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案2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

教学预备:
1、学生预习课文,复习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

⑴观察第一幅图.
①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
②教师小结.
⑵观察第二幅图。

①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②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
③教师小结。

⑶观察第三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
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
2、指导学生观察第2~3页的插图。

⑴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①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
②同学们会什么收获?
组织讨论,汇报交流。

⑵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

并指导说话。

②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
组织讨论、交流.
⑶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

⑷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

三、总结
1、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预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四、作业
1、进行课外阅读。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教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

③相互评价。

2、观察第二行插图。

①讨论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的表情怎样?
②讨论2: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
③交流并小结。

3、观察第三行的插图。

①讨论: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
②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还可以安排哪些?
③交流、汇报.
4、观察第4页上的插图。

①讨论:图是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样?
②同学们对出好小报有什么建议?
③交流、汇报.
5、观察第5页的插图。

①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效和他的母亲。

②图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③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情感。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

2、课堂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大孔雀蛾的晚会
一、读一读,给带点的字注音.
脱颖.()而出孵.()化女佣.( )
窜.()上跳下偌.()大蝙.()蝠
二、形近字组词。

疑( ) 例( ) 窜( ) 拥( )
颖( ) 列( )蹿( )佣( )
三、选择题
1、昆虫记共有()
A八卷 B九卷 C十卷 D十一卷
2、法布尔被誉为()
A、昆虫界的荷马
B、昆虫界的圣人
C、昆虫至圣
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
3、昆虫记是一部()
A、文学巨著、科学百科
B、文学巨著
C、科学百科
D、优秀小说
4、法布尔为写昆虫记()
A、调查了许多资料
B、翻阅了许多百科全书
C、养了许多虫子
D、一生都在观察虫子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选入课文时有所改动。

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在()做了一个实验,将一只刚破茧而出的雌性( )扣进了网做的圆形笼,结果出现了()的现象,作者称这是一次难忘的大孔雀蛾的
( )。

参考答案
一、yíng fú yōng cuàn nuò biān
二、略
三、1. C 2. A 3. A 4。

D
四、实验室内大孔雀蛾一群偌大的蝶蛾闯进房间晚会
(教学反思参考2)索溪峪的“野”
本堂课教师的成功之处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环节清晰,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的内容。

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声音,图片文字以及网络的交互作用。

以人为本,教师尊重学生学习课文的自主权,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习惯,其中的论坛和写作天地就是一个积蓄以后倾吐的,并且集思广益的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首先是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够,表现在每个环节发言的学生太少,虽然具有代表性可是让大多数同学处于旁观的听众地位,没有顾及到整体。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引用课本的文字的时候口齿不清,或者在叙述名山与索溪峪比较时,认知和表达上有误差的时候,教师的导向作用没有很好地体现。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轻声读的时候,学生犹豫不决.这跟教师在课上过多的齐读,个别朗读偏少,而且指导性不够有关,也就是学生没有真正的入情入境;然后另有一个环节教师处理的有欠缺,一学生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读了体现山的惊险、磅礴、随心所欲的一部分,应该有可取之处.可教师的表扬,鼓励不够,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示范读,然后两者比较,教师的示范字正腔圆,可在情感的处理方面未必占上风,学生就在教师的尊严之下,违心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此举让后面想读的同学顾虑重重;其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鼓动性和激励性;第四,课堂设计上,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也就是发散性的说话较少,使得学生的感悟缘于网络,而没有高于网络.例如看了网上的关于山气势磅礴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第五,对学生的训练还不够,不论是朗读还是表达,有点走过场的感觉。

学习了课文后面的游人的野这一部分,也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说说看如果自己也处于这样的灵山秀水当中,看到这样的山水和动物,自己会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这可以马上写进写作天地的版块中。

总之,感觉教师在灵活运用网络资源,把现代媒体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这一块上稍有欠缺。

《地球万岁》教学设计(谈话导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能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使学生感受到地球就像一位美丽、可爱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地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以及应该怎样爱护地球、保护地球。

理解诗歌最后一小节的“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么?我们人类怎样做才能拥有美好的一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是一个伟大的星球,你对它了解吗?(引导生谈话)
生: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与太阳距离14960万公里,有一颗卫星(月球).
生:地球是到目前为止惟一有生命的星球。

