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之道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4、自然界之道
一、背景分析:
这篇课文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打动人的故事。
讲的是“我”,想实地考察幼龟是如何离开巢穴进入大海的。
出于好心帮了一只幼龟,结果却给成千上万只幼龟带来了灾难,使不少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物。
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他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课时: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错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3、能把读了这篇课文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错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三、教具准备: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了解“自然界之道”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平洋小绿龟离巢入海的情况,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回忆一下小海龟是怎样离巢入海的。
2、说说小海龟是怎样离巢入海的。
回顾海龟离巢入海的两种情况:
A 侦察兵——发出安全信号——结伴而出——入海
B 侦察兵——不幸遭遇危险——等待机会——入海
3、导入:年复一年,太平洋小绿龟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离巢入海,同时也向人类展示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足迹。
二)、品读课文,感悟“自然界之道”
1、直奔主题,自读探究:
出示课件: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
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
师:默读课文思考:我们做了什么,使海龟受到伤害?
预设:生:我们把小海龟引入大海,海龟们都出来了,被食肉鸟吃了。
师:看见什么了,把小海龟引入大海?
2、交流,品读感悟:
(1)看到的情况: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正当幼龟犹豫不决时,一只嘲鹰突兀而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读了这几句你体会到什么?读出你的感受。
(2)我们又是怎样做的: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问向导:“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鹰眼见着到手的美食给抱走,只能颓丧地飞走了。
出示:“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
①读句子。
②师:“叼就叼去吧,就是这样的”分别指的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叼就叼去吧”指的是嘲鸫叼幼龟。
”
“就是这样的”指的是嘲鸫叼一只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拖到沙滩上。
③师:“正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向导却是
齐读:“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想到极不情愿的把海龟引向大海。
(3)结果:一只小绿龟在我们的呼喊声中得到了“保护”。
可是?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的情景。
②课文描写群龟入海的情景时,用了很多四字词语,读一读,积累下来。
这么多幼龟争着爬入大海,当时它们想什么呢?
师:可迎接他们的却是:
③转眼间,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鹰、海鸥、鲣鸟的口中之物,此情此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遍体鳞伤、血迹斑斑、惨不忍睹……
3、导读明理,领悟“自然界之道”:
(1)引读“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①面对这令人震惊的惨状,同伴们恍然大悟地说——
②面对自己的好心办成了错事,同伴们内疚自责地说——
(2)快点采取补救的措施吧——我们的向导赶紧脱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了数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哪些词语体会的。
师: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再读读这部分。
(3)师:一切都过去了,为时已晚,这种后果是谁造成的?
追问:是我们什么样的行为导致的?
点题:这样的行为也就是违背了自然界之道。
(3)联系上下文,体会“悲叹”
出示: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
1.分析句中带点词的用法。
(1)出示对比句:
A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
B终于,向导发出了他的悲叹:“是我们,这些海龟才受到了伤害。
”(2)师:“请你对比着读一读说说它们意思相同吗?”
(学生读句体会两句话表示的含义都是相同的)
(3)师: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哪句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出第二句用了两个否定词,却表示的是肯定的含义即双重否定表肯定,另外让学生体会第二句有增强的语气的作用,更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句中带点词的作用。
)
(4)师: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2.理解完带点词的作用之后,提升学生的理解,进行三遍引读:
①一只海龟得救了,却伤害了一群海龟,向导不得不悲叹地说:
②虽然出于好心,却办成了错事,向导痛苦万分地说:
③因为违背的自然界之道,而做出了蠢事,向导不禁自责地说:
让学生结合前面的感悟理解向导发出的悲叹所要表达的深一层含义(1)这触目惊心的一幕,使向导发出了这样的悲叹。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旅行者,你肯定也在自责,你会说什么呢?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我们( ),( )就不会( )。
(2)在与动物的接触中,人类的哪些行为令你有同样的感慨?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人们(),()就不会()。
三)、拓展文本,深化“自然界之道”
1、课文记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成为作者伯罗蒙塞尔永生难忘的惨痛教训。
老师在备课时查到了原作,最后一句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学生齐读。
这就是作者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2、课文学完了,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3、交流。
评价。
四)、联系全文,总结“自然界之道”
出示三个句子,齐读:
①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②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③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这就是“自然界之道”!希望我们共同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保护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灵。
板书设计:
遵循保护
自然界之道小海龟
违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