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协同政府改革及启示
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
![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d1587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9.png)
简述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当代西方国家行政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公共治理的观念、推行市场化和精细管理、加强数字化和科技应用、推进政府服务的开放和透明、注重社会参与与协同管理、强调公共倡议与创新、激励和培养公务员队伍等。
下面将对这些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建立公共治理的观念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的重要特点之一、公共治理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和市场合作,通过合作、参与和协商来解决公共问题。
传统的政府行政模式被弱化,在决策和执行中更多地注重公民参与,政府不再独自承担责任,而是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解决问题。
这种思想的核心是推动政府从权力中心转向权力网络和权力共享。
其次,推行市场化和精细管理也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的一大特点。
这种思想主张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通过竞争和市场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政府将原本自行提供的公共服务外包给私营部门或社会组织,以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此外,精细管理也是当代行政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细致的管理办法、流程和指标,从而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质量。
第三,加强数字化和科技应用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借助信息技术,政府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运作,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数字化和科技应用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获取、处理和分析大数据,并利用数据驱动决策和政策制定。
例如,在行政审批、税务管理和电子政务等领域,数字化和科技应用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四,推进政府服务的开放和透明也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方向。
政府开始注重将政府信息向公众开放,并建立透明的政府服务机制。
通过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开展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开展电子政务等方式,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政府决策和服务,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第五,注重社会参与与协同管理也是当代行政的重要特点。
政府不再独立行政,而是与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公民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通过设立公共参与机制、开展社区治理和推进公民自治等方式,实现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协同合作,提高公共决策和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当代西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化系谱——整体政府改革时代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解析及启示
![当代西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化系谱——整体政府改革时代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解析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cab2560561252d380eb6e48.png)
作 者简 介 : 维和 (9 4 ) 男 , 南麻 阳人 , 西 师 范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讲 师 , 中师 范 大 学 管理 学 院博 士研 究生 , 要 从 事 曾 17 一 , 湖 广 华 主
政 府 治 理 理论 与 改革 的研 究 。
固
曾维和 : 当代 西 方政 府 治理 的理论 化 系谱
的政府 治 理模 式 , 现 出多 种 政 府 治 理模 式 , 成 涌 形
了一 种政府治 理 的理论 化 系谱 。分析 这些治 理理论
的缘 起 、 展 与 内在 联 系 , 进 行 系统 的理 论 化解 发 并
命 感 的政府 : 变 照章 办 事 的组织 ; 改 讲究 效 果 的政 府: 按效果 而不是投 入拨 款 ; 受顾 客驱 使 的政 府 : 满
念进 行 了提 炼 , 并使 之得 以普 及 。该书 阐述 了企 业 家 政府 理论 的十项原 则 :起催 化作 用 的政府 : 舵 “ 掌 而不是 划桨 ; 区拥 有 的政府 : 社 授权 而不 是服 务 ; 竞 争 型 政府 : 竞 争 机 制 注 入 到提供 服 务 中去 ; 把 有使
治理 是 当代 西方政 府改革 的一个 热 门话 语 。最
早提 出治理 问题 的是 1 8 9 9年世 界 银行 概 括 当时 非
组 织 ( E D)9 5年 度 的公 共 管理 发展 报 告 《 变 O C 19 转
中的治 理》 把新公 共管 理 的特征 归纳 为 : 转移 权威 ,
提 供灵 活性 ; 保证 绩效 、 制和 责任制 ; 展竞 争和 控 发
洲 的 情 形 时 使 用 了 “ 理 危 机 ” ci si oe 治 (r i ngv m— s mac ) 词 , 后 “ ne 此 治理 ” 被逐 步地 运 用 于政府 政 治 社 会学 领域 ,尤其 是 19 9 2年世 界银 行 的年 度 报告 使用“ 治理 与发 展 ” 的标 题 , 同年罗 西瑙 发表 了他 的
当代西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化系谱——整体政府改革时代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解析及启示
![当代西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化系谱——整体政府改革时代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解析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88f64a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d.png)
当代西方政府治理的理论化系谱——整体政府改革时代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解析及启示曾维和【摘要】随着新公共管理治理模式终结与整体政府改革兴起,当代西方政府治理在模式创新中涌现出协作性公共管理、多中心治理、数字时代的治理、网络化治理、整体治理等多种政府治理理论.这些理论形成了一种以整体政府与跨部门协同为特征的理论化系谱,对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8)001【总页数】7页(P72-78)【关键词】整体政府;政府治理;理论化系谱【作者】曾维和【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523治理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热门话语。
