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 养生头道菜冬吃萝卜夏吃姜
中医揭示:“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中医揭示:“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af26af263169a4517723a382.png)
性味辛、微温
成分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为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淀粉、粘液等。
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2萝卜中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
3吃萝卜可降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结石等疾病。
4萝卜还是一味中药,其性良味甘,可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
先来看看这大白萝卜的药理效用。
萝卜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又名莱菔,其种子、鲜根、叶均可入药。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宜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萝卜的性平微寒药性刚好相反。生姜性味辛、微温。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其实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利用了这两种食品的寒热性,配合了季节的寒热性,来进行阴阳调理,以真正做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这就是中医理论!
冬吃萝卜夏吃姜
明白了两种食物的药性之后,我们现在就可以讨论为什么要:“冬吃萝卜夏吃姜”了。
《黄帝内经》强调四季养生。天人合一。冬季,天寒地冻,人体皮肤腠理处于收缩状态,以保证身体的血液供应。而这个阶段,人的户外活动减少,室内活动增加,而且大多进食很多热性食物,比如羊肉等。这样,容易让人产生内热,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而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吃一些萝卜,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因为萝卜:“其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
“冬吃萝卜夏吃姜”之正解
![“冬吃萝卜夏吃姜”之正解](https://img.taocdn.com/s3/m/59034bdd240c844769eaee70.png)
“冬吃萝卜夏吃姜”之正解常听人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很多人,包括很多中医执业人士,对此的解释都是不对的。
见过有些讲养生的人解说,认为人体冬季气机闭藏,所以,体内容易有淤滞之气,因此需要食用萝卜来破除淤滞;夏天呢,认为人体能量在外,内里不足,因此容易有虚寒,故此要吃姜开胃散寒。
此说乍听起来似乎有理,但是却禁不住推敲。
中国人都知道,冬天受了寒,一杯姜糖水是很好的散寒预防感冒的药剂,为什么冬天就不应该吃姜。
事实上,冬天受寒,无论内外都远远多于夏天,为什么反倒不吃姜呢?另一方面,人们都知道有苦夏一说,酷暑盛夏,萝卜也是很好的开胃小品,如何不能夏天吃萝卜呢?做学问不能仅听一面之词,不能感觉有理就停止追问。
做学问一定要反复论证,尽可能多地寻找质疑和理解的视角。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学过《木兰辞》,里面有一句话,“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从前对此的解释是雄兔的样子是“脚扑朔”,而雌兔呢,是“眼迷离”的,所以两兔一起行走,是很难辨认哪一个是雄的哪一个是雌的。
后来,有人提出质疑,如果真的是雌雄兔子的样子完全不同(一个迷离一个扑朔),又怎么会不好认呢?其实,前者的表述是一种中文里(尤其是古汉语中)很常见的排比句式。
所谓“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其实正确的意思是,“雄兔扑朔迷离,雌兔迷离扑朔,所以两兔并行,你是很难分辨雌雄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说“红男绿女”,其实就是红红绿绿的男女;我们说“经冬历夏”,其实就是说经过了一年等等。
明白了这种句式,再来看“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就很容易明白其正确的意思就是无论春夏秋冬,都应该适当多吃一些萝卜和姜。
古人说,“功夫在诗外”。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为什么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215ffac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0.png)
10 掌握细节,解决 身体问题
了解身体状况
记录身体数据
通过记录体重、体脂率、心率等身体数据,有助于及时掌握身体 状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身体问题。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有助 于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药学认为,寒湿格局可能与体内 阴阳失衡有关,因此可以通过中药调 理、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理身体, 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04 脾胃虚弱,消化 能力最弱
脾胃虚弱,消化能力最弱
症状
治疗
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 。
以健脾益气、助消化为主要治疗原则 ,可采用中药调理、饮食调理、运动 锻炼等方法。
食物寒热温凉
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调 整饮食,寒凉食物适合 热性体质,温热食物适 合寒性体质。
