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重点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练习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学家在对原子核进行显微解剖时,发现了一种氟的同位素299F,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9 B.20 C.29 D.38
2.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许多城市对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处理,禁止使用对环境污染的物品.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铜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它物品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COONH4⇌+
B.CH3COOH=H++
C.KHCO3⇌K++H++
D.KHSO4=K++H++
5.对于90℃的纯水,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c (H+)>10﹣7 mol/L>c (OH﹣) pH<7 显中性
B.c (H+)=c (OH﹣)>10﹣7 mol/L pH<7 显中性
C.c (H+)>10﹣7 mol/L>c (OH﹣) pH<7 显酸性
D.c (H+)=c (OH﹣)>10﹣7 mol/L pH=7 显中性
6.下列对于实验室事故的处理,合理的是()
A.酒精灯失火后,立即用水扑灭
B.金属钠失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苯酚沾在手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不慎将碱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
7.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用v表示,以下关系正确的是()A. v (NH3)=v (O2)B. v (O2)=v (H2O)
C. v (NH3)=v (H2O)D. v (O2)=v (NO)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Na2CO3溶液中:c(Na+):c(CO32﹣)=2:1
B.在25℃时,无论是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其c(H+)和c(OH﹣)的乘积都等于1×10﹣14
C.0.1mol/L的KOH溶液和0.1mol/L氨水中,c(OH﹣)相等
D.原电池的正极所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9.下列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半径:Li>Na>K>Rb
B.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I>HBr>HCl>HF
D.还原性:Cl﹣>Br﹣>I﹣>S2﹣
10.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10mL0.1mol/L氨水与10mL0.1mol/L盐酸混合,c(Cl﹣)>c(NH)>c(OH﹣)>c(H+)B.10mL0.1mol/L NH4Cl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混合,c(Na+)=c(Cl﹣)>c(OH﹣)>c(H+)
C.10mL0.1mol/LCH3COOH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混合,c(Na+)=c(CH3COO﹣)>c(OH ﹣)>c(H+)
D.10mL0.5mol/LCH3COONa溶液与6mL 1mol/L盐酸混合,c(Na+)=c(Cl﹣)>c(H+)>c (OH﹣)
11.如图所示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2.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Fe(NO3)3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3NH3•H2O═Fe(OH)3↓+3NH+4
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C.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NH4++OH﹣NH3↑+H2O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13.下列各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25℃,将pH=4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成pH=5,所加水的量
B.25℃,pH=10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C.25℃,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4)2SO4和(NH4)2CO3溶液中的c(NH4+)
D.25℃,Na2CO3溶液中HCO3﹣和OH﹣的数目
14.下列关于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FeSO4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Ⅷ族
C.在化合物中,铁通常呈现为+2,+3价
D.通常情况下,铁丝在氯气里燃烧时生成FeCl3
15.下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0.5mol/L H2SO4溶液50mL B.0.6mol/L Al2(SO4)3溶液35mL
C.0.8mol/L NaCl溶液70mL D.0.7mol/L Na2CO3溶液60mL
16.下列粒子中,与NH4+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的是()
A.H2O B.Na+C.OH﹣D.F﹣
17.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为36.则这四种元素按X、Y、Z、W顺序依次是()
A.N、P、O、C B.C、N、O、P C.O、S、N、F D.C、Si、Al、N
18.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铝粉一定能放出氢气的是()A.Fe2+、Na+、H+、SO42﹣B.H+、Ba2+、Cl﹣、NO3﹣
C.Ba2+、Na+、OH﹣、NO3﹣D.Na+、Mg2+、NO3﹣、OH﹣
19.某酸式盐NaHY的水溶液显碱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H2Y的电离方程式:H2Y⇌2H++Y2﹣
B.HY﹣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Y﹣+H2OH2⇌Y+OH﹣
C.该酸式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c(Na+)>c(HY﹣)>c(OH﹣)>c(H+)
D.该酸式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H+)+c(H2Y)═c(OH﹣)+c(Y2﹣)
20.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④2s末,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2.一定温度下,有式量为M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V mL,密度为p g•cm﹣3,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mg,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Sg,则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A.m=p•V•w% B.w=% C.S= D.c=
