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册):量的比较与单位换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册):量的比较与单位换算
教材内容
量的比较:
1、比较长度、重量、容量、温度的大小关系;
2、认识米、厘米、分米、千克、克、吨、毫升、升、立方分米等单位,能够辨认并使用单位;
3、掌握棍子法、叠称法等比较长短、重量大小的方法,能够推算未知单位的数值;
4、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注重实际应用,进行量化思维。

单位换算:
1、认识长度、重量、容量等物理量的常用单位,掌握换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重量、容量的加、减、乘、除运算,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提取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习惯于用科学的方法看待事物;
2、了解物体长度、重量、容量等不同物理量的比较方法和技巧,能够把握数量关系;
3、掌握长度、重量、容量等物理量的常用单位,掌握单位换算公式与方法;
4、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重量、容量的加、减、乘、除运算,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提取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

教学策略
1、情景模拟法:根据学生所熟知的常见生活场景模拟教学素材;
2、任务跟踪法:让学生通过实践任务了解数量关系;
3、实物或图片展示法:展示有关物理量的实物或图片,以便加深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
4、探究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
5、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互助协作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长度、重量、容量等物理量常用单位的名称及其官方标准;
2、掌握用米、千克、升等单位表示长度、重量和容量的表示方法;
3、掌握对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加、减、乘、除运算;
4、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5、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1、学生应掌握各种常见物体的长度、重量、容量等量的大小关系;
2、学生应掌握数量关系的判断方法和量的比较的方法;
3、学生应掌握常用单位与非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学习的主题:持续探究物理量的比较关系和单位换算。

给学生动手思索一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哪些物理量?如何通过量的比较和单位换算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二步:讲解和示范
教师介绍涉及到学生的常见物品,如衣服、书包、书本等的长度、重量和容积,并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展示。

强调学生掌握长度、重量、容量的标准单位以及计量的方法。

第三步:小组探究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学生们利用实物或图片进行测量,在小组之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难点跟进,共同完成问题的解答,了解多种解题方法。

第四步:训练与测试
教师讲述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判断问题所属的物理量、单位、已知条件,多次变换单位,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并检验所得答案的正确性。

第五步:任务巩固
教师提出各种场景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家庭购物、环保等。

评价标准
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一些概念和原理,并明确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2、学生能否掌握量的比较和单位换算,以及正确认识所获得的问题的答案;
3、学生在团队协作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及收获情况;
4、学生在所完成的各项任务中所展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
量的比较与单位换算是小学数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章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量的比较和单位换算的基本原理、方法,通过实践掌握这些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同时也应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注重实用性和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