最早提出治理问题的是1989年世界银行概括当时非洲的情形时使用了“治理危机”(crisis in governmance)一词,此后“治理”被逐步地运用于政府政治社会学领域,尤其是1992年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使用“治理与发展”的标题,同年罗西瑙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没有政府的治理》一书,“治理”就迅速流行开来,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经济与政府改革领域。
政府治理模式创新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逐步成为西方政府改革过程的产物与理论归依。
当代西方各国通过政府改革与政府再造运动,积极地探索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涌现出多种政府治理模式,形成了一种政府治理的理论化系谱。
分析这些治理理论的缘起、发展与内在联系,并进行系统的理论化解析,归纳其特点、内容与经验,对我国当前的政府改革与治理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的终结与整体政府改革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进行了一场以“新公共管理”为内容的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
新公共管理从私营部门借鉴一整套管理原则、方法、技术和价值观来寻求管理变革,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官僚制统治模式的政府改革与治理模式。
经合组织(OECD)1995年度的公共管理发展报告《转变中的治理》把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归纳为:转移权威,提供灵活性;保证绩效、控制和责任制;发展竞争和选择;提供灵活性;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信息技术;改善管制质量;加强中央指导职能。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潮流及其启示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潮流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c28db05915f804d2a16c11d.png)
二、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市场化
实 践 举 措
私有化 放松规制 引入竞争机制
15
二、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市场化
私有化
把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移到私人手中。英国将水、 电、煤、通讯、铁路、民航、钢铁等50%以上的股权 转让给私人投资者。
放松规制
16
二、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弹性化政府
解制型政府
29
二、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政 府 未 来 的 治 理 模 式
市场化政府 问题:等级制。对策: 参与式政府 组织结构上扁平化,管理 上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团 队管理,通过让低级员工 解制型政府 参与管理决策实现公共利 益。
30
弹性化政府
二、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政 府 未 来 的 治 理 模 式
8
一、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总体特点
内容:全面而深刻
深刻性:政府管理模式的方向性转变 (从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9
政府管理模式的变迁
专制型模式(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前官僚制模 式):君主本位;人治、经验管理
管理型模式(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官僚制模式): 政府本位;法治、科层管理 服务型模式 (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后官僚制模 式):公民、社会本位;顾客为中心,市场为基 础,结果为导向,多元合作治理
(一)市场化
引入竞争机制
合同出租制:英国的强制性竞争招标制等。
内部市场制:美国的教育券制度、英国的公费医 疗拨款制度改革等。
17
二、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二)企业化
管 理 主 义
公、私营部门在管理上并无本质区别
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及其相关理论
![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及其相关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36d08f8f61fb7360b4c65b2.png)
协 同治理是 当代西方 民主社会的产 物 .是现代社会管理 的核心思 想, 指 的是多元治理主体间 的合作共治 , 是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 门等众 多公共行政主体在相互依存的环境里彼此合作 , 分享社会管理权力 。 使 冲突和多元利益得到相互调适 ,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 的过 程。 协 同治理主张 , 现代社会公共管理 的权力 中心呈现多元化特征 。 包 括社
5 、 主张改革公务员制度。 新公共 管理主张推行临 时雇佣制 、 合同用
2 、 协 同治理的前提是协调 。协同治理 由于是各个管理 主体 共同治 理. 这样就需要各个管理主体之 间能够互相沟通协调 , 以便 有效 利用各 种资源 ,实现共 同预期 目标 。协调对政府协 同治理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
会 的、 私人 的各种机构 , 这些组织或机构如果具备管理社会公共事 务的 能力 , 都可 以参与社会公共事 务的管理 , 通过合作 、 协商等互动过 程实 现协 同洽理 。 二、 协同治理的基本特征
公共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 是执行政 策,政府应该 把决 策和具 体执行分开。正如戴维 ・ 奥斯本等人在 《 改革政府》 所指 出的 , 政 府的角 色应是“ 掌舵” 而不是“ 划桨” 3 、 主张公共 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则 主张政府管 理应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 通过市场竞争 , 让更多的私营部 门参 与公共 服务的 提供 , 以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为此 . 新公共 管理理论认 为要 通
( 二) 新公共管理论 新公共管理论是 8 0年代 以来兴盛于英 、 美等西方 国家的一种新的
公共行政理论 , 也是近年来 指导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 的主体思想之一。 其 主要观点 : 1 、 奉行顾 客至上的理念 。新公共管理论把政府 的服务 对象 看作顾 客, 主张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公共服务 , 改变 了传统模式 下政府 与公 众之间的关系 。这样 , 政府不再是 发号施令 的权威官僚 机构 . 而是以人 为本的服务提供者 , 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 “ 管治行政 ” 而是“ 服务行 政” 。 而公 民则是享 受公共服 务的“ 顾 客” , 政府 尊崇顾客需 求 。 坚 持服务 取 向。
西方_整体政府_改革_理论、实践及启示
