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高一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经典)

★一、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 场所:类囊体薄膜,产物:[H]、O 2和能量过程:(1)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 2; 2H 2O —→4[H] + O 2 (2)形成ATP :ADP+Pi+光能−→−酶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场所:叶绿体基质碳反应阶段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过程:(1)CO 2的固定1分子C 5和CO 2生成2分C 3(2)C 3的还原:C 3在[H]和ATP 作用下,还原成有机物能量变化: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三、研究细胞膜成分的方法及其成分提取细胞膜:①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及细胞器膜)②方法:放在清水中,水进入细胞,细胞胀破,细胞内物质流出,得到细胞膜。
细胞膜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光合作用的过程1、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蛋白质:镶在磷脂分子表面,不同深度镶入或横跨磷脂分子层糖类: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糖蛋白(1)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
(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
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2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4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核被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和胞吐。
★五、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1、线粒体:双层膜结构(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细胞含量多。
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doc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宇鱼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⑵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⑵俎1适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墾;极光等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⑴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2)主要知识点: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纯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⑴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左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会根据等压线读出冷、暖锋,高、低压,并分析它们影响下的天气特征(2)会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的方向,会判断风力的大小(3)会根据等压线和其他知识判断某地的天气特征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6章全册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1,天体是指: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星云、恒星(如太阳)、行星(如地球)、卫星(如月球)、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天体系统的级别: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土星(巨行星);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5)其中小行星带位于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6)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为月球。
(7)地球两侧的行星为金星和火星。
5、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第一章第二节7、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和氦8、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9、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 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② 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③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0、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位置:纬度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

高2015级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资料答案一、行星地球(一)宇宙中的地球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级别和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例]2.分析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说明地球是颗普通的行星。
地球作为一颗普通的行星是指地球既具有与其他七大行星一样的运行特征,又在结构方面与水星、金星、火星相类似;[例] 把八大行星的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位置: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 ; 共面性 ; 近圆性 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特征把八大行星的分为: 类地行星 、 巨行星 、 远日行星3.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颗特殊的行星。
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当,温度适宜; 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存在大气; 存在液态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了解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逐渐减小,生物量逐渐减少。
2.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直接为地球提供 光热 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维持着 地表 温度,是促进 水 、 大气运动 和 生物活动 的主要动力。
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矿物能源 。
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 能量 来源。
3.说出太阳活动的标志和周期。
标志 太阳黑子和耀斑 ,周期 11年引起大气层扰动,使 无线电短波通信 受到影响。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现象。
产生美丽的 极光 。
地球上许多 自然灾害 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三)地球的运动1.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2.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
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为:23º26′,为黄道面( 地球公转轨道面 )与赤道面( 垂直于地轴且过地心的平面 )夹角。
[例]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当地球处于A 、B 、C 、D 位置时所代表的节气分别是A 夏至 、B 秋分 、C 冬至 、D 春分。
(2)当地球分别运动到A 、B 、C 、D 四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C ,最慢的是 A 。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doc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地球运动知识点1•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度(区)中朝东方向经度增加,西经度(区)中朝东方向经度减小。
探2.地球口转:方向:从侧面方向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其它各地都相等为15。
/时(15度每小时)。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地方时(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吋)③、水平运动物休的偏移(北右南左赤道无,都是相对于物体初速度的方向)。
3、忌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辰昏线。
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晨线。
按照地球白转方向,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昏线。
4、忌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间为春分FI或秋分FI;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人为23。
26, ------- 吋间为夏至日、冬至Fk探5、地方时的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土(经度差)-15。
/时(东“ + ”西“一”);或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土(经度差)x4 (分钟/度)(东“ + ”西“一”);或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土两地时区差xl小时(东“+”西“一”)。
探注意:经度差计算:若同为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经度差为两数Z差;若一个在东经度,另一个在西经度,经度差为两数之和。
探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
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
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 ,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人于180° , 则经度差=(360° —两经度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呆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探注意:时区差计算: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时,时区差为两时区相减Z差;若一时区为西时区,另一时区为东时区,时区差为两时区Z和。
6、时区=经度/15。
(若不整除,则小于7.5舍大于7.5入),区时差=时区差7、世界时间:以本初子午线(0。
【新教材】湘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新教材】湘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宇宙是所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整体。
2.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________”或“________”。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________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宇宙中的________、星云、________、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________。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
