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考07】专业知识-数字X线摄影成像原理与乳腺摄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考07】专业知识-数字X线摄影成像原理与乳腺摄影
数字X线摄影成像原理
CR成像原理
1.工作流程:①信息采集成像板IP板②信息转换指的是将存储在IP板上的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过程。
主要由激光阅读仪、光电倍增管和模数转换器组成③信息处理 CR常用处理技术包括谐调处理技术、空间频率处理技术和减影处理技术④信息存储与输出。
2.成像原理:IP板代替了常规X线摄影的胶片,成为影像记录的载体。
曝光后IP板中的光激励荧光体PSP由于吸收X线发生电离形成潜影,放入读取装置后,经低能量高度聚焦的红色激光扫描,一种较高能量、低强度的蓝色光激励发光PSL信号被释放导入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将接受的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并经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通过采样和量化,以数字影像矩阵方式存储。
最常用的激光是氦氖激光(波长633nm)和二极管激光(波长680nm)。
3.相关概念
①扫描方向又称激光扫描方向或快速扫描方向,指的是激光束偏转路径的方向②慢扫描方向又称屏扫描方向或幅扫描方向,指的是IP 板的传送方向③激励发光信号的衰减激励发光信号衰减时间常数约0.8ms,这是限制读出时间的主要因素,也制约了激光束横越荧光体板的扫描速度④模数转换速率在CR系统读取中,模数转换器转换光电倍增管信号的速率远大于激光的快速扫描速率⑤自发荧光消退曝光后IP板中形成的潜影即便未读取,信号也会呈指数规律逐渐消退,称自发荧光消退。
曝光后10分钟到8小时内会损失25%存储信号,此后衰减变慢。
4.四象限理论
①CR系统通过曝光数据识别器EDR可对一定范围内的曝光过度或不足进行调节。
②高野正雄将CR系统影像处理的运行原理归纳为四象限理论,EDR的功能和CR系统工作原理可以用四象限理论进行描述。
第一象限:IP的固有特征,即X线辐射剂量与激光束激发IP的光激励发光PSL强度之间的关系,两者在1:104范围是线性的,该线性关系使CR具有高敏感性和宽动态范围。
第二象限:影像阅读装置IRD的光激励发光信号与数字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第三象限:影像处理装置IPC显示出影像
第四象限:影像记录装置IRC 第四象限决定了CR系统中输出的X 线照片的线性曲线和常规X线照片的特性曲线不同。
上述四象限,第一象限不可调节,其余可调。
5.曝光指示器
曝光指数只是IP上照射量的估算值,而不是绝对值。
曝光指示值不仅受kV影响,也受IP对X线衰减与吸收程度不同的影响。
①Fuji系统使用感度值来实现对入射照射量的评估,分自动模式、半自动模式和固定感度模式②Kodak系统使用的曝光指数与IP板上平均入射照射量的指数值成正比③AGFA系统使用IgM的曝光指示值④Konica系统通过公式计算。
生产商通常是以在IP板上产生1mR的照射量为基础目标照射量。
所有CR系统曝光指数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kV和滤过。
DR成像原理
1.1986年布鲁塞尔第15届国际放射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数字化X线摄影DR的物理学概念。
2.直接转换式平板探测器
一是直接转换,即使用非晶硒光导半导材料,非晶硒俘获X线光子后,直接将接受的X线光子转换为电信号;二是平板,即探测器单元阵列采用薄膜晶体管TFT技术,外形类似平板状。
而多丝正比电离室探测器虽属直接探测器,但不属于平板探测器。
3.间接转换式平板探测器
间接转换型指的是在将X线影像信息转换为电子信号过程中,中间需要经过光电转换之后再转为电信号。
属于此类的有: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和闪烁体+CCD阵列探测器,而后者因外形非平板状,不属于平板探测器。
成像原理:在探测器顶层的碘化铯CsI闪烁晶体接受X线照射后,将入射的X线光子转换为可见光,再激发非晶硅二极管阵列,转换为电信号。
4.非晶硒平板探测器评价:①非晶硒FPD最大优点是直接转换,无中间环节,因此避免了信号的丢失和噪声的增加,提高空间分辨力②非晶硒光导材料MTF和DQE高,空间分辨率可达3-6LP/mm,动态范围可达104-105,层次丰富,质量好③非晶硒吸收效率高,1:104范围是线性的,曝光宽容度大④非晶硒FPD环境要求高,需要较高的偏置电压,刷新速度慢,动态摄影受限⑤大面积TFT生产工艺复杂。
5.非晶硅FPD评价:①与非晶硒FPD临床应用基本相同②与非晶硒FPD相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线感度和空间分辨率③非晶硅抗辐射能力强,是理想的探测器材料,且在获取高质量动态影像方面具有优势。
DR设备使用最多的是非晶硒和非晶硅FPD。
6.数字合成体层成像原理
基本概念:
①曝光角指的是体层摄影X线曝光过程中,中心线以转动支点为顶点形成的夹角,或曝光期间连杆摆过的角度。
②体层厚度体层摄影照片上最后成像的是指定层附近一薄层组织的X线像,该薄层组织的厚度称为体层厚度。
指定层外一定距离的组织,其被抹除的程度与曝光角有关。
数字合成体层成像的临床应用特点:
①一次体层运动可回顾性重建任意多层面的体层图像②可行重力负荷下立位体层摄影③不产生金属伪影④辐射剂量相对小⑤显示器上可进行多层面连续观察。
乳腺摄影成像原理
模拟乳腺摄影原理
1.随管电压的降低,物质对X线的吸收变为康普顿吸收逐渐减少,光电吸收增加。
光电吸收中,光电吸收系数与原子序数Z的4次方成正比。
①人体组织的物理特性(厚度和密度)和化学特性(Z)是形成照片对比度的基础②射线对比度的大小取决于系吸收系数μ之差③低管电压,对比增强;高管电压,对比降低④X线波长在0.062-0.093nm 范围时,脂肪与肌肉对比度最大。
2.乳腺摄影原理:乳腺摄影使用钼靶X线机,管电压20-40kV。
当管电压在35kV时,钼能产生K系特征辐射即标识辐射,波长为0.063nm,此时脂肪与肌肉对比度最大。
K系特征辐射是钼靶产生全部辐射的最强部分,范围较窄,波长恒定,单色性强。
为保证乳腺摄影的成像质量,还应注意:
①焦点0.5mm以下②暗盒采用吸收系数小的材料制成③增感屏荧光体可吸收软射线,颗粒细,且为单面后屏④选用单乳剂、γ值大的专用乳腺胶片⑤窗口滤过0.03钼/0.025铑⑥滤线栅选用80LP/cm超密纹栅或高穿透单元滤线栅HTC⑦加压技术。
数字乳腺摄影
乳腺DR设备常用非晶硒、非晶硅FPD,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
①DR乳腺摄影可用较低X线剂量产生较好的图像质量,尤其是致密型乳腺,双靶X线管就基于此目的②乳腺钙化灶可小至100-200um,平板探测器的像素尺寸范围应在50-100um③乳腺图像可分辨3100个灰度水平,系统应提供14bit动态范围④自动曝光控制AEC⑤直接转换的DQE较间接转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