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的使用方法和另类用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号的使用方法和另类用法有哪些
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而问号的使用方法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问号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问号的用法
1、选择问句的三种情况
(1)选项较短而在语气上没有停顿,只在句末用问号。

如:这到底是仁慈还是虚伪?
(2)选项较多(如三项),可以在每个选项后用问号。

如:这首曲调如此组合,是想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还是热情和理智的重合?还是……?
(3)选项为两项时,前一项通常用逗号,为了表示选项的独立性,也可都用问号。

如:①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
②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
2、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以叠用问号,但最多只能叠用三个。

如:怎么可以涂改出厂日期?你们心里还有没有群众利益??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
3、问号有标号的作用,可以表示存疑或者不详。

(1)马致远(1250?—1321),元戏曲作家。

(2)下一个节目是小合唱(笛子独奏?二胡独奏?)。

问号的常见误用(括号内是正确用法)
1、例:至于谁来当我们医院的院长?
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

)
释: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2、例: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
释:选择问句中,问号只用在句末,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3、例:去北京哪天动身啊?(,)张主任。

(?)
释:倒装问句中,问号放在句尾。

主语和谓语之间用逗号隔开
注:如果主语是单音节词,同前面谓语联系很紧,主谓之间也可不用标点。

(例:你走不走?)
(附:如果印得不好的话,会把逗号误印成问号)
问号的另类用法
一、《标点符号用法》关于问号用法的规定与举例
关于问号的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最新版《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作了如下规定:
4.2.3.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示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示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示例3:(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考虑到《标点符号用法》关于问号用法的部分规定与举例与本文讨论的问题没有关系,限于篇幅,以上引用省略了《标点符号用法》关于选择问句问号使用几种情况的举例以及“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的举例。

二、《标点符号用法》关于问号用法的规定与举例分析
就以上引用的内容看,《标点符号用法》关于问号用法的规定与举例涉及两种情况:
1.有疑而问的问句。

即提问者对所提出的问题不清楚,心中没有答案,问话需要别人回答,如示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这种情况又包括四种问句: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与反复问句。

限于篇幅,不提供例句。

2.无疑而问的问句。

即提问者对提问的问题是清楚的,心中有明确的答案。

这种情况又包括两类问句:①自问自答、引人注意的设问句,如示例3:“……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提问者自问自答是为了引人注意;②只问不答、表示强调的反问句,如示例2:
“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提问无需别人回答,之所以用问的形式表达,是为了强调要表达的意思:这些普通的战士值得歌颂!
以上的规定不完整,还缺少对提出问题引起讨论的问句的规定与解说,这类问句姑且叫引起讨论的问句,简称讨论问句。

如新闻标题:“女乒包揽金银铜?”(摘自2008.8.22雅虎网,亦见各大网站新闻标题)这是一种不同常规、极为流行的用法。

三、问号的“另类”用法:含蓄暗示观点与结论
本文将有疑而问的一般问句用法及无疑而问的设问句用法和反问句用法看作常规用法,而将讨论问句的用法看作“另类”用法,因为它确实有“另类”之处。

下面用比较的方法谈谈问号的这种“另类”用法。

我们知道,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语气的句子表达。

如“今天天气很热”这一意思可以表达为:
1.今天天气很热。

(陈述句)
2.难道今天天气不热?(疑问句)
3.今天天气真热啊!(感叹句)
这里讨论一下陈述句与疑问句互换的情况。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如果要保持意思基本不变,陈述句变疑问句要在陈述句中加表反问语气的副词(有时可不加),在谓语中心语前加表否定的副词,还要在句末加问号;而疑问句变陈述句则刚好相反,即去掉句中的语气副词及否定副词,并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其互换公式为:
陈述句变疑问句:表反问语气的副词+主语+表否定的副词+谓语+问号(如:难道今天天气不热?);或者:
陈述句变疑问句:主语+表否定的副词+谓语+问号(如:今天天气不热?)
疑问句变陈述句:主语+谓语+句号(如:今天天气很热。

去掉了语气副词“难道”及否定副词“不”。

)
只有这样,才能基本保持原意,符合变换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