运动着的天体因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一)银河系与河外星系1.银河系:主要由____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其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______,其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
银河系所有的恒星都环绕共同的中心——____旋转。
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2.河外星系:银河系外与银河系________的恒星系统。
3.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一起构成可观测宇宙,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
(二)太阳系与地月系1.太阳系:由________、________、矮行星和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组成。
________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八大行星:a水星、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2.地月系:指地球与其卫星________组成的天体系统。
月球在环绕地球________的同时,也在________。
月球公转、自转的方向和________完全一样,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
月球本身不发可见光,因反射________而发亮。
3.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它们各自的卫星,分别组成类似于________的天体系统。
知识点二特殊行星——地球1.特殊性:目前所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人类。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11页word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______________ (课本P3图1.2)___________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小行星带)、、、_____。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反应。
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直接利用太阳能,包括______、________等。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判断A、B、C、D四点的节气,日期及直射点的位置。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2.写出A、B、C、D、E五点的节气A EB DC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顺着自转方向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反之是。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家教资料必备)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总复习资料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高一地理第一册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宇宙物质组成(举例) 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星云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行星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卫星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流星体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彗星冰物质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扫帚状的彗尾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系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结构特征: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安全的宇宙环境。
内部条件:①适宜的温度;②存在液态水;③适合生物呼吸的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②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③人类生产、生活的能量。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dili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dili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具有很多特点和运动规律,了解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地理学的其他内容非常重要。
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主要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熔融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分为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完成一次自转约为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为365天。
3. 地球的倾斜轴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轴线与地面垂直不重合,它与地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为地球的倾斜度。
地球的倾斜度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季节变化,即春、夏、秋、冬。
4.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经纬度是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坐标,经度是指东西方向的距离,纬度是指南北方向的距离。
时区是将地球划分为24个区域,每个时区差别1小时。
二、岩石和地壳演化地壳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壳层,它包括岩石和土壤,了解地壳中的岩石和地壳的演化对理解地质现象和资源分布有重要意义。
1. 岩石分类和特征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天然固体,在地质长期作用下形成。
岩石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 火成岩与火山活动火成岩是在地壳深部发生的火山活动中形成的岩石。
火山是地球表面上的火山岩浆喷出口,喷出的岩浆在空气中凝固形成火山岩。
3. 沉积岩与沉积作用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作用是指由水、风等运动媒介将物质沉淀在地壳上形成沉积岩。
常见的沉积作用有风化、侵蚀、输运和沉积。
4. 变质岩与地壳演化变质岩是由其他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地壳的演化是指地壳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不断改变和变形的过程。
三、水资源和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的循环过程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深入理解水资源和水循环知识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非常重要。
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
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3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R11321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二2018.3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1 流水侵蚀,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和长江三峡,虎跳峡这样的河流峡谷和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
2 风力侵蚀,如西北戈壁的风蚀城堡和风蚀蘑菇,雅丹地貌
3 流水搬运,如黄河中的泥沙
4 风力搬运,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
5 流水沉积,如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河流冲击平原
6 风力堆积,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
(内力作用: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削高填低)
褶皱山: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断块山:上升的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沉的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火山:富士山,长白山天池
建城条件: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有一定的海拔高度,适宜的温度,交通便利
注:两河交汇地势平坦有利于货物的集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一 专题复习资料一、宇宙环境: 案例1.读太阳系图: 1.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2.A 、B 、C 、D 中,和地球相邻的是B 、C 。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共面、近圆的特点,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同时给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还有……P.6。
注意:要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由于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周围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由于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有液态水存在。
案例2.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它们都有11年的周期。
太阳活动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干扰电离层,引起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地球中高纬地区出现极光;和地球上一些自然灾害有关系。
注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能(如风能、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等)。
案例3.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 (1)数码①和②中,表示赤道平面的是②。
(2)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23°26′。
(2分) (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4)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G 点时,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等长。
案例4.读地球光照图,回答:(1)A 、B 两点此时是日出还是日落:日落,A 点昼长4小时,这一天B 点正午太阳高度是90°。
A 、B 中,线速度A 小于B ,角速度A 小于B 。
(2)此时,北京时间wwsad4asasassssssssssssssssssssasssssssazfr E 是12月22日22时。