23.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8gO2跟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3N A
B.1L 0.5mol/L的(NH4)2SO4溶液中含有NH4+数目为N A
C.标准状况下,11.2L 氨气所含有的原子数是4N A
D.80gNaOH溶解在1 L水中,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24.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形成的是()
A.2Na2O2+2H2O═4NaOH+O2↑B.Mg3N2+6H2O═3Mg(OH)2↓+2NH3↑
C.CaC2+2H2O═Ca(OH)2+CH≡CH↑D.NH4Cl+NaOH═NaCl+NH3↑+H2O
25.如图表示在某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该溶液的成分可能是()
A.MgSO4B.KAl(SO4)2C.Al2(SO4)3D.NaAlO2
一.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2分)
26.(12分)(2015秋•东城区校级期中)已知A、B、C、D分别是AlCl3、BaCl2、FeSO4、NaOH 四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们的水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现象如下:
①A+B→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②B+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③C+D→白色沉淀,继续滴加D溶液,白色沉淀消失.则:
(1)写出下列反应的相应方程式:
上述反应②中生成白色沉淀后,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的化学方程
式:.
上述反应③中生成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D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消失的离子方程
式:.
(2)若先向FeSO4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的氯水,再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看到的现象是:.
此过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7.(10分)(2015秋•东城区校级期中)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NH3+ NO2﹣_ N2+ H2O
(2)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3)可逆反应:aA(g)+bB(g)cC(g)+dD(g)△H=kJ•mol﹣1(正值或负值)
根据如图回答:
①压强 P1比P2填(“大”或“小”)
②(a+b)比(c+d)填(“大”或“小”)
③温度t1℃比t2℃填(“高”或“低”)
④△H值为填(“正”或“负”)(正值表示正反应吸热,负值表示正反应放热)
28.A、B、C、D均为4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常温下A、B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其分子组成可表示为B2A2和B2A;B与D可形成分子X,也可形成阳离子Y,X、Y在水溶液中呈现的酸、碱性正好相反;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液态X类似B2A,也能微弱电离且产生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则液态X的电离方程式为.
(2)M、N是由A、B、C、D四种元素中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类型的强电解质,M的水溶液呈碱性,N的水溶液呈酸性,且M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N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则M、N分别为(填化学式);写出使N的水溶液显酸性的离子方程式.
29.(12分)(2015秋•东城区校级期中)某混合物A中,含有KAl(SO4)2、Al2O3和Fe3O4,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判断:
(1)固体 D 中的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族
(2)写出沉淀的化学式:.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4)固体 C 和 F 的混合物称为,两者发生反应时,每有 1mol 固体 C参加反应,同时有F mol参加反应.
(5)单质F不与冷、浓硝酸反应的原因是.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30A、30B,只选择完成其中的一道题,共8分)
30.将2.44g BaCl2•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25mL该溶液,加入50mL 0.1mol/L AgNO3溶液,恰好使Cl﹣完全沉淀.试计算:
(1)100mL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X= .
31.(2015秋•东城区校级期中)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溶液(密度为0.915g•cm﹣3).该溶液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0mol/L,试计算:
(1)该氨水中NH3的质量分数为.
(2)1体积水需吸收体积氨气(标准状况)可制得上述氨水
(3)取a/5mL的上述氨水,稀释到5a mL,所得溶液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约
为.(本题中氨水稀释过程中的其它变化忽略不计,水的密度以1.00g•cm﹣3计)
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重点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练习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学家在对原子核进行显微解剖时,发现了一种氟的同位素299F,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A.9 B.20 C.29 D.38
【考点】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299F的质子数为9,质量数为29,利用中子数等于质量数﹣质子数来解答.
【解答】解:F的质子数为12,则一种氟的同位素299F的质子数为9,质量数为29,
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9﹣9=2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原子的构成,明确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及原子中的“量”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许多城市对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处理,禁止使用对环境污染的物品.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铜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它物品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分析】电池中含有的汞、镉、铜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具有污染性,据此解答.