运动养生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免疫 力。
持之以恒
坚持长期运动,才能达到养生效果。
多样化运动
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精神养生
心平气和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压力。
融合方式
01
02
03
选择文档格式
在“另存为”对话框中, 选择文档的格式,如 “.doc”或“.docx”。
添加文本
在文档中,点击“插入 ”>“文本框”,然后在 文本框中输入所需的文本 。
设置字体样式
选中文本,点击“开始” 选项卡中的字体、字号和 字体颜色等选项,对文本 进行格式化。
融合方式
调整段落布局
06 冬天阳气收敛, 身体内部形成内 热格局
冬吃萝卜夏吃姜下一句谚语是什么
![冬吃萝卜夏吃姜下一句谚语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a5f9bd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b.png)
冬吃萝卜夏吃姜下一句谚语是什么有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由此可见饮食也需顺应节气、季节、地域等;而且自然界的节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身上的阳气也是如此。
为了身体健康,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四季变化。
很多人问到:“姜是辛温的,夏天天气那么热,吃姜岂不是火上浇油?萝卜是凉性的,冬天天气那么冷,吃萝卜岂不是雪上加霜?”但事实就是这样,身边坚持“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人,身体就是好,并没见吃出什么问题来。
夏吃姜的原因夏天为什么吃姜,首先要从天气方面说起。
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所以人体为了达到散热的目的,皮肤的毛孔是完全打开的,所以体内的阳气并不是很旺盛,这个时候如果食用了过度的冷饮或者是生冷食物,那么就会损伤我们的脾胃,容易出现肚子痛、拉肚子的情况。
所以说,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适当的吃一些生姜,能够有效的帮助身体温养脾胃,驱散含量,对于预防疾病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
现代医学发现,生姜中的某些提取物能够有效的刺激体内的胃黏膜,这样就能够刺激交感神经出现反射性的兴奋,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健胃消食有着很好的作用。
生姜中含有的挥发油,能够有效的增强胃液的分泌以及肠胃的蠕动,从而达到帮助消化的目的;生姜中能够分理处姜酮等等混合物,这样能够有效的治疗呕吐的情况。
姜的做法以及吃法有很多,例如生吃、姜汤、煮粥、佐料等等,不仅能够令食物的味道更加的鲜美,同时还能够达到健胃消食的作用。
冬吃萝卜的原因冬天天气寒冷,为了抵御寒冷,人们总是选择紧闭门窗,或者是开启一些暖气以及空调。
由于门窗紧闭,这就导致空气之中比较的燥热,并且空气也更加的浑浊,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之中,也更加容易患有疾病。
所以说,即使实在寒冷的冬季,也许要每天适当的开窗进行通风,这样有助于空气流通以及身体健康。
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冬天天气寒冷,所以我们皮肤中的气孔是属于收缩的状态,这就导致体内的阳气更加的旺盛。
另外,由于人们冬天到了活动量减少,这就导致能够出汗散热的机会减少,并且由于这是一个进补的季节,很多人爱吃羊肉、牛肉这些热性的食物,这就更加爱容易令我们出现内热的情况。
揭开“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奥秘
![揭开“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3f92a7ebaeaad1f346933f42.png)
我听过这样一句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这话有什么科学道理呢?先来看看这姜的药理效用:
无论是《本草纲目》还是《千金方》,对姜药理效用的描述大体相同。姜味辛、气微温、无毒,四季不缺,凉拌热炒做汤均可,是不可或缺的作料。姜能益脾开胃,温经散寒,调理腹痛、吐泻等疾。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姜中含有挥发油、姜辣素等成分,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兴奋神经系统,有助于祛风散寒,并能加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
“萝卜有消食、降气之功,对气管炎和咳嗽有疗效,所含木质素和辛辣味成分有防癌的功效,且富含维生素。萝卜还能通便、抗菌、降胆固醇、防胆石形成,还可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萝卜中含萝卜酸,吃生萝卜丝加白糖可助戒烟。”(摘自《顶级专家教你究竟吃什么》)
家备小姜 小病不慌
居家过日子,有个头痛脑热再所难免,于是家家户户都备有一些简单的药片。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小病通过姜的药用即可解决。
保质由于生姜腐烂后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黄樟素,这种物质被胃吸收后很快会到达肝脏,可造成肝细胞普遍中毒变性,特别对肝脏病患者影响更大。如果肝脏病患者误食烂姜,不但会加重对肝细胞的损害,还会危及病人生命,故烂姜不能食用。
对症由于生姜性辛温、逐寒邪而发表,所以生姜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应用。如果受寒以后突出的症状是喉痛、喉干、大便干燥等,则不宜用生姜。脏腑有热者也应慎用。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多食热物,胃内易积火,萝卜为寒物,食萝卜可祛火生津。所以冬天常食萝卜,到了春天就不易上火。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喜食冷物,胃内易积寒,姜为热物,食之可祛寒气,也就少得胃胀腹泻之病。
由此看来,掌握正确的“吃姜”方法很重要。那么,赶快把这方法告诉家人吧!
