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英语
中考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语音项目表
1.基本读音
(1)26个字母读音
(2)元音字母a,e,i(y),o,u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3)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
(4)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童节中的读音
(5)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如:th,sh,ch等
(6)辅音连辍的读音
(7)成音节的读音
2.重音
(1)单词重音
(2)句子重音
3.意群的读音
(1)连读和失去爆破
(2)弱读与同化
4.语调与节奏
(1)语调(升调,降调)
(2)节奏
四、语法项目表
1.名词
(I)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人词
(4)指示代诃: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系动词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4)助动词
(5)情态动词
10.时态
(1)现在进行时
(2)一般现在时
(3)一般过去时
(4)一般将来时
(5)过去进行时
(6)现在完成时
11.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
动词不定式
13.构词法
(1)合成法
(2)派生法
(3)转化法
(4)缩写和简写
14.句子种类
(1)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2)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15.句子成分 (1)主语
(2)谓语(主谓一致)
(3)表语
(4)宾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5)定语
(6)状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主语+系动词+表语
(2)主语+不及物动词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4)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6)there be句型
17.并列复合句
18.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
(3)定语从句
19.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七年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be动词和行为动词单数第三人称的用法。

什么时候用be动词,什么时候用行为动词。

2. 问句中助动词的使用。

含有行为动词的陈述句,变问句时要用助动词,而陈述句不需要助动词。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设计多种训练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感知,并做简单的总结。

3. 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及可数名词复数。

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概念;单数名词变为复数形式,如何加-s。

教学生归纳、分析,找出基本规则。

4. 介词的使用。

表示地点还是表示时间,什么方位、具体什么时刻,该用哪个介词,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八年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情态动词can,could,should,would的用法及can和could之间的区别。

2. 形容词比较级,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各种表达方式。

3. when和whil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4. …said 后跟宾语从句,主从句时态的一致性。

5. if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态不一致性。

6. 现在完成时态、现在完成进行时态的构成。

7. 反意疑问句的构成和回答。

九年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被动语态。

理解并掌握被动语态的构成及含义;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出被动语态并能区别与其他动词形式的不同。

2. 情态动词。

理解并掌握常用情态动词的用法及区别;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适当的情态动词。

3. 宾语从句。

理解并掌握宾语从句的用法。

注意连接词的选择,语序及时态的一致。

4. 现在完成时。

理解并掌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能在省略标志性时间状语的情况下,根据语境对现在完成时做出正确判断。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学生情况前面调查,查漏补缺,面向全体。

2.系统学习九年级教材,讲解应面对中招考试,针对性要强。

3.第一轮复习,注意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4.第二轮复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会归纳、总结,查找不足。

5.第三轮复习,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克服困难,培养竞争意识。

6.注意学生的情绪波动及心理变化,及时做好学生思想疏通和心理协调工作。

讲课阶段:
根据九年级实际,平均每周讲一个单元。

1.依据《课程标准》,把握各单元“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强化目标要求;以教材为教学载体,实现目标要求。

2.教师注重渗透“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和教学途径”,使得英语教和学的过程始终以“话题”为主线,交际功能的实践围绕着话题进行,语言结构的学习和掌握融入综合的语言运用活动之中,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3.在处理教材时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取改、换、舍、加等方式进行灵活处理。

复习阶段:
如何准备中考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考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主动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就有意识地协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查
漏补缺。

另外,还必须进行专门的系统复习。

复习中应注意:
1.计划性:九年级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应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认真分析新的命题趋势避免盲目性复习。

2.针对性:协助学生将三年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使处在分散、支离状态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构英语知识体系。

