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沪教版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化学初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
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所有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质的转化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
B、O2
C、H2O
D、CH4
4、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镁带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米发酵成醋
5、下列物质不属于碱的是:
A. 氢氧化钠 (NaOH)
B. 氢氧化钙 (Ca(OH)₂)
C. 硫磺 (S)
D. 氢氧化钾 (KOH)
6、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2H₂ + O₂ → 2H₂O
B. Zn + 2HCl → ZnCl₂ + H₂↑
C. Fe + CuSO₄ → FeSO₄ + Cu
D. 2KCl + Ca(OH)₂ → CaCl₂ + 2KOH
7、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单质和金属化合物都属于无机物
B.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碳的氧化物除外
C. 氢氧化钠属于酸,因为它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D.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一种化合物的是:
A. 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
B. 氧化铁、氧化亚铁、氧化铁(III)
C. 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
D.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9、下列哪种元素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即单质形式)存在?
A、铜(Cu)
B、氧(O)
C、铁(Fe)
D、氯(Cl) 10、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₂ + O₂ → 2H₂O
B、CaCO₃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C、2Na + 2H₂O → 2NaOH + H₂↑
D、3Fe + 4H₂O(g) → Fe₃O₄ + 4H₂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B)溶液的密度总是大于溶质的密度(C)溶液的颜色决定于溶剂的颜色(D)溶液中的溶质必须完全溶解
12、在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C)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题干: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蒸馏水
D、氢氧化钠溶液
2、题干: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C、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D、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可能会发生改变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必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B、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比;
C、化学反应速率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 → CaO + CO2↑中,CaCO3的化学名称是什么?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请填写以下空白:
CaCO3的化学名称是 _________ ,它是由 _________(填阿拉伯数字)种元素组成的。
2、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碱、盐、氧化物之一的是 _________ 。
请填写以下空白:
该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___ ,它属于 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在化学反应2H2 + O2 → 2H2O中,氢气是 ______ ,氧气是 ______ 。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高
B. 所有的溶液都是无色的
C. 溶液的浓度与溶质的溶解度成正比
D. 溶液的浓度越高,溶质溶解速度越快
5、(4分)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 ______ 倍,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填化学式),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填化学式)。
四、计算题(5分)
题目: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硝酸铜固体溶解在水中,制得蓝色溶液。
现测得该溶液的pH值为5。
问:
(1)根据pH值,判断该溶液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为什么?
(2)设该溶液中硝酸铜的浓度为x mol/L。
若要恰好使0.15 mol/L的稀氨水与之恰好完全反应,问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稀氨水?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一、实验室里进行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A与水反应,产生无色气体B。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2)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写出气体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3)实验结束后,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得到固体C。
固体C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D。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4)固体C与稀硫酸反应时,观察到固体C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请简述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___ 。
(5)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A是 _________ ,气体B是 _________ ,固体C是 _________ ,气体D是 _________ 。
第二题
(12分)
上海近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有如下信息:
•正极材料:常用锂钴氧化物(LiCoO₂)作为正极材料,其中锂以+1价态存在。
•电解质:使用含锂盐(如LiPF₆)的有机溶剂(如碳酸乙烯酯)。
•工作原理:放电时锂在负极被氧化,从锂离子嵌入到正极材料。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并回到锂金属负极,同时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钴氧化物(LiCoO₂)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
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
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2分)
2.写出锂离子从正极材料脱出回到锂金属负极和外部电子通过电路发生了哪些电
子过程。
(5分)
3.比较传统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特点,说明为什么锂离子电池能够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上。
(5分)
2024-2025学年沪教版化学初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及答案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
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答案:C
解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而选项C的表述中,将“不同元素”改为“不同物质”是不准确的,因为不同物质可能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所以选项C是不正确的。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所有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质的转化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过程中一定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可以表现为放热或吸热。
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因为化学反应既有放热反应也有吸热反应;选项D虽然也正确,但与选项C相比,选项C更全面地描述了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Cl
B、O2
C、H2O
D、CH4
答案:C
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选项A NaCl中含有钠和氯两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选项B 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不是氧化物;选项C 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氧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因此是氧化物;选项D CH4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4、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镁带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米发酵成醋
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选项A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 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也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 湿衣服晾干只是水分从液体变为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 米发酵成醋生成了新物质醋酸,属于化学变化。
5、下列物质不属于碱的是:
A. 氢氧化钠 (NaOH)
B. 氢氧化钙 (Ca(OH)₂)
C. 硫磺 (S)
D. 氢氧化钾 (KOH)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都是碱,它们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
而硫磺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不属于碱。
6、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2H₂ + O₂ → 2H₂O
B. Zn + 2HCl → ZnCl₂ + H₂↑
C. Fe + CuSO₄ → FeSO₄ + Cu
D. 2KCl + Ca(OH)₂ → CaCl₂ + 2KOH
答案:A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A选项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是一个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C、D选项都是置换反应。
7、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单质和金属化合物都属于无机物
B.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碳的氧化物除外
C. 氢氧化钠属于酸,因为它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D.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A
解析:金属单质和金属化合物都是无机物的一种,A选项正确。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所以B选项错误。
氢氧化钠是碱,因为它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所以C选项错误。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选项正确。
但由于题目要求选择说法正确的,所以正确答案为A。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一种化合物的是:
A. 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
B. 氧化铁、氧化亚铁、氧化铁(III)
C. 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
D.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同一类化合物。
C选项中的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都是碳酸盐,属于同一类化合物。
D选项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都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同一类化合物。
而B选项中的氧化铁、氧化亚铁、氧化铁(III)是由同种元素铁的不同价态与氧组成的,它们是不同的化合物,因此B选项不属于同一种化合物。
正确答案为B。
9、下列哪种元素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即单质形式)存在?