![西方_整体政府_改革_理论、实践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a667125b4daa58da0114a4a.png)
(1) “整体政府” 改革力求弥补新公共管理理
: 理论实践及启示
传统的合作理论的一种复兴, 只不过其内容更加复 杂, 具有综合性和理论性 [7]。首先是社会资本理论 的贡献。1993 年普特南等在 《使民主运转起来》 一 例如信任、 规范和网络, 它们能够通过协调的行动
(Departmentalism) 的极端扩张而导致的在处理社 中过于迟钝的一种反映, 是作为部门主义、 各自为 政和事业狭隘等相反的措施提出来的一种政府改 革理论。通过对英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国家 “整
会排斥、 犯罪、 环境保护、 家庭和竞争等跨部门问题
动。英国是 “整体政府” 改革的首创国家。 1997
63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
63
万方数据
机构之间的内部纵向协作以及地方机构在提供公 共服务时进行的协作” ; “ 包括决策的整体政府与 执行的整体政府, 也包括横向合作或纵向合作的 整体政府” ; 同时, “整体政府改革的实施可以是一 个小组、 一级地方政府, 也可以是一个政策部门。 其涉及范围可以是任何一个政府机构或所有层级 的政府, 也可以是政府以外的组织。它是在高层 的协同, 也是旨在加强地方整合基层的协同, 同时 也包括公私之间的伙伴关系。 ” 这些含义大多停 留在描述性概念层面, 缺乏严谨的科学和技术内 涵。 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暂时性定义: “整体政府” 是指一种通过横向和纵向协调的思想 与行动以实现预期利益的政府治理模式。它包括 四个方面的内容: 排除相互破坏与腐蚀的政策情 境; 更好地联合使用稀缺资源; 促使某一政策领域 中不同利益主体团结协作; 为公民提供无缝隙而 非分离的服务 。 综合上述分析, “ 整体政府” 意味着一种新型 的政府改革治理模式, 即在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 的过程中, 采用交互的、 协作的和一体化的管理方 式与技术, 促使各种公共管理主体 (政府、 社会组 织、 私人组织, 以及政府内部各层级与各部门等 ) 在共同的管理活动中协调一致, 达到功能整合, 消 除排斥的政策情境, 有效利用稀缺资源, 为公民提 供无缝隙服务的思想和行动的总和。提供优质的 公共服务是 “整体政府” 的根本目的, 政府机构功 能的 “整合” (Ingtegration) 是其精神实质, 各种方式 (Coordination) 则是其功能在管理上发挥作用的基 公共服务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共服务模式在公共服务供给中注重以公共服务质 量为基础, 以公民治理为中心, 体现公共服务供给 的公平性。它不仅可以满足公民的一般性需要, 而且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性需要, 促使公共 服务走向均等化。 务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进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创新, 即通过发展联合的知识和信息策略, 增进公 共服务中供给主体之间持续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 交换与共享, 形成协同的工作方式, 为公众提供联 (2) 联合的公共服务方法。 “整体政府” 公共服 (1) 公平正义的公共服务目标。 “整体政府” 公 的 “联合” 或 “协同” (Joiner - up)、 “协调” 本特征。在具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中, “ 整体政府”
国外政府再造与我国_大部制_改革刍议_臧雷振
![国外政府再造与我国_大部制_改革刍议_臧雷振](https://img.taocdn.com/s3/m/b994b41cf78a6529647d5382.png)
国外政府再造与我国“大部制”改革刍议臧雷振(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法政教研部 江苏 南京 210004)[摘 要]行政改革是时代所需,西方自20世纪末期并延续至今的政府再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而我国的“大部制”改革尚刚刚运筹,在经验中学习,在经验中成长。
通过分析西方政府再造的得失,发现真实,借鉴于今日。
探索适合我国“大部制”改革的路径,为我国推行的“大部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通过分析“大部制”改革在实践中的路径选择,为“大部制”改革的深入推行提供务实性的参考。
[关键词]政府再造;“大部制”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08)03-0055-04 从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再到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的出炉。
此中有关“大部制”改革的前景逐渐明朗。
我国这次“大部制”改革是在巩固现有机构改革成果并进一步适应新时期新情况而做出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的战略思想要求下,政府机构和政府职能要实现新的跨越,使“大部制”改革跳出历史的拘囿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里程碑。
其实,类似于中国的“大部制”改革,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源于撒切尔政府和里根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在90年代迅速扩展到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并波及到经济转型中的原苏东国家和其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行政体制改革浪潮[1]。
这一改革彰显世界各国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从传统行政模式向新的行政模式转换的某种尝试,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所以,在探索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的时期,对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进行必要的考察分析,借鉴其得失与经验,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改革的预见性与绩效。
一、西方政府再造的基本现实由于信息技术的兴起、全球化的挑战及电子化政府的冲击,也给公共管理领域带来巨大的思想变革: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及与之相对的登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滥觞,再到当代的罗斯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方兴未艾;而在实践领域,这些理论把随之同舞的世界各国政府再造运动打上深深的烙印。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趋势与启示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趋势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bdf75e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f.png)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趋势与启示一、引言在当代社会,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一直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在全球化、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行政机构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从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趋势和特点入手,探讨其中的一些启示。