解毒杀菌:夏季人们喜食冷饮、冰棒、雪糕以及凉菜等冷制品,这些食品易受外界病菌污染,食入不当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而生姜所含的挥发油有杀菌解毒作用。另外,夏季做鱼、肉等更应放些生姜,既可调味,又可解毒。
研修日志 健康小百科——冬吃萝卜夏吃姜
![研修日志 健康小百科——冬吃萝卜夏吃姜](https://img.taocdn.com/s3/m/f62bd511a8114431b90dd836.png)
健康小百科——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防病保健小谚语。
是针对所有健康未病之人的防病保健措施。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为了散热,皮肤腠理开泄,所以体内阳气并不太盛,如果过食冷饮瓜果,反而会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腹痛、腹泻之症。
这也正是《内经》为何要提倡“春夏养阳”的理由之一。
所以,炎热的夏天如果能适量吃点生姜,有助于温胃散寒,防病保健。
姜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
姜的吃法很多,可以喝姜汤,吃姜粥,炒菜热油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做水饺馅时加点姜粉等,不但使味道鲜美,还可开胃醒脾,有助于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
冬天气候寒冷,但室内由于门窗紧闭,加之一般都有暖气、空调,若整个冬天都紧闭门窗,室内不仅燥热而且浊气太多,容易生病。
所以,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要每天适量地开一开窗,通一通风,以益身体健康。
我们的机体也是如此。
冬季天寒地冻,人体皮肤腠理处于收缩状态。
所以,体内阳气相对亢盛。
同时,由于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出汗散热的机会减少,而且往往还会因冷进食很多诸如羊肉等热性食物,这样反而容易让人产生内热,出现消化不良,气机郁滞现象。
这时,如果我们适量地吃一些清凉的萝卜,不仅可以消散内热,还有下气宽中,消积导滞等作用。
萝卜品种繁多,如白萝卜、胡萝卜、青萝卜等,但民间俗称的黄萝卜(胡萝卜)不在此列。
现代研究,萝卜中含有丰富的木质素,用这种木质素喂养小鼠发现,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能使巨噬细胞活性增加。
萝卜中含有的芥子油和大量粗纤维,都可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减少大肠中毒素的自我排解,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萝卜中维生素A和C都很丰富,加之含有糖化酵素,有利于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分解。
综上所述,“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俗语,体现了古人利用食物来调节机体功能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医学的“治未病”精神。
为什么有冬吃箩卜夏吃姜的中医说法
![为什么有冬吃箩卜夏吃姜的中医说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ac140876c66137ee061963.png)
为什么有冬吃箩卜夏吃姜的中医说法?为什么冷天更易上火中医和民间有冬吃箩卜夏吃姜的千年流传.并有病人常吃姜,饿断医生肠的说法.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生活经验所得.现在看来也是千真万确!其道理在人的内外散热系统与生命的本能活动中就能被解释清楚!我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天冷生病的多,中医所讲的上火在冷天更多的发生!为什么有此现象的发生呢?中医说是外感风寒,内伤食热.而西医学解释不多,只说受凉病毒与细菌感染.所以中西医治疗也不同!人的内外散热系统与机体本能活动揭示:人受冷后有收缩四肢躯干外周血管血液内居内脏而保内脏温度的本能.所以机体感受外冷或内食生冷或大量进食而使血液过度内聚内脏.外散热减少而内散热必需的要增强,所以有受外寒机体的外露器官头部与肺部血管要增粗散热的现象发生!粘膜血管渗液渗血散热而组织压增高,并诱发细菌和病毒的侵袭,诱发机体白细胞的本能性自杀性****!所谓的上部上火就形成了!这时若吃生冷过多,诱发了机体保内脏温本能出现而四肢外散热系统血管收缩外散热减少.所以内散热就要增多,头与咽及肺等冷处多散热就要多发!如这也散不完热,机体就主动打开胃肠与肾脏的内散热系统散热.液体能被吸收入血就排尿散热.如胃肠排液散热功能强而吸收功能弱.机体就发生排稀水便散热!机体可出现脱水而外循环先衰竭后内循环也衰竭而死亡!所以中医在外冷的情况下给热药使机体内热进一步增高,诱发机体的保内温本能减除而四肢躯干血管开放散热而治疗内散热增强性的各种上火性与多尿多稀便性疾病!另外热药就是收缩内脏血管的药,热的来源是药造成了机体的胃肠或肾脏排热的组织液的常态停顿而热集聚脏器而被神经系统所感知而为热,同时内脏供血减少而外周四肢躯干外供血液多而热感出现!所以在冬季外冷的环境下.多食粗纤维的箩卜,粗纤维的箩卜能在肠道多吸附水分而降低肠温,机体有冷处多散热的本能,使肠的排气散热与排稀水便散热增多而使头肺等散热增多性疾病少发生.所以有冬天吃箩卜的防病经验!夏天外部高温,机体收缩内脏而多外散热增多.如机体的保内温本能还没完全的解除,内散热多而外冷,内散热的失液性和低效性使机体内脏温度增高而心脑血管自保性收缩而多病!所以给热刺激的姜常口服,刺激内脏收缩而内脏的热血被挤入外周四肢躯干(心脑)而散内热而内脏温度变低而正常!外周四肢心脑供血正常而健康有力!这就是疾病的本质和为什么要冬吃箩卜夏吃姜的原因!西医学的细菌与病毒致病的部分学术有错误了!不是吗?疾病的本质就是内脏温度病理性增高和周围散热器官过度收缩保温致冷或过度渗液散热致冷或渗血散热致热或辐射散热致热.机体的不同调节出现而有阳虚与阴虚的出现!。
