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小时。 ②南、北极点无论角速度、线速度均为 0。 (过渡)地球昼夜不停地自转,这种运动对人类活
动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 意义。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产生昼夜交替 [模拟演示]首先应说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有着 本质的区别。 用手电筒或投影仪的光线模拟太阳的平行光线,教 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自转运动。 平行的光线照在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上,就产生 了向光的半球和背光的半球,即产生了昼夜现象。昼夜 半球的界线叫晨昏线(圈),其中一半为晨线,另一半为 昏线。 转动地球仪,可看到昼、夜半球不断变化,即产生 了昼夜交替现象。 可结合演示,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 区别 2、我们有时处在白天(昼半球),有时处在黑夜 (夜半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A 图方向为自西向东(箭头从左到右);B 图为逆 时针方向;C 图为顺时针方向。
[学生归纳] 侧视:自西向东 俯视: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顺时针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一个恒星日 32 时 56 分 4 秒 3、地球自转的速度 地球仪演示、讨论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 为 0,其它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大约是/小时。 总结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纬线圈的长度由 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地球自转周期(粗略地看成 24 小时)和地球半径(平均半径为 6371km),运用相关 数学知识,推算地球自转速度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①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各点的线速度 是 1670 千米/小时;北纬 600 各点的线速度是 837 千
3、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界线——晨昏线,说出 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的形状、组成及其与赤道的关系 (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3)移动规律 (4)如何判读晨昏线? 4、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它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1、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 体 2、昼夜交替的成因:地球时刻不停的自转。强调: ①若地球是静止的,只有昼夜之分,没有昼夜交替。 3、昼夜半球:下图中甲处所在半球为夜半球,是 黑夜;乙处所在半球为昼半球,是白天。昼夜半球的分 界线为晨昏线,它是一个大圆,由晨线和昏线组成,上 图中 AB 线为晨昏线。
2.运用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解
昼夜交替产生的
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力,
学生学习能 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
力分析 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
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策略选
本节课我主要利用教具(地球仪、三球仪)演示,运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如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通过今 课例研究综 天的学习,我们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予以科学的 述 解释。本节课重点、难点较多,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 习、巩固。
择与设计 用导学法和分析法
一、地球的自转(板书)
(说明)教师在观察学生演示时要注意学生可能出 教学过程
现的各种错误,在学生演示后,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所
犯的错误。一般而言,学生容易犯错误有:地球自转的
方向;地轴的倾斜方向等 1、方向 [教师提问]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它是作顺
时针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 况又是怎样呢?请同学画出以下示意图中地球自转的 方向。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
教材分析 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
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现象的发生。
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
的变化。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