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下册课后练习7、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思考和练习七
三、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
由。
①张钰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
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②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③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
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改为“许多”。
④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⑤老王是机修王,老李是装配工,本来各有任务。
这次为了搞技术革新,他们协作了一台打包机。
“协作……打包机”,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协作”改作“协作制造”。
⑥他奋然而起,挪开床,刨着泥土,汗水湿透了里外衣衫。
几层用厚塑料布严密包裹着的小铁箱终于出现了。
第二句的“几层”语序安排不当。
可移到“厚塑料布”之前,也可移到“包裹”之后,并删去“着”字。
⑦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进发”,或“去瓦窑堡”。
⑧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在人民的铁拳下终于灰飞烟灭,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噩梦。
主语“德国法西斯”与宾语“噩梦”搭配不当。
“成为……噩梦”一句可删去,其前的逗号改作句号。
四、试分析比较一下下面三种说法,看看其中有没有病句,能不能都“合法”存在。
①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②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③党的培养教育,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后两句都是合乎规范的。
对于句①,有人认为“使”前是个介词短语,句子的主语残缺,是个病句;也有人认为这个句子可以看作是承前省略主语,或看作“使”前有意会主语,这类句子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大量存在,可以视为“合法”。
五、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残缺或多余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
第二分句缺主语。
考虑到第一分句中出现了“观众”,可在第二分句前加“使他们”。
②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命活动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劳动人民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介词“通过’’和方位词“中”不搭配,使句子缺主语。
可删去“通过’’和“中”,让“多年……活动”做主语;也可以把“通过”改成“在”,或者删去“中”,让主语承前省略。
③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千百万妇女中的一个。
“祥林嫂”的定语里缺动词,可在“中”后加“描写”“塑造”之类
④贺兰县委接到文件后,立即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进行了传达,一致认为,中央的文件说出了广大农民和干部的心里话。
第二分句缺主语,“一致”前应加“会议”做主语。
⑤大热天劳动,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消耗得也多,不随时补充上去,容易发生中暑。
“发生”多余,可删去。
⑥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在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猴
类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是不多的。
“具有”后的宾语缺中心语,应在“如此独特”后加“条件”二字;
⑦几乎从来没有听过列宁唱消沉、忧郁的歌,他的歌声永远充满着勇敢、无畏、激昂和号召力。
“几乎”多余,可删去。
而且,“几乎”跟“从来”相矛盾。
六、下面句子有什么毛病?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许多”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领属性定语“党的”之后,以免产生歧义。
②两个感叹句,仿佛使我们’看到郭老写这段文字时那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的喜悦心情。
“郭老的心情”怎能“看到”?动宾不搭配。
“心情舒畅”“信心满怀”也不能做“喜悦心情”的定语,意思重复。
可把“喜悦心情”改作“神情”,“仿佛”也应移到“我们”之后。
③不仅这样,他们还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
“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是把两种结构套在了一起,可改作“把小岛建成美丽的花园”,或改作“把小岛建设得花园一样美丽”。
④考试场设在一间古色的大厅里举行的。
这句也是两种结构杂糅。
可改成“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
或改成“考试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进行。
”
⑤学生通过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和浏览,通过语文课中学过的知识在大量的课外书籍、报刊中的反复出现,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
“通过大量的课外读物的阅读和浏览”,是主语“学生”的行动,而“通过……反复出现”并不是“学生”的行动。
这个句子应作较大的改动:“学生通过……阅览,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因为他们所学过的知识是反复出现在这些课外读物和刊物里的。
”
⑥红萍具有繁殖快、肥效高的特点,但在生产上长期采用季节性稻底养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采用”与“稻底养萍”搭配不当。
可在“养萍”后加上“的方法”三字,或改“采用”为“利用”。
另外,“发挥”之后也以加“出来”做补语为好。
⑦我们姐妹蜷缩在地板上,合盖一床薄薄的被子,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
“相互”是副词,不宜做”身子”的定语,可把“相互”移于“暖和”前做状语。
此外,“对方”应删去。
⑧只有弄清30年来教育战线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才能改革教育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第二分句因残缺成分而使两个结构杂糅在一起,可改成“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⑨他每天踏着一辆三轮车,从徐家汇到宝山县,从西郊到浦东,把23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本句有歧义。
可以把“230多家”改为“230多个”,并移于“出版社等”之后。
“语法”思考和练习八
一、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复句?为什么?
①外面太阳很好,I也没有风。
并列一重复句。
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单句。
“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写一个农民”是谓语“主要是”是插入语。
③只要你能工作,I就应当工作。
条件
一重复句。
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④只有这样,I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条件
一重复句。
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单句。
“无论”用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指的人毫无例外,主谓中间有停顿。
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紧缩句。
“你跑得再快”和“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单句。
介词短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⑧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I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
稼。
并列
一重复句。
“你瞧”是插入语,“那两边绿油油的一大片”和“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I爬上山去。
顺承
一重复句。
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单句。
主谓短语“分析能力强”是主语,主谓之间有停顿。
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单句。
“在特殊情况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才”分别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前表示必要条件。
⑩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I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
并列
家II,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递进
多重复句。
由三个分句组成,有两个层次。
第一分句与第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二个层次。
这是多重复句。
四个分句间有两层关系,前三个与后一个之间有转折关系,前三个分句之间有并列关系,是二重复句。
第三分句是个内部有选择关系的紧缩句,作一个分句看。
二、指出上题中复句内分句的关系。
(答案见上题)
三、指出下列复句的各种类型(关联法,意合法?联合,偏正?并列,递进,因果……):
①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②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③就是说,两亿人可以同昧通过一条线路讲话而互不干
扰,听得清清楚楚。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④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
关联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⑤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过得去。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⑥但是,他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⑦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有牺牲精神。
关联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⑧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任,一人提着一只竹筒。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⑨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20年。
意合法,联合复句,顺承关系。
(二重复句)
五、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缺少同启下连词“不但”相搭配的承上连词,应在“提高”前添上“而
且”。
②犯罪分子一面不断地变换手法,一面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网。
错用关联词语。
两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应将“一面……一面”改为“虽然……但(是)”或“……但(是)”。
③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却也深刻地表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错用关联词语。
两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却也”。
④这次全校篮球比赛,真想不到我们班会夺取冠军,并且一连战胜了六个强劲的对手。
关联词语“并且”多余。
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⑤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克服。
滥用关联词语。
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删去“如果”“那么”。
⑥人们只有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并且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应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⑦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错用关联词语。
两分句间是顺承关系,应删去表因果关系的“所以”。
⑧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
错用关联词语。
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全句第一层应为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
⑨广大群众热烈地拥护这个方针;为了更支持群众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党和群众的关系加强
了。
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缺乏联系。
可改为:“广大群众热烈拥护这个方针,党发挥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群众的关系密切了。
”或改为:“广大群众……方针,因为它支持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使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⑩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
情。
两个分句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应删去“因而”。
⑾我们既然决定要修改这本书,所以得赶快研究修改的原则。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两分句之间是推论因果关系,应将“所”
⑿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应将“就”改为“也”。
⒀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不管”表示无条件,后面不能出现表示确定的词语。
“天气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的说法,应改为“天气怎样变化”。
如果“天气如此变化多端”不改动,就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因为“尽管”后需要有表示确定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