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智慧
![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e260b48cd4d8d15abe234e6b.png)
“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智慧说起养生,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要吃什么,“民以食为天”嘛。
而关于吃,老百姓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单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似乎不太合理,因为夏天本来就很热,而姜也是热性的,却说“夏吃姜”;冬天本该要进补的,而萝卜是泄气的,却说“冬吃萝卜”。
而结果却怎样呢?“不用医生开药方”,说明身体很健康,不需要找医生开方抓药。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句话里面也会“暗藏玄机”?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解一下吧。
中医学从古到今渊远流传了数千年,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经典医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两部就是《黄帝内经》和《伤寒论》。
我们就先到这两部古老医书里面来探寻“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智慧吧。
在《黄帝内经》里,详细讲解了春夏秋冬四季对应人体内阴阳气血的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三月是“闭藏”的时节,万物凋零不再生长了,人体的气血也都藏到身体内部了。
身体外面是阴气盛,那身体里面呢?《伤寒论》说,“阳气在里,胃中烦热”,这时身体内部反而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再加上大家冬天都容易进补,吃了过多温热补益的食物,所以导致胃中烦热。
怎么办呢?这时我们某一位老祖宗突然了萝卜,几块萝卜一下肚,胃里清爽无比,顿时火也祛了,气也通了,于是从此就有了“冬吃萝卜”的佳话。
但是为什么吃几块萝卜就能解“胃中烦热”呢?中医认为萝卜是凉性的,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萝卜有“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功效,所以正好能解胃中烦热。
而且除了萝卜具有的这些功效以外,还是冬天的时令蔬菜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这样写道“圃人种莱菔,六月下种,秋采苗,冬掘根。
”这里的“莱菔”,就是指萝卜。
说完了冬天的萝卜,来到了炎炎夏日,那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探寻下“夏天吃姜”的养生智慧吧。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夏天草木茂盛,万物生机盎然,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阳气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样,由内而外的散发到体表。
冬吃萝卜夏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https://img.taocdn.com/s3/m/da969849e45c3b3567ec8bf9.png)
冬吃萝卜夏吃姜有什么道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这是民间流行的一句口头禅,那这句话到底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我们先来看看萝卜和生姜的药理功效。
萝卜又名莱菔,其种子、鲜根、叶均可入药。
萝卜性平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利便、生津止渴、补中安五脏的功能。
《本草经疏》中说“莱菔根下气消谷,去痰癖及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导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治肺痿吐血,肺热痰嗽下利者,生食之用也。
萝卜味甘,属土无毒,晚秋初冬开始拔收,可做菜做汤,生食熟食均可。
