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权》(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权》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

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宜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常称旨,上悦之。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
...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息于政事。

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

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牛仙客既为林甫所引进,专给唯诺而已。

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二十七年,以牛仙客为兵部尚书兼侍中,以李林甫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总文武选事。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为上所厚、势位将遇己者,必百计去之。

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初,
上自东都还,李林甫知上厌巡幸
..,乃与牛仙客谋增近道粟赋及和籴以实关中,数年,蓄积稍丰。

上从容谓高力士曰;"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对曰;"天子巡狩,古之制也。

且天下大柄,不可假
人。

"上不悦。

力士顿首
..自陈"臣狂疾发,妄言,罪当死。

"故事,宰相午后六刻
乃出,林甫奏今太平无事,已时
..即还第。

军国机务皆决于私家。

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B.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 自有他蹊矣/
C.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D.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书令,古代官职名。

隋唐时中书令与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

B..巡幸,本指帝王巡视各地,此处指唐玄宗带领中央政府移驾洛阳处理政务。

C.顿首,作揖点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以示恭敬。

D.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已时是上午9时至 11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林甫奸诈狡猾,善于迎合玄宗的心意;最终获得重用;张九龄认为宰相身系社稷安危,担忧李林甫为相会成为国家之患,玄宗不听。

B.李林甫假意鼓励众谏官言事,而随后杜琎因言事被贬,诤谏的言路就此断绝。

他在私宅决断军政要务,长期独揽大权,导致天下混乱。

C.李林甫举荐了牛仙客,牛仙客因此对他唯唯诺诺,诸事顺从;他为相却嫉贤妒能,对可能危及他权势和地位的人总是想方设法除掉。

D.李林甫用增加粟赋、和乘等办法使关中的粮食充实起来,玄宗非常赏识他,意欲把国家政事都托付给他,并对高力士的劝阻表示不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译文:
(2)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译文:
【答案解析】
10.(3分)D(正确标点为: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11.(3分)C(顿首,叩头,以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


12.(3分)B(“假意鼓励”理解有误。

原文是公然恐吓谏官,要他们像不言不动的“立仗马”一样保全禄位。


13.(10分)
(1)而张九龄遇事无论大小都极力争辩,李林甫却狡猾地窥探皇上的意图,天天琢磨用来诬蔑张九龄的办法。

[5分;“伺”(窥探、刺探、探查、揣测)、“所以”(用来……的办法)两处各1分,大意3分。

]
(2)(李林甫)尤其憎恨擅长诗文学术的大臣,或者表面上与他们友善,用好听的话来引诱他们,暗地里却陷害他们。

[5分;“阳”(表面上,假装)、“啖”(利诱,引诱)、“陷”(陷害,诬陷)三处各1分,大意2分。

] 注意:“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李林甫伪善谄媚,擅长狡诈的权术,与宦官及妃嫔的家人结交密切,打探皇上的一举一动,对皇上的情况无不知晓,因此每次向皇上进言或回答皇上的问题,往往能符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对他非常满意。

当初,皇上想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向中书令张九龄征询意见,张九龄回答道:“宰相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皇上没有采纳张九龄的意见。

当时张九龄正凭借诗文学术之才被皇上看重。

李林甫虽然心里痛恨张九龄,但仍然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去侍奉他。

这时,皇上在位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渐渐
放纵自己奢侈的欲望,对政事懈怠。

而张九龄遇事无论大小都极力争辩,李林甫却狡猾地窥探皇上的意图,天天琢磨用来诬蔑张九龄的办法。

李林甫想蒙蔽皇上耳目,以便自己独揽大权,就公开召集众谏官,对他们说:“现在有英明的君主在上,诸位大臣顺从他都来不及,怎么用得着多提意见呢?诸位不见作仪仗的马吗?虽然给它们喂的是三品食料,但是它们一旦鸣叫就会被废弃,后悔怎么来得及?”补阙杜璡曾经向皇上上书论及国事,第二天,被贬为下邽令。

从此向皇上直言进谏的道路断绝了。

牛仙客在被李林甫引荐之后,对李林甫的行事都表示卑恭顺从。

李林甫、牛仙客二人都严格遵守官吏处事的规则,所有官吏的调动任命,各有固定的规则法度,即使是有出众才华、优异品行的人,仍然不免到老都陷于官员的常规迁选之中;那些凭借敲诈逢迎、歪门邪道自谋升迁的人,却能不按次序越级提拔,自有其他的门路。

开元二十七年,玄宗任命牛仙客为兵部尚书兼侍中,李林甫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二人总管国家文官和武官的选拔之事。

李林甫担任宰相,对凡是才能、威望、功劳、业绩高于自己的人,被皇上器重的,权势、地位即将逼近自己的人,必定用各种办法除掉他们。

尤其憎恨擅长诗文学术的大臣,或者表面上与他们友善,用好听的话来引诱他们,暗地里却陷害他们。

当初,皇上从东都洛阳返回西京长安,李林甫知道皇上厌倦在两京之间来回移动处理政事,于是与牛仙客谋划多征收长安邻近诸道的粟赋和用和籴之法来充实关中,几年之后,中央政府的粮食储蓄逐渐丰足。

玄宗从容地对高力士说:“我不出长安城已经将近十年了,天下没有什么事,我想居住在宫中,什么事都不管,把政事完全委托给李林甫,怎么样?”高力士回答说:“天子到各地巡行,是自古以来的制度。

况且管理天下大事的权力,不能给予他人。

”皇上不高兴。

高力士就向玄宗叩头,自己陈述道:“我疯癫病发作,胡言乱语,该当死罪。

”按以往的先例,宰相在官署办理公务,午后六刻才出去,而李林甫却向皇帝说现在天下太平,没有什么事,他在巳时就从官署回到自己的住宅了。

军政方面的机要事务都由李林甫在自己家中决断。

他居宰相之位共十九年,酿成天下混乱的局面,而皇上对此昏然不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