【解答】解:电池中含有的汞、镉、铜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都会产生污染,需要实行分类回收处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环境污染与治理,熟悉废电池中所含元素及对环境的影响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A.根据AlO2﹣、MnO4﹣等酸根离子分析;
B.H2、CO、SO2等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常作还原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根据反应2Fe3++Fe=3Fe2+分析.
【解答】解:A.AlO2﹣、MnO4﹣等酸根离子中含有金属元素,所以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故A正确;
B.H2、CO、SO2等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常作还原剂,判断是氧化剂还是氧化剂需从化合价的变化角度分析,故B错误;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如2I﹣→I2,是被氧化的过程,Cu2+→Cu是被还原的过程,故C错误;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2Fe3++Fe=3Fe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物质的组成特点,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理解相关概念,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COONH4⇌+
B.CH3COOH=H++
C.KHCO3⇌K++H++
D.KHSO4=K++H++
【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CH3COONH4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号连接;
B.乙酸为弱酸,部分电离,用“⇌”号连接;
C.碳酸氢钾电离时生成钾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是弱酸的酸根离子是一个整体不能拆;
D.硫酸氢钾为多元强酸的酸式盐,电离出钾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
【解答】解:A.CH3COONH4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CH3COONH4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NH4=CH3COO﹣+NH4+,故A错误;
B.CH3COOH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用“⇌”,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 ﹣+H+,故B错误;
C.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根离子不能完全电离,所以不能拆分,电离方程式为KHCO3═K++HCO3﹣,故C错误;
D.硫酸氢钾为多元强酸硫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出钾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掌握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方法,并会正确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5.对于90℃的纯水,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c (H+)>10﹣7 mol/L>c (OH﹣) pH<7 显中性
B.c (H+)=c (OH﹣)>10﹣7 mol/L pH<7 显中性
C.c (H+)>10﹣7 mol/L>c (OH﹣) pH<7 显酸性
D.c (H+)=c (OH﹣)>10﹣7 mol/L pH=7 显中性
【考点】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分析】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导致纯水中c(H+)、c(OH﹣)都增大,但仍然存在c(H+)=c(OH﹣),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导致纯水中c(H+)、c(OH﹣)都增大,pH<7,但仍然存在c(H+)=c(OH﹣),则纯水仍然呈中性,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判断,为高频考点,溶液酸碱性要根据溶液中c(H+)、c(OH ﹣)相对大小判断,温度未知时不能根据溶液的pH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6.下列对于实验室事故的处理,合理的是()
A.酒精灯失火后,立即用水扑灭
B.金属钠失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苯酚沾在手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不慎将碱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用水灭火会使火势蔓延;
B.钠及其燃烧产物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燃烧更加剧烈;
C.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对人的皮肤造成伤害;
D.碱溶液溶于水,可以使用大量水冲洗溅到手上的碱溶液.
【解答】解:A.酒精灯失火后,立即用水扑灭,会导致火势蔓延,应该使用湿抹布盖灭,故A错误;
B.金属钠失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钠及过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法灭火,可以使用沙子灭火,故B错误;
C.苯酚沾在手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氢氧化钠能够腐蚀皮肤,应该使用酒精洗涤,故C错误;
D.不慎将碱溅到皮肤上,碱溶液能够溶于水,可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安全事故及处理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化学安全事故及正确的处理方法,遇到突发事故时不要慌张,首先沉着冷静对待安全事故,然后根据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7.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用v表示,以下关系正确的是()A. v (NH3)=v (O2)B. v (O2)=v (H2O)
C. v (NH3)=v (H2O)D. v (O2)=v (NO)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同一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解答】解:对于反应4NH3+5O2═4NO+6H2O,
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NH3):υ(O2)=4:5,即υ(O2)=υ(NH3),故A错误;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O2):υ(H2O)=5:6,即υ(H2O)=υ(O2),故B错误;
C.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NH3):υ(H2O)=4:6,即υ(H2O)=υ(NH3),故C正确;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O2):υ(NO)=5:4,即υ(NO)=υ(O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规律,明确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Na2CO3溶液中:c(Na+):c(CO32﹣)=2:1
B.在25℃时,无论是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其c(H+)和c(OH﹣)的乘积都等于1×10﹣14
C.0.1mol/L的KOH溶液和0.1mol/L氨水中,c(OH﹣)相等
D.原电池的正极所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水的电离.