因为萝卜属土,按中医五行学说:脾属土,脾生肺,即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利脾胃益中气。
所以说各季节服食萝卜都可以预防疾病利于健康。
这就告诉我们萝卜与肺和脾胃相关的疾病,可以多吃一些萝卜。
当然了,有病还得看医生。
知道了萝卜的药理功能,我们看看生姜的药理。
生姜的性味辛微温,刚好和萝卜的性平微寒相反相反。
生姜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增进血行驱散寒邪解毒的作用。
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生姜治百病”、“呕家圣药”之说。
因为生姜含有姜醇、姜烯、柠檬醛、芳香醇、姜辣素、挥发油、树脂、淀粉和纤维素等。
生姜的药理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镇吐镇痛、抗炎消肿,兴奋血管运动神经中枢及呼吸中枢、调节血压、发汗、抗菌等作用。
生姜的性辛温,无毒春秋采集,可做菜做汤调味品均可。
由于夏季骄阳似火,整天呆在空调房里,穿的又少,喜服寒凉之品。
当人体皮肤腠理为开放状态时,热量容易散失,人体五脏六腑很虚弱,脏腑恰恰最寒湿的,加人们习惯贪凉,更加重了体内的寒气。
再者居住在湿气较重的地方,体内存有过多的湿气,湿气和寒气相互助长,使人体代谢功能衰退从而引起寒湿,导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引起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疲劳乏力状态。
而这个时候,我们吃生姜有助于暖胃,以达到身体阴阳平衡的目的。
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利用了这两种食物的寒热性,配合季节的寒热进行阴阳调理。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冬吃萝卜夏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冬吃萝卜夏吃姜](https://img.taocdn.com/s3/m/ded00c6a7e21af45b307a89c.png)
壢新凡事用心
諮詢電話:(03)4923030 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 77 號
對您無限關心
ISO-9001 ISO-14001
語音掛號專線:(03)492-9292
人工掛號專線:(03)493-1010
好菜上桌
日常生活中蘿蔔常是不可或缺的食材,舉凡紅燒牛肉、蘿蔔燉鴨、醃漬蘿蔔 以及年味十足的蘿蔔糕,都得用到蘿蔔。這次我們將推薦您一道低熱量美味菜 餚,味道鮮甜不油不膩。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文.營養科 傅美枝 營養師 2008.04
蘿蔔閩南語稱作「菜頭」,除了好吃也是吉祥的象徵。蘿蔔有白蘿蔔、紅蘿 蔔、青蘿蔔、櫻桃蘿蔔(歐美常見),是十字花科的根莖類植物,含有水分、蛋 白質、醣類、脂肪、維他命 A、B1、B2、C 及鈉、鈣、磷、鐵等營養成分,俗 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此諺語中說明了三件事:一是蘿 蔔是冬天盛產的蔬菜,二為蘿蔔是營養的天然食物,三則是蘿蔔具療效健身的功 能。中醫的《本草綱目》也提到:「蘿蔔是蔬中最有利益者也」,因為它既可當 蔬菜,又可當水果來食用;在中國北方就有「蘿蔔賽梨」之說,尤其是像台灣高 山上的蘿蔔,土質疏、含水量少、日夜溫差大,加上經霜打過後,甜度會更甜, 與三星梨可比美,因此又有「熟食甘似芋,生食脆如梨」來形容蘿蔔的甜美。
蘿蔔好煮意~~什錦蘿蔔盅
材料:蘿蔔 2 根、草蝦 4 尾、香菇 4 朵(泡軟)、銀杏(白果)8 粒、金茸 30g、 豆苗 8 根
調味料: A:柴魚高湯 2 杯、鹽 1/2 小匙 B:柴魚高湯 1 杯、鹽 1/2 小匙、太白粉水 1 大匙
做法: 1.蘿蔔洗淨,留下中段再對切成兩段,以洗米水煮 20 分鐘 2.煮好泡涼的蘿蔔,用湯匙將內部挖除一些備用 3.將二泡入煮開的調味料 A,使它浸泡入味 4.草蝦去殼再去除腸泥後,以滾水燙熟 5.用調味料 B 將草蝦、香菇、銀杏、金茸煮至入味 6.把五裝入蘿蔔盅,再淋入用太白粉勾芡煮開的湯汁即可
论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中医原理的原理
![论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中医原理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e5179b40029bd64783e2c9c.png)
论“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中医原理数千年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冬吃箩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细究一下,似乎很不合理,夏天本就热,却要吃热性的姜,这不合理;冬天本就很冷,需要进补,但却要吃凉性的泄气萝卜,这也不合理。
但偏偏后面紧接着一句“不用医生开药方”,说明如此吃法,身体还会变得很键康,甚至都不用医生开方抓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冬三月乃“闭藏”时节,万物凋零、开始蛰伏、不再生长,人体的气血此时也适应自然的规律变化,都藏到身体内部去了。
生活在北方的人有“猫冬”的习俗,也就是“猫”在热炕头上过寒冬。
