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建筑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特征和文 化内涵的方法,以此来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二、说 教 法
演示法 讨论法 练习法
结合中国古代建筑历史 的代表性图片,让学生讨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和 特点 。
二、说 教 法
演示法 讨论法 练习法
结合中国古代建筑的代 表性图片,让学生推举代表 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 段和特点 。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
太极殿复原图
唐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
河北正定开元寺塔(左)和唐代钟楼(右)
(四)、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 期——宋朝
1、规模较唐代小,更为 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 出现各种形式复杂的殿 阁楼台。
2、建筑特点:屋顶的坡 度增高,出檐不如前代 深远,斗拱用真昂;重 要建筑的门窗多采用菱 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 柔和华丽。
一、说教材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德育 (四)教学目标
目标 情感 目标
层次 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传统建 筑在旅游中的意义。 (2)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 发展历史。
(3)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建 筑的特点。 (4)运用导游专业技能欣 赏中国古代建筑。
一、说教材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德育 (四)教学目标
目标 情感 目标
单元,组成组群;讲究中轴线;主体建筑按“正殿高大而重 隐深藏”原则而设。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4、造型优美 ,屋顶造型 尤为突出。(见右图)
5、装饰丰富多彩:彩绘、 雕饰 。 清代彩画分三 类:和玺彩画、旋子彩 画、苏式彩画。
6、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 调。
(二)、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1、适应地域差异的灵活 性
(三)、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 期——隋唐时期
1、砖的运用逐步增多; 2、琉璃烧制更进一步; 3、雕塑、壁画精美。 4、建筑特点: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
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 窗,风格庄重朴实
五 台 山 佛 光 寺 木 架 结 构
赵 州
隋朝春设计建造






隋墓中出土的陶屋
二、说 教 法
资源共享 自主学习 协同学习 张扬个性
媒体手段
网络教育,无论对 学生群体化的协作,还 是针对学生个性化的自 主学习都 起到一个很 好的协调和纽带作用, 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 手段和延伸。
二、说 教 法
媒体手段
资源共享
自主学习 协同学习 张扬个性
网络环境下学生可根 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 择特定时间、地点、内容 、进度等进行自主式学习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 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夯 土
商周
技 术
木 架


砖 石 结 构
半地穴居
咸阳宫"一号宫殿"复原图 仿秦宫殿
绿釉陶望楼 绿釉陶水榭 绿釉陶戏楼
西汉末叶,台榭建筑渐次减少, 楼阁建筑开始兴起。
仿秦城门
重楼并双阕(画像砖)
(二)、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 期——魏晋南北朝
1、砖瓦产量质量提高; 2、金属材料用于装饰; 3、木结构技术提高; 4、石结构技术巨大进步; 5、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知识
一、说教材
目标
技能
目标
(四)教学目标
德育 目标
情感 目标
层次 目标
(1)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和自主探 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精神,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增
强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弘扬。
二、说 教 法
演示法 讨论法 练习法
利用中国古代建筑的代 表性图片来演示,让学生了 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 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欣赏中
(2)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性和不断探索的学
习精神。
知识
一、说教材
目标
技能
目标
德育 (四)教学目标
目标 情感 目标
层次 目标
(1) 较高层次:能结合中 国古代建筑图片或实物从旅 游专业角度做解说和说明。 (2) 一般层次: 能将中国 古代建筑的导游词,结合自 己所学的知识变为自己语言 来说明和讲解。 (3) 较低层次:能用已有 的中国古代建筑导游词 来解 说图片或实物。
一、说教材
(三)、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主要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建 筑的名称、结构及其构件,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三个方面做 概要说明。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我试图从中 国古代建筑与我国旅游、传统音乐的关系等角度来促使旅 游专业学生了解学习本节内容的意义和作用,并进而实践 运用。
内容“中国古代建筑的名称、结构及其构件“对于 初次接触旅游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放在第二讲 中结合具体的建筑形式再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
4、本书亦可作为旅行社岗位培训用书和导游人员等级考试用 书。
一、说教材
(二)、本节课情分析
1、 “中国的古代建筑概述”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导游基础知识》 (第二版)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属于本教材的核心内容。 2、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名称,掌握中国古 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3、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4、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导游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青龙
白虎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至汉代 1、原始社会时期
⑴旧石器时代:天然崖洞、构木为巢 ⑵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居、桩上(干栏式)建筑
2、商周、春秋时期 夯土技术、木构架结构
3、秦汉时期 木构件技术日趋完善;砖石结构
旧 石 器 时 代
新 石 器 时 代
层次 目标
(1)利用图片或实物 培养旅游专业“看图说 话”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掌 握中国古代建筑的欣赏 方法 。
一、说教材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四)教学目标
德育 目标
情感 目标
层次 目标
(1) 发挥学习探究小组的 集体优势,学会倾听同学间 的不同观点,学会交流、分 享,共同体验成功。
三、说学法
适用对象: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
专业知识缺乏
较强的好奇心
学习兴趣淡薄
学生
喜欢自我尝试
学习方法不当
联系生活实际
自主 学习法
三、说 学 法
探究 学习法
知识 迁移法
小组 合作法
依据教材本节内容,利用网络等手段课前搜 集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和特点的资料。
自主 学习法
三、说 学 法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我们旅游赏景中的最重要的人文景 观之一。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性 格和极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建筑文化是东方所独有的一种“大地文 化”,它独有的文化性格,如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淡于宗教浓于 伦理,“亲地”倾向和“恋木”情结,达理而通情的技艺之美等耐 人寻味。
2、防暑袪寒的优越性 3、防震防陷的整体性
中国山西应县木塔
观音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
世界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塔
(三)、砖石结构建筑的特点
1、建筑与岩石性质有关
2、建筑与地貌条件有关
多 见
多 见
3、建筑与地理区位有关
于 南
于 北


