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里不同俗
【文艺观潮】
十里不同俗 2
——电视剧中的地域文化风
:杨慧(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讲师)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的地理、气候、历史等因素滋养出了各个地域不同的风土人情。

在近年我国的电视剧创作中,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成为一抹亮色。

《山海情》展现宁夏西海固的风土人情,不少观众跟着剧中人物学起了西北方言;《觉醒年代》对百年前北平风云变化、群星灿烂的书写,令许多青年心向往之;《装台》的陕西味道如同一碗带劲儿的油泼面;《心居》的上海气息则像甜咸交织的本帮菜,甚至连《你是我的荣耀》《二十不惑》等年轻化和偶像化的作品,也引入一定的地域文化元素,将故事的空间感和时代感勾勒分明。

在电视剧中融入丰富的地域元素,不仅增加了电视剧视觉空间的层次和变化,也增加了电视剧现实质感的厚度和力度。

更重要的是,地域特色文化也得到了电视剧的有效传播。

典型人物仍需要典型环境
在一些现实题材创作中,都市景观异曲同工,经常以化名和相似的高楼大厦出现,许多地域空间成了一种文化“飞地”,被观众吐槽为“悬浮剧”。

这与其苍白的地域空间表达不无关系。

其实在我国电视剧传统中,地域文化一度是重要特色。

尤其是在很多省份还没有卫星频道,或省级卫星频道尚未具有全国影响力,各省市电视台多依靠自产自销的时候,各地
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内容以服务本地区观众为主。

重庆电视台的《傻儿师长》《山城棒棒军》,广东电视台的《公关小姐》,大连电视台的《篱笆·女人和狗》《轱辘·女人和井》等,往往以本地域为故事发生地,以当地故事为主要内容,铺陈当地的社会面貌和生活细节。

后来,省级卫视逐渐成为各省市电视台中最有分量的播出渠道。

随着它们的影响力逐渐覆盖全国,其运营定位也从此前的追求地方特色,转而打开视野着眼全国。

非公有资本进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的门槛降低,影视行业制播分离成为流行。

而专司节目生产的影视公司要服务于全国电视台的节目需求,创作生产时多将寻找全国观众文化共性的优先级放到挖掘地域元素的前面。

之后,IP、流量明星等商业元素引入,部分影视剧生产成本更多地向大IP的版权费和流量明星的片酬倾斜。

为了节约成本,一些作品将拍摄场面集中于几个简单的室内空间,导致真实的地域景观缺席,不同城市的复杂简化成了样品间般的住所或办公室,电视剧的地理空间逐渐成了承载故事的简单舞台。

恩格斯指出:“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地域文化是一套复合的意义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环境、风俗礼仪、日常习惯,还包括在此之上的世间百态。

在一段时间里,电视剧对地理空间表达的简化和单一化,给创作带来了一种文化、美学和意义的空洞。

这一现象,引发了从业者的关注和深思。

乡土乡音引发情感共鸣
工业化、城镇化不能割断乡土乡音。

近年来,“乡情”在文艺作品中被屡屡提及。

具体到电视剧领域,创越来越重视对地域特色的运用。

从北上广到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成为作品描摹的地域空间,勾起了观众别样的“乡情”。

北京作为首都,历来是电视剧对地域空间的重点表现对象。

近几年,《芝麻胡同》《鬓边不是海棠红》等京味电视剧以酱菜、京剧等作为作品的核心意象,巩固着人们对北京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的印象。

同样是具有时代感的作品,《觉醒年代》拓展了电视剧对老北京的空间呈现。

作品中,北大红楼、长辛店、陶然亭等历史地标频繁出现,甚至大栅栏的土、箭杆胡同的墙砖、陈独秀院里的葡萄架子都精心布置,力图还原当年风貌。

而《我在他乡挺好的》《小欢喜》《什刹海》等电视剧则塑造了一个今日北京。

其中既蕴含传统京味,也充满大都市的现代化气息。

天南地北的中国人聚集于此,从不同层次、多个维度交织谱写出当下北京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

