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五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安阳市五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
拟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1.“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
即朕勤政以来,……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
”嘉庆皇帝“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的具体表现是
A.起用六部,替皇帝起草谕旨B.借助内阁票拟,起草批答大臣的奏章
C.依仗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国事D.由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快速处理政务
2.伯里克利说:“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
A.建立四百人会议B.颁布解负令C.设立陪审法庭D.发放津贴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秦到清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所能反映出的特点有
①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②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③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实权④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其主要依据是
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资政新篇》的实施
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5.刘少奇被批斗时,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但是刘少奇最终还是受到无情的迫害,这表明文革期间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D.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6.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此次访问
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倡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C.提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办法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7.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制定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最主要的目的A.促进边区经济发展B.彻底解决阶级矛盾
C.团结一切力量抗日D.反抗日本经济封锁
8.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
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知州负责管理地方行政B.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放又名“监州”
C.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D.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9.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法律依据的文献是
A.1215年《大宪章》B.1689年《权利法案》
C.1776年《独立宣言》D.1787年宪法
10.聂荣臻元帅在回忆革命年代的某一时间点时,曾非常中肯地说:“让毛泽东重新出来领导,已经提到了中国革命的议事日程了!”这一时间点应发生于
A.秋收起义之后B.长征途中C.抗日战争爆发之时D.西安事变之后
11.1649年布拉德肖法官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材料中省略的应该是A.君主立宪B.自由平等
C.社会契约D.天赋人权
1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英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日后中日两国开战后,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及附近作战。
”这表明
A.英国为同德国竞争,诱使日本加入协约国
B.英国纵容日本侵华,但不得损害英国利益
C.英国企图独霸中国,竭力排斥日本的势力
D.英国保持局外中立,以维护远东的秩序
13.“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文中“它”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14.某电视台策划拍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反映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不少热心人士纷纷献计献策,贡献不少情节构想。
下列情节最符合史实的是
A.北宋书生张遇贤在书院苦读四书五经
B.西汉后期,商人齐之姜经营铁器作坊而致富
C.晚唐诗人罗隐在扬州夜市饮酒作歌
D.北魏官员崔振鹭被任命为工部尚书
15.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是指
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挺近大别山
16.从17世纪末期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的议会改革,掌权的政治人物在宪政民主规则下,逐步习惯了反对党的存在与反对党政治。
如今反对党被认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
据此可知反对党
A.标志英国政党政治形成B.其特色是政治协商与妥协
C.是议会政治妥协的结果D.是民主政治长期演进的结果
17.17.重庆一革命政府曾发布宣言,称“我等今日,与前代殊,待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后,一切政治之腐败尚当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
据材料判断,该革命政府应成立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8.淞沪会战开始后,国民政府调集黄埔系中央军力量投入战场,蒋介石主动改善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
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全面抗战局面开始逐渐形成
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D.国民政府坚持正面战场抗战
19.1954年确立并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B.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
C.中美关系的重点取决于俄罗斯D.中俄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美关系
21.“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又遭到列强的报复。
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
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在此之后,“有识之士”领导了: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22.《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写道:梭伦在改革中首创了重要的民主机构,后来“成为一切公私事情的公断者”。
这个机构是
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四百人会议D.十将军委员会
23.1714年,英国安妮王后去世,没有继承人,国会决定将王位传给詹姆士一世的曾孙乔治一世。
王位的这次和平过渡反映出英国
A.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B.责任内阁制十分优越
C.国王已丧失了政治权力D.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
24.美国历史学家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另一场战争”始于
A.杜鲁门宣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B.美苏两大政治集团全面对抗
C.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25.袁世凯用一万两白银购得一辆“奔驰”送给慈禧,京郊哈德门一个名叫孙富龄的人做御驾司机,孙富龄跪着开车,需要一手压油门一手压制动一手握方向盘——两只手的孙富龄不久即畏罪潜逃。
因为没能找到“三只手”,慈禧又重新回到了她的16抬大轿上。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有失天朝体统B.专制皇权体制C.司机技术不佳D.坐轿更显威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26.政权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
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
侍中则是在宫中奉侍皇帝。
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
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它是在一个大国对雅典民主原则的再现,“雅典人小规模实行过的,美国将大规模推行。
”
——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的特点。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样设置官职的目的。
(2)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说明。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
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即使中国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材料三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3)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D2.D3.A4.C5.B6.B7.C8.C9.B10.B11.C12.B13.D14.C15.C16.D17.A 18.B19.A20.B21.D22.C23.D24.A25.B
【答案】(1)内廷官变为政府官员(外廷官),三省分工负责,互相牵制。
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皇权。
(2)材料中的观点是美国在一个大国实现了雅典的民主原则。
雅典的民主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总统和议员有一定任期(华盛顿创立了一个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惯例),体现了轮番而治原则。
27.(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2)相似之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理由: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永远不会称霸。
(3)原因:为粉碎帝国主义破坏亚非会议的阴谋和缓和与会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
“求同”的基础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谋求发展。
作用是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和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