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
而这其中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
)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海伦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是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
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美。
海伦称其为“再塑生命的人”。
扩展阅读:《再塑生命的人》之“杯子与水”片断;
(再次朗读此节文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麦西夫人的温柔和耐心,海伦对老师的感激而尊敬之情。
)
2、阅读海伦的第二天活动,从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并比较两位作者的情感。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提示:学生会勾画出的语句:(略)
她在这三天的假想活动中,“看”到了人类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有着一种艺术的美。
3、对比阅读《盲人看》,盲人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其目的却是“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阅读海伦第三天的活动,看一看她是对日常世界拥有怎样的心态?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阅读方法指导:在这里我们运用的是一种对比阅读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方法,但在对比阅读中我们必先明确:要对比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怎样进行对比的广度和深度——确定对比专题(表现作者的情感异同,还是语言特色各有千秋等)。
师小结
四、自主探究
透过这些“美妙的回忆”我信能感到她是用“心”在感受生活的真谛,也正如《盲人看》里的盲人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纵观全文,我们看海伦是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这想象中的三天光明旅行的。
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阅读资料的简介,讨论、交流。
四、教师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收束全文:
同学们,我们从海伦的三天光明中,丝毫没有看到恐惧、凄凉、悲哀,看到的是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的爱。
因此,海伦的人生之路是一曲《二泉映月》吗?不是!应该是:《命运交响曲》
(师生在《命运交响曲》的伴奏下,结束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