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川省成都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五模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川省成都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五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
A.佝偻病B.贫血C.坏血病D.夜盲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缺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甚至引发疾病.如人体如果缺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等,缺维生素B1,会患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缺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几种维生素的缺乏症。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只要明确了维生素的作用,掌握了其缺乏症,就能正确完成此题。
2.当人体免疫功能过高时,会发生的疾病是()
A.艾滋病B.过敏反应C.肺结核D.肝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
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
选项中艾滋病和肺结核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肝癌的致病因素复杂,可能与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过低有关,B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以及免疫功能异常时的表现。
3.以下反射类型中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小孩夜间遗尿B.司机看到红灯停车
C.吃杨梅流唾液D.手碰到火缩回
【答案】B
【解析】小孩夜间遗尿、吃杨梅流唾液、手碰到火后会缩回,都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司机看到红灯停车,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
故B符合题意。
4.患过麻疹以后不再患该病是因为()。
A.吞噬细胞可随时吞噬麻疹病毒B.麻疹病毒不会再感染人体
C.麻疹病毒可长期存在于人体内D.人体产生的抗体可长期在人体内存留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之所以能够在具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的生存,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
解答:解:得过麻疹的人,体内已经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并且这种抗体等人病好后仍然会存留在人体内,当麻疹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原先已有的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就会将其消灭,因此得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因为人体产生的抗体可长期在人体内存留.
故选D
5.科技人员助力“精准扶贫”,指导农户养殖彩色桑蚕。
蚕大量食用桑叶的阶段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答案】B
【解析】
【分析】
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
下图为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详解】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吃桑叶的“蚕宝宝”,是幼虫期。
成虫有2对翅,蛹不食不动。
故选:B。
【点睛】
解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6.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常用的工具。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对光时,显微镜的视野太暗,可以把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由低倍换高倍观察时,直接调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观察
C.下降显微镜的镜简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D.若要将视野右下方的图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上方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详解】
A.对光时,显微镜的视野太暗,可以把反光镜的平面镜换成凹面镜,或把遮光器的小光圈换成大光圈,A 错误。
B. 由低倍换高倍观察时,调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后,还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视野暗的话还要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使视野变亮,B错误。
C. 下降显微镜的镜简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碎玻片,C正确。
D. 显微镜呈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若要将视野右下方的图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右下方移,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7.下列各项中不是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特点的是()
A.小肠内壁有小肠绒毛
B.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
C.小肠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通
D.小肠绒毛壁仅有一层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详解】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
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
故选项C小肠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通与小肠的结构和功能不相适应。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小肠的结构特点。
8.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是实现经济和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一。
如图是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以下正确的是
A.烟草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可遗传
B.抗虫烟草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的,属于无性生殖
C.这种技术不能实现不同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
D.抗虫基因能够成功表达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
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详解】
由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分析,烟草的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这种技术实现了不同种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A、C错误、
抗虫烟草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入到普通烟草细胞中,使普通烟草也能产生杀死该虫的毒素,表现出抗虫性,得到了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烟草,属于转基因技术。
生物的基因改变,生物的性状就发生改变,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B错误,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9.蚯蚓刚毛的作用是()
A.辅助运动B.感受气味C.感受光线D.分泌黏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详解】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蠕动;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
因此蚯蚓就是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以及刚毛的配合,从而使蚯蚓向前蠕动。
因此蚯蚓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蚯蚓刚毛的作用。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米勒的实验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有力证据
B.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近的地层里
C.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D.生物进化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
【答案】C
【解析】
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故A错误;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故B错误;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比较全面的证据,故C正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不是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故D错误。
11.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A.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B.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
D.图乙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答案】D
【解析】
①模拟的是气管,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A正确;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B正确;甲图中④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C正确;乙图中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肺缩小,表示呼气,D错误。
12.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乌贼B.海蜇C.水蛭D.草履虫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详解】
乌贼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A符合题意;
海蜇属于腔肠动物,B不符合题意;
水蛭属于环节动物,C不符合题意;
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软体动物的特征是关键。
13.一位古生物学家研究一个没有受干扰的岩石层中的化石,鉴定出一个物种,他认为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变化,这位古生物学家得出的这一结论的根据是该物种化石()。
A.出现在较老的岩石中B.出现在较新的岩石中
C.出现在较老的和较新的岩石中D.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出现具有一定顺序,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详解】
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能够证明的是该物种可能是一种简单低等的生物,不能证明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A不符合题意;