【分析】A、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反应;
B、在室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一个定值,据此回答;
C、氢氧化钾是强电解质,氨水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
D、原电池的正极上是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反应,在Na2CO3溶液中:c(Na+):c (CO32﹣)>2:1,故A错误;
B、在室温下,任何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是一个定值,其c(H+)和c(OH﹣)的乘积都等于1×10﹣14,故B正确;
C、氢氧化钾是强电解质,氨水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0.1mol/L的KOH溶液和0.1mol/L 氨水中,c(OH﹣)不相等,前者大,故C错误;
D、原电池的正极上是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盐的水解原理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9.下列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半径:Li>Na>K>Rb
B.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I>HBr>HCl>HF
D.还原性:Cl﹣>Br﹣>I﹣>S2﹣
【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D、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解答】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半径:Li<Na<K<Rb,故A错误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减弱,HClO4>H2SO4>H3PO4,H3PO4是中强酸,H2CO3是弱酸,所以H3PO4>H2CO3,酸性顺序是HClO4>H2SO4>H3PO4>H2CO3,故B正确;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即稳定性顺序是:HI<HBr<HCl<HF,故C错误
D、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顺序是:Cl﹣<Br﹣<I﹣<S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以及应用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10.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10mL0.1mol/L氨水与10mL0.1mol/L盐酸混合,c(Cl﹣)>c(NH)>c(OH﹣)>c(H+)B.10mL0.1mol/L NH4Cl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混合,c(Na+)=c(Cl﹣)>c(OH﹣)>c(H+)
C.10mL0.1mol/LCH3COOH溶液与5mL0.2mol/LNaOH溶液混合,c(Na+)=c(CH3COO﹣)>c(OH ﹣)>c(H+)
D.10mL0.5mol/LCH3COONa溶液与6mL 1mol/L盐酸混合,c(Na+)=c(Cl﹣)>c(H+)>c (OH﹣)
【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分析】A.物质的量相等的氨水和HCl混合,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
B.物质的量相等的氯化铵和NaOH混合,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Cl和NH3.H2O,NaCl是强碱强酸盐,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呈碱性,但电离程度较小,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
C.等物质的量的醋酸和NaOH混合,二者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
D.二者混合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为NaCl、CH3COOH、HCl,且c(NaCl)=c(CH3COOH)=5c(HCl),醋酸和HCl电离出氢离子而导致溶液呈酸性.
【解答】解:A.物质的量相等的氨水和HCl混合,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Cl﹣)>c(NH4+),铵根离子水解程度较小,所以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Cl﹣)>c(NH4+)>c(H+)>c(OH﹣),故A错误;
B.物质的量相等的氯化铵和NaOH混合,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Cl和NH3.H2O,NaCl是强碱强酸盐,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呈碱性,则c(OH﹣)>c(H+),但电离程度较小,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Cl﹣),所以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 (Na+)=c(Cl﹣)>c(OH﹣)>c(H+),故B正确;
C.等物质的量的醋酸和NaOH混合,二者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则c(OH﹣)>c(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CH3COO ﹣),故C错误;
D.二者混合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为NaCl、CH3COOH、HCl,且c(NaCl)=c(CH3COOH)=5c(HCl),醋酸和HCl电离出氢离子而导致溶液呈酸性,则c(H+)>c(OH﹣),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C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侧重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明确溶液中的溶质及其性质、溶液酸碱性结合电荷守恒即可解答,注意B中存在c(Na+)=c(Cl﹣),为易错点.
