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体系工作ppt课件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设施
重大危险源

组 织
健康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
全 教



安全生产目标




风险管理
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训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应急管理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安全标准化创建核心——持续改进
AP CD
初始水平
AP CD
新的水平
AP CD
更高水平
1 概念
1.1.1 危险源
1.1 定义与术语
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 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注:危险源,有时称风险源。即危险的源头、源点。如:部位、 场所、设施、行为等等。
(1)危险源的构成
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 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 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例如: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主要包括:室内地面湿滑、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地面不平、梯架缺陷、
洞口防护缺陷、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等。 ——室外作业环境不良 主要包括:恶劣天气条件、场地杂乱、防护围栏缺陷、地面湿滑等。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主要包括:隧道/矿井顶板缺陷、冲击地压、地下涌水、自发火灾等。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如强迫性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及其他上述未涉及
如可燃气体、液体、忌水性物质(高温物料)、混合性危 险物质。
(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场所、装置或设备。 如燃料罐区、制氧车间等。
(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释放的物体。 如锐利的毛刺、棱角等,人体行动中与之碰擦人体的 动
能意外释放,将使人体受到伤害。
第二类危险源的类别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1 目标 2 组织机构和职责 3 安全生产投入 4 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5 培训教育 6 生产设备设施 7 作业安全
8 隐患排查和治理 9 重大危险源监控 10 职业健康 11 应急救援 12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13 绩效评定持续改进
Page 19
绩效评定——持续改进
隐患排查与治理


职业
作业安全
的作业环境不良因素等)
例如:管理的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等) (4)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5)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6)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7)其他管理因素缺陷等
事故 纵深预防
过程安全 管理
识别危险源 管控风险 排查治理隐患
有组织
有系统、有规范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1、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 用专项制度。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 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 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办。
(3)管理的缺陷 (4)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 险有害因素可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 中,涉及人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23项;涉及物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87项;涉 及作业环境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45项;涉及管理因素具体表现共计10项。
双重体系构建对企业来讲不是‘新生事物,而是 OHSAS18001中4.3.1要素的深化、是AQ3013中“风险管理”要 素的系统和细化。无意增加企业负担,而是精准治安和源头预防 的具体落实。但是,任何管理水平的提升或更新均需要大家认识 再提高、掌握再专业、执行再规范!
第一部分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和内容 一、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基本概念
例如: 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负荷超限(主要包括: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 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主要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主要包括: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7
区别与联系
风险分级管控 基于风险的非强制性思维
管控过程
隐患排查治理 基于后果的强制性思维
管控结果
基于风险:
对生产现场焊接切割作业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安全间距问题,国外 一般不做硬性要求(我国的安全规程要求,二者间距不少于5m,二者 距离明火间距不少于10m。),所以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二者都是放置 在一个推车上使用的,当然防倾倒措施、现场警示标志和灭火器材是要 求企业要考虑的。美国对高处作业的高度标准是以1.8m为起点的(因 为他们根据人机工效学实验发现,按照人体登高作业时,一旦坠落,势 能的转换,与地面的撞击力完全可以使人受到伤害。甚至一些企业自己 设定的高处作业管控高度为1.6m。而我国的规定是距离坠落基准面 2m及以上。)
安全文化
底线思维 红线意识
高度
安全生产法
落实主体责任
1、法律法规 2、标准规程
危机四伏
安全生产形势的最大禁忌——误判
安全培训 不到位 缺乏安全理念
隐患排查 不彻底
风险管理 不实施
某个周期 未出事故

真 安

构建两个体系的最终目的: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事故致因理论告诉我们: ——管理缺陷是事故的根本
——信号缺陷(诸如: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 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诸如: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 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 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 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不良、耐腐蚀性差、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 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其他缺陷) ——防护缺陷(诸如:无防护、防护装置、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 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电伤害(诸如: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和杂散电流、电火花、其他电伤害) ——噪声(诸如: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振动危害(诸如: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 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 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 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
学习目的——讲清楚
为什么? 是什么? 干什么? 怎么干?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第三种分类法: 可按照事故发生致因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 (客体-能量或危险物质)和“第二类危险源”(非客体-导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主要包括: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操作错误(主要包括: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错误)
——监护失误 ——其他行为)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诸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
基于后果:
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仓库爆炸事故为例,虽然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 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中规定:距离不少于1000m的字样,其实该起事 故的爆炸威力的波及范围接近3000m,当然如果在1000m之外的话,损失 程度会大大降低。但是即使该仓库满足1000m的要求,仍然规避不了 3000m的爆炸波及范围。
这里,顺便声明一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 火规范》中,均提到的是“防火间距”而并没有对“安全距离”提出要 求。而防火间距是为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 防扑救的间隔距离(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类危险品仓库距 离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仅为50m)。也就是说:防火 间距其实是经验距离,而安全距离则是数学概念。前者是半定量(或定 性,属于经验要求),后者是定量(需要根据爆炸当量进行数学模型计 算,是客观要求)。





④环境的因素。
物的因素
管理因素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核心”模型
第二种分类法:
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
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
事故分为20 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 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 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 的状态二部分。
(2)危险源的分类——按照标准分
第一种分类: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
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四类:









因 素 环境因素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 排查治理双重体系工作
学习内容
两个方面
风险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
企业较大危险 因素辨识管控 提升防范事故 能力行动计划
严格 实施
制定 指南
弄清 概念
目的
厘清 关系
掌握 方法
前言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是要实现事故 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 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 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 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
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或泄漏的因素)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往 往是一些物理实体。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破坏或 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比如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
态等一些异常现象。
第一类危险源的类别
(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和设备。 如变电所、锅炉、电炉、转炉等。
1 概念 2 风险管理
讲课提纲 3 隐患排查治理
4 风险等级管控体系 5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6 安全瓶颈破解探讨
几点说明:
改变以前的风险分级划分认知 将事故预防“关口前移”向“纵深防御”推进 在做好隐患末端治理的同时,向源头推进 建立在“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理念基础上
需要大家弄清基础知识和原理,为推行提供支持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诸如:紫外辐射、激光辐、微波辐射、超高频辐 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
——运动物伤害(诸如:抛射物、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 (垛)滑动、气流卷动、其他运动物伤害)
——明火;——高温物体(诸如: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诸如: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体)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起重提升机械,登高作业等。

3






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吊起的重物、带电
的导体等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液氧储罐、LNG储罐等。
(5)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压力容器设备、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场所等。 (6)危险物质。
原因 美国杜邦自1912年开始统计
事故规律发现: ——96%的事故是人的因素
双体系与OHSAS18001&AQ3013关系如何?
与当前推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系如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28001-2011中 4.3.1 危险源管理
Page 18
与当前AQ9006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