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医人类学-法医临床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医人类学》教学大纲
适用法医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法医人类学是运用体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法律中涉及人的种族、性别、年龄、身高以及面貌特征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
它是现代法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制定、侦查、审判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法医人类学是法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是法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因此,是法医学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包括:①骨骼检验;②牙齿检验;
③毛发检验;④活体测量;⑤血型及DNA的检验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骨骼的发现、收集和处理方法以及采用骨骼进行种属鉴定、性别鉴定、年龄鉴定、身高鉴定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熟悉法医人类学的对象、任务、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法医人类学在法医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为了使学生系统和牢固地掌握法医人类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法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国家教委规划教材,结合实践经验和体会,编写本大纲。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通过介绍法医人类学的基本概念、一般方法和鉴定工作程序,从而掌握法医人类学在法医工作中的意义;熟悉法医人类学所研究的对象、任务、作用及其内容;了解法医人类学的发展史。
2. 法医人类学主要讲述骨骼检验、牙齿检验、毛发检验、活体测量、X线检查、肤纹检验、血型及DNA的检验等。
重点介绍骨骼的发现、收集和处理以及采用骨骼进行种属鉴定、性别鉴定、年龄身高鉴定。
(二)基本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结合案例讨论使学生掌握骨骼的发现收集和处理方法,以及采用骨骼进行种属鉴定、性别鉴定、年龄身高推断,以便在以后的法医实践中能应
用这些基本知识解决案件中的问题。
(三)基本素质
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以后法医学检案工作中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全案的客观实际,充分发现和利用人类学知识为侦查、起诉、审判提供充分、有力的线索和证据。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和服务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使学生具有独立探索、收集和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公平、公正、诚实、正直;具有责任感、敬业心。
三、学时分配
法医学本科专业的法医人类学课程,总学时数为18,全部为理论知识讲述,各章节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节名称学时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 1
第三章现场骨骼的发现、收集和处理 2
第四章骨骼种属鉴定 1
第五章一人骨或多人骨检验 1
第六章骨骼性别确定 2
第七章根据骨骼推断年龄 2
第八章骨骼推算身高 1
第九章颅骨面貌复原 1
第十章颅相重合技术 1
第十一章牙齿鉴定 2
合计18