11.如图所示为氢氧燃料电池的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源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解答】解:A、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a极为电源的负极,通入氧气的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故A正确;
B、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该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4e
﹣,故B错误;
﹣+2H
2O═4OH
C、氢氧燃料电池的产物是水,环保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故C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12.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Fe(NO3)3溶液中加过量氨水:Fe3++3NH3•H2O═Fe(OH)3↓+3NH+4
B.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C.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NH4++OH﹣NH3↑+H2O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氢氧化铁沉淀不溶于过量氨水,硝酸铁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铵;
B、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C、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实质是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氨气和水的过程;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
【解答】解:A、氢氧化铁沉淀不溶于过量氨水,硝酸铁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H+4,故A正确;
B、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B正确;
C、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实质是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氨气和水的过
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故C正确;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Cu2++2OH﹣+SO42﹣═BaSO4↓+Cu(OH)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分析和正误判断,主要是产物的判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13.下列各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25℃,将pH=4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成pH=5,所加水的量
B.25℃,pH=10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C.25℃,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4)2SO4和(NH4)2CO3溶液中的c(NH4+)
D.25℃,Na2CO3溶液中HCO3﹣和OH﹣的数目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原理.
【分析】A.加水稀释,醋酸进一步电离;
B.NaOH抑制水的电离,Na2CO3促进水的电离;
C.(NH4)2CO3为弱酸弱碱盐,NH4+与CO32﹣离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
D、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和水的电离平衡.
【解答】解:A.醋酸为弱酸,加水促进电离,当将pH=4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加水多,故A错误;
B.NaOH抑制水的电离,Na2CO3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pH=10的NaOH和Na2CO3溶液,Na2C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故B错误;
C.(NH4)2CO3为弱酸弱碱盐,NH4+与CO32﹣离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4)
+的物质的量浓度前者较大,故C正确;
2SO4溶液与(NH4)2CO3溶液中NH4
D、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HCO3﹣+OH﹣和水的电离平衡,所以HCO3﹣﹣的数目小于OH,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弱酸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注意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4.下列关于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FeSO4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Ⅷ族
C.在化合物中,铁通常呈现为+2,+3价
D.通常情况下,铁丝在氯气里燃烧时生成FeCl3
【考点】铁的化学性质.
【分析】A、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含有铁离子;
B、铁是26号元素,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为2个电子;
C、铁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3价;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解答】解:A、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含有铁离子,亚铁离子和KSCN溶液不反应,故A错误;
B、铁是26号元素,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为2个电子,位于第四周期第Ⅲ族,故B正确;
C、依据原子结构分析可知,铁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3价,故C正确;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与铁的用量无关,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的原子结构,性质分析,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注意氯气的强氧化性氧化铁为三价化合物,题目较简单.
15.下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0.5mol/L H2SO4溶液50mL B.0.6mol/L Al2(SO4)3溶液35mL
C.0.8mol/L NaCl溶液70mL D.0.7mol/L Na2CO3溶液60mL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根据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盐的浓度×化学式中阴离子个数,以及阴离子是否发生水解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0.5mol/L H2SO4溶液50mL,阴离子的总浓度为0.5mol•L﹣1;
B.0.6mol/L Al2(SO4)3溶液35mL,阴离子浓度为1.8mol•L﹣1;
C.0.8mol/L NaCl溶液70mL,阴离子浓度为0.8mol•L﹣1;
D.0.7mol/L Na2CO3溶液60mL,但CO32﹣因水解,使阴离子浓度稍增大:CO32﹣+H2O⇌HCO3﹣+OH ﹣,
则阴离子浓度最大的为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中阴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能够水解的离子.
16.下列粒子中,与NH4+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的是()
A.H2O B.Na+C.OH﹣D.F﹣
【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根据微粒中质子数为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若微粒为分子,质子数=电子数;若微粒为阳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若微粒为阴离子,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解答】解:NH4+中N原子的质子数为7,H原子的质子数为1,所以NH4+的质子数为11,电子数=11﹣1=10;
A、H2O中质子数为10,电子数=质子数=10,故A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