A、铜(Cu)
B、氧(O)
C、铁(Fe)
D、氯(Cl)
答案:A、铜(Cu)
解析:铜是典型的亲金属元素,在自然界的地壳中多以单质形式存在,如铜矿石中的自然铜。
而选项中的氧、铁和氯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10、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₂ + O₂ → 2H₂O
B、CaCO₃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C、2Na + 2H₂O → 2NaOH + H₂↑
D、3Fe + 4H₂O(g) → Fe₃O₄ + 4H₂
答案:C、2Na + 2H₂O → 2NaOH + H₂↑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选项C描述的反应中,钠(Na)作为单质与水(H₂O)这一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H₂),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B)溶液的密度总是大于溶质的密度(C)溶液的颜色决定于溶剂的颜色(D)溶液中的溶质必须完全溶解
答案:(A)
解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质量确实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
选项(B)错误,因为溶液的密度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密度,并不总是大于溶质的密度。
选项(C)错误,溶液的颜色是由溶质的颜色决定的,而不是溶剂。
选项(D)错误,溶质不必完全溶解,溶液的形成允许溶质在溶剂中有一定程度的溶解。
因此,正确答案是(A)。
12、在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C)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答案:(D)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选项(A)、(B)和(C)都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即单质和化合物反应。
例如,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A),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B),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C)。
然而,选项(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这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类型。
因此,正确答案是(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题干: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食盐水
C、蒸馏水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空气(A)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食盐水(B)是由食盐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氢氧化钠溶液(D)是由氢氧化钠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蒸馏水(C)是通过蒸馏过程得到的,仅含有水分子,因此是纯净物。
所以正确答案是C。
2、题干: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C、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D、化学反应中,原子核可能会发生改变
答案:A、B、C
解析:A选项正确,因为化学反应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无论是吸收能量还是释放能量。
B选项正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分子分解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C选项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D选项错误,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会发生改变,原子核的变化通常发生在核反应中。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必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B、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比;
C、化学反应速率不受外界条件影响;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A, D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任何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因此A项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守恒的,不会改变,因此D项正确。
B、虽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满足质量守恒定律,但质量比并不总是等于化学计量数比,这取决于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条件,因此B项不总是成立。
C、化学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多种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C项是错误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 → CaO + CO2↑中,CaCO3的化学名称是什么?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请填写以下空白:
CaCO3的化学名称是 _________ ,它是由 _________(填阿拉伯数字)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碳酸钙,三
解析:CaCO3的化学名称为碳酸钙,由钙(Ca)、碳(C)和氧(O)三种元素组成。
2、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碱、盐、氧化物之一的是 _________ 。
请填写以下空白:
该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___ ,它属于 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答案:氧气,氧化物
解析:氧气(O2)是一种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它属于氧化物。
在酸、碱、盐、氧化物这四个类别中,氧气被归类为氧化物。
3、在化学反应2H2 + O2 → 2H2O中,氢气是 ______ ,氧气是 ______ 。
答案:还原剂;氧化剂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还原剂是指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增加氢或减少氧)的物质,而氧化剂是指能够使其他物质氧化(减少氢或增加氧)的物质。
在此反应中,氢气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是还原剂;氧气获得电子被还原,因此是氧化剂。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高
B. 所有的溶液都是无色的
C. 溶液的浓度与溶质的溶解度成正比
D. 溶液的浓度越高,溶质溶解速度越快
答案:A
解析:A选项正确,因为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高。
B选项错误,因为并非所有的溶液都是无色的,例如铜(II)硫酸溶液是蓝色的。
C选项错误,因为溶液的浓度与溶质的溶解度不一定成正比,溶解度受温度等因素影响。
D选项错误,因为溶质溶解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搅拌等,并不一定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5、(4分)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 ______ 倍,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填化学式),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2;O₂;H₂
解析:电解水实验是化学的一个经典实验,证实了水的组成。
通过电解水,可以观察到正极(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阴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一半。
这是因为化学方程式H₂O → ½O₂+ H₂中,一个水分子分解产生一个氧分子(O₂)和两个氢分子(H₂)。
因此,氧气分子的体积是氢分子体积的一半。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O₂),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H₂)。
四、计算题(5分)
题目: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硝酸铜固体溶解在水中,制得蓝色溶液。
现测得该溶液的pH值为5。
问:
(1)根据pH值,判断该溶液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为什么?