二、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趋势1. 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
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政府部门可以提高效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实现更好的治理能力。
2. 市场化管理市场化管理是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政府部门越来越倾向于借鉴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3.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公众参与可以提高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4. 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简化行政程序、减少行政审批,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公众,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 跨界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跨界合作,推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以解决跨境和跨领域的问题。
三、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启示1. 注重科技创新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关键。
政府部门应注重引入和应用新技术,不断优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2. 强化市场化管理市场化管理可以激发政府部门的活力和创新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品质。
政府部门应借鉴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3. 推动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现代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应积极倡导和推动公众参与,促进政治决策和公共服务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4. 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提升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政府部门应简化行政程序、减少行政审批,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与启示
![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a0ebf3314791711cc791744.png)
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与启示一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掀起了改革政府行政制度的热潮①。
诚然,西方各国因其国情不同,改革行政制度的内容、方式和进程也就不尽相同。
但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各国之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西方国家的行政制度改革凸显出一些共同的取向。
具体地说,主要有如下数端:(一)行政职能市场化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市场化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 政府行政职能定位的市场化即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政府的行政职能,其目标是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从而减轻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人员。
行政职能市场化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三:其一,压缩社会福利项目。
为了达到压缩社会福利项目目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政府施用了种种策略和手段。
比如,把因果链条弄模糊,不要明确是总统(或总理、首相)有意推动项目压缩。
又如以劳动换福利,不要四面树敌。
在收入保障政策改革中,提高领取福利者的资格限制,使仍有资格的群体心存感激,无形中支持福利改革;压缩一大块,补偿一小块,起到安慰利益丧失者的效果。
尽管西方国家压缩社会福利政府项目的策略和手段多种多样,但改革的方向却是一致的,即以市场化的安排来代替政府的安排。
其二,放松对企业进出口及价格的管制。
在这方面,美国政府的做法最具代表性。
自1981年2月里根发布第1291号行政令以来,美国政府先后放松了对航空、铁路、卡车、公共汽车、能源、电信、银行的管制。
企业进出口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市场定价代替了政府定价。
其三,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在西方国家中,英国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起步最早,成效最为突出。
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程度不同地效仿英国的私有化改革措施。
随着股份制私有化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英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整体性治理:当代西方公共治理的新趋势
![整体性治理:当代西方公共治理的新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bf65ccd5fbfc77da269b126.png)
政 和新 公 共管理 范式 下 的政府 改革
不仅将 整个 公共 产 品和服 务供 给系 统逐步部 门化 、 破碎化 , 而且将公共
部 门的权威社会 化 、 散 化 ;同时 , 分
由于公 共产 品和 服务供 给 主体 多样
论 开始 占主导 地 位。 正 是 在 这种 …
视 的。
个公共 领域破 碎化时代 的到来 。由于部 门之 间、 层
级之 间、 政策领域 之间以及公私部 门之间缺乏合作与
协调 , 导致 了严重 的“ 碎片化” 和部 门的 自我 中心主义 , 最终影响 了行 政效益和效率 的提高 , 民的实 际问题 公 得不到及时有 效的解决 。 希克斯 认为 , 从功 能上讲 , 片化 的治理有 以下 碎
会背景来看 , 信息技术 的发展无 疑催 生 了数字时代的治理 , 而意识形态 的 分野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第一 , 对传统公共行政 和新公共 管理范式的批判与修正。 传统公共行
科 层体 制越 来越 不能 适应 迅速 变化 的信息 和知 识密集 型 社会 和经 济生 活 , 法 回答 和解 决政 府 所 面对 的 无 日益严 重 的问题 和 困难 :政 府财 政 危机 , 社会福利 政策难 以为继 , 政府 机构 E益庞 大臃 肿 , t 效率低下 , 公众
个很重要 的原 因在 于尤其是 2 世纪 9 年代 后信息 0 O
技术 的作 用 。 技术要求 从分散走 向集 中 , 从部 分走 向
整体 , 破碎走 向整合 。也正是 在这 一原 因上 , 从 登力
