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王宝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王宝龙
摘要:在电力系统总消耗中,中低压配电网电能损耗占比例严重。
因此,为了
保证今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加强对中低压配电网规
划中的问题及措施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分析了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中低压配电网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低压;配电网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1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中的问题
中低压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的终端,与用户直接相连是电力企业供电能力
与供电质量的体现,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十分重要。
但是,目前的中低压配电网规
划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配电网的无功问题
现代社会发展下,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量急剧增长。
传统的配电变压器设
备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部分经济水
平低的城市由于资金、技术及管理不足,未能改进技术和更换配电变压器原件,
忽视了变压器更换的重要性。
若配电网超过变压器承载范围,可能加剧线路损耗,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尤其是在冬、夏季极端天气环境下,用电量变化较大,可能出现无电可用的问题,影响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当前,人们适用的电
器设备多样,包括日光灯、节能电器和变频空调等。
此类电器功率小,降低电能
损耗的同时,可延长电网使用寿命。
此外,可通过降低功率因数保障电网稳定运行,但功率因数过低,将影响电网使用寿命。
1.2电源点不足,供电半径大
随着近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户数量以及用电负荷日益加重,在这个
过程中,中低压配电网需要不断的延伸与扩增。
因此,配电变压器变得越来越大,而导线的横截面积则越来越小,以往的10kV中低压配电网,无论是电网的整体
布局还是电源点位置、容量的设置,都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城区建设规划发展,电
源点偏离负荷中心,对于电力企业的公共配电网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3网络设计不合理,用电接地保护等同于无
目前,中低压配电网中普遍采用TT或者TN-C系统,从而实现单相或者三
相混合供电。
同时主干线以380V/220V架空落线配电为主,但却没有采用统一的
接地线,而家庭用户采用的则是三芯电源或者三角插座相配合,致使用电接地保
护形同虚设,而且缺乏统一规划,影响城市容貌。
这也造成了配网管理上的混乱,中低压配电网存在问题较多,加强对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中问题措施研究十分必要。
1.4配电网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已经越来越普遍,自然就使得人们渴望
电网也能实现全自动化。
但目前为止我国中低压配电网整体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短时间内根本达不到全自动化的程度。
只能慢慢改进技术,改进线路规划,完善
数据的通讯网络,加强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管理。
2解决中低压配电网规划问题的措施
2.1提供无功补偿并优化接线方式
城市低压配电网规划和实践中,为保证配电网稳定运行和提升供电质量,应
注重无功补偿,降损调压。
首先,加强电容器无功补偿,与配电变压器母线连接
实现自动化补偿,并安装自动切换装置,保证电容器容量处于10%~20%,便于
后续操作。
其次,优化配电线补偿,即了解低压线负荷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计
算、安装电路电容器,实现接线方式的优化。
最后,接地线补偿,即将电路无功
线流控制在合理范围,尽量规避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不良影响。
此外,应把握
中低压配电网运行情况,优化接线方式,以电源点为中心辐射四周,保证配电网
稳定运行的同时降低电能损耗。
2.2合理规划配置电源点容量及位置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用户用电量需求日益增加,原有的电源点
位置、容量的设置与城区建设规划发展不相适应是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
因此对配置电源点容量及位置进行重新规划是存在一定必要的。
首先要
从原有的供电布局情况以及用户分布情况出发,对变压器位置进行合理的调整。
同时增设相应的电源点,并为了保证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在负荷中心,按照小电
容量、短半径、密集布置的原则,采用并列变压器组合接线配置的方式,这样更
有助于提升中低压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规划电源点时,可以考虑将公共配
电变压器联在一起,实现小范围的环网配电,这样即使有一天某段线路出现故障,也不会大范围影响其他线路,大大缩短在线路故障后的维修时间,也方便了居民
的用电需求。
2.3推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推动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和建设,应引进前沿技术和手段,促使中低压配电网
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要扩大中低压配电网覆盖范围,提升供电质量。
结合区域
实际并综合考量经济性和可靠性要求,选择最佳的管理方式,逐步优化配电网网
架结构,更好地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统一接地,实现其保护功能
接地方式对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绝缘水平及继电保护方式等有直接
影响。
配电网应综合考虑可靠性与经济性,选择合理的接地方式。
同一区域内宜
统一接地方式,以利于负荷转供;接地方式不同的配电网应避免互带负荷。
110kV系统采用直接接地方式;35kV架空网宜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35kV电缆网宜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宜将接地电流控制在1000A以下;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应遵循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在10A及以下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在10~150A宜采用中性点经消
弧线圈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达到150A以上宜采用中性点经低电阻
接地方式并应将接地电流控制在150~800A范围内;220V、380V配电网主要采
用TN、TT、IT接地方式,其中TN接地方式主要采用TN-C-S、TN-S。
用户应根据
用电特性、环境条件或特殊要求等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接地系统。
2.5规范电能表接线工艺
在以往的中低压配电网中往往采用一处集装箱一根零线的接线布线以及装表
方式,这种方式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大量的节省零线,但是由于每个电表只是
引出一根相线,并由一根零线送至用户,这样对日后的电表计量以及安全管理就
留下了诸多隐患。
如当零线接触不良时,由于电表的零线只能进线,这样就会出
现电表计量不准以及失停现象,这就加重了管理难度。
为了确保电表计量准确,
减轻管理难度,可以在改造期间进行整网工艺,严格控制电网接线标准,必须要
将表尾端子1接入电源相线,表尾端子2接入用户出线处,表尾端子3接入电源
零线处,表尾端子4出线到客户安装接线处。
这样通过有效的接线,优化中低压
配电网。
3结语
中低压配电网是整个配电网络系统的终端,与用户直接相连,是电力企业供电质量的保障,但是中低压配电网分析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加快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建设与改造是电力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所以必须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吴信福.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7,(2).
[2]孙智娟.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175-175.
[3]王瑶娟.中低压配电网电压偏差问题的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
用,2015,(10):170-170.
[4]程倩倩.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的策略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4:1-66.
作者介绍
王宝龙(1988.7.22),性别:男;籍贯:山东;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工程师;职务:运检技术;研究方向:电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