光阳BO太AN C(3)图中从A到B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此时,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waaaaaaaaaaaaaaaasssssssssssssss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ffffffffffqaqawdsssss sssssssssaaaaaaaaaaaaaaaaaddddddddddwwwwwwwwwwwwwwwwwsssssssssssssssssaaaaaaaaaa aaadddddddddddddddds苏州是冬季。
注意: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地球自转有两个周期:自转360°的正真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昼夜交替的周期(人类起居作息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案例 5.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在地表移动的轨迹图:从A到B、C、D。
1.今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
今天苏州的昼长大于夜长。
2.今天和明天相比,白昼在变长,黑夜在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
3.在图上写出二分二至的名称和日期。
拓展: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此日在( C )A.3月 21日前后B.6月 22日前后C.9月 23日前后D.12月 22日前后2.次日前后几天,地球公转速度在变快。
注意: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是在1月初(近日点),最慢是在7月初(远日点),一定要和二分二至区分清楚。
千万不能说成“冬至日最快,夏至日最慢”!案例6.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横波。
能在空气中传递的是S。
(2)图中各层名称:A:地壳 B:地幔 C:地核(3)是莫霍界面 E是古登堡界面。
注意: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
拓展: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大气各层名称分别是:A高层大气(电离层即在这一层),B中间层(臭氧层在这一层), C对流层。
(2)c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原因是直接热源是大气。
(3)图上各层中,对高空飞行有利的是中间层;能反射无线电波的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
注意:因大气分层涉及到前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热力环流的形成以及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所以要做稍微了解。
二、热力环流案例1.图示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回答:1.A 为太阳短波辐射,B 为地面辐射;C 为大气逆辐射。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B 。
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C 。
2.秋冬季节的霜冻、露水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不明显。
注意:白天和夜晚都晴朗,白天升温高,夜晚降温低,则温差大,白天和夜晚都是阴天,则温差小。
案例2.图中P 为等压面。
1.甲、乙两地,气压高的是乙。
气温高的是甲。
天气晴朗的是乙。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的冷热不均。
注意:热力环流图的特征: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弯曲,则地表气温低、气压高,气流下沉,天气晴朗,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为低气压。
图中①②③④气压最低的是④。
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形成风的直接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的风受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的影响,近地面的风受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要会画风向。
拓展: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D )三、大气环流案例1.读图:1.写出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画出图中风带的方向。
2.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而南北移动,夏季往北移,冬季往南移。
3.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A 、D 。
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B 、C 。
注意:1.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干湿状况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在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的控制下为湿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和信风的控制下为干燥。
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候就呈现不同的特点。
2.记住一些重要的气候类型: 典型城市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成 因伊基托斯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在赤道低气压的控制之下伦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全年盛行西风 罗马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湿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① ② ③ ④润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苏州(上海、南京)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京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3.气候分布模式图拓展:读图:1.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①为盛行西风带。
2.终年在①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性在①控制下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案例2.读图回答:1.该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
2.B处风向为东南风,特征是温暖湿润,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A处为西南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图中所示的季风影响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是……条件是……注意:要前后联系。
四、天气系统案例1.甲图为冷锋,乙图为暖锋。
2.一年四季都会影响我国的是甲图锋面,乙图在我国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频繁。
3.甲图锋面过境时,常出现降温、刮风、雨雪天气,乙图锋面过境时常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多为连续性的降水或雾)。
4.常在我国北方地区形成沙尘天气的是甲图锋面。
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梅雨是由准静止锋形成的。
案例2.A、B在北半球。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70604030201050352510CAB1.形成夏秋季节影响我国台风的天气系统是A ,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是由B 形成。
2.A 天气系统是反气旋(高气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北半球)。
注意:气旋、反气旋中风向偏转的画法。
拓展:下图表示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曲线的是( B ) A B C D五、水循环 案例1.读图:1.写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2.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所以水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能不断更新给陆地淡水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各地热量平衡,补充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六、洋流案例1.读图回答:图中为寒流。
注意:由高纬流向低纬、有水温低的地方流向水温高的地方的洋流是寒流案例2.熟记洋流图,见必修一P.62.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①影响沿岸气候,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沿岸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也使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成为不冻港。
秘鲁寒流对秘鲁沿岸的荒漠环境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②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如世界有三大渔场(注意位置和洋流)的位置,而秘鲁渔场由于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形成大渔场。
③影响海燕航行。
④对污染物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七、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质构造 案例1.读图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主要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的作用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其中最常见的是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3.判断一些景观图:气压 日期气压 日期气压 日期气压日期内陆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注意:1.要能判断一些常见地貌的成因:黄土高原(风的堆积)、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流水侵蚀)、桂林山水(流水侵蚀)、沙丘(风的堆积)……2.河流的侵蚀地貌以河谷最为典型,“V ”字形河谷主要受下蚀和溯源侵蚀形成,“U ”字形(槽形)河谷主要受侧蚀形成。
河流的堆积地貌以冲击平原最常见,洪积-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山前(河流上游较多),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
3.高原上、山区和平原上的聚落大都分布在河谷两岸上的共同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详见必修一P.87。
案例2.读图1.甲处为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地。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反之。
案例3.读图1.图示为断层构造。
左侧岩块相对下降。
2.断层中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断块山,如华山、泰山、庐山等;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低地或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案例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
(2)图中A 、B 、C 、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C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B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