同为一线城市,电视剧对上海的地域特色却给予了截然不同的呈现。

一类是《隐秘而伟大》《老中医》中的旧时上海,是明枪暗箭的谍影战场,是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是里弄街坊的烟火气,是江南文化和黄梅雨季共同晕染出的上海历史气息。

一类是今日上海,是具有商业气息的潮流都市,在《欢乐颂》《安家》《三十而已》中是奋斗者的梦想地,也是时尚文化的展示台,更是不同社会阶层的日常生活的显示屏。

除了北京、上海的大都市景观所折射的时代变迁,电视剧中更广阔的地域塑造则呈现了差异化的中国故事,刻画了中国天南地北的风貌。

提起电视剧中的东北,人们常常想起《乡村爱情》系列。

其实电视剧对东北的呈现早已超越了乡村喜剧的层面,向多元方向发展。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里的东北有热气腾腾的澡堂,《老酒馆》中的东北有“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的豪爽,《人世间》里东北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中有真挚的情感,电视剧既有东北的小温暖,也有东北的大气韵。

从《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到《装台》《山海情》,西北的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的风光在电视剧中流淌,打动观众的既有《装台》里西安城中村的苦辣酸甜,也有《山海情》里宁夏西海固的沧桑巨变。

《都挺好》中苏州评弹声潺潺,《风
犬少年的天空》里重庆人爬坡上坎,给予观众视听上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并对地域文化产生亲近感。

电视剧中地域文化的复苏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工作生活中居民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旅游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便利,对于观众来说,很多其他地方的风景不仅不陌生,不疏远,反而更加新奇,更有感染力。

当带有方言口音的电视剧激起观众学习方言的兴趣,当电视剧的具体拍摄地点成为网络名人中层出不穷的打卡点,我们感受到了观众对带有地域文化的电视剧的喜爱,以及人民对祖国的渴望。

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相得益彰
地域文化在电视剧中的崛起,首先体现的是电视剧在视觉艺术层面的高质量提升。

随着我国电视剧工业化水平提升,以及观众对优质电视剧的需求与日俱增,电视剧视觉的丰富化,成为电视剧质量精细化、专业化、精品化的一个表征。

而这种精细化并不只是电脑特效或镜头语言的提升,还在于画面的信息内容本身。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剧又是一种高度亲近日常生活的传媒艺术。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本身带来的“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丰富画面、多元视觉元素的资源宝库。

地域文化在电视剧中展现,为电视剧的空间景观提供了更多差异化的、新颖的内容和细节,形成了视觉美学上的丰富层次。

除了作为视觉的空间景观,地域文化同时也可以是听觉效果的源泉。

电视剧的台词对白,根据地方方言加以调味,地道的俗语,亲切的乡音,融进了电视剧的听觉系统,既是对电视剧文本词语的丰富,也增加观众听觉上的新鲜感。

而地域音乐元素比如地方戏曲等,也被征用进了电视剧的声音系统里,《都挺好》的苏州评弹每次出现不仅符合人物情绪,还将苏州风味浸润开来,《觉醒年代》在陈独秀、李大钊发传单的情节
中搭配京剧《挑滑车》的段落,不仅烘托故事气氛,还渲染了情绪。

地域文化还是丰富的故事素材库。

我国各地历史文化有太多值得书写之处,《鸡毛飞上天》的义乌,《山海情》的西海固,都宛如一本历史书,里面记录着中华儿女走过的岁月。

此外,衣食住行作为地域文化的又一表征,也为电视剧增加了不少滋味。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的冻梨,《装台》里的肉夹馍和胡辣汤,都令观众食欲大动、心向往之。

总的来说,地域文化不仅使电视剧在艺术上更加丰富、细腻、真实、接地气,而且在文化上,地域文化与电视剧的融合对宣传中国各地丰富的文化,增加文化交流,传承中国各地的文化传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借助电视剧,地域文化可以加强人们与家乡、地域、国家的精神联系,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文化认知和情感联系。

目前,中国电视剧对地域文化的呈现还有很大的探索和改进空间。

相信随着创作的深入,会有更多运用地域文化的佳作,讲述更多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传递更强烈更丰富的中国情怀。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6日15版)
[ 责编:张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