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健脾法在调理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中健脾法在调理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02T09:12:48.1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宋延泽
[导读] 总之,我们认为温中健脾法治疗脾胃虚寒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应用。
宋延泽(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人民医院 110011)
【摘要】目的:探究温中健脾法在调理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13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实施治疗,连续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8.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存在差异性。
结论:温中健脾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099-02 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常疼痛不明显,溃疡部位不定,以胃窦溃疡多见,并有伴随疾病和并发症[1]。
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类型之一,西医临床治疗以抑酸类药物及胃黏膜保护剂为主,但效果欠理想,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获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130例患者均是我院消化内科自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病人。
观察组65例,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在34-68岁之间,平均年龄(41.7±6.3)岁,病程在2年至19年之间,平均病程(11.3±4.6)年;对照组65例,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龄在36-70岁之间,平均年龄(43.1±7.2)岁,病程在1年至21年之间,平均病程(1
2.6±5.3)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参考张亚历主编的《实用消化病学》[2],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3]的相关诊断。
1.3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均经过胃镜检查显示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既往无消化道手术者;自愿参加本研究者;1月内未服用相关药物者(包括抗生素)。
1.4 排除标准:西医诊断不符合相关标准者,中医辨证为其它类型者;1月内出现明显并发症者;恶性肿瘤患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酗酒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对照组以奥美拉唑治疗,每天两次,每次20mg,饭前半小时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以温中健脾为治则,整方如下:黄芪20g,高良姜12g,炒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2g,枳实9g,乌贼骨18g,制香附12g,延胡索10g,丹参12g,甘草6g;若气虚明显者,加党参12g;寒邪较盛者加制附子10g;热邪较盛者加黄连10g;双侧胁肋胀满者加柴胡12g,每剂煎取药液200ml,早晚每服100ml,温服。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接受其它相关性药物的治疗。
2.2 疗效评价标准[4]:临床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胃镜检查有好转;未愈: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
2.3 统计方法: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施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过程,观察组临床治愈31例,好转者33例,临床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临床治愈12例,好转者39例,有效率为78.5%,具体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分析(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和攻击因子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而引起的胃黏膜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而攻击因子主要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以及Hp感染,其中Hp是重要的致病因子[5]。
目前,西医的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及抗感染治疗为主,这种治疗虽然短期存在疗效,但过程复杂,且副作用较多,患者往往难以长期坚持治疗。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属于“胃脘痛”的范畴,脾胃虚寒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的疼痛感明显,返吐清水,喜温喜按,病程长且易于反复。
该病的发病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吸烟酗酒,导致机体脾胃虚弱,气血生成无源,不荣则痛;或肝气郁结、横冲犯胃,肝胃不和,导致气机郁滞,血气不通所致。
本研究的患者皆为脾胃虚寒型,临床治疗当以温中健脾,理气止痛为治则,因而温中健脾法最为适宜。
本方黄芪为君药,黄芪性温,可补中益气,且具有生阳气,托疮生肌之效;高良姜温中散寒,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炒白芍调和肝胃,枳实行气导滞,制香附、延胡索理气止痛,乌贼骨敛疮,丹参活血逐瘀,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行气导滞,理气止痛之功,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78.5%,也证实了中药的疗效。
总之,我们认为温中健脾法治疗脾胃虚寒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勇.温中健脾法治疗老年胃窦溃疡虚寒证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6(8):30-31.
[2] 张亚历.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 胡珂,龚莉,黄贵华.温中健脾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2010,8(19).
[5] 张明义,勾成钢.温中健脾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3例[J].中医研究,2012,1(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