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6下鲁科生物练案(五四)章末限时检测(第四~六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限时检测(第四~六章)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8深圳)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有机物制造者,是因为能进行( A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2.(2018绥化)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C )
A.水
B.氧气
C.淀粉
D.二氧化碳
解析: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3.李明同学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取盆栽植物银边天竺葵经阳光照射后的一片叶,并用酒精溶液隔水加热脱色,再用碘液处理,发现绿色部分变成蓝色,而银边部分不变色。
这一事实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B )
A.光
B.叶绿体
C.水
D.二氧化碳
解析:银边天竺葵叶片与正常叶片,形成对照,变量为叶绿体。
根据实验现象,银边部分不变蓝,绿色部分变蓝色,说明叶片中有叶绿体的部
分进行光合作用,无叶绿体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这一事实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4.在树皮上乱刻乱划可能会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切断了( C )
A.有机物向上运输的通路
B.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路
C.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路
D.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的通路
解析:在树皮上乱刻乱划,树皮被损伤,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5.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
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农作物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不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是( B )
A.合理密植
B.适时松土施肥
C.延长光照时间
D.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适时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无直接关系,B 符合题意。
6.早上在林间散步会有闷的感觉,原因是( C )
A.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使空气干燥
B.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释放的氧气减少
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了能量
解析:植物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使林间的氧气减少,所以早上在林间散步会有闷的感觉。
7.下列坐标图表示某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 B )
解析:从0点到6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从6点到18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从18点到24点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从四个选项的图示来看,只有B图曲线符合要求。
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植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无机盐
C.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解析:只有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没有无机盐,B错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
放二氧化碳,D错误。
9.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将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D )
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
B.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减少
C.蒸腾作用减弱,散失的水分减少
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
解析: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使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而减产。
10.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而且放出热量
B.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动力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刚收获的种子,为抑制呼吸作用,防止霉烂,必须尽快晒干
D.农田内栽种植物后要及时松土,目的是利于根的生长,与呼吸作用无关
解析:农田内栽种植物后要及时松土,使土壤疏松,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氧气,从而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
11.新鲜水果用保鲜膜包裹或放入冰箱冷藏室可延长存放时间,主要是因为包裹或冷藏后可以( D )
A.不让水分散失
B.杀死内部的细菌
C.减少水果果皮损伤
D.抑制呼吸作用
解析:新鲜水果用保鲜膜包裹或放入冰箱冷藏室,保鲜膜内氧气减少或冰箱内的温度低,抑制了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延长水果的保鲜时间。
12.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A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解析:叶片A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氢氧化钠可以吸收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叶片B不变蓝,是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叶片A变蓝是具备了光合作用的条件,透明塑料袋能透光,B、C、D说法错误。
13.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解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
对梨树茎做半环状剥皮,部分切断自上而下运输的通路,可以促使有机物更多的输送给果实,促进果实的发育。
故选A。
14.(2018衢州)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解析: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树皮中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D错误。
15.(2017包头)如图是黑藻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定的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
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从曲线中看出,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上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B.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C.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m值将会增大
D.从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解析:从曲线看出,黑藻在B点达到了光饱和点,故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的供应等,A错误。
16.新疆的西瓜和葡萄都很甜,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C )
A.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糖类积累得多
B.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有机物分解得少
C.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不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D.是独特的气候造就了甜美的新疆瓜果
解析: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西瓜和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体内积累的糖分(有机物)增多的缘故。
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C错误。
17.如图是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①过程向上运输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③表示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
D.④过程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解析:①的箭头向上,表示水分向上运输,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②表示吸入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③表示向根部运输的物质,应是有机物。
④过程表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
18.下列日常现象中,与呼吸作用无关的是( D )
解析: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照,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无关。