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能够证明的是该物种可能是一种复杂高等的生物,不能证明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B不符合题意;
该物种的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和较新的岩石层中,说明该物种经历了较长的年代都没有多大的变化,C符合题意;
该物种的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就无法通过化石证据来证明该物种的进化情况,D不符合题意。
【点睛】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出现具有一定顺序,是经常考查的。
14.青少年应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磷丰富的食物。
对照下列营养学家建议的成人食谱图,你认为青少年最应相对增加的食物类型为()
A.Ⅰ、ⅡB.Ⅱ、ⅢC.Ⅳ、ⅤD.Ⅲ、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属于识图解答题,关于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所需量有所侧重。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的更新和修复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人体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少,但其作用却很大,如无机盐中的钙、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的重要成分,尤其青少年缺钙易导致佝偻病。
因此,处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应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磷丰富的食物。
即图中的Ⅱ、Ⅲ。
故选:B。
【点睛】
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是重要考点,同学们注意掌握。
15.下图所示,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中D上升时,胸腔容积减小
B.图甲中CE段,表示胸腔容积增大
C.图乙中D下降时,A内气压小于B内的气压
D.图甲中C点表示呼气末,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A
【解析】
【分析】
平静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上下经增大。
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图甲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CE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图乙中A表示气管,B表示肺,C表示胸廓,D表示膈肌。
【详解】
乙图中膈肌舒张,顶部升高,肺缩小,A正确;曲线CE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胸腔容积缩小,B错误;乙图中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肺扩张,造成肺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所以A内气压大于B内的气压,C错误;图甲中C点表示吸气末,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错误。
【点睛】
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关键。
16.花生开花传粉后,发育成如图所示结构②的是()
A.子房B.子房壁C.胚珠D.受精卵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
【详解】
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胚珠就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
图中②是种子,因此花生开花传粉后,发育成如图所示结构②种子的是胚珠。
故选C。
【点睛】
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7.下列为四种微生物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用来制作面包和酿酒B.④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C.③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D.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片可知:①是酵母菌,②是草履虫,③是细菌,④是衣藻,据此解答。
【详解】
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
酿酒时也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人们常利用①酵母菌来制作面包和酿酒,A正确;
④是衣藻,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自养,B正确;
③是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才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类生物,C错误;
①酵母菌、②草履虫、③细菌、④衣藻,它们的身体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都属于单细胞生物,D正确。
【点睛】
理解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熟记常见单细胞生物。
18.2019年3月30日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排放。
下图是炭循环的部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是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B.通过②过程不会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D.地球上碳会因为生物的消耗而逐渐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表中的①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还有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②过程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③表示化石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
①过程指的是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②过程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错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措施是: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所以人类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C正确;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地球上的碳不会因为生物的消耗而逐渐减少,D错误。
【点睛】
正确分析图示是解题的关键。
19.下面对“乳房生物反应器”的正确解释是( )
A.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
B.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了改造
C.被改造遗传基因的动物的乳汁中含有人类需要的物质
D.以上各项解释的综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科学家正利用动物作为“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种物质,如人类把控制合成人乳铁蛋白的基因转入某种动物的体内,使这种动物产生和分泌人们所需的人乳铁蛋白。
迄今为止乳房生物反应器是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还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将外源基因控制人分泌乳铁蛋白的基因导入动物体内的DNA中,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生物反应器可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但不能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任何物质。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20.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缺少遗传物质
B.由于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菌落,所以无法从菌落上区分细菌和真菌
C.我们制作甜酒是利用了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D.霉菌与酵母菌相比,没有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与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不是缺少遗传物质,A错误;虽然细菌和真菌都能够形成菌落,但是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形态、大小、颜色不同,所以可以从菌落上区分细菌和真菌,B错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我们制作甜酒是利用了酵母菌的发酵作用,C正确;霉菌与酵母菌都是真菌,都有细胞核而不是没有细胞核,D错误。
21.我国人民很早就学会了饲养家蚕来编织丝绸,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后缫(sāo)丝。
请问:缫丝时,在茧内死亡的是哪一发育阶段的家蚕()
A.幼虫B.受精卵C.蛹D.成虫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蝴蝶、蜜蜂、家蚕。
(2)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
如蟋蟀、蝗虫等。
【详解】
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
家蚕是幼虫期,幼虫发育成熟后,吐丝作茧,吐完丝,蚕的幼虫化为不食不动的蛹。
好像是“死”了,其实没死,蛹过一段时间就羽化为蚕蛾(成虫)。
因此“缫丝时”,在茧内死亡的是“蛹”阶段的家蚕。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家蚕的发育过程和特点。
22.苹果很甜,是因为其果肉细胞内含糖量高,这些糖分主要存在于
A.细胞质内B.细胞核内C.叶绿体中D.液泡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如下:
【详解】
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故A不符合题意;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故B不符合题意;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故C符合题意;叶绿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在叶绿体内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结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植物细胞中各结构的功能。
23.2019年5月25日,四川阿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照片,照片中大熊猫通体白色,没有了“黑眼圈”。
专家认为,这只白色的大熊猫患上了“白化病”。
下图为大熊猫的白化
病遗传图,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大熊猫的正常体色和白色体色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B.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的基因组成都为Aa
C.大熊猫的白化是由隐性基因控制
D.若这两只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大熊猫,则表现正常的可能性为50%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已知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病肤色受隐性基因a控制,则肤色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