不过人一旦“猫”得太久就会出问题。
怎么说呢?医圣张机在《伤寒论·辨脉法第一》中说:“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
”冬天在家里的热炕头上“猫”得太久了’就会使胃中烦热。
冬至黑夜最长白昼最短,因此这一天是一年当中阴气最盛的一天,从这天开始就进入数九严寒天了。
而我们的身体呢?此时也适应自然规律,“闭藏”了,“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体内此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又加上人们冬天闲下来,开始大肆进补,无形中又吃进了不少温热补益的食物,就导致胃中烦热了。
体内的阳气太盛了,就需要养阴。
《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
因此,智慧的古人就用脆生生的萝h来救急了。
冬储萝卜一般会藏在很深的地窖中,取出来时还和刚从地里拔出来一样,水灵灵、脆生生,几块萝卜下胃,顿时就觉得清爽无比,解了胃中的烦热,一身的浊气也感觉消失了。
吃完萝卜后还会放屁,这正是萝卜清体内浊气之功。
萝卜味辛、甘,性寒凉,入肺、胃经,有消积滞、清热化痰、下气、宽中、解毒之功效。
《本草纲目》中就说萝卜有“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功效。
夏天草木茂盛,万物生机盎然,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也是阳气最盛的时候。
而我们的身体在此时却与自然不同,阳气都由内而外地散发到体表。
张机在《伤寒论》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
”此处所指的五月是夏至月。
我们知道,夏至这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因此这天也是阳气最旺的一天,而体内阳气则最弱,又加上在炎热的天气下,人们贪图凉快,多会吃一些寒凉之品,穿得又少,又喜欢用凉水冲凉,无形中便导致“胃中虚冷”了,这也正是人们在夏季容易腹泻、拉肚子的原因。
冬吃萝卜夏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https://img.taocdn.com/s3/m/8629e841a21614791711286e.png)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养生之法,可是细想好像不对,姜是热性的,夏天已经够热了,为什么要吃姜呢?
科学依据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中医认为春夏阳气生发,阳气由内向外到达体表,而阴气由外向内内收,这时养生应当助长阳气外守,这时应当多吃辛辣、扶火、热的食物,并且多加运动以利阳气的“动”!而秋冬养阴是,阳气内收阴气外越,这时养生不能多吃辛辣,而应增加酸性的食物以利收敛!夏天大自然中的阳气升发,而姜是温热的,可以帮助人体阳气升发,顺应这个规律,吃点热性的姜,帮助身体阳气升发。
另外,夏季很多人爱吃寒凉的食物,例如:雪糕、冷饮、冷菜等,这样也会损伤我们的阳气,此时吃点姜,能够轻松地把体内的病邪、寒气排出。
冬天的时候要养阴,白萝卜可以滋阴润燥,很多人,冬季进补,吃很多大鱼大肉,非常容易上火,这时候吃点寒性的白萝卜,刚好可以把积聚在体内的热排出,这样人就不易上火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冬吃萝卜夏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https://img.taocdn.com/s3/m/155b53e0551810a6f524865a.png)
“冬吃萝卜夏吃姜”防止空调病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姜科姜属植物,也称“生姜”;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
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
姜经过炮制作为中药的药材之一,可用于熬姜汤治疗感冒。
生姜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
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
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
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吃生姜就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炎炎夏日,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
常会表现为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
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另外有研究指出,每日食用生姜还能降低因运动导致的肌肉酸痛。
冬吃萝卜夏吃姜(1)
![冬吃萝卜夏吃姜(1)](https://img.taocdn.com/s3/m/c025b50614791711cc791742.png)
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
煨姜,和中止呕.