(2)设该溶液中硝酸铜的浓度为x mol/L。
若要恰好使0.15 mol/L的稀氨水与之恰好完全反应,问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稀氨水?
答案:
(1)酸性溶液。
因为pH值小于7,说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
(2) moles of Cu(NO3)2 = moles of NaNH2
0.15 × V = x × 1
V = x × 10/3 = 10x/3 mL
解析:
(1)根据pH定义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当pH 值小于7时,表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这是酸性溶液的特征。
(2)由于硝酸铜和稀氨水反应为摩尔比1:1,所以稀氨水的物质的量应与硝酸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根据浓度和物质的量的关系(c = n/V),可列方程:0.15 × V = x ×
1。
解得:V = 10x/3 mL。
即需要加入10x/3毫升的稀氨水。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一、实验室里进行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A与水反应,产生无色气体B。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2)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写出气体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3)实验结束后,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得到固体C。
固体C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D。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4)固体C与稀硫酸反应时,观察到固体C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请简述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___ 。
(5)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A是 _________ ,气体B是 _________ ,固体C是 _________ ,气体D是 _________ 。
答案:
(1)2KClO3
MnO2
−
△
2KCl + 3O2↑
(2)Ca(OH)2 + CO2 = CaCO3↓ + H2O
(3)Fe + H2SO4 = FeSO4 + H2↑
(4)固体C与稀硫酸反应时,固体C中的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来,形成气泡。
(5)固体物质A是氯酸钾(KClO3),气体B是氧气(O2),固体C是铁(Fe),气体D是氢气(H2)。
第二题
(12分)
上海近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有如下信息:
•正极材料:常用锂钴氧化物(LiCoO₂)作为正极材料,其中锂以+1价态存在。
•电解质:使用含锂盐(如LiPF₆)的有机溶剂(如碳酸乙烯酯)。
•工作原理:放电时锂在负极被氧化,从锂离子嵌入到正极材料。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并回到锂金属负极,同时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钴氧化物(LiCoO₂)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1。
钴元素的化合价为+3。
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2分)
2.写出锂离子从正极材料脱出回到锂金属负极和外部电子通过电路发生了哪些电子过程。
(5分)
3.比较传统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特点,说明为什么锂离子电池能够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上。
(5分)
答案:
1.根据化合物电荷平衡原则,在LiCoO₂中,锂离子(Li⁺)的化合价为+1,氧离子(O ²⁻)的化合价为-2,设钴的化合价为x,则:
+1 + x + 2 × (-2) = 0 => x + 1 - 4 = 0 => x = +3
故钴元素的化合价是+3。
2.放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材料LiCoO₂中脱出,进入电解质溶液,与负极材料中的锂金属反应生成Li₂O和金属锂。
同时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到负极,与锂离子结合形成金属锂,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氧化还原反应:
在放电过程中:
•正极:[LiCoO2+electron→CoO2+Li+]
•负极:[Li++electron→Li]
故正极的氧化反应是(LiCoO2→CoO2+Li+),电子移向负极;负极的还原反应是(Li++electron→Li),电子通过外部电路。
充电时的过程是放电时的逆过程:[Li+CoO2→LiCoO2]
3.对比:
•寿命:传统铅蓄电池使用寿命较短,而锂离子电池更长,更适合电动汽车长时间行驶的需求。
•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远高于铅蓄电池,能够储藏更多能量。
•重量:相比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更轻,使得电动汽车具有更高的能效比,降低能耗。
•工作温度范围:铅蓄电池在低温下性能会大幅下降,而锂离子电池则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都能保持较好的性能。
•环保:锂离子电池对环境污染较小,且具有更高效率,能源消耗低,是未来电动汽车的理想电池选择。
通过以上特点,锂离子电池比铅蓄电池更适合用于电动汽车,它具有更高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好的优势,使得电动汽车更加环保、高效。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氧化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能力及电荷平衡原则的应用。
2.放电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是理解锂电池工作的关键,学生需要清晰写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展示电池放电和充电的基本原理。
3.通过对比分析铅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各种特性,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释为何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