分散 化、 竞争 和激励机制 为 “ 标签 ” 的新公共管理范式 在满足信息社会 的推进对效率要求 的同时 , 也彰显 了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模式及其启示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模式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3189b3d3169a4517723a35b.png)
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在许多国家酿成了社会动乱。
这都说明,传统的科层官僚行政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正面临一个从旧模式向法制化、科学化模式转换的艰难历程。
本文从传统科层官僚体制的困境分析着手,探讨了当代西方主要行政改革模式在结构、管理、决策诸方面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类行政改革模式的利弊,旨在拓展我国行政改革研究的思路,以求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一当代始发于欧美的行政改革,声势浩大,风行于西方各国,究其动因主要是传统科层官僚体制陷入了困境。
众所周知,科层官僚体制是机器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体制特征。
其自身亦有以下特点:(一)固定的官僚管辖原则。
即以法律形式赋予官员固定的权限及相应的职责。
在职责和职权范围内,既有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权力,又有按照规制自由支配的强制手段,同时由于各种严密法律规范的制约,官吏们不得随意按照自己喜好而又适宜的手段和方法,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二)机制等级制度和多层权力机构原则。
在传统的科层官僚体制下,有严格的上下等级制度,高级机构可对低级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官僚组织内部层层授权,等级森严,下级对上级绝对负责,而上、下级获得的信息又不对称,上级获得信息的路径相较宽,下级获得信息的路径相对较窄。
只有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掌握足够的信息而作出熟悉情况的决定(戴维·奥斯本,1996)。
(三)机构的管理建立在文牍之上。
即政府行政中的各项活动都有书面说明,并一定要按文件的规定操作,不得有半点误差。
(四)为使政府机构管理的一般原则具有稳定性,其原则内容一经确定则尽可能固定不变,等等。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认为,科层官僚体制是指挥和控制机器大工业社会最有效、最为标准的行政管理体制,它代表着行政组织方式的理性和效率。
诚如著名管理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言,按照科层官僚制理论建立起来的行政机关,层次结构分明,规章制度严格,职权职责明确,这样的政府机关“能够取得最高的效率,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已知的对人类进行必要的管理的最合理方法。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及其启示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dfef81bff00bed5b9f31d23.png)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及其启示孙浩然(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企业型政府理论和治理理论为依据,西方兴起了以非国有化和公私合作、政府机构改革、预算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
我国可以借鉴其中的有益成分,促进我国的行政改革:调整政企关系,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探索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探索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探索财政预算科学化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西方行政改革 理论 实践 启示[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5)03-0018-03Ξ 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政改革运动波及全球。
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打破了传统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束缚,尝试用新的理论对行政管理进行根本性或方向性调整,体现了从传统行政模式向新的行政模式的转换。
这一行政改革被形象地称为“政府重塑”、“治道变革”、“政府再造”等。
一、西方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的管理活动,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作用,打破政府垄断,建立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从而使公众获得自由选择的机会,并认为这是解决政府困境的根本出路。
政策选择包括:(1)增加服务主体,让私人企业、非赢利公共组织等,与政府机构一道来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2)创造市场机制和形成竞争格局,用公私组织之间和公共组织之间的竞争服务来为公众提供“用脚投票”的机会;(3)破除垄断,允许不同组织之间在职能和管辖范围上重叠交叉。
2.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其具有很大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 D )关于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研究报告,对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涵作了总结归纳。
一般认为,新公共管理与传统行政管理有所不同,其主要主张有:(1)政府服务应以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为导向;(2)更加重视政府的产出、结果、效率和质量;(3)主张放松行政规制,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强调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测量和评估;(4)政府应广泛采用企业中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管理方式;(5)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对某些公营部门实行民营化,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6)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事管理的灵活性等。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模式及其启示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模式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1acf1f6aaea998fcd220e41.png)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模式及其启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而且改革的成果显著,取得了巨大成功。
成功改革的背后是先进的改革模式,这值得对我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重大的启示。
标签:西方行政改革模式启示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潮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多个发达的西方国家掀起,而后席卷整个西方,乃至后来波及全球。
