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学校办学效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升学校办学效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科学发展观有着丰富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会使我们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一、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

“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学校的办学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要以教师、学生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教师为主体。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育管理者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为教师服务,努力建设好教师队伍。

尽其所能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平台、搭建舞台,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让骨干教师尽快成长为名师,让五十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有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权利的生命体。

不要把学生当做父母和老师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或器物,教育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

核心和灵魂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情感、态度、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比知识更重要;非智力因素的优化比智力因素的开发更重要。

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身体、认知、社交、审美、灵性等内在潜能的充分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我们研究教育科学,讲究教育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开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教育要可持续发展。

办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们有自己学校的校情,各班有各自的班情,每一位学生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我们要看到差异,看到特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讲究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策略、方式、方法,对
症下药。

惟其如此,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因为人的智慧和人体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也需要科学地开发利用。

今天的教育教学不应透支孩子们的需要,冲减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过早地拔苗助长,预支孩子们明天的兴趣,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的一言一行不要给学生以后的发展留下遗憾。

树立正确的“教绩观”。

既要看学生的分数、升学率,更要看学生是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看少数人发展,更要看全体学生的发展;既要看今天的发展,更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卷子上的显绩,更要看潜绩。

这样办教育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科学管理出质量,科学管理出效益。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必须适应新的要求,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重视教育现实问题的研究,重视充满个性的学生、教师和充满生机的学校的研究,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落实教育方针、播扬先进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内涵的重要手段。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治校,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思想、理念和手段管理学校,着力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克服教学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和教学实践中的“少慢差费”低效行为,努力以最优化的过程管理谋取最优化的终端成效。

多年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五十中学之所以能在“做大中做强”了,主要依赖于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

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教育的质量究其实质就是学生发展的质量。

因此,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青少年的发展规律,谋求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只有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
成”,即“升学有基础,发展有潜力。

”要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五、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必须创新。

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也就是可持续的终身学习的动力,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教学生一辈子。

他进入社会之后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远远不够,唯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因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很重要。

创新首先需要主观上愿意创新,想要创新。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没有创新是不行的。

我们每天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人。

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的工作没有重复性,天天都要创新,同样的年级,同样的教案具体落实到每个平行班中,也会因为当时的情况的不同和班级情况不同而改变。

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能让我们使用多年。

自从课改以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教育设备不断地应用于教育实践当中。

有人说当教师不好当,书不好教,是啊!不创新,就不能成为好教师,必然会被淘汰。

怎样创新,创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发展和改革,教师首先要在原有基础上发现问题,感觉到原有的东西已经有太多的局限和不足了,这就需要创新了。

课程改革以来,各门学科都有了新的教学目标,因为社会在发展,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才。

在新的教学目标下,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会不适应当下教育的发展了,这需要有创新。

当然创新是一件很难的事,创新需要基础,就是学术和研究的基础。

因此平时的学习积累是第一步,网络,报刊,书籍可以广泛研究。

平时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反思和总结,我们现在的教学反思,正是基于这点。

反思和总结积累多了,这就为论文和课题做了初级准备。

要写论文,只要一翻自己的教学反思就会有材料和思路,没有平时的学习实践积累,谈创新就是空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