生:地球表面海洋约占70。

8%,陆地约占29。

2%。

生:地球上鸟语花香,风景优美。

生:地球上的许多生物已经灭绝,如恐龙、旅鸽……还有许多生物已濒临灭绝,如豆杉……
二、揭题,板题,读题。

是的,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它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是一个伟大的星球,今天,让我们怀着对地球的无比热爱之情,一起来学习新课 20地球万岁。

三、初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诗歌中的生字词。

2、数-数诗歌一共分几小节。

四、汇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指导拼读,理解字意。

浩瀚(hàn):形容大.
权(quán)力:资格。

分(fēn)享:分着感受、品尝。

戈(gē)壁:指新疆一带的沙漠。

贪婪(lán):贪心。

奢(shē)靡(mí):铺张浪费.
吝(lìn)啬(sè):小气.
窒(zhì)息:使人停止呼吸。

泯(mǐn)灭:消除.
咆(páo)哮(xiào):本课指海浪的声音大声呼喊。

啾啾(jiū):象声词。

甘醇(chún):指酒又浓又香.
2、诗歌共7个小节。

全班分成7组逐节朗读诗歌,读后评议、正音。

五、你喜欢哪一节,你能读出你对它的赞美、喜爱吗?
1、分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练习读.
2、小组同学听读后评一评,生再读。

3、起立汇报读,师生共指导.
4、每一节都读得比较流利、有感情后全班逐节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起立读。

边读边想想每一节诗歌讲什么。

第①节:在宇宙中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的家园。

第②节:所有的时间和事物都在地球上留有痕迹。

第③节:所有的人都是地球的孩子,地球上的一切,都属于每一个人,我们应该珍惜地球上的一切。

第④节:写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第⑤节:人类应该到觉醒的时候.
第⑥节:写人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拥有地球上美好的一切。

第⑦节;让我们为我们拥有的一切向地球说声谢谢!
第二课时
一、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示中心话题:地球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哪些无私的奉献?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地球的?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环境?
1、师:请愿意朗读课文的同学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节朗读。

(学生自由选择,表演朗读、比赛朗读)
2、重点指导理解第四、五、六、七节诗的内容。

①“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请同学说说,地球给了我们什么。

(生:阳光、空
气、土地、植物……)
(板书: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人类。

)
②“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近期的美伊战争进行谈论,说说战争给地球上的生态带来什么严重问题。

(生:空气污染……)(板书: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惭愧的。

)
③“美人鱼的歌声,在柔风中飘荡,岸边的橄榄树,向过往的船只招手……”师:“美人鱼”是安徒生童话里的人物,美人鱼是善良和美的化身。

“橄榄树”象征和平,这段话包含着作者对和平和美的渴望.同学们,象征和平的还有哪些呢?(生:鸽子……)作者渴望和平还可以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生:……)
④最后一小节“为了美好的一切"指的是什么?(生:和平、友谊、自由、美好……)
师:请同学们说说看,我们人类怎样才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为了拥有美好的一切,好好保护地球。


二、练习朗读,培养情感。

1、师:我来给同学们朗读我喜欢的一节,然后请同学们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桌交流朗读,好吗?选择第三小节
(读时:前两行要读得平稳些、亲切些,“大家”应重读,强调平等与分享。

后行用降调读,一扬一抑成呼应,有变化,最后四行,要重读。

“月光"句用平调,语速徐缓,让人陶醉在溶溶的月色中,尽情享受自由和幸福。


2、学生同桌交流朗读。

3、指名朗读.
4、全班有感情朗读。

三、行为升华,激情无限。

1、“人人都懂得和学会了爱惜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把泥土,每一条江河溪流,每一声小鸟的啾啾……”
师:假如你是一棵小草,你是泥土,你是江河,你是……,请来说说,你将会向人们呼吁些什么?(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2、同学们,学习这首诗,你们有没有自己想说的话,有没有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梦想.你们也来写写一首小诗,或三言两语,向地球母亲表达你对她的爱,好吗?(发下课前准备好的信笺,上面印有和平鸽.)
3、学生把自己的设想和祝福写在小信笺上,并投入到事先准备好的小信箱中。

4、教师随机抽出一些信笺,诵读学生的心愿。

四、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充满激情地学了这首诗,并且也像作者一样对地球母亲的未来充满梦想和祝福,表达了自己的爱。

希望同学们能把这激情延续下去,在周围,在每个时刻,都对自己的家园进行关注,爱护它,关心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