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如何调研上市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户如何调研上市公司
散户调研的方式一般有网络调研和实地调研以及两者结合三大类方式。
我推荐有条件的尽可能找上市公司的发源地去调查当地的社会风气,甚至于在工厂附近饭店和道边摊找到工厂各阶层的人以聊天的方式挖掘信息。
我觉得什么大数据分析,网络爬虫之类的效果不如人类自己的判断更准。
而且,网络上的数据分析起来就会碰到很严重的问题,数据混乱,时间偏差太多,信息严重滞后,信息真实性不详等等问题。
无论何种调研都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一个过程。
其实这么看起来,想弄懂一家公司情况,可谓是没有什么成本低的简单方法,毕竟这种投资信息太有价值了(不光代表投资的潜力,也代表了可以节约未来很多的时间)。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于会误导我们的判断,感兴趣的可以搜搜数据是如何的骗人的这个问题。
调研公司的目的先明确:我们要判断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
既然是看基本面投资,那就不是以获得短期投机收益为目的,所以,一定要有耐性去扎进去研究分析。
前期的准备:扎实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财务分析,还要有良好的大局观。
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自己不会言语的数据和信息,只能去挖掘他背后的脉络,我不赞成完全依赖软件分析,不过适当的依靠软件可以省去前期准备。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投资回报,才是调研想达到的目的。
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如何判断公司的经营质量?建议题主再开一个问题,太大了。
其实,散户调研的话,一般的途径是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
网络调研的一般方式都是搜集现有信息——筛选过滤信息——穿针引线看公司发展战略——结合财务报表看公司过往经营情况——判断公司管理层的能力——整体经营质量判断。
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才能得到结论,一环扣一环的,很复杂,这里不详细展开。
一般是通过各类研报和公司公告,公司官网,行业信息网等一系列数据源头找到相对可靠的信息。
信息的可靠性最重要,什么小道消息就算了吧。
而
且看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判断等部分都需要对行业整体的前景和经营模式有很深的了解,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网络调研的优点在于比较省劲,但是并不省心,毕竟是想考察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
数据分析能力很重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一家家居公司,在整体房地产市场疲敝的情况下,反而利润大幅增长,它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它的销售战略是什么样的?它的产品销售战略对比竞争对手有什么特殊点?它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它是否有潜力将这种优势扩大化?如果它的利润增长趋势竟然大幅和销售增长趋势脱轨,那就要考察它是否在削减经营成本,是否会对它长期经营不利等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要是都能解决,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出来,说明你真的弄明白一家公司了。
总经理是执行者,往往与董事长互补,要看他的执行力及驾驭团队的能力。
董秘是企业的重要角色,掌握企业情况,协调内外关系。
调研企业要做到,一看、二听、三问。
一看。
首先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秘;看领导班子团队和员工团队。
董事长是企业的领军人物,他的思想和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看领导班子要注意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
新三板企业多数是创新型企业,领导班子年龄偏大,往往缺乏活力、缺乏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慢(当然不是绝对的)。
新三板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最好35岁左右为好。
看员工团队,看他们工作时间在干什么。
一个好的企业工作时间员工应该是埋头忙自己的工作,且有朝气、懂礼节。
如果员工工作时间都在闲聊、秩序混乱,说明企业管理差、无事可做,这种企业吹得在好也不要投。
其次看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和仓库。
企业生产流水线在不断的转动,说明企业有订单,大家有事做。
看仓库,一是注意仓库里有没有来拉货的,看仓库里是否有大量积压产品。
当然,有些企业一般是不让你看到的,那就要自己想法子去看。
第三看企业财务报表和公告。
搞过企业的人都知道,有些财务报表是根据企业领导人的意图搞出来的,没有学过财务会计的人很难看懂。
因此,对新三板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太当真,但还是需要研究一番。
对于企业的公告要注意看,这往往反映出企业的各类大事,如重大重组、高管离职等。
对于高管离职要引起重视,我注意到我手里的一只挂牌企业不到一年,有三个高管离职。
本来不打算去开股东大会,看到这个公告后,还是决定去参加大会。
去后果然发现企业问题不少,主办券商也没尽职,甚至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产生矛盾。
二听。
第一,听企业对上年工作的情况汇报,听他们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来年的工作目标,当然有承诺的更好。
特别注意他们是否敢于暴露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要主动争取与企业高管单独沟通,一般来说,单聊可以聊出大会上及公开信息没有披露的信息。
我在几个企业与他们单聊时,就听到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
这对个人决策很有帮助。
第二,听报告以外的东西。
一般来说,股东大会上因自然人去的较少,企业都能说点没有披露的消息,这样便于更多的了解企业。
当然,争取私聊更好。
第三,听员工对企业的看法,尽可能的了解员工收入、福利待遇。
注意听员工流动性的情况。
企业人员流动性太大,特别是高管流动性大,说明企业不被看好,人才留不住。
对这样的企业,还是少动为好。
第四,其他股东提出的问题特别注意听,有些问题自己不一定都能考虑到,多听听其他股东提出的问题很有帮助。
有些股东特别是投行人士,提出的问题很专业、很尖锐,一步一步逼迫大股东讲出实情。
这也是我们非专业人士学习的机会。
三问。
开股东大会或调研前,要熟悉年报及企业披露的其他信息,对年报存在的问题要提问,请他们解释清楚。
当然,他们也可能说假话,这就需要反复佐证,自己辨别了。
与企业高管打交道要采取黏胶战略,对自己看好的企业一定加
强与高层沟通,逐步建立私人感情,不要怕吃闭门羹,真诚的沟通、虚心请教,时间长了,感情有了,你问他企业的情况还能不告诉你?
还有,要注意问企业是否有核心技术、人才情况、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与其他企业竞争的优劣势等。
另外,在调研中还要注意了解企业高层是否持有股份,员工是否有股权激励。
如果一个企业多数高管都没有持股,能留住人才吗?我已经看到有这样的企业了,高管人心不稳。
对这样的企业还是少动甚至不动为好。
股东大会可以获取公告上没有的信息。
1、我这两年去过十五六个企业,发现一个问题,参加股东大会的机构以外的自然人很少,最多的一个是有3000多自然人股东的企业,去得最多的股东是100多人,多数企业参加股东大会的企业外自然人股东很少,最少的只有我一个,而且这种场合不止一次。
股东大会人数最少的就5个人,而且控股股东还不参加,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却公然造假,说是董事长主持会议(实际,董事长没参加)、出席大会的10人。
真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发公告。
2、企业不希望机构以外的自然人股东参加股东大会,股东本身因不太重视股东大会而不参加会议。
3、股东大会程序混乱,应付了事。
4、参加股东大会或调研企业,去与不去大不一样,去了总可以了解一些情况,能规避一些风险。
去年我到过一家所谓高科技企业,我持有10万股,到了企业第一印象是,董秘稀里糊涂,办公秩序混乱。
在大会上了解到,大股东在减持,预计当年亏损。
会后当即决定卖出股票,因是协议转让,难以成交,我卖了一周,总算处理完了,避免了损失。
这家股票后来从最高8元一路下滑,跌到2元,仍没有接盘的。
今年因年报没及时披露被迫中止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