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质量和密度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质量和密度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晶体的温度升高
B. 固态酒精熔点是﹣117℃,固态汞的熔点是﹣39℃,所以到南极考察时要使用汞温度计
C. 0℃的水不能蒸发
D. 冬天能看到嘴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晶体熔化时会吸热外界的热,外界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晶体的温度升高,A符合题意;
B、酒精的凝固点为﹣117℃,汞在﹣39℃时已经凝固,南极的气温低于﹣39℃,故不能用汞制作的温度计,应选酒精温度计,B不符合题意;
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不符合题意;
D、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是液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热涨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根据液体的凝固点与所测温度的关系,选择测温物质;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
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D. 空调电流约1A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
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3.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
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
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
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
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
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
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
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30W,10W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5km/h不符合实际;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5℃,37℃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5.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凝华
【答案】B
【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6.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
A.37.0℃
B.39.5℃
C.42℃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
7.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
8.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的是()
A. 雾凇的形成
B. 夏天,放在冰箱中的水结成冰
C. 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
D. 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
【答案】 C
【解析】【解答】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是放热的,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
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不同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的情况进行分析.
9.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 物体长度为1.45cm
B. 物体质量为6.6g
C. 温度计示数为16℃
D. 电流表示数为0.32A
【答案】 A
【解析】【解答】A.物体长度为 1.45cm,正确,长度的测量的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

B.物体质量为6.6g ,错误,示数应为6.0g;
C.温度计示数为16℃,错误,示数应为-4℃;
D.电流表示数为0.32A,错误,示数应为1.6A;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不同的仪器测量物理量时,要根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长度测量时,测量结果要有估计值.
10.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先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B.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可以不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C.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 用试电笔辨别火线时,不用指尖抵住测电笔上端的金属帽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A错误.
B、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故B正确.
C、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手必须接触笔上端的金属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温度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和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2)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被测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3)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4)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时,一定要用手触及笔尾的金属部分,否则容易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是十分危险的
11.下列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对外放热的是()
①雾的形成
②冰化成水
③水结成冰
④熔化的蜡烛凝固
⑤樟脑丸变小
⑥霜的形成
⑦地面的水在蒸发
⑧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
⑨水沸腾的过程。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②⑤⑦⑨
D.
①④⑥⑧⑨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1)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2)
冰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3)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4)熔化的蜡烛凝固,是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5)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6)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7)地面的水在蒸发,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8)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凉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9)水沸腾的过程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2.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
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
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
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13.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暮春时节,风摇花落四处飘洒,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 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华现象
C. 夏日中午在海边光脚行走觉得沙子发烫而海水很凉,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大
D. 固体在熔化成液体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时内能也不变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风摇花落四处飘洒,这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A 不符合题意;
B、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B符合题意;
C、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高;C不符合题意;
D、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变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14.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 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110℃
B. 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0.1A
C. 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可达180W
D. 人类的反应时间约为2s
【答案】A
【解析】【解答】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到110℃,A符合题意;0.1A的电流太小,家用空调器的电流大约是5A,B不符合题意;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大约在3W左右,C不符合题意;人类的反应时间小于0.5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15.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 B
【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
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

16.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A.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5mm
B. 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100g
C. 一个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30次/分
D.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左右,A不符合实际;B、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B不符合实际;C、一个成年人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正常心率是70次/分,C不符合实际;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熟知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知道成年人的正常心率,知道常见的温度值。

17.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LNG船的国家。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甲烷的熔点﹣182.5℃、沸点﹣161.5℃.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
A. ﹣185℃
B. ﹣163℃
C. ﹣160℃
D. 0℃【答案】 B
【解析】【解答】解: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应使其处于液态,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应小于沸点,但高于凝固点(熔点),故其范围应为﹣182.5℃<t<﹣161.5℃。

对照选项可知,只有﹣163℃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甲烷的熔点和沸点判断出其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再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18.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 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C. 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
D. 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在A点时,开始对物质加热,此时的温度是﹣40℃;在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固体的熔点是0℃,此过程中物质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不符合题意;
B、图象中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必需吸热,B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DE段为水的沸腾过程,此过程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它的内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冰完全熔化为水时,质量不变;同一个加热器进行加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冰升温比水快(即冰上升的温度较高),由Q=cm△t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
液体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水的比热容比冰大,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在吸热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冰升温快,水升温慢.
1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A. 水结成冰
B. 露的形成
C. 霜的形成
D. 冰化成水【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冰是固态,是由水凝固而成,凝固放热,A不符合题意;
B、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需放热,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C不符合题意;
D、冰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凝华放热.
20.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
A. 凝固
B. 升华
C. 液化
D. 熔化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21.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 北方冬天冰冻衣服变干﹣﹣汽化现象
B. 从冰箱中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凝固现象
C. 冰棍冒出“白气”﹣﹣汽化现象
D. 冬季地面上霜的形成﹣﹣凝华现象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固体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从冰箱中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冰棍冒出“白气”,“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冬季地面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2.为缓解旱情,日前,政府采取飞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式实施人工降雨,干冰在高空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 C
【解析】【解答】干冰在常温下容易直接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升华现象,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是升华。

23.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的四幅图片,下列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 霜的形成
B. 冰凌的形成
C. 冰冻的衣服晾干
D. 露珠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解答】A.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颗粒,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
B.冰凌的形成的水变成固体的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
D.露珠是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4.如图是电子体温计,它是通过感温头中电流的大小来反映人的体温。

感温头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是应用了半导体的()
A. 单向导电特性
B. 良好的绝缘特性
C. 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D. 电阻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电子体温计的感温头的特点可知,当温度改变,电阻改变,显示的温度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在环境变化时电阻随之改变。

25.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这种“白气”是()
A. 小冰晶
B. 水蒸气
C. 小水滴
D. 无法确定【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C。

【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

26.下列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属于汽化的是()
A. 冬天,窗户玻璃结满“冰花”
B. 秋天,屋顶有霜形成
C.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D. 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
【答案】 C
【解析】【解答】A、冬天,窗户玻璃结满“冰花”属于凝华,故A不符合题意;
B、秋天,屋顶有霜形成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属于汽化,故C符合题意;
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属于液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冰花”和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白气”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湿衣服变干是由于水汽化成水蒸气。

27.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A. 打在枝头的霜
B. 屋檐下结的冰凌
C. 山间中的雾
D. 消融的冰雪
【答案】 C
【解析】【解答】A.枝头的霜是凝华,A不符合题意;
B.屋檐下结的冰凌是凝固现象,B不符合题意;
C.山间的雾是液化现象,和露的形成原因相同,C符合题意;
D.消融的冰雪是熔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雾和露都是水蒸气变为水,是液化现象。

2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 冬天哈出的“白气”
B. 正在消融的冰凌
C. 夏天湿衣服晒干
D.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
【答案】 A
【解析】【解答】A.冬天哈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A符合题意;
B.正在消融的冰凌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湿衣服晒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物态变化中,液化、凝固、凝华要放热。

29.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 小水滴通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来
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答案】 A
【解析】【解答】A、海水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该过程属于汽化,故A正确;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滴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故C 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3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
B. 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
C. 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
D. 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答案】 C
【解析】【解答】A.露珠是水蒸气变成的是液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汽化吸热,可以降温,B不符合题意;
C.白霜是水蒸气变为固体的现象,是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