敦煌莫高窟 明十三陵布局示意图
六、说课堂教学程序
(四)课堂总结 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六个阶段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三大特点。 (五)师生互动 1、教师答疑并就本节知识点做演示。 2、学生分组模拟讲解本节知识点。 (六)知识拓展与迁移(作业与练习) 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掌握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
建筑在我国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主
传 体,带有繁复屋顶的群体建筑,它那
统 建
特别的布局形式、组合方式与造型特
筑 征是旅游者很感兴趣的赏景对象。中
与 国传统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
旅 游
的文化个性、高度的鉴赏价值、强烈
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游客。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二、说 教 法
媒体手段
资源共享
搭建校园局域网或
自主学习
者班级交流QQ群,可 以实现资源共享,也可
协同学习 张扬个性
以交流预习本节内容的 情况和讨论解决问题。
二、说 教 法
媒体手段
资源共享
自主学习 协同学习 张扬个性
开放了资源共享 也就开放了学生的学 习氛围,同时也就开 放了教学理念,在特 定的时间空间上为学 生的自主学习、小组 探究提供了方便。
探究 学习法
知识 迁移法
小组 合作法
依据中国古代发展历史和特点,结合人文资源鉴赏 方法,探究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欣赏方法。
自主 学习法
三、说 学 法
探究 学习法
知识 迁移法
小组 合作法
通过对比中国古代建筑与音乐,归纳中 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自主 学习法
三、说 学 法
探究 学习法
知识 迁移法
小组 合作法
伏笔。 2、借中国古代建筑与旅游的关系入题。 ⑴讨论中国旅游资源中古代建筑的所占比例。 ⑵总结归纳学习本节内容的意义和作用,导入新课需要学习掌握的
知识点。
建筑与音乐
在审美上,建筑与音乐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以致歌德曾经说过 这样一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 有着音乐所具有的节奏、韵律、对比、和谐之美,如建筑群的高低 起伏、逶迤错落、虚实结合、疏密交织、对应幻变,均可产生节奏、 韵律、对比、和谐的美感。
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山东曲阜孔府
传 孔庙堪称我国三大古建筑群;著名的“江
统 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
建 筑 与 旅
阁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古建筑占居 四项(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游 古建筑占居十二项。由此可见,古(传统)
第一节 中国的古代建筑概述
葛洲坝旅游学校 王晓
说课项目

说教材

说教 法
说学法 三
四 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一)、本教材编写的意图、地位和作用
1、本书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规划用书。 2、本书是第二版修订教材,贯彻“实用、够用、管用”的原 则,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精神,以学生的应知应会知 识为主要内容,同时又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本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旅游概述,中国历史常识, 中国旅游地理基础,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 篆刻和京剧,宗教文化,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的古典园林, 中国的饮食和风物特产等。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潮州广济桥”——初建于南宋,至明朝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集 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桥面楼台毗接,为全国绝无仅有的古桥建筑风格,为 我国著名的四大古桥之一。
北宋巩县八陵
(五)、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又一发 展时期——元朝
1、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 建筑影响全国各地。
2、建筑特点:减柱方法 是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 梁架结构有了新创造, 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 稍加砍凿而成。
通过小组讨论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特点,运用人文旅 游资源鉴赏方法,讲解本节重点内容。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课 前 准 备 1、预习内容: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
特点。 2、分组搜集能代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阶段
和特点的代表性图片。 3、学生代表发言准备。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二)导入新课
1、借中国古代建筑与音乐的关系入题。 ⑴倾听古典音乐(二泉映月、琵琶行、阳关三叠);⑵讨论古典音乐的特点; ⑶学生代表展示搜集的中国古代建筑素材; ⑷对比中国古典音乐与古代建筑的特点,设计问题为讲解新课埋下
因气候、土质、周边等环境制宜,造成南 北、东西等地方差异。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2、采用梁柱式结构
材料:木材、砖瓦 结构:木构架、用斗拱 木结构有井干、穿斗、抬梁三种结构方式
3、平面布局的组织规律 两种布局方式:整齐对称式和灵活多变式
(1)成群体分布 (2)布局规律: 以“间”为单位建筑,组成庭院;以庭院为
山西芮城永乐宫
湖北武当山金殿
(六)、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 高峰时期——明清时期
1、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 定型化。
2、建筑特点:“减柱法”在 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出檐 较浅、斗拱比例缩小。
北京明清故宫
六、说课堂教学程序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名称、结构及基本构件 (略)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三)学习新课:“模仿”归纳
1、回顾中国古代史的发展阶段(图片演示) (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3)封建社会 2、结合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史,归纳其发展脉
络。 3、结合分组预习准备,讨论总结,归纳中国古
代建筑的特点。
玄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总括)
(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至汉代 (二)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三)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唐时期 (四)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朝 (五)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元朝 (六)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明清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