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导学案:第三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准备】
纪律提醒、课本、笔记本和导学案的检查
【复习回顾】
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及表现
【激情导入】
由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现象导入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涵义;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因。
2.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3.结合绚丽多姿的民族节日分析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联系实例,说明文化多样性的
现实意义。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法,体会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正确对待文化的多
样性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道理分析说明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关注世界
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1.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多样性;2.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阅读指导】
本框分为三个目题。
第一目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两个方面,探究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的魅力。
第二目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入手,透视文化多样性,探究各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个性,
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第三目讲述在文化全球化大趋势下,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应坚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是什么,并探究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
阅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完成知识要点的梳理以及思考题答案,并做好展示、质疑的准备。
知识点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1.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______________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的长期积淀。
庆祝_____________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透过各民族的_________及_________,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______________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破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决定,以_______________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知识点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_________、不同_________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_________。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_________。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____________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提示:文化的民族性是指文化具有民族个性特征和民族归属性,文化的世界性是指文化有共同的特点和世界影响、功能。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形成文化的多样性,不会形成世界文化五彩缤纷的景象。
因而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
)
知识点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____ 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之所以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因为:第—,尊重文化多样性是
_____ ______的内在要求;第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
_____ ________的必然要求。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_____________,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思考题1、材料:11月9—15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公布并听取社会各界调查,引起强烈反响。
按照方案,将国家法定节假日由1 0天增加为11天,三个“黄金周”保留两个,取消五一长假,同时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问题:国家把我国的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假日,其文化意义是什么?(B级)
答:民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其中蕴涵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因素。
国家把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国家把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让人们有充裕的时间挖掘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
)
思考题2、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级)
答:(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思考题
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源泉。
【当堂练习】
1.被评为世界“口头遗产”的纳西古乐曾是唐朝的宫廷音乐。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近年来,丽江纳西古( )
①文化遗产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②民族文化不仅属于各自的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文化遗产有着广阔的市场,不需要保护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2.“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句话表明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是( )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是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
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的意义
C.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
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入乡随俗”这个成语主要体现了( )
A.世界文化五彩缤纷的景象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 D.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4.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民族文化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各国 B.各国文化发展独立的原则
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 D.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高考链接】
近几年本课出题的几率很大,在平常的练习中,客观题、主观题都是考查的重要方式。
主要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等。
【布置作业】1、做完课后练习 2、预习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体验反思】
【自主训练】
1.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法律与天文学上的成就,古代埃及人民在建筑与医学上的成就,古代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希腊人的哲学与艺术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
该()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尊重本民族的文化
C.尊重和保护不同的民族文化 D.实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2.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从民族节日和_______________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
力。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春
节 D.体育项目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这说
明()
A.世界文化有人类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
征
C.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D.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
4.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是
()
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C.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另一个民族或国家
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5. “—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咩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______________的原
则。
()A.相互尊重 B.一律平等 C.共同发
展 D.求同存异
6.德国民歌纯朴、严谨,反映出德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也在民歌中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的自然风光相联系,风格明朗、抒情、飘逸。
以上材料除了内容、曲调方面的多样性外,还表现
出()A.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世界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C.民族文化的丰富生动的个性 D.民族文化应该博采众长
7.我们之所以说文化是民族的,是因
为()A.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不同决定的 B.各民族间人们的信仰等主观因素决定
C.由各民族间历史和地理因素的不同决定的
D.是由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地理的和历史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8.邮票是一个国家的“艺术名片”,鸡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吉祥动物,也一次次跻身于方寸之间。
不仅我国陆续发行了不少与“鸡”有关的邮票,法国、韩国等也发行了与“鸡”有关的邮票,这表
明
()
A.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各国的民族文化其内容与形式是完全一致的
C.鸡被世界各国都视作吉祥物 D.各国的信仰有相同的东西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化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引人警醒的著名论断。
据此回答9~10题。
9.“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告诉我
们()
A.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B.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D.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0.在当前形势下,鲁迅先生的这一论断告诉我们主要
是()
A.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B.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
C.不同文化应互相尊重,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D.抵御国外腐朽文化的侵蚀
近几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国外相继举办各种主题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不但使世界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为加强相互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此回答11~12题。
11.我们认为不同文化之间应该和而不同,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样一种文化交流态度。
中国文化就是以这样的姿态走向世界的。
这种文化交流的态度表明
了()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②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③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④尊重、维护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在有关国家举办中国文化年,为中外加强相互了解打下坚实基础,必将促进中外经济、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这表
明
()
A.在国际关系领域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在国际关系领域文化交流居于首位
C.在国际关系中,文化关系也是经济、政治关系
D.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是从文化开始的
13.我国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而诸如圣诞节等西方一些节日却在国内越炒越火,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现象?
13.(1)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是必然现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我们在接受圣诞节等西方文化的同时,不能否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3)对待传统节日,要继承民族特色,同时要推陈出新,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不断地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增强其吸引力和富有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