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标
1.掌握人类学、法医人类学的定义。
2.熟悉法医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研究方法。
3.了解法医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内容
1.法医人类学的概念重点阐述人类学、法医人类学的定义。
详细讲解法医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内容及研究方法。
2.法医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一般介绍法医人类学发展的历史。
第二章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
目标
1.掌握颅骨的主要测量点、测量线,颅骨的测量方法;耳眼平面。
2.熟悉下颌骨的测量。
骨骼测量仪器的种类。
3.了解体骨测量方法:胸骨、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
内容
1.颅骨测量重点阐述颅骨前面观、后面观、顶面观、侧面观的测量点;颅骨的测量线以及对颅骨的测量。
详细讲解耳眼平面的定义。
2.下颌骨测量详细讲解下颌骨的测量方法。
3.骨骼测量仪器详细讲解骨骼测量仪器的种类——直脚规、弯脚规、圆杆直角规、三脚平行规、立方定颅器、摩里逊定颅器、附着式量角器等。
4.体骨测量一般介绍体骨测量方法,简要介绍胸骨、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
第三章现场骨骼的发现、收集和处理
目标
1.掌握现场骨骼的发现、收集、其它物证的提取;现场骨骼的处理、软组织附着尸骨的处理。
2.熟悉骨骼的脱脂处理及漂白方法。
3.了解骨骼的修复。
内容
1.现场骨骼的处理重点阐述现场骨骼的发现、收集和处理是对骨骼做人类学
检查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为侦察破案提供证据、发现线索的重要环节;尸骨现场的勘查、收集原则、其它物证的提取。
2.白骨化尸骨的处理详细讲解白骨化尸骨的处理方法。
3.尸骨的软组织处理详细讲解水煮法、浓碱液浸泡法、热药液浸煮法处理尸骨的软组织。
4.骨骼的修复一般介绍骨骼的修复方法。
第四章骨骼种属鉴定
目标
1.掌握人与动物骨骼的区别要点。
2.熟悉骨骼的大体形态学检查——颅骨、椎骨、胸骨、肋骨、肢体骨、牙齿、骨盆的形态学鉴别;骨组织学种属鉴定。
3.了解骨磨片标本的制作、骨切片标本的制作;生物学种属鉴定。
内容
1.骨骼大体形态学检查重点阐述人骨与动物骨大体形态学检查:人颅与动物颅骨的区别;人椎骨与动物椎骨的形态学鉴别;人与动物肋骨的区别要点;牙齿的形态学鉴别;人与动物骨盆的形态学区别。
2.骨组织学种属鉴定详细讲解骨组织学种属鉴定——人与动物骨的组织学区别点。
一般介绍生物学方法区别人与动物骨的基本原理、方法。
抗人蛋白血清的制备。
人类遗传基因DNA的序列测定。
3.骨标本的制作一般介绍骨磨片标本的制作、骨切片标本的制作;生物学种属鉴定。
第五章一人骨或多人骨检验
目标
1.掌握骨骼的形态学检查、人类学指标检查、血清学检查。
2.熟悉骨骼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3.了解分子生物学检查。
内容
1.骨骼检查重点阐述骨骼的形态学检查、人类学指标检查。
2.骨骼的实验室检查详细讲解骨骼X线检查、血清学检查、骨骼型物质的
检验步骤、解离-试管法、解离-抽提法、凝集-抑制试验。
3.分子生物学检查一般介绍分子生物学检查。
第六章骨骼性别确定
目标
1.掌握骨盆及其组成骨确定性别、颅骨确定性别、颅骨性别判别分析。
2.熟悉下颌骨确定性别。
3.了解躯干骨确定性别、四肢骨确定性别。
内容
1.骨盆确定性别重点阐述骨盆的男女性别差异。
详细讲解骨盆及其组成骨的形态特征。
2.颅骨确定性别重点阐述颅骨在形态学上的性别差异,由颅长、颅宽、颅高、耳上颅高、颅容量进行颅骨性别判别分析。
3.下颌骨确定性别详细讲解下颌骨的性别差异。
4.躯干骨确定性别一般介绍胸骨确定性别、肋骨确定性别。
5.四肢骨确定性别一般介绍四肢长骨性别判别函数。
第七章根据骨骼推断年龄
目标
1.掌握年龄鉴定的影响因素,不同年龄段所选的最佳方法;掌握骨化中心、骨骺愈合、骨龄的定义;掌握根据颅缝愈合推断年龄;掌握耻骨联合面的定义、与年龄变化关系密切的主要指标,掌握根据耻骨联合面的形态变化推断年龄、不同年龄时期联合面形态变化规律,应用多元回归方程推断年龄。
2.熟悉骨骺愈合过程及骨龄判断。
熟悉颅骨的年龄变化;
3.了解下颌骨形态变化推断年龄。