这场西方的行政改革被称颂为:“政府重塑”、“政府再造”、“治道变革”,它打破了传统理论与管理模式的束缚,通过理论上的创新对行政管理进行根本性与方向性调整,完成了从传统行政模式到新行政模式的过渡。
一、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模式在管理主义、公共选择等行政改革理论指导下,西方诸国在行政管理方式、管理职能、行政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功能定位、功能输出的市场化取向、政府间关系调整的分权取向以及行政组织调整的绩效化取向等,涉及的改革内容十分庞杂,根据学者盖·彼得斯的整理与研究,可将西方行政改革有四大基本模式:1.市场模式,即企业家政府模式传统的西方行政体制的问题在于无法充分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所以市场模式引进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原则、理论、技术方法,让政府的效率和市场竞争机制接轨的同时不仅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而且淡化了公私的界限,把市场和社会力量引导到社会公共服务上来,极大的减小了财政压力,缓解了政府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市场模式是当代行政改革模式中的主导模式,备受各国推崇。
2.解制式政府模式,即放松政府管制政府通過简政放权减少对市场、社会的干预,主要特点为:简化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审核流程,强调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通过提升公务员的责任感来促进和保障公共的利益,通过适度的放松管制,提升政府内部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3.参与模式,即授权模式该模式更加重视行政主体与社会的各组织、各团体、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决策的机会、分享权力的机会。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46125c376eeaeaad1f330a8.png)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嵇晶晶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5期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先后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这一改革体现了传统公共行政向现代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思想应运而生。
在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各国对政府管理体制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调整,西方政府成功的改革经验和做法,对于推动我国行政改革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政府改革新公共管理实践作者简介:嵇晶晶,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D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9-137-02一、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理论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危机之中。
具体表现为:政治上,民众公共需求的不断增强与政府的软弱无主动形成了鲜明对比,政治冷漠与政治冲突并存;经济上,政府对社会的全面干预造成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高福利造成了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社会方面,吸毒、犯罪、失业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政府在这些问题面前几乎束手无策,社会整合程度大大降低。
所有这些都呼求人们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进行反思,要求政府对自身行为方式进行重大调整。
豍在此背景下,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治理理论和模式应运而生。
它主张将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将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引入公共部门,通过组织与管理的再造来提升政府的服务品质,从而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
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相继进行了政府改革运动,并将其作为行政革新的主导性思想之一。
哈佛大学的卡马克对世界上123个国家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公共管理改革研究发现,80%的国家进行了公共管理改革,如表所示:表1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公共管理改革如上可见,新公共管理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政府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西方政府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242947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a.png)
现代经济信息28西方政府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马斯哲 贵州财经大学摘要: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政府治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发展,如何有效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已成为推进政府改革的关键问题。
西方的先进理论对创新我国治理模式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治理;治理理论;改革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8-02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竞争也日趋激烈。
西方各国政府为赢得竞争优势、扩大财政来源、提高工作效率,相继进行了政府改革。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中,各国积极研究新的政府治理理论和政府治理模式。
一、西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概述“政府治理”在西方的理论界是指由政府治理理念、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与过程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有机框架或网络。
政府治理有广狭两种含义。
就广义的政府治理而言,整个公共行政的发展过程可以称之为政府治理从传统迈向“善治”的过程。
狭义的政府治理是指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这两种基本元素综合而成的公共治理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开放性和双向度,也是“政府依法善治”的“治理”模式。
1.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此前的“新公共行政”运动存在根本的区别。