--《本草从新》
冬吃萝卜夏吃姜
人们历来都有“闻补则喜”的心理效应,一段时间觉得哪里不舒服,就会认为自己虚了,需要补一补。
近年来,服用膏方更成了热潮,无论老少,但凡有些积蓄,注重养生的人都会去医院开些回家吃。
希望身体健康的心愿是好的,但行动往往过犹不及。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食补来调整身体状态。
古语“冬吃萝卜夏吃姜”,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了。
有些人会觉得奇怪,冬天都这么冷了还吃萝卜这么生冷的东西不是伤害胃嘛,炎炎夏天服食辛辣的姜简直是在火上浇油。
其实不然,这句古语很是符合中医养生之道,《伤寒论》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也就是说虽然外在环境或寒或热,与我们内部的情况不一定是相符的。
冬天阳气藏于内,里热而外寒,吃萝卜则能够和降胃火;夏季阳浮于外,内里虚寒,以姜温之。
懂得了此理,对于冬天容易上火,夏季容易腹泻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因而,大多数人其实不必跟风,过分追求滋补,最简单的养生之道其实就蕴含在我们日常饮食生活中,“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典型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既便宜又实用,性价比相当之高,大家不妨试一试呢!。
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还可“通神明”
![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还可“通神明”](https://img.taocdn.com/s3/m/2c2e70c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a.png)
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还可“通神明”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还可“通神明”导读:《神农本草经》曰“干姜,味辛,温。
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利。
生者尤良。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川谷。
”生姜的其他用法临床上都很常用,但“通神明”一项又该如何理解,如何运用呢?看看张树生先生的阐述吧!肖老师每日一聊今日议题:“诊脉可以摸出肿瘤吗?生姜,味辛,气温,功能解表散寒,温肺止咳、止呕,为治风寒感冒,肺寒咳嗽痰饮,胃寒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之常用药。
本品善能通神明,人多疑而不用,痛惜!01生姜通神明之用来自《神农本草经》,此后注家多有阐发。
本品通神明之理可概为四:生姜辛窜入心,有开豁冲散之力,善豁痰利窍,此豁痰而通神明;生姜,辛而不荤,去邪辟秽,“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纲目》)此去秽气而通神明;生姜辛散温通,能破血滞,通血脉心气,脉舍神,心主神明,故能通神明也;阳气者,精则养神,神明为阳气之灵,生姜辛温扶阳抑阴,则亦能通神明。
故叶天士云:“神者阳之灵也,明者阳之光也。
辛温为阳,久服阳胜,所以通神明也。
”(《本草经解》)02临证用方举隅:一、生姜饮:治产后恶血上掩心,如见神鬼欲死者。
生姜汁、生地黄汁上各取汁半盏相和一处,煎取七分,后下酒少许,相和温服。
(《普济方》)二、竹沥汤: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方。
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
平旦、日晡、夜各一服,讫觉四体有异似好。
(《备急千金要方》)三、荆沥汤(出《圣济总录》):治初得中风,四肢不收,心神昏愦,眼不识人,不能言语,先服。
荆沥、竹沥、生葛汁、生姜汁三合上和匀,去滓,瓷器中煎二五沸,每服二盏。
平旦、日午、晡时、夜卧各一服。
(《普济方》)四、小柴胡汤:治血热癫狂。
小柴胡汤加生姜、地黄同煎,日三服。
须服百余服即安。
凡妇人癫狂未可顿服补心药。
“冬吃萝卜夏吃姜” 应季食物最健康
![“冬吃萝卜夏吃姜” 应季食物最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75e76f3343323968011c9211.png)
好吃好吃网友情提示:“冬吃萝卜夏吃姜”应季食物最健康导读:过去科学水平有限,人们不能随意控制温度让各种蔬菜瓜果随时生长、结果。
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种植技术的进步,如今,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吃到,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帮助我们脱离了以往食物不足的劣势,但这也让很多人逐渐失去了季节感,切断了身体与自然之间的那种微妙的联系。
中医理论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养生要顺乎自然应时而变。
俗语中的“冬吃萝卜夏吃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好吃好吃网”:8种应季果蔬补充夏日所需一、莲子莲子有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益肾固精作用。
