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自《賽德克·巴萊》上映以來,陸續有一些中產階級父母對其大量暴力血腥的畫面提出質疑。
有人認為,電影中有必要刪剪掉小孩子拿刀上戰場的畫面;也有人提出,如今社會提倡和解共生,為何電影中出現如此多的殺戮鏡頭,難道不會讓人們對原住民產生壞印象?
然而,我認為《賽德克·巴萊》必須忠於歷史。
若要還原霧社事件的原貌,就不能迴避這些令人不安的殺戮場面。
魏德聖導演希望通過此片,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多元複雜性,而非迴避或美化。
此片中的殺戮場面之所以讓部分觀眾感到震驚和難以接受,是因為殺戮者曾被我們視為正義和英雄(我們常常美化或忽視了英雄的血腥行為)。
魏德聖想告訴我們,所謂的正義和英雄,其實和邪惡的壞人並無二致。
他以這種現實殘酷的方式引導我們反思歷史的真相。
一位傑出的導演不應因當代主義的政治正確性而迴避曾經發生的歷史真實。
即便迴避暴力血腥場面能使電影更受好評,但魏導拍攝《賽德克·巴萊》的目的並非為了創造一部賣座的商業片,而是為了直面他在霧社事件中所感受到的震撼,以及歷史真實背後的無奈、殘酷和無法簡化。
魏導不能因迎合觀眾需求而迴避血腥場面,甚至有必要加以強化(例如電影《珍珠港》中出現的轟炸珍珠港場面比真實歷史發生的時間還長)。
即便這可能會得罪不喜歡血腥暴力畫面的中產階級父母,
導致負面評價和誤解,他仍需秉持拍攝者的良知,將殘酷的真相呈現給世人。
因此,魏導說,請放下武裝前來觀看《賽德克·巴萊》。
這裡的武裝,並不僅僅指特定的史觀,更是當代社會文明所認為的正確的各種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比如影視戲劇節目中不能出現暴力血腥鏡頭)。
今天的人們認為暴力血腥是不好的,這是人類文明的進步,但不能否認曾經存在的令人痛苦的事實。
唯有如實呈現,深入探究歷史事實,感受其中的苦樂悲喜,才能真正超越仇恨,走向和解共生的未來!(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