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基础知识大闯关(一)(含答案)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基础知识大闯关(一)(含
答案)
期中基础知识大闯关(一)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霎时(shà) 慎重(shèn) 浑浊(zhuó) 降服(xiáng) B.惩罚(chěng) 弯曲(qū) 潜入(xián) 船舶(bó)
C.庄稼(jia) 窗框(kuàng) 鹅卵石(luǎn) 悄无声息(qi āo)
D.愚昧(mèi) 挖掘(jié) 薄雾(báo) 风号浪吼(háo) 2.帮他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年轻的女孩子)B.以堙(淹没)于东海
C.骚人阁笔费评章(阁楼)D.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3.下列神话人物与地区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农氏——古中国B.俄耳甫斯——古希腊
C.洛基——北欧D.辛格比——非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B.《暮江吟》中,诗人选取红日西沉到新月初升这段时间里的景物进行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C.《爬山虎的脚》中,作者重点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样子,表达了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D.《蟋蟀的住宅》中,作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震耳欲聋"这个词展开想象,我们既能想象到画面,也能想象到声音。

B.叶圣陶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才写得这么形象生动。

C.“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写出了夕阳的柔和,不可以换
成“照”。

D.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狐假虎威、后羿射日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6.文中描写了一个经历苦难又怀着坚定信念形象的现代诗是()。

A.《湖上》B.《杜鹃花》
C.《悬崖边的树》D.《黄鹂》
7.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下面哪句话指的是这个意思()。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权,然后是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在短文《盘古开天地》中“天地混沌如鸡子"中“鸡子”指的是()。

A.小鸡B.鸡的孩子C.鸡蛋D.小鸟
9.下列词语中,和“湖光山色"意思表达不相同的是()。

A.人间天堂B.明月清风C.五彩缤纷D.江山如画
10.当运用提问策略来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问时可以针对文章的局部内容提问。

B.提问时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获得的启示等角度提问。

C.所提出的问题要对理解文章有所帮助。

D.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与作者有一定的联系。

11.下列词语与人物故事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神机妙算——诸葛亮B.各显神通——哪吒
C.腾云驾雾——孙悟空D.刀枪不入——蚩尤
12.对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是()
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

真菌的菌丝分泌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

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
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A.土壤里的所有物质都是由真菌来完成“清理"的。

B.真菌的菌丝分泌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

C.真菌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D.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

13.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中的“之”不相同的一项是()。

A.常衔西山之木石
B.人非生而知之者
C.赤子之心
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14.如果把小芳日记里的小松鼠如何储备食物过冬改成观察日记,需要怎么做呢?选出错误的一项。

()
A.只要观察小松鼠怎么搬运食物.
B.主要记录小松鼠如何把食物储备好的过程。

C.在这篇日记里附上松鼠如何搬运食物的图画或者照片。

D.在观察小松鼠储备食物的过程中写下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想法。

15.读句子,在括号中依次填入用“烈"组成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挡住了敌人______的进攻。

②台下响起了______的掌声。

③______的阳光刺得我眼睛都睁不开。

A.强烈猛烈热烈B.猛烈热烈强烈
C.热烈猛烈强烈D.强烈热烈猛烈
16.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它很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下列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培养正确的读写姿势,学习时,眼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5厘米就可以。

B.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者玩电脑。

C.保持充足的睡眠,这一点很关键,睡眠不足的话,很容易导致近视的出现。

D.经常做眼保健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增加眼睛灵活性,逐步改善眼睛疲劳状况,对预防近视也有一定作用。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蟋蟀是用前足、后足和钳子来建造住宅的。

B.李白的《暮江吟》描写了黄昏时分江面半青半红的画面。

C.《雪梅》一诗写了雪和梅都各有各的特点和韵味。

D.“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作者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

二、填空题
18.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1)我有一个和这张卡(kǎqiǎ)片上一模一样的发卡(kǎqiǎ)。

(2)大水淹没了小村庄,空降(xiáng jiàng)下来的解放军叔叔解救了在洪灾中挣扎(zházhā)的人们。

(3)爬山虎的叶子铺(pūpù)满了墙面,没留一点儿空(kōng kòng)隙。

19.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观: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看法、认识。

天下奇观
世界观
叹为观止
20.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即使……也……如果……就……
尽管……也……不是……而是……
(1)一根极细的电线,它能灵巧地避开。

(2)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眼睛,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感到疲劳,它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4)如此,普罗米修斯不向宙斯屈服。

2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耳欲聋人山人腾云雾
雀无声山地裂精疲力
(2)大扫除结束后,同学们个个都。

(3)他骑着骏马飞奔在草原上,犹如一般。

(4)虽然老师不在,可教室里仍然,大家都在学习。

22.课文万花筒。

(1)农历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观潮》这篇课文描写了、和
人们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壮观景象,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起来。

(2)神话中的“千里眼"让我想起了现在的,“顺风耳”让我想起了现在的。

20世纪科学技术的成就数不胜数,我们可以用诗句“___ ,___ "来形容。

(3)我和阿妈走月亮,来到水塘边,看到细细的溪水,流着___ ,流着。

灰白色的布满河床。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而我,用,
许多新鲜的花瓣。

(4)《题西林壁》中最能体现哲理的一句诗是“___ ,___ 。

”这首诗告诉我____________ 。

(5)老师一直教育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向他人请教,不要不好意思。

正如唐代的韩愈所说:“___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1)qiǎ;kǎ
(2)xiáng;zhā
(3)pù;kōng
19.【答案】②;③;①
20.【答案】(1)即使;也
(2)不是;而是
(3)如果;就
(4)尽管;也
21.【答案】(1)震;海;驾;鸦;崩;竭
(2)精疲力竭
(3)腾云驾雾
(4)鸦雀无声
22.【答案】(1)八月十八;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山崩地裂;颤动
(2)望远镜;电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月光;鹅卵石;洗衣裳;树叶做小船;运载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待事物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
(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