了解根据髂骨耳状面、胸骨、肋骨的形态、骨的长度、组织学变化推断年龄。
内容
1.骨化中心与骨骺愈合情况重点阐述初级、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的愈合情况推断年龄。
一般介绍骨组织学的年龄变化特征。
2.耻骨联合面的年龄变化重点阐述男性、女性耻骨联合面的年龄变化、评分
标准;多元回归方程。
3.根据颅骨推断年龄详细讲解根据颅骨推断年龄的几个方面。
4.胸骨、肋骨的年龄变化重点阐述胸骨、肋骨的年龄变化特征、评分标准。
5.骨单位数、旧骨单位数、外环骨板平均相对厚度、非哈佛管数详细讲解骨单位数、旧骨单位数、外环骨板平均相对厚度、非哈佛管数的定义及特征。
6.髂骨耳状面推断年龄一般介绍髂骨耳状面推断年龄。
7.胎龄的鉴定一般介绍胎龄的鉴定。
第八章骨骼推算身高
目标
1.掌握根据全身骨骼推算身高。
根据长管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
2.熟悉颅骨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
3.了解根据其它骨骼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
根据骨骼推算身高的检验程序。
内容
1.全身骨骼推算身高详细讲解全身骨骼推算身高。
2.长管骨推算身高重点阐述根据长管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
3.颅骨推算身高详细讲解颅骨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
4.其它骨骼推算身高一般介绍根据其它骨骼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
根据骨骼推算身高的检验程序。
第九章颅骨面貌复原
目标
1.掌握颅骨面貌复原的定义、原理;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数据;五官特征的确定。
2.熟悉颅骨面貌复原的基本过程。
颅像形态图法的定义。
3.了解计算机参与的颅骨面貌复原。
内容
1. 颅骨面貌复原重点阐述颅骨面貌复原的定义、原理;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数据;五官特征的确定。
详细讲解颅骨面貌复原的基本过程;颅像形态图法的定义。
一般介绍计算机参与的二维、三维颅骨面貌复原;颅骨面貌复原的历史。
2. 面部器官特征一般介绍眼眶与眉毛的位置关系、眼的复原要点、鼻子的形态特征、口的复原。
第十章颅相重合技术
目标
1.掌握颅相重合技术的定义、原理、基本方法。
2.熟悉颅相重合的认定标准。
3.了解颅相重合的操作程序;颅相重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内容
1.颅相重合技术重点阐述颅相重合技术的定义、原理、基本方法。
详细讲解基本的标志点和标志线。
一般介绍颅相重合技术的历史。
2.颅相重合详细讲解对颅相重合的认定标准及可信性的检验。
一般介绍颅相重合的操作程序。
颅相重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十一章牙齿鉴定
目标
1.掌握牙齿的年龄推断以及磨牙牙冠磨耗的年龄变化。
牙磨耗度的七级分级法。
2.熟悉牙齿的形态结构、牙齿的观察与测量;乳牙与恒牙的区别。
牙体性差的判别函数分析。
3.了解牙齿特征多变量回归分析法推断年龄。
内容
1.牙齿的年龄推断重点阐述牙齿的年龄推断以及磨牙牙冠磨耗的年龄变化。
牙磨耗的七级分级法。
2.牙齿基本特征详细讲解牙齿的形态结构、牙齿的观察与测量;乳牙与恒牙的区别。
牙体性差的判别函数分析。
一般介绍牙齿特征多变量回归分析法推断年龄。
牙的性别鉴定—牙体测量、牙弓的性差。
五、措施与评价
(一)措施
本课程全部采用理论课教学。
(二)评价
《法医人类学》是法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法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其基本内容。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人类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法医中的作用,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与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初步的检案能力。