19.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现象,导致“沙尘暴”的直接原因是( A )
A.植被遭到破坏
B.降水异常减少
C.温室效应加剧
D.大气污染
解析:植被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地面植被遭到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在遇到干旱大风的天气时,会造成扬尘或扬沙天气。
20.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C )
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解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得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称碳—氧平衡。
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会造成森林的大量砍伐,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9分)图甲中字母分别代表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小莹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回答:
(1)小莹探究的是图甲中[ A ]活动,实验变量是光。
(2)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是为了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 C ]活动。
(3)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 b ]。
水浴加热后,酒精变成绿色。
(4)用碘液染色后,不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5)小莹想提高她家种植的番茄产量。
请你依据本探究活动涉及的知识,提出一个具体措施: 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等。
解析:(1)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甲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
图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步骤,因此小莹探究的是图甲中[A]活动,实验变量是光。
(2)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C呼吸作用,把叶片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3)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b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
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4)用碘液染色后,比较叶片,没有遮盖的叶片遇碘变蓝,遮盖的叶片遇碘不变蓝,因为遮盖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
(5)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
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合理密植。
22.(13分)某同学进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探究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密闭装置(提示: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
据图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相同(一致) 。
(2)本实验的预期是: 乙组枝条生长最好,丙组次之, 甲组枝条生长最差。
将装置都放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地方,分别观察和记录三组装置中枝条的生长状况。
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枝条的光合作用在其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中进行,有同学认为“枝条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进行呼吸作用”,这种认识是否正确? 不正确。
(4)某温室大棚中安装了一种仪器,这种仪器的作用与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相似,能释放二氧化碳,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还有很多,如:夜晚时通过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来降低农作物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达到增产目的等。
解析:(1)甲、乙、丙唯一不同点是二氧化碳,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为确保只有一个变量,在装置选取、溶液用量、枝条大小和生长状态等方面应尽量保持相同(一致)。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甲组枝条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导
致生长不良;乙装置内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乙组枝条获得的二氧化碳最多,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枝条生长最好;丙装置清水不能吸收也不能释放二氧化碳,丙组枝条生长正常。
因此,本实验的预期是:乙组枝条生长最好,丙组次之,甲组枝条生长最差。
将装置都放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地方,分别观察和记录三组装置中枝条的生长状况。
如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枝条的光合作用在其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中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因此枝条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所以有同学认为,“枝条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进行呼吸作用”,不正确。
(4)某温室大棚中安装了一种仪器,这种仪器的作用与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相似,能释放二氧化碳,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还有很多,如:夜晚时通过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来降低农作物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达到增产目的等。
23.(8分)如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
图中1、2、3、4表示气体,A、B表示不同的“能量转换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1为氧气,则A表示线粒体。
2表示二氧化碳。
在B 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光合作用。
(2)A、B两处进行的生理活动有什么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解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由图可知,如果1为氧气,则2代表二氧化碳,A代表线粒体,在B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4.(10分)某课题小组对外界环境有哪些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产生了兴趣,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准备6组如图所示装置,编号1~6,在广口瓶中各加入500 mL浓度为0.01 g/mL的碳酸氢钠溶液(用来补充二氧化碳)。
②取6等份大小长势相同的金鱼藻分别放入1~6装置中。
③将6组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用6个100 W白炽灯分别在离装置
70 cm、60 cm、50 cm、40 cm、30 cm、20 cm处照射。
④2小时后停止光照,分别读取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数据并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
(1)此实验探究的环境因素是光。
如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2)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强度不能(填“能”或“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
(3)表中收集的气体数据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量,其原因是金鱼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一些,水中还会溶解掉一小部分。
(4)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那么在白炽灯改为等距离照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你应该选择等量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变量。
解析:(1)白炽灯距离不同,光照强度不同,所以此实验探究的环境因素是光。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如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2)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强度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
增强而增加。
(3)表中收集的气体数据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量,其原因是金鱼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一些氧气。
水中还会溶解掉一小部分氧气。
(4)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因此在白炽灯改为等距离照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应该选择等量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