3.条理性:第一轮——基础复习。

依标扣本,温故知新,按单元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注重词汇、短语、句型的过关。

第二轮——专题复习。

系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复习。

第三轮——指导适应性复习。

调整心态,进行中考模拟训练。

4.实效性:抓关键,讲方法,多总结,勤反思,精讲精练,在命题、阅卷、分析、讲评指导及练习后的反思上下功夫,注意新题型训练。

高考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选择题知识分布
代词 5%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14%
非谓语动词 12%
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 10%
语义辨析 9%
特殊句式 9%
形容词和副词 8%
动词和动词词组8%
冠词 7%
情景交际 7%
并列句和状语从句 6%
情态动词和虚拟语气 5%
完形、改错知识点分布
副词 5%
介词 5%
连词 10%
形容词 10%
名词/代词 28%
动词 42%
阅读题型分布
猜测词义 4%
主旨大意 13%
推理判断 26%
事实细节 57%
高一年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定语从句。

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选择、介词+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中介词的判定。

2. 情态动词。

掌握常用情态动词的不同含义及用法、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对情态动词做出正确的判断。

3. -ing形式。

理解并掌握-ing形式的不同用法、引导学生发现其与不定式形式用法的区别并总结出规律。

高二年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非谓语动词。

可以用类比法,即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和分词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来加以比较。

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2. 虚拟语气。

可以用分类的方法:
1)某些及物动词后面的宾语从句中需要用(should) do。

2)wish后面的宾语从句中不同时间的虚拟语气。

3)和现在、过去和将来的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主句和条件状语从句谓语动词的构成。

3. 名词性从句。

注意以下几点:
1)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和宾语从句,重点是宾语从句。

2)宾语从句连词的判定。

3)宾语从句的语序。

高三年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高三教材的把握。

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水平,对选修模块9—11的处理可详可略。

一般来讲,不宜讲得过细,时间不宜过长,作为泛读教材处理比较妥当。

2.时态和语态。

语言知识复习中时态和语态是重点,是难点。

要用归纳、对比等方法,通过大量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集中突破。

3. 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占到高考试题总分的一半还多,因此在第一和第二轮复习中都不能忽视。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认真研究考纲与高考试题,科学地制订备考计划
开学伊始,英语备课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研究考纲与今年的高考试卷,分析高考命题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科学制订复习备考的目标和计划,以及如何加强指导学生时的针对性,避免复习计划的盲目性。

在复习备考阶段要注意四个“结合”:板块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知识技巧训练与能力养成相结合;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应考技能的训练与应考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2.夯实基础,整体落实
第一轮复习目标是夯实基础。

关键是落实,学法要以课本为本,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有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上要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

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

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看书与练习时间比例大约为3:7,练习以中档题为主。

在复习过程中,可通过月考等形式检查复习效果,落实基础知识。

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提升能力。

形式主要是专题训练,目的是培养听读写的能力,把握解题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第二轮复习要符合考纲要求,突出新颖、准确与导向性。

教师要编写一定数量的能力训练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力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的目标是强化能力。

先用三周时间进行模拟训练,从知识到能力、再到心态进行全面训练,并密切注意高考相关信息及走向。

重点是进一步点拨解题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再用一周时间,让学生自由复习,自行疏理一年来复习的内容,查漏补缺,使学生从中获益,取得主动权。

这一阶段,要指导学生培养、加强考感,强调做题程序、如何审题、书写要规范。

教师利用这段时间整理、反思整个复习过程,研究考前来自各地的最新信息,准备辅导答疑和考前指导。

3.注意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矛盾,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反对教学上包办代替的做法,反对大包大揽的教师一言堂、家长式的教学方法,主张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会。

4.注意防止和化解教学上的两极分化现象,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培优主要是重视学生的课外指导与方法点拨。

教师要分段布置任务,定期抽查,培养他们独立钻研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对于后进生,转差的重点是心态转差、习惯转差,多激励、善诱导。

采取教师交叉补、学生帮助补、家教跟踪补等灵活方式补习其学习上的缺陷,不求一律,只求有效。

5.注意学生的情绪波动,做好心理协调工作
高三阶段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开导,积极引导。

做到说服疏导与激励指导相结合、集体敲打与个别交心相结合,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亢奋的、积极向上的复习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