理论授课结束后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学习情况。
编写:樊爱英王克杰
审校:樊爱英
重庆医科大学·法医人类学期末资料
1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科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文化人类学,研究语言,民俗,历史,文化,传统,伦理,艺术等,二是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起源进化,人类的近亲灵长类以及人类的体质与环境的关系等。
2法医人类学:是以医学为基础,应用体质人类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体种族、性别、身高、年龄及相貌体征等问题的科学。
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为案件的审判提供证据的应用科学。
3法医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人体(活体、尸体)或人体成分(骨骼及骨骼残片,毛发、肤纹、血型、容貌,牙齿等)。
工作中心:对骨骼及骨骼残片进行个体识别,包括骨骼的种属鉴定,骨骼的种族鉴定,骨骼的年龄、性别及身高的鉴定,骨骼容貌特征的识别,面貌识别等。
研究内容:骨骼的检查,牙齿的检查,毛发检测,肤纹检验研究方法:(1)形态学研究,骨骼形态学比较是传统的研究方法,建立在大量骨骼标本研究基础上。
此外组织学,生物学,仪器测量等。
(2)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如DNA指纹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扫描电镜,影像学技术等。
4耳眼平面的定义:是指将颅骨左、右侧外耳门上缘点(po)和左侧眶下点(or)三点确定的平面,又称法兰克福平面。
如颅骨左眶下缘损坏,则采用右侧眶下点替代。
利用摩里逊定颅器确定。
下颌底平面系下颌体下缘平放在台面上所处的平面齿槽平面系下牙齿槽点与两侧第二三磨牙之间的齿槽隔最向上突出点,三者构成的平面。
5现场骨骼的发现、收集、其它物证的提取。
一)现场骨骼的发现1、现场骨骼。
在一定地点发现的有问题的骨骼2现场与案情。
(1)现场:室内、室外、地上、地下、森林中、草丛里、山洞等。
(2)案情: a.现场骨骼一般都是来自时间的失踪者 b.这种无名尸骨常见于他杀c.也见于自杀,或突然病死,或不幸意外死亡长时未被人发现 d.偶见于车祸或其他肇事,肇事者为了灭迹而将死者掩埋或抛于山间,水中或焚烧等。
二)现场骨骼的收集1尸骨现场额勘查1)勘察人员应注意的事项首要了解案件的发生(2)认真观察现场尸骨的位置状态及相互关系,及于周围物品的关系(3)注意尸骨与周围植物的关系。
是否影响植物生长,或植物生长特别茂盛,骨骼上有无植物根系,苔藓类生长,尸体周围有无昆虫尸体(4)了解现场方位、温度、气温、土质等(5)尸骨上有无伤痕、动物咬痕等(6)对露天较大的现场,封闭现场后按网格法对现场进行勘查、挖掘。
逐一勘查,防止遗漏。
(7)现场照相。
包括方位照相、
概览照相、细目照相及物证照相8)制图。
通常制作现场平面图,反映骨的自然状态,及周围主要景物的关系,标明南北方位和比例、尺寸9)制作现场勘查笔录2、尸骨的收集1)拾尸骨前,先提取骨腰部及尸骨周围泥土样本各一份,供毒物分析和土壤分析2)按顺序收集尸骨,由小到大,先上后下及颅骨附近3)颅骨应先用棉球将两侧外耳道塞住较大现场骨骼的收集:封闭现场,网格法(2m*2m),先提取较小的,再提取较大的,连同软组织一起提取,对骨骼残片进行初检(是否为人骨),埋藏50年以上的骨骼没有法庭科学检验意义(三)其他物证的提取1)个人识别相关的物证 2)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物证
6、现场骨骼的特点高度腐败不能确定身源;多已白骨化;常见有零散的尸块;焚烧尸骨。
7下颌骨的性别差异:男性整体粗壮,较厚而重;下颌体较高,颏结节发达,近于方形,骨质厚;下颌支较宽;下颌角较小;下颌角区较粗糙,往往外翻;髁突肥大而粗壮,两髁突间距较大。
女性整体较小;下颌体较低;颏部较小,圆而尖,骨板较轻而薄;下颌支较窄;下颌角较大;下颌角区较光滑,外翻部明显;髁突较为弱小,两髁突间距较小。
8法医人类学研究领域?①骨骼的检验②牙齿的检验③毛发的检验④活体测量⑤X线检查⑥肤纹检验⑦血型和DNA的检验
9牙齿在个人识别中的作用因为牙齿检验方法简便,检验时间短,花费少,在空难,恐怖案件等群体性死亡中广泛运用。