如虚烦惊悸、失眠不寐、脾虚泄泻、食欲不振、肾虚遗精等症,均应提倡多吃莲子。
夏季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
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壮肠胃,所以吃莲子的时候最好不要弃莲子芯。
二、西红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
多吃西红柿可以有助于淡化皮肤色素沉着。
食用西红柿时滴点醋。
忌吃未成熟的青色西红柿。
莫要空腹吃西红柿,因为其中大量的胶质、果质、柿胶粉、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容易与胃酸起化学反应,结成不易溶解的块状物,阻塞胃出口引起腹痛。
三、草莓草莓富含维他命C、叶酸和纤维。
在买草莓时,要选择熟透的、颜色鲜艳的、外观要规整。
不要用洗涤剂来洗,应该用淡盐水或淘米水来浸泡洗。
草莓是容易腐败变质的水果,不宜久存。
草莓属于寒凉之品,不宜多吃。
四、茄子夏季对人体的损耗大,茄子中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能够延缓人体衰老。
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替代的。
五、甜玉米甜玉米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含有多种维生素、亚油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软化血管和防治冠心病的作用。
平时需要多增加优良的蛋白质,但同时也要注意摄入足量的纤维,甜玉米的营养纤维含量是精米、精面的7-9倍。
冬吃萝卜夏吃姜,以通为补
![冬吃萝卜夏吃姜,以通为补](https://img.taocdn.com/s3/m/1809687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d.png)
冬吃萝卜夏吃姜,以通为补原创传承中医5 心意和2022-11-11 08:04发表于广东冬吃萝卜夏吃姜,这里的萝卜是指普通的白萝卜。
白萝卜大部分是水,有什么营养?这么普通的食材都不好意思拍照发出来。
但中医并不这么认为。
白萝卜,其色白,属金,入肺,性甘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
主治肺痿、肺热、便秘、吐血、气胀、食滞、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畅、酒精中毒等。
白萝卜下气,消食,利尿通便,和另外一种补气的高贵药材——人参,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般吃人参不宜吃白萝卜,因为人参补气,白萝卜下气。
人嘛,总是嫌贫爱富的,让你在白萝卜和人参之间选择,你会选哪个?名贵的补品,大部分人认为都是好的,很少人去思考这个补品是不是适合自己。
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才能补进去。
以白萝卜为例,白萝卜消食通便,如果有个人因吃太好,吃太上火导致便秘,这个时候白萝卜就是最适合这个人的食材。
以通为补,身体通畅就是补了。
五脏六腑,五脏要藏精气神,而六腑则要通畅,不能堵住。
胃,小肠,大肠,膀胱,胆,这五腑,哪个都不能堵住。
胃堵,呕吐;肠子堵,便秘,肠绞痛;膀胱堵,尿潴留,水肿等等。
冬吃萝卜夏吃姜,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其中蕴含深刻的中医理论知识。
中医认为营养丰富的东西属阴,吃多了这些容易造成阴实,例如肌瘤。
经方家认为“以通为补”,先疏通堵在身体经络的浊物,经络气血通畅,身体自然健康。
以大家熟悉的六味地黄丸为例,六味地黄丸主要是:牡丹皮、茯苓、泽泻;熟地黄、酒萸肉、山药。
这六味药,简单分类是“三泻三补”,牡丹皮、茯苓、泽泻,活血化瘀、健脾祛湿,先通畅身体,然后才是用补的熟地黄、酒萸肉、山药。
六味地黄丸简化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面的肾气丸,这个肾气丸方因为出自《金匮要略》,又常叫“金匮肾气丸”。
因为有肾气丸比六味地黄丸多了两味中药桂枝、附子,又叫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
桂枝、附子,都是温热的药,张仲景在治病救人的时候常用桂枝、附子,这些温热的药,为什么?核心思路就是:回阳救逆,先把病人的阳先救回来,然后阴自然会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病夏治,养生头道菜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药理成分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由此看来,夏季重在养,重在防。
那夏天食用哪些养生食材,既不像吃药又还能养生呢?中医历来是推荐养生姜的。
姜,素来药食同源的品行众所周知,但因其辛辣让人们爱在心口难开。
姜的辣味是不能根除的,只有经过腌渍来减淡。
山东莱芜的养生头道菜,选用鲜嫩童姜切片,加以腌渍,将姜的辣味减至一个极限,成为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早餐必不可少的佐餐小菜,就是很好的利用了姜能解表发汗、祛湿暖胃的功效。
冬病夏治,养生头道菜提供的就是天然的食疗价值,没有任何添加剂,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家常配菜。
家有生姜,小病不慌,养生头道菜,给你生姜新体验。
天猫搜索“头道菜”直达天猫店铺:姜莱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