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价值观预设、方法来源等方面完全不同于公共行政。
在这场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尽管各国的具体做法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还是一致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缩小政府的规模来减轻政府的负担,不断减少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的直接干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从而打破垄断并实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
第二,为了明确执行机构的责任范围、工作目标以及考核标准,通过将政府部门分解成决策部门和具有特定服务功能的执行机构使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
西方行政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_赵杰
![西方行政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_赵杰](https://img.taocdn.com/s3/m/975c1b73168884868762d655.png)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状建国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八次大规模以精简机构为核心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中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五次。
2003年的改革则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机构设置,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现代化政府。
经过中央和地方的努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职能也有了重大的转变,政企分开效果也比较明显。
政府机构有所精简,工作方式和方法也与以往不同,行政效率显著提高。
但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速度明显的慢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致使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法治政府的要下,产生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有以下问题有待我们解决:(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经过几次机构改革,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有了很大变化。
但是,政府职能转变仍然没有到位,许多职能尚未完全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不仅影响了行政效率,也加大了行政成本。
(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够明确改革以来,以权力下放为主要内容的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取得了显著效果。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合理划分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这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1.难以维护中央权威。
2.地方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发挥不够。
(三)不能充分实现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导致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构都缺乏法律支撑。
依法行政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在思想观念方面,不少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
比如,人治的观念。
2.在行政法法制方面,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是很滞后的,行政立法的空白较多,已有的立法缺陷较大。
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影响依法行政的实施。
(四)我国行政管理方式单一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有待提高。
“协同政府”: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新阶段
![“协同政府”: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新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6bd844dae009581b6bd9ebd5.png)
“协同政府”: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新阶段“协同政府”(Joint-upGovernment)是许多致力于政府改革的欧美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新的改革趋势。
作为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先驱,英国在这一新的改革趋势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英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加以介绍:“协同政府”产生的背景及其核心理念、具体内容及其与之前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实践的区别。
一、“协同政府”产生的背景及其含义1997年,英国新一届工党政府上台,它一方面延续了保守党的一些改革措施,另一方面也推出了新的改革举措,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提出了“协同政府”。
在英国,“协同政府”的提出与工党对政府作用的新理念直接相关。
布莱尔政府认为传统的官僚制模式和保守党的市场化模式都各有局限,正确的选择是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自的优势,共同为顾客和社会提供满意的服务。
这种合作“不一定需要正式的结构,相反,为了保证服务的灵活和及时,它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把各种机构(和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的关键是信任。
…这样,在充满信任的社会基础上将创造出一个真正高效的政府。
”[1]简单地说,政府只有通过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把各种力量整合起来才能成为不同于以往的、具有积极作用的“进步”政府。
“协同政府”的核心目的是整合相互独立的各种组织以实现政府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其基本观点是: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不能靠相互隔离的政府部门,也不能靠设立新的“超级部门”,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围绕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不取消部门边界的前提下实行跨部门合作。
这种合作是全面的,包括公私部门之间、政府与非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合作等,而要把具有不同性质、目标、管理模式和动力机制的组织整合起来的关键既不是行政命令、也不是市场竞争,而是信任。