成人牙列与修复痕迹有10的30次方种排列方式(个人识别基础),取决于生前准备,详细的牙科记录,这多用于尸体,特殊条件下也可以用于活体,如整容者,非法移民等,广义上,咬痕也属于同一认定。
10颅相重合的认定标准颅相重合的认定标准,归纳起来为四大项,即:八条标志线的审定;相关指数的审定;软组织厚度的审定和轮廓曲线的审定。
11、根据骨骼推断年龄主要有三方面:(1)、骨化中心与骨骺愈合情况;(2)、骨的形态变化;(3)、骨骼的大小、长短和骨组织学改变。
(1)骨化中心与骨骺愈合情况:骨骼的生长发育与骨化中心的发生、发展和骨骺的愈合密切相关,可根据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骨骺愈合情况推断青少年的年龄(2)骨的形态变化少年时期:骨组织中有机成份较多,骨弹性及可塑性较大,硬度较小成年时期:骨组织中有机成份/无机成份=1/2,使骨坚硬老年时期:无机质较多,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骨质增生及吸收导致骨组织退行性变。
根据骨的增生、吸收致使骨的形态变化,推断成人年龄(3)骨骼的大小、长短和骨组织学改变。
随着人体生长发育、人体骨骼由小变大,由短变长,故根据骨骼的大小、长短推断青少年的年龄。
机体成熟、衰老,骨组织的成骨、改建、破骨、哈佛系统均发生变化,有助于推断骨骼年龄。
测量骨骼中无机盐的含量推断年龄。
12、颅骨面貌复原的定义、原理:颅骨面貌复原:是指根据人体头面部软组织及五官的形态特征与颅骨形态特征间的相关关系,在颅骨上,或颅骨的石膏模型上,或颅骨的影像上,用可塑物质(橡皮泥、粘土、塑像蜡等)雕塑或其他方法(颅骨侧面描记、计算机颜面影像等)重建颅骨生前面貌形象的技术。
在法医人类学中,颅骨面貌复原用于无名尸身源查找工作。
颅骨面貌复原的原理:1)颅骨是容貌的内核和构架,五官和头面部的软组织附着在颅骨的相应部位上,其形态受颅骨各部位形态和结构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2)头面部的软组织厚度,除颊部变化较大外,其余部位,尤其是决定侧面轮廓的正中矢状位上各部位的软组织厚度比较恒定。
3)面貌特征上的年龄变化和性别特点在颅骨上可以得到比较明确的反映。
4)成年人的颅骨个体形态比较恒定基本程序:1检测颅骨2翻制石膏颅骨模型3固定石膏颅骨模型4在石膏颅骨模型上黏贴软组织厚度标高和塑造面貌复原塑像。
13颅相重合技术的定义、原理:颅相重合技术的定义:用可能是出自同一人的颅骨和照片,在一个特殊的装置上使二者的影像按相同的成像条件相互重合,以重合时能否达到解剖关系上的一致来判定颅骨和照片是否出自同一人,以进行个人识别的技术。
法医人类学中的颅相重合用于为侦查提供线索和为诉讼提供依据。
颅相重合技术原理:人的头面部是由肌肤、
头发包裹的颅骨组成,颅骨是面貌的骨质内核,五官和其他软组织都按各自的解剖学位置固定在颅骨的相应部位上,因此,颜面的形态特征基本上由颅骨的形态特征所决定。
14、颅相重合可能出现的问题1.在人像照片上取点不准2.颅相重合的原理是建立在人的颜面左右完全对称和上下比例恒定这样一个理论假设上的,而实际上不是所有颅骨和颜面部都符合这种标准条件,由于被检照片的人像颜面左右部不对称或上下比例和本研究选取样本的平均比例出入太大,这样即使选点准确也会造成推算出的角度不对。
3.有的重合指标的离散度过大,也可能是重合出现的误差的原因之一。
4.在用透明正片作重合检验时,左右颠倒,反向重合。
15、牙齿法医学上的用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牙齿钙化及萌出时间的年龄变化,以及牙齿形态学上的性别,种族,年龄,饮食习惯等所导致的差异,可以进行个体的种族,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疾病等的推断。
二是用齿科学的档案记录和咬痕特特征进行个人识别。
因为牙齿的结构,排列,治疗记录以及义齿的位置形态等,使不同个体具有完全相同牙齿特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为牙齿对个体进行身源认定的基础。
16帕尔曼牙齿表示法帕尔曼(Palmer)牙位标记法遍采用的标记法。
以水平线代表口裂,经左、右切牙的相邻面做与水平线香蕉的垂线,构成的图形类似平面直角坐标系。
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牙区。
8 7 6 5 3 4 2 1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ⅤⅥⅢⅡⅠⅠⅡⅢⅥⅤ
ⅤⅥⅢⅡⅠⅠⅡⅢⅥⅤ
E D C B A A B C D E
E D C B A A B C D E
17、双数字牙齿标记法
