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唱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声乐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随着声乐演唱、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我们发现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对演唱技巧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析心理素质的形成以及在声乐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对于演唱及整个声乐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究,我觉得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
一、培养学生和谐的心理状态
为培养学生和谐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首歌曲介绍给学生后,齐唱要求集体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整体协作配合的观念,用统一的声音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每个学生都应养成倾听整体歌唱的效果,适当调整自己声音与唱法的良好习惯。

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守纪律的良好品质。

在集体演唱中,发现某一个学生歌唱状态特别好时,可以请他出来为大家表演,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学生强烈的歌唱欲望
歌唱本是件愉快的活动,学生的歌唱欲望是需要教师来激发的,教师首先应该富有激情的教态,在充分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年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人天生听觉就
很灵敏,对音调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稍长大便咿呀学语,再大些就能自编自唱不成曲调的歌,可以说学唱歌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孩子正是通过歌唱来接触音乐,熟悉音乐, 了解音乐,养成音乐兴趣的。

因此,愉快地歌唱,是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学生歌唱时,要通过教师生动的范唱(或录音)及对歌曲的分析介绍,指导学生用统一的歌唱基本方法与技巧演唱,其中包括气息的运用、音量的控制、正确的歌词读音、表情风格的一致以及表达歌曲意境的准确性来唤起学生的歌唱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歌唱欲望。

三、培养学生的毅力与应变能力
每位学生在演唱时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单独演唱时,一旦唱错就很难继续下去了,而且常常只得从头再唱,结果往往心理格外紧张,缺乏完成歌曲的毅力,因而越唱越糟。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一些练习的机会,给学生创造一些练习的条件,如两个人之间对唱、组与组之间轮唱,或集中几位学生, 可以互相练习,互相观摩,创造一种正式演唱的气氛,学生准备充分了,唱熟悉了,也就有了自信心,单独演唱时才能完整地演唱。

还要启发学生动情与用情,在进行歌曲演唱处理的教学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规定这里唱响,那里唱轻;这里唱得连贯,那里唱得弹跳等。

因为,学生能否做到有感情地歌唱,既取决于学生对歌曲感受程度的深浅,又取决于学生对歌曲艺术形象的把握理解
程度,所以在进行演唱处理时,应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细细揣摩,把握歌曲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艺术风格上的特点,启发学生准确感受音乐。

只有让学生自己感受和理解音乐,让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教育启发和感染学生,学生才能真切完美地表现音乐。

总之,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建立在良好的发声基础上的,更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练习及教师正确得法的教学中的。

因此,教师应具有创新思维,以新颖的思路更好地设计课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让他们尽情地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断提高歌唱的心理素质。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师范学院分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