二、“协同政府”的主要做法“协同政府”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与社会、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内部。
本文将主要分析政府内部的“协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将市场的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政府公
共服务的供给中, 强化公共部门内部、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 竞争 , 通过竞争来实现有效治理,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供 给效能。 新公共管理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品质 , 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缺陷, 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时转化成本难以 如“ 克服, 企业管理模式在与公共组织兼容过程中产生摩擦, 企业文化
有必要的, 但仅此是不够的, 必须加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第 三大理论支柱 , 使公共行政能够回应公民的需要。 也就是说, ” 我 们构建新的治理机制时, 效率和公平的理念应当并重, 甚至更进一 步说, 应当把效率 、 绩效等价值观置于公平、 公正价值观的审视之 中, 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就是公平、 公正。因此协同政府在价值取
官僚制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管理主义( aaeas) m ngrlm的取向也 ii 使其局限性和弊端逐渐显现。 在对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价值取
新公共管理把市场机制中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引入到公共行政
官员与公民关系之中, 把政府服务的接受者( 这种服务或者是 由承
包商机构提供的) 视为消费者或者“ 顾客” 这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 。
向、 实践限度等批判的基础上, 协同政府改革逐渐兴起。
( ) 一 对新公共 管理所追 求的2E .价值理念的纠正
中, 要拓宽公民参与渠道, 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民主对话机制。
( ) 三 对新公共 管理 所引起 的碎 片化 结构的纠正
新公共管理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 己的理论基础 , 因此确立 自己的三E 理念 : 经济( cnm )效率 Eoo y、 (fc ny和效能(fcv e ) 简・ E iec) i E ete s 。 莱恩旗帜鲜明地指出: ins “ 新公 共管理作为一种公共产 品和服 务提供的新模 式 ,其宗 旨是提高效 率。” 是, 口 p 公共行政的价值是什么?可以肯定效率根本不可能 是其追求的唯一目的。 把效率和经济作为公共行政的指导方针是 “
世 界 经济 与政治
当代西方协同政府 改革及启示
高 轩
( 中共 中央党 校 政 法 教研 部 。 京 1 09 ) 北 0 0 1
摘
要: 同政府是2 世纪 中后期 以来西方发达 国家政府改革的新模 式。协同政府 强调政府部 门间、 协 O 政府间、
政府 与市场之间 以及政 府与非营利组织之 间的协 同关 系, 其构建依赖 于政府的主导 、 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和组织之 间协 同文化的塑造。协 同政府模式对我国政府 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 协同政府 ; 新公共管理; 政府 改革
元化的市场供给主体承担了原来属于政府的职能 ,分化了本属于 政府的权力。 政府空心化” “ 使得政府处理综合性、 复杂性问题的能 力急剧下降。 协同政府主张重新政府化 , 把以前改革过程中将一些
义、各 自 为政和事业狭隘等相反的措施提出来的一种政府改革理 论。它着眼于政府部门间、 政府间的整体性运作 , 强调公共服务机 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需要实行的跨部门协作 ,主张政府管理 从分散走向集中, 从部分走向整体, 从破碎走向整合 , 使政府部门 具备了高程度的协凋合作能力。
( ) 四 对新公共 管理 所倡导 的地方 分权 的纠正
而不仅仅是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的效率。协同政府主张要以不同
群体公民的需要为中心, 通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不同层级政府 、
家庭和竞争等跨部门问题中过于迟钝的一种反应,是作为部门主
政府内部各部门、 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 的协同与合作, 为公民提
供差异性的和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 对新公共管理所重塑的政府和公民角色的纠正 二) 新公共管理主张将政府角色定位为“ 掌舵” 而非“ 划桨”意味 ,
中 圈分 类 号 : 0 33 D 3.
一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7 0 (0 0 0 — 1 2 0 1 0 — 4 8 2 1 )7 0 0 — 3 回国有 。” 【 同 政府是对新公共管理价值理念和实践限度的纠正与超 越。 0 2世纪7年代以来 , O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大规模的政 府改革运动, C rt hr o ) 胡德(hio eH o 把西方国家的这次政府改革所 sp d 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新公共管理所 倡导的政府模式企业化 、 管理方式市场化、 治理工具竞争化为克服
着政府不应过多地具体承担提供公共服务之责任,而是尽可能地
以委托、 承包、 代理等市场化的制度安排 , 将公共服务的责任转移 给私营部门。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导致了“ 政府空心化”多 :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 ,西方国家大都展开了声势浩大 的地方分权改革,尽管地方权力的扩大满足了公民公共服务日益
向上更加强调公共利益和公共责任,认为政府机构的首要职责是 为不同群体的群众提供无缝隙的服务, 解决公民最为担忧的问题 ,
在改造政府的同时带来伦理上的争议。更大的缺陷在于在引入竞 争机制的同时, 却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带来了碎片化的 制度结构”在整个公共部门中, “ 各部和其执行局互不相关, 缺乏合
作的决策机制。”2 4 这种组织结构直接造成了公共服务的碎片化, [ 1 5
如公共服务的责任转嫁、 公共服务项目的冲突与重复等, 大大影响 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而协同政府恰恰是对部门主义(e d—
pr eti ) a m n lm的极端扩 张所 导致在处理社会排斥 、 、 t as 犯罪 环境保护 、
关系, 实际把公民放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 公民需要什么服务 自
己不能做主, 必须在政府或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中进行选择。 协同政
府认为公民与顾客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公民在民主治理中承
担者多种角色: 不仅仅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 , 而且是公共服务的合
伙人或参 与者 ,公共服 务的监督者 。因此 主张在公共服 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