恒牙: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乳牙:
55 54 53 52 51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71 72 73 74 75
18不同种属的牙齿特征主要表现在门齿形态,牙的大小,磨牙结节,咬合面沟嵴等方面。
铲形切牙:切牙舌面两侧的边缘嵴隆起而中部如凹窝,形成铲状,称铲形切牙。
大多数出现于上颌切牙,下颌切牙出现率甚低。
铲形切牙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族特点,而黑种人和白种人铲形切牙的出现率非常低。
磨牙结节:颌第一磨牙舌面近牙颈处常见到一种称作卡拉贝里结节的釉质结节。
这种结节实际上是磨牙的副牙尖,在第二、第三磨牙有少量分布。
白种人的分布为35%~50%,而在其他有色人种却极为罕见。
黄种人下颌磨牙颊面常有釉质结节,而白种人和黑人比较少见。
印地安人将近三分之一的下颌磨牙颈部有牙质隆起,其他人种和种族群体少有发现。
牙冠咬合面上的沟嵴:大部分黑人下颌双尖牙咬合面有三个牙尖,而黄种人的双尖牙只有颊尖和舌尖两个牙尖。
爱斯基摩人牙尖非常明显。
西欧人侧切牙呈圆锥形。
中欧人上颌中切牙牙冠的唇面大。
各种族下颌第二磨牙的交叉类型以十型为主。
其中印地安人5牙尖十型较多,白种人4牙尖十型明显高于其他各有色人种。
19、人类学家通常把人类划分为:1、蒙古人种(黄种);2、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俗称白人) ;3、尼格罗人种(或称黑人)三大人种;4、有时把澳洲土著人从黑人划分出来,称作澳大利亚人种或棕色人种,与三大人种并列,则今人类共有四大人种。
20、吴汝康六级分级法I:牙尖顶和冠的边缘部分稍有磨耗。
Ⅱ:牙尖磨平或咬合面中央凹陷。
Ⅲ:牙尖大部磨耗,牙本质点状暴露。
Ⅳ:牙质点扩大,互相融合成片。
V:牙冠部分磨耗,牙本质全部暴露。
Ⅵ:牙冠咬合面全部磨耗,牙髓腔暴露。
21咬痕:是牙齿或牙齿与口腔其他部分一起作用于物体上造成该物体在形态学上发生改变而遗留的痕迹咬痕的检验鉴定①确定是否是咬痕②确定是否是人咬痕③确定牙位,即上下颌牙列的确定颌每颗牙的位置④分析形成咬痕时人的体位⑤根据咬痕特点和犯罪嫌疑人的牙模进行人体识别,当条件许可时应作出认定或否定的判断。
22、影像学在法医人类学中的应用。
1)通过对活体、尸体或者含有骨骼组织的肢体进行X线摄影,进行年龄、性别以及身高的鉴定。
2)以往保存的X线片语调查时拍摄的X线片进行对比。
根据两张X线片上骨骼的轮廓、解剖结构的重叠程度以及测量情况,做出同一人的认定或否定的结论。
3)通过X线片确定或发现组织结构有无损伤,是新鲜的还是陈旧性的损伤,有无骨畸形、异物的滞留及疾病等。
从而对无名尸的身源进行鉴定。
23毛发检验涉及的问题是毛发还是其他纤维是人毛还是动物毛确定毛发生长的部位毛发损伤的鉴定毛发的个人识别(形态学,血型测定,DNA分析,毛发损伤检查,毛发的年龄性别种族等)24法医人类学X线应用:①通过对活体尸体或含有骨骼组织的肢体进行X线摄影,进行年龄,性别以及身高的鉴定②以往保存的X线片与调查时所拍摄的X线进行对比,根据两张X线片上的轮廓,解剖结构的重叠程度以及测量情况作出同一人的认定或否定的结论。
③通过X线片确定或发现骨组织结构有无损伤,是新鲜的还是陈旧的损伤,有无骨畸形,异物滞留及疾病等,从而对无名尸体的身源进行鉴定。
25补充:确定性别准确率最高的骨骼是:骨盆,其次是颅骨及躯干骨。
骨骼年龄判断:耻骨联合面,其次为胸骨,肋骨,锁骨。
骨骼身高判断常用,人体测量学方法,根据骨骼测量数据,应用回归方程推断。
骨骼测量仪器:直角规,弯角规,卷尺,立方定颅器,摩里逊定颅器,描骨器,持骨器等。
骨骼种属鉴定:确定骨骼是否属于人类或者属于何种动物。
采用形态学,组织学等进行鉴定。
白人和黑人的颈椎比较:白人的第三颈椎到第六颈椎棘突末端明显,分叉频率大于黑人。
,且男性棘突末端完全分叉频率大于女性。
白人和黑人的长骨比较:美国白人股骨矢状面弯曲度明显,黑人的几乎是平直的。
26骨盆的性别差异
男性女性
骨盆腔高而狭窄,上大下小,漏斗形短而阔,呈圆柱形
整体骨质重,肌嵴明显,骨面粗糙骨质轻,肌嵴不明显,表面光滑
上口纵径小于横径,呈心形横径大于纵径,呈横椭圆形
下口狭小宽
耻骨联合耻骨弓角较高,约70~75,倒V形较低,约90~110度,呈倒U形,似
示指与拇指所形成的角
左右坐骨结节
间距
较短较长
闭孔
髋臼
坐骨结节较大,呈卵圆形,内角钝约100~
110度
较大,向外侧。
不外翻
较小,呈三角形,内角锐约70度,
较小,向前外侧,
外翻。
27、颅骨表面特征的性别差异颅骨包括脑颅和面颅,在性别鉴定中的价值仅次于骨盆。
男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