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教课方案
教课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92—— 93 页的例 1 及相应的练习。

教课目的:
1、指引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提出数学识题,在解决问题
中自主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
算。

2、培育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在教课中浸透“迁徙、转变”数学学习方法,使学生体
验到数学的学习乐趣。

教课要点:在详细的情境中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课难点:掌握适合自已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课准备:课件、卡片
教课过程:
课前热身: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及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

随意选几题指引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 9+16 24+70 90-40 56+5 77-4 57+9 53+20 30+70
64-40 82-8 98-9 25+9 79-70 9+60 44+5 47+20
一、创建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喜爱春季吗?我们一同赏识春季吧!春季来了,燕
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大地披上了绿装,正是春游的好时间。

瞧,春苗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正准备坐船去鸟岛玩
呢!( 出示课件 )
师:你从图中认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二 (1)班 23 人 ;二 (2)班 31 人;二 (3)班 32 人 ; 二(4) 班 39 人 ;一条船限乘 68 人。

师:一个班坐一条船太浪费,他们准备每两个班合坐一条船,你能依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与坐船相关的问题呢?
(生提出问题,师相机板书)
生 1:二 (1)班和二 (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3)班和二 (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师:这是一种坐船方案,还有吗?
生 2:二 (1)班和二 (3)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2)班和二 (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生 3:二 (1)班和二 (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2)和二 (3)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师:我们在设计坐船方案时按次序挨次考虑二(1)班和哪个班合乘,再把剩下的两个班合乘,这样比较有序,不会遗漏。

二、自主研究沟通完美
师:如何才能知道每两个班能不可以合能一条船呢?
生:先把这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再与68 比。

师:我们一同来看第一种坐船方案。

二(1)班和二 (2)班能不可以合乘一条船吗 ?如何列式 ?
生: 23+31( 生说师板书 )
师:你会口算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虑,找到口算方法后
再和同桌谈谈自已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认识 )
师:都有自己的方法了,谁来谈谈你的口算过程?(生沟通师板书,鼓舞学生展现自己独出心裁的方法)
生 1:先算 20+30=50 ,再算 3+1=4 ,最后算 50+4=54 。

生 2:先算 23+30=53 ,再算 53+1=54 。

生 3:先算 31+20=51 ,再算 51+3=54 。

师:真是人多智慧广呀 ! 同一道题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口算
方法,比较一下,这么多方法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生:都是先把此中的一个数或两个数折分变为从前学过
的算式口算
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当碰到不会的问题时能主动想方
法把新问题变为已会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转
变方法,希望你们多多应用这类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解决
更多的问题。

师:这些方法都能够但哪一种方法简易一些呢?
生:第二种,由于只用了两步。

师:为何第二种和第三种只用了两步?
生:由于只分了一个数。

师:像这样的两位数口算往常采纳分一个数的方法来计
算。

师:看一看,二(1)班和二 (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生:能。

师:谁来口答 ?(生说师板书 )
师:二 (1)班和二 (2)班能合乘,剩下的二 (3)班和二 (4)班能合乘吗 ?如何列式 ?
生: 32+39( 板书 )
师:能口算吗 ?谁来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 1:先算 32+30=62 ,再算 62+9=71 。

生 2:先算 39+30=69 ,再算 69+2=71 。

师:看来计算方法和上边的同样呀,都是先分后算。

这两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为何 ?
生:不可以,由于超出了71 人。

师:看来这类坐船方案不适合,请同学们再看看剩下的方案可行吗 ?(生独立在底底稿上列式解决,而后沟通)师:我们猜想了这么多坐船方案,回过头来看一下,你认为如何坐船最合理呢?
生:二 (1)班和二 (4)班同乘一条,二(2)和二 (3)同乘一条。

师:其实解决这样的搭配问题一种简单的思虑方法,谁发现了 ?
生:最少的和最多的放在一同。

二(1)班和二 (4)班同乘一
条,二 (2)和二 (3)同乘一条最适合。

今日我们一同解决了春苗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鸟岛玩与坐船相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
中你们又学会了什么新本事?是怎么学会的 ?(揭露课题 )生:我学会了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而且还学会了转变的学习方法。

大家表现得特别不错,他们邀请大家
一同去赏识鸟岛漂亮的风光!( 播放课件 )
三、多项训练稳固提升
1、摘苹果
2、连一连。

3、看图发问并解答。

四、作业:
1、看题直接写得数(限时 3 分钟 )。

53+36 37+54 67-15 34-26 32+46 15+65
74-16 83-68 34+56 100-79 46-24 90-45
2、填 ( )。

17+45=( ) 48-29=( )
96-78=( ) 19+76=( )
其实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照本宣科,要点是记忆有技
巧, “死记”以后会“活用”。

不记着那些基础知识 ,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特别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 ,要真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单靠剖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一定从基
知抓起 ,每日一点学生“死”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新的资料等。

,就会在有限的
、空里学生的海里注入无穷的内容。

日月累,少
成多 ,进而收到磨铁成针,木断的功能。

( )+58=84
70-( )=38
一般来,“教”观点之形成了十分漫的史。


(唐初学者,四博士)《春秋谷梁疏》曰:“ 者教人以不及,故也”。

儿的“ ”,其就是先秦尔后代教的称之一。

《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教之弗”其“ ”自然也赐教。

儿的“ ”和“ ”可称“教”观点的形,但仍不上是名副其的“教”,因“教”必要有明确的授知的象和自己明确的。

( )-53=38 63-( )=26
个工作可学生疏采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 ,每周一。

要修业生抽闲抄而且成。

其目的在于大学生
的知面 ,引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所之内容要尽量宽泛
一些 ,能够分人生、价、理想、学、成、任、友、
心、研究、保等多方面。

这样下去,除假期外 ,一年即可以累 40 多资料。

假如学生的海里有了众多的活生
